•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宠儿(2018)

    宠儿(2018)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其它2018

    主演:奥利维娅·科尔曼  艾玛·斯通  蕾切尔·薇兹  尼古拉斯·霍尔特  乔·阿尔文  马克·加蒂斯  蒂莫西·英纳斯  珍妮·莱恩斯福德  詹姆斯·史密斯  詹姆斯·梅尔维尔  杰克·维尔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国语

      追你而来

    • HD

      年会不能停!

    • 更新HD

      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

    • HD中字

      热烈

    • HD

      动物园里有什么?

    • HD

      大项目

    • 更新HD

      唱爱新人生

    • 更新HD

      好莱坞狗日子

     剧照

    宠儿(2018) 剧照 NO.1宠儿(2018) 剧照 NO.2宠儿(2018) 剧照 NO.3宠儿(2018) 剧照 NO.4宠儿(2018) 剧照 NO.5宠儿(2018) 剧照 NO.6宠儿(2018) 剧照 NO.16宠儿(2018) 剧照 NO.17宠儿(2018) 剧照 NO.18宠儿(2018) 剧照 NO.19宠儿(201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安妮(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饰)是大不列颠王国的女王,她和自己的青梅竹马莎拉公爵夫人(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饰)一直保持着秘密的情人关系。阿比盖尔(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是莎拉的远方亲戚,一直渴望融入以皇室为代表的上流社会,她来到了莎拉身边,想要谋得一份职务,哪知道莎拉对她十分冷淡。  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计谋,阿比盖尔吸引了安妮女王的注意,得以在她的身边侍奉。很快,阿比盖尔便得知了安妮女王和莎拉之间的“小秘密”,对权谋充满了欲望的阿比盖尔开始希望自己能够取代莎拉的位置,得到女王的宠幸。

     长篇影评

     1 ) 《宠儿》:三个女人一台好戏 ,兰斯莫斯的全面升级

    首发于“不散”公众号

    就当我们以为希腊导演兰斯莫斯用《狗牙》、《龙虾》、《圣鹿之死》接连演绎怪鸡奇谈且自成一派、创作风格已经定型之时,他带着新作《宠儿》杀进了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让观众大跌眼镜,叹为观止。

    这部《宠儿》完全走出了他以往的安全区,另辟蹊径地升级成了一部笑点密集的喜剧片。无怪乎电影口碑极佳,在Metacritic上评分高达91分,烂番茄新鲜度100%。卫报对其给出四星半的高分,Indiewire则打分A-,还直呼是“兰斯莫斯的登顶之作”,这或许是兰斯莫斯继《狗牙》以来得到的最好评价。

    以往的兰斯莫斯,可谓怪得有点离谱。

    在《狗牙》里,兰斯莫斯解构了一个极权主义家庭里的错乱关系,电影充满了暴力扭曲的情节。在《龙虾》里,兰斯莫斯设置了“单身久变动物”的诡异未来,他试图剖析亲密关系,让电影呈现出一派末世的反乌托邦图景。在《圣鹿之死》里,兰斯莫斯用“医闹”诅咒一个家庭,如宗教隐喻般的同态复仇让电影充满了惊悚氛围。

    可以说,这几部作品中兰斯莫斯都概念先行,把电影的设定玩到了极致,这也导致电影的评价十分两极分化。无怪乎有时候,兰斯莫斯给人一种年轻温柔版拉斯·冯·提尔的感觉。过分风格化的导演容易走入极端,比如笔者就不喜欢设定虽优却在后半部玩脱了的《龙虾》,也不喜欢拉斯·冯·提尔的某些作品。

    然而在《宠儿》里,兰斯莫斯不再为自己的电影担任编剧,《宠儿》剧本终于跳出了“兰斯莫斯“宇宙,不再生涩难懂、佶屈聱牙,而十分娱乐、接地气,变得“人”味十足起来。

    一脸嫌弃的表情

    注意:以下有关键情节内容剧透

    《宠儿》是根据马尔博公爵夫人莎拉·丘吉尔(蕾切尔·薇姿饰)与安妮女王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的一部宫廷喜剧。

    马尔博公爵约翰·丘吉尔是英国军事家、政治家,在英法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而他的夫人马尔博公爵夫人莎拉·丘吉尔聪明果敢但暴躁易怒,是詹姆斯二世之女----安妮女王(奥利维亚·科尔曼饰)的亲密好友,也是她最有影响力的顾问和女官。可以说,马尔博公爵夫人长期支配着女王的决策,更实际控制了宫廷事务。

    在她得宠期间,一年薪俸高达五千一百英镑,她还极力地推动女王去支持自己丈夫的战事,直至另外一位女官阿比盖尔(艾玛·斯通饰)趁虚而入革退了公爵夫人的女官职位,她和女王的情谊才正式破裂,落得和丈夫下台流亡的悲惨命运。

    为了突出历史上马尔博公爵夫人和阿比盖尔之间的这段权势斗争关系,《宠儿》把电影的格局圈定在皇宫之内,成了名副其实的“宫斗”电影。

    说起“宫斗”,我们中国观众实在太熟悉不过了。且不说经典宫斗剧《金枝欲孽》、《宫心计》、《甄嬛传》等,刚刚收尾的《延禧攻略》、正在热播的《如懿传》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兰斯莫斯去拍这样一个宫斗题材,或许会让中国观众觉得小儿科,试问我们看过的宫斗伎俩还少吗?的确,在《宠儿》里,女人宫斗的手段也不过只是自残栽赃、下下毒而已,并没有什么稀奇。《宠儿》真正的颠覆,是天马行空地将马尔博公爵夫人与阿比盖尔争宠安妮女王之史实,改成了一场女同三角恋。

    从剧作上来说,《宠儿》让人想到库布里克《巴里·林顿》,同样是通过手段上位,《宠儿》又因为有女同情节,让人想到法国凡尔赛宫廷蕾丝片《再见,我的王后》。然而《宠儿》显然比《再见,我的王后》走的更远。《宠儿》的基调是一部喜剧片,随处可见的幽默梗,让威尼斯电影节观影席上时不时爆出大笑。

    《再见,我的王后》剧照

    且不说它为了讽刺宫廷的荒淫,给了女王热爱养兔子、皇室热爱玩鸭子赛跑,裸体投掷西红柿,以及跳现代舞等奇葩设定,还在语言上辛辣刺激,煞费苦心:马尔博公爵夫人居然呵斥女王说她睡相丑得像一只被射杀的狼獾;阿比盖尔诱惑乔·阿尔文饰演的马斯汉姆,说是绅士就应该“强奸“她。口无遮拦的粗鄙言语和毫无下限的行为艺术让电影的幽默感显得既廉价,却又格外痛快。

    三个女人一台戏,《宠儿》的成功不仅依赖于优秀的剧作,更与三位女主角的精彩绝伦的表演分不开。

    蕾切尔·薇姿(《不朽的园丁》)在电影里饰演马尔博公爵夫人,她不仅演出了公爵夫人的英武果决,还把失宠前后的情绪变化诠释得极其细腻。被驱逐流放前的那一幕她的表演则令人心酸。

    艾玛·斯通的表演更是令人惊叹。她刚凭借《爱乐之城》拿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就在《宠儿》里毫无违和地飙起了英音,而且她的宫斗表情层次分明变化多端简直可以用来做表情包。她从一个刚入皇宫看似人畜无害的“宫女”到王后面前阳奉阴违却丧失人格的“宠妃”,递进式的演出终于在最后一幕给女王的爱抚戏中达到高潮。

    而奥利维亚·科尔曼的表演或许比前两位更有难度,要饰演一个看似与世无争,却又深陷肉欲,被人操纵不辨忠佞的皇后,科尔曼似乎信手拈来。三位女主角的表演相辅相成,又互相激发,给《宠儿》带来了绝无仅有的观影体验,这比《牡丹花下》里看似豪华,却实则空洞的表演,简直高出了几个档次。

    此外还不得不提到片中的两位年轻男演员,尼古拉斯·霍尔特(《单身男子》、《皮囊》)在电影里扮相十分风骚,还演了个非常有意思的角色,表演也大有长进。而乔·阿尔文(《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则奉献了全片最高颜值,他和石头姐的各种相爱相杀尽展其忠犬属性,还献上了全片唯一一段异性恋性爱戏码,不容错过。

    由于大部分是室内戏,环境空间有限,兰斯莫斯用了不少鱼眼镜头。此外他还偏爱自然光,不少夜景拍摄兰斯莫斯只用了烛光,这让电影充满了一种奇谲神秘的气氛。而在电影节奏和情绪的把握上,兰斯莫斯已经臻入化境,特别是新老宠儿更迭后,几人的心态变化,兰斯莫斯拿捏得恰到好处。女王的试图用高潮去弥补的虚空,以及新宠臣自以为鸡犬升天实则灵魂被奴役的挫败,兰斯莫斯把握得如此精准,成为大师计日可期。

    在完成五部长片电影后,兰斯莫斯还敢挑战自己拍喜剧片,这本身就是一次大胆且新鲜的尝试。况且《宠儿》的娱乐性极佳,从文本影像到表演,都是兰斯莫斯的一次成功升级,他终于不再醉心于艺术电影的偏执与疯狂,亲切地跳下神坛试图和观众击掌。所幸这一掌击得漂亮且响亮,或许它开拓了兰斯莫斯探索商业片的新路,也打开了他与广大观众沟通的心门。

    兰导这么年轻就已经开始尝试突破和转型

     2 ) 人人都杀心爱之人——为什么天降总能赢过竹马?

    人人都杀心爱之人。

    有人是用难看的脸色。有人是用蜜语和甜言。

    懦夫大多是用亲吻。勇敢的人才用刀剑。


    虽然具备了宫廷年代片的一切熟悉符号,雕栏画壁烛光摇曳,巴赫和维瓦尔第的音乐伴随着影像流动,如云的连衣裙和胸衣闪过,希腊怪才导演兰斯莫斯的新作《宠儿》,却并不是一部刻板印象中的宫廷片。

    Anne女王 (Olivia Colman)的荒诞宫廷,充斥着赛跑的鸭子,和赛道旁浓妆艳抹假发高耸的朝臣。而她自己,臃肿肥胖阴晴不定,坐在轮椅和十七只兔子中间发号施令,生活上无法自理,朝堂上也连发表一篇演讲都做不到。

    无能女王处理不了的国家大事(或者说每一件事),都落在了她的闺中密友Sarah(Rachel Weisz)身上。相识多年的默契让女王对Sarah有着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而Sarah回报给女王的是自我怀疑时的坚定鼓励和偶尔心直口快的毒舌吐槽。作为军队主帅的妻子和辉格党首相的盟友,Sarah利用自己和女王的关系全力推动着英法战争,引来财政大臣Harley(Nicholaus Hoult)的虎视眈眈。

    女王与好友(爱人)Sarah

    傀儡一样的巨婴女王,权势遮天的女官,剑拔弩张的两方派系,构成了暗流涌动的权力图景。这一盘胶着的棋局,被小女仆Abigail(Emma Stone)的到来打破。权力开始流动,而Anne与Sarah之间似乎牢不可破的羁绊,在Abigail的加入后变成了一个不等边的直角三角形。争夺女王宠爱的角力正式开始。

    作为曾经的贵族小姐,家道没落后的Abigail坚定地想要重回上层社会。她有着一切成功的条件,纤弱美丽的身体,旺盛的求知欲,忍辱负重的精神,和不择手段的野心,勾引男人时危险妖娆不可得,面对女王时温顺可爱无所求。

    她在几方势力中游走,把玩人心,自残下毒无所不用其极,在洞悉了女王真正的需求之后,在她面前扮演出她刚好需要的姿态,一步一步把住了女王的轮椅,爬上了女王华贵的四柱床。

    (表面上)乖巧温顺的Abigail

    拥有二重性的角色不止心机满满的Abigail一人。在Anne女王痴傻无能,喜怒无常的外表下,是敏感而纤细的悲剧内核。她病痛缠身,无法掌控自己的日常生活。她对自己女王的身份充满怀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她曾有过十七个孩子,却又陆续失去,“每失去一个孩子,就像你的身体有一部分跟着死去”。这样的悲痛经历了十七次之后,她再也没有继续生活的勇气,只能把仅剩的温情留给象征着孩子们的兔子,把焦虑和暴躁毫无保留地投掷给世界。

    随着女王内心世界的展示,Sarah与Anne之间真实的关系也慢慢揭开。掌控着女王的Sarah,似乎是个狡猾的投机主义者,然而推着Anne回自己房间时的欢快,欢爱之后的满足,吃醋时一怒之下掐住女王的脖子,乃至故事的最后写下“我梦见我用刀子插进你的眼睛”的信件又撕毁,都在证明Sarah对女王真实而坚定的爱情。

    然而Sarah不知道的是,自己的率真与直言不讳,(甚至会批评女王看起来像一只獾),虽然确实是一种真爱的证明,在急需肯定的Anne面前却是另一种伤害。Anne当然知道Sarah是真正地爱她,但她需要的不是Sarah的鞭策与指责,不是Sarah的大包大揽,那些行为只会一天天地加深自己的无力感。

    她需要有人和她一起抱着那些在Sarah眼中无用的兔子享受安宁,需要有机会站上朝堂证明自己才是大英的女王,需要服从,需要在感情和性爱中都掌握主动权。这些东西,心系朝野的野心家Sarah不可能给得了,而突然出现的乖巧女仆Abigail却能满足。从在Sarah身下享受欢愉,到勒令Abigail给自己揉腿,Anne第一次在情爱关系中找到控制力。

    Sarah认真地点评女王“看上去像一只獾”

    《宠儿》的这段三个女人之间的爱情争夺战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真情和假爱你选哪一个?

    似乎所有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要真实的感情。但残酷的事实却是,真实的爱情往往充满缺陷,它有关嫉妒,有关占有,有关利益,也有关欲望。真实往往丑陋,所以人们学会了粉饰。

    这便是情爱的可悲之处。真挚的情感漏洞百出让人痛苦,而矫饰的爱意却因为刻意的迎合正中红心。

    然而假的毕竟是假的。影片的最后,放逐了Sarah的Anne在苦等Sarah音讯中日益消瘦。她似乎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开始真正以女王的身份处理政务,然而只是落入了以Harley为首的另一帮人的操纵。没有了真正爱自己的Sarah,她显得更无助更局促。Abigail的本性渐渐显露,她沉溺于自己用心机获得的贵族小姐身份,对女王疏于关心。

    当Anne从又一日痛苦的午睡中醒来,她看见当时装作很喜欢兔子的Abigail正在用鞋跟将他们踩在脚下。无助的女王又一次勒令Abigail给自己揉腿,企图以征服者的姿态羞辱她。在这段虚假的爱中,看似各取所需的两人,到最后都一败涂地。暂时的获胜背后,只有无尽的空虚。


    《宠儿》用八段章节串起,在重点刻画三位女主的情感三角之外,点缀了政治斗争和宫廷日常。向裸体男人丢西红柿的荒诞游戏,奇特的像现代舞一般的社交舞蹈,创新的烟熏妆,Sarah落难时停留的小妓院,都为悲剧的主线故事增添了喜剧色彩。在八幕剧中,有几个有趣的意象作为符号意义反复出现。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出现在预告片中的猎鸟活动。Abigail和Sarah日常的射鸟游戏,成为她们在感情游戏中胜负身份的映射。开局时,Abigail用枪生涩,体现出她还未进入三角关系,对Sarah毫无威胁。在Abigail用采药的小心机接近女王之后,Sarah在猎鸟开始试图前用走火的猎枪恐吓她。

    而当Abigail开始游刃有余,稳操胜券后,在第三次的猎鸟活动中,她故意近距离开枪将鸟血泼了Sarah一脸。影片中Abigail与女王,Sarah与女王之间关系的变化都是通过正面的活动和事件进行描写,而三角形中的两极,两位争宠的宠儿之间的互动,几乎都是通过这种非正式的游戏形式体现。

    剑拔弩张的猎鸟游戏

    泥淖。入宫前的Abigail,重重摔下马车,裹着一身污泥走进了华丽的宫殿。在她勾引小官Masham (Joe Alwyn)的那场诱人追逐戏里,两人在泥土与落叶中翻滚,Abigail占尽上风,却也得知Masham不可能娶女仆,她必须另做计划。而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直截了当地爬上了女王的床。

    当Abigail利用自残和嫁祸晋升女王贴身女仆后,Sarah和女王来了一场泥浴和解,Sarah用手指沾着泥浆为自己画上两撇小胡子,成功逗笑了女王,直接催生出Abigail的下一步计划:下毒。毒发的Sarah摔下马来被马在泥淖中拖行,美貌尽毁,从此两人身份互换,Abigail从满身污泥的小女仆变身女王的宠儿,而Sarah成了身在泥土中的那一个。泥淖与Abigail的步步攀升形成互文,她从泥淖中崛起,也在泥淖中宣布胜利。

    三位女主演的表演太令人印象深刻。Emma Stone的肤白特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女王怀中半露酥胸的她显得天真无邪。将Abigail的温柔顺从表演出来并不难,难的是演出那份即使在伪装的时候也清晰可见的蠢蠢欲动的欲望。

    Emma Stone做得非常好,自残后四脚朝天的假哭,怀抱兔子时假装关爱又略带游离的眼神,和那场令人哭笑不得的新婚之夜,鲜嫩可口的Masham(这可是Joe Alwyn啊)躺在身边,Abigail却根本不看,只伸出一只手毫无感情地为他解决生理需求,大大的眼睛里闪着对未来的盘算。

    华丽墙纸映衬下的美貌石头姐

    Rachel Weisz应当是导演和造型师的宠儿。她有非常多潇洒的裤装,配上英气的帽饰,猎枪和佩剑,像性感的海盗。她毁容之后不得不用蕾丝遮脸时,海盗的形象进一步加深。而Sarah不光具有男性的英气和政治才能,她的角色层次感鲜明,有性感和示弱,有心碎和冷淡。影片最后,执行驱逐的军队逼近那座女王送给自己的宫殿,Sarah临窗一瞥,给了丈夫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我有点厌烦英国了,我们去国外旅游吧”。Rachel Weisz的表演完满了Sarah,填补上了她的聪明和可贵的尊严感。

    最后值得关注的是Anne女王的表演。Olivia Colman赋予了这个角色多面性,时而是满地打滚毫不讲理的婴儿,时而是失去孩子的心碎母亲,时而是易怒易躁的无理君王。在一场舞会戏上,Sarah和男人跳起复杂的现代舞。轮椅上的Anne看着爱人和别人在眼前跳跃,表情渐渐变得迷茫,又变得患得患失,最后暴怒。Olivia非常擅长把Anne的所有特质分散到不同的戏中,又在情绪爆发的场景中全部收拢,让Anne女王成为一个真正完整的人物。

    在舞会中无所适从的女王


    人人都杀心爱之人,用真挚而伤人的话语,用控制欲,用挑剔,用操纵。

    爱情和权力一样,都是角力与互相伤害。到最后,我们也不能责怪Anne选择虚假,因为那是更容易的一条路,也是更简单的一个终局。

     3 ) 拆解“宫斗”——欲望之下无自由

    欧格斯·兰斯莫斯的新片《宠儿》,并没有继续采用他的前作《龙虾》《狗牙》和《圣鹿之死》那样晦涩而佶屈聱牙的电影语言。在这一部作品当中,兰斯莫斯采用了更具娱乐性的表现模式,来继续展现他对体制与个人、制度与自由的探讨。《宠儿》的核心故事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的。1705年即位的英国安妮女王,虽被史家评论为“肥胖而平庸”的妇女,却受到人民拥戴,被称为 “贤明女王安妮(Good Queen Anne)”。如果说“光荣革命”使英国走向了现代化君主立宪的政治道路,那么安妮女王在位的时代,更加强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由于安妮放权于内阁,并恰到好处地制衡了辉格党与托利党,英国的内阁制得到了完善,建立起了更加强有力的政治运行机制。同时,在安妮在位期间,英国赢得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乌德勒支和约》签订后,英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幅加强,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强国,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崭新一页。

    英国安妮女王(1665-1714),1702至1714年在位

    安妮6岁时与萨拉·詹宁斯(后嫁给约翰·丘吉尔)相识,彼此成为了长期的挚友。萨拉在安妮继承王位后也成为了王室财政秘书,而她的丈夫,马尔博罗公爵约翰·丘吉尔则是英国军队统帅。关于安妮和萨拉的关系,虽然有一些现代评论者认为两人属同性恋人,但是由于没有确凿史料证明,因而难以论断。倒是后来萨拉的远亲阿比盖尔·希尔进宫得宠后,萨拉曾散布过阿比盖尔与女王的“不正当情感关系”的言论。而萨拉与阿比盖尔二人,对于女王在政治上的一些判断,尤其是在对待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关系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或许可以认为,萨拉与阿比盖尔,在某种层面也影响了英国在那一时期的历史走向。

    历史上的萨拉·詹宁斯(1660-1744),权倾一时的同时也曾是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女人

    作为一个立足于18世纪英国历史的电影故事,来自希腊的导演兰斯莫斯和来自澳大利亚的编剧托尼·麦克纳马拉未必对当时的历史、政治与文化有如此精确和深刻的洞见。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人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总有那么一些东西是共同的——比如人的情感与任何人之间的关系;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电影,也未必需要对于故事的各种外部客观因素进行面面俱到的呈现。在《宠儿》的故事里,所有历史和政治事件,都被作为了三名女主角之间情感纠葛的背景;甚至所有男性角色,也都被赋予了恰到好处的“背景板”的作用。而作为一个英国历史的“局外人”,兰斯莫斯并未拘泥于严格的历史语境,在电影中添加了具有现代性的元素,使得这部作品在最终呈现上也具有了现代意义。

    历史上的阿比盖尔·希尔(1670-1734)

    在如今的历史题材电影创作当中,创作者已经熟练于为历史故事添加现代性的内容来引起观众共鸣。对于希望通过此片走出艺术电影象牙塔,来与现代观众完成“击掌”的导演兰斯莫斯来说,《宠儿》的尝试是较为成功的。以情感纠葛为基点的“宫斗”故事,由于和现代观众所面对的情感与社会困境吻合,已经成为了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颇受欢迎的一种类型。在中国的电视剧市场上,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但凡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凡是收视率较高的,几乎清一色是“宫斗”,或者与之类似的“大女主”情感戏。

    TVB摄制于2003年的《金枝欲孽》,掀起了至今不衰的“宫斗”剧热潮

    这种现状,或许也和当今的女性困境暗合。当代女性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更高的经济地位和更多的社会话语权,然而数千年来的父权系统却仍然悬于女性的头顶,成为了女性寻求自我实现的“透明天花板”。女性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而被排除在“决策层”之外,并被迫接受“脆弱”“敏感”“情绪化”等标签。父权长久以来对女性的洗脑,使得女性“柔弱”的特质成为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女性总是因为对自己女性身份而自我退出对于权力的争夺,尤其是当对手是男性的时候。很多时候,女性处于自我认同而带来的自我倾轧甚至高过父权的压迫,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女性的自我实现,变成了让自己成为男性最优秀的“背景板”。也正是因为这种自证的预言,许多女性更倾向于以性别的优势来完成自我攀登,这甚至成为了一种占有极大话语权的社会思潮。

    电视剧《步步惊心》(2011),在当年也是收视率大热的作品

    当今浓厚的消费主义思潮更是为之添柴。在强大的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被商业巨头把持的传媒舆论为了完成KPI,不断以既有的女性思维定式进行洗脑式营销,以“提升内涵”“自我投资”的“平权”式话术来包装诸如化妆品、服装、旅游等“精致而无用”的消费品,将女性的社会意义圈定在“美好生活”的层面,人为地为女性营造出了“精致生活”这种“最高自我实现”。因而,在这种舆论的铺天盖地的洗脑下,“宫斗”中所呈现的宫廷中的顶级华服美馔也就成为了对女性观众来说最诱人之物,自然而然成为女性观众进行自我投射的目标;而“宫斗”中的一个个衣着华丽、装扮精致的女性角色,则成为了女性观众们自我代入的最佳范本。

    2018年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爆款”——《延禧攻略》

    尽管“宫斗”的支持者们一再强调,“宫斗”中所展现出来的自我奋斗,对于女性来讲有着很强的激励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女性在职场中自处提供一种方法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宫斗”的实质,尽管披着钟鼓馔玉的外套,仍然是凝结在父权核心周围的对女性角色的圈定与压迫。在“宫斗”中,女性被圈养于深宫,并不为宫外的千里国度创造任何经济和政治价值;其最大的作用仅在于维持皇室繁衍,巩固以父权为核心的皇权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而“宫斗”中所展现出来的女性内部自我否定、自我倾轧的状况几乎是所有时代女性困境的极端缩影,所谓成功也不过是成为了普天之下最牛逼的男人的背景板——皇后。而在这种自我否定、自我倾轧当中,能够突破自我圈层,实现“破壁”,无非只是在女性的所谓“自我认知”的层面实现突破,获得皇室的优先繁殖权(即成为“皇嫡母”)。更进一步看,“宫斗”将女性的婚姻与所谓“自我利益实现”直接挂钩,并将婚姻与情感剥离,使得婚姻成为完全功利化的一种关系缔结,将女性个人的最终位置与外在的出身与运气形成强关联,消解了长久以来人类对于“爱”的终极追求。从这个角度看来,“宫斗”题材如此受欢迎的现状是极为可悲的,因为这意味着极少有创作者敢于去突破目前仍掌握在父权核心手中的话语权去思考女性自我实现的真正路径,许多人不愿,也不能去突破诸多外部因素所带来的思维定式和方法障壁。

    《宠儿》的第一个镜头,富丽堂皇的皇宫,也是圈禁所有人的场所

    然而,尽管同属“宫斗”题材,《宠儿》却采用了一种新奇的路径——在故事发生时的英国,王权完全掌握在女性手中,对英国政治核心产生左右作用的人物也完全是女性,因此父权在整个故事中缺位,完全让步于女性的自我实现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宠儿》是反“宫斗”的,是对“宫斗”题材的一种消解。这是《宠儿》的天然优势,很遗憾也是独有的优势,很难被其他文化语境下的故事所效仿。然而,尽管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孤例,但是对于观众而言,不失为一部“换口味”之作。

    《宠儿》当中的男性角色都充满着一种荒诞不羁的趣味

    在《宠儿》的故事结构当中,核心人物关系是安妮女王、萨拉·丘吉尔和阿比盖尔·希尔。这三个人物的相互关系,呈现出一种有趣的三角闭环。安妮虽掌握王权,但是事必听萨拉的计策,萨拉是事实上左右政局的“正职”,而安妮则是萨拉心中次于国家政事的“副职”。安妮渴望自己能够得到萨拉的全心关注,也渴望真正地成为一个可以自主的女王。阿比盖尔渴望重新成为一名淑女,作为萨拉的女仆(同时也是她的“副职”),阿比盖尔敏锐地意识到了女王在自己重归贵族的路途中的重要性,她希望取代萨拉“正职”的地位,让自己获得可以主宰命运的权力。而萨拉在与安妮产生龃龉、被阿比盖尔取代而退为“副职”之后,她希望能够赶走阿比盖尔,重新夺取自己在安妮心中最重要的地位(即重新成为安妮心中的“正职”)。

    这张设计微妙的海报展示了三名人物之间的关系

    通常我们认为,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平面几何形状;但是在这个故事当中,这一组三角关系却在平衡与动态之间不断转圜,这也就构成了整个电影故事的节奏起伏,进而推进着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从阿比盖尔的视角来看,这是一个毫不意外的“宫斗”一贯路径。阿比盖尔出生于贵族家庭,却不幸摊上了一个赌鬼老爸。老希尔把家产全部败光,而想要帮老爸一把的阿比盖尔不得已自愿以身抵债,从此走上了舍去尊严、抛弃道德并不惜一切代价力争重回贵族行列的道路。正所谓“最怕流氓有文化”,阿比盖尔作为一个受过良好贵族教育的女性,为了达成自己的最终目的愿意抛弃尊严,从起初就已经比那些视自我尊严比生命更重的贵族高出一筹。而这样的角色,自带一种典型的象征意义——她象征着欲望。

    地位卑微的阿比盖尔(艾玛·斯通饰)一出场就被推入泥潭

    如果我们已有丰富的“宫斗”观影经验,我们不难判断,像阿比盖尔这样有着极强企图心的底层女性,天然有着成为赢家的“Buff”。阿比盖尔这个人物和去年在国内火了一阵的电视剧《如懿传》中的卫嬿婉极其相似,得益于她们长期的底层生活与丰富的“混社会”经验,她们善于利用性别优势——甚至是不顾尊严地利用这种优势;并且,她们拥有很强的洞察人心、投其所好的能力。阿比盖尔感知到了宫廷侍卫马沙姆上校对自己的好感和财政大臣、托利党党魁哈利让自己当“眼线”的意愿;她也认识到必须将女王作为自己的支点,方能撬动这两名男人对自己的诉求,让这些诉求为己所用。而要让这个敏感、脆弱、幼稚且深受病痛折磨的女王成为自己的支点,阿比盖尔不仅利用了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更碰上了天赐的运气——她目睹了女王与萨拉的床笫之欢,知道了女王最深的秘密和最强烈的渴望。

    电视剧《如懿传》(2018)中的卫嬿婉(李纯饰)

    对于阿比盖尔这样的人物而言,人与人之间无所谓爱情,只存在相互之间的利益交换。女王渴求宠爱和关注,给她就是了;女王喜欢女性的肉体,自己恰好就有一个。因此,尽管在影片中阿比盖尔的种种行为在有丰富“宫斗”观影经验的观众眼中只不过是最简单的雕虫小技,但是却都是最直接有效的,阿比盖尔成功地引起了女王的关注,并且成为了女王的新宠。凭借着不择手段的“不要脸”,阿比盖尔挤掉了萨拉,随即在哈利的帮助下被女王赐婚嫁给马沙姆,成功回到了贵族行列,并且成为了女王的“枕边人”——也就是这个国度里皇室以外的女性能够达到的最高位置。而阿比盖尔的反面——萨拉·丘吉尔,毫无疑问,她象征着自由。出身高贵的萨拉一生中顺风顺水,不仅自幼与安妮相识、掌管皇室财政,更是与掌握军权的马尔博罗伯爵联姻,可谓是位极人臣。即便是从今天的视角去看,萨拉也是女性当中的佼佼者,她优雅而强壮,文治武功皆强,更能够精准果断地做出政治判断,甚至男性都让她一筹。可以说,与安妮相比,能够平衡情感与责任的萨拉才是影片中真正的君王。

    马尔博罗伯爵夫人萨拉·丘吉尔(蕾切尔·薇姿饰)集所有优势于一身

    然而,如果从“宫斗”的剧作套路来看的话,这样完美的一个角色,注定是用来被打败的。正如所有国内“宫斗”电视剧当中一开始的正宫娘娘,萨拉的角色,是将阿比盖尔引入自我实现的道路,同时也是阿比盖尔成功后生活状态的一个示范。在几次共同狩猎当中,萨拉向阿比盖尔“传授”了宫中生活的经验,这也在无意中启动了自己跌落神坛的过程。萨拉一直手握着实际的王权威严,然而她在一路顺风顺水的过程当中,似乎遗忘了自己的“正职”事实是由她与女王牢不可破的情感所赋予的。萨拉错误地将这一充满偶然性的事件视作了必然,这也是她最终在这场争斗中落败的根本原因。在被阿比盖尔挤下“正职”之位之后,萨拉试图仍用原本的路径——情感来夺回自己的位置,而这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电视剧《甄嬛传》(2012)中的皇后(蔡少芬饰)

    萨拉所能提供给安妮,并被安妮所珍视的,是她真挚而深刻的情感。然而,在现实的王权与父权体制之下,情感显得微不足道——毕竟在“宫斗”的逻辑体系当中,情感是最无用的东西:正如自由之于欲望。萨拉的出身注定了她并不了解欲望究竟为何物,毕竟她得到的一切都是由于她的出身而顺其自然而来的,她唯一的诉求就是实现她为国家尽忠、使爱人开怀。然而,萨拉明显误解了整个体制与维持体制运转的制度,误认为只靠情感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的路径从根源上就是错误的,因而萨拉的失败是彻底的,并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萨拉教给阿比盖尔的,正是用以打败自己的手段

    如果仅仅将这个故事视作是阿比盖尔打败萨拉“上位”的经过,那么《宠儿》也就只是一部普通而俗套的“宫斗”电影,毫无新意可言了。导演兰斯莫斯曾经创作过三部艺术电影,毫无例外都是思考个人与体制、制度与自由的作品。很显然,兰斯莫斯并不会止步于此:在这部电影当中,兰斯莫斯继承了以往的创作哲学,继续讨论个人与体制、制度与自由的关系。阿比盖尔与萨拉在整个故事当中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完成“宫斗”戏码,而是要作为一个锥子,来完成《宠儿》消解“宫斗”的作用。而锤动这个锥子将“宫斗”套路拆解的,正是安妮女王。

    身着朝服的安妮女王

    早在故事发生前一百多年,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曾自我评价“我嫁给了国家”。这是一名终身未婚、没有子嗣的英国女王,当时的英国人也称她为“贤明女王伊丽莎白(Good Queen Bess)”——与后来安妮女王的尊称一样。如果将影片中安妮“我就是国家”这句台词与伊丽莎白一世“我嫁给了国家”的名言两相比较,我们能够窥见兰斯莫斯在电影语言背后巧心夹带的个人心机。伊丽莎白一世的名言,有着很强的父权痕迹:伊丽莎白与国家政治的关系由“婚姻”所缔结,而这种关系是天生的,随着伊丽莎白的出生就再也无法改变。与古时婚姻的包办相似,女性在此中并不具有什么话语权,也很难进行自主选择。伊丽莎白在与国家“缔结婚姻”的过程中,消解了自我的含义,将自身作为国家的背景,扶持英国向前缓步发展。而安妮的“我就是国家”,可以被视作伊丽莎白一世“嫁给国家”的递进。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在安妮的早年生活当中,她经历过因为政局动荡而带来的家人分别、颠沛流离,也经历了十七个孩子离她而去的悲剧。在影片中并未出现安妮的丈夫乔治本人,只是在女王寝宫内安放了一副乔治的画像,以示此人虚无缥缈的存在。在影片中,安妮没有孩子也没有丈夫,是被十七只兔子簇拥着的孤家寡人。安妮断言“我就是国家”,这句话虽与太阳王路易十四“朕即国家”的论断字面上相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在安妮的身上,王权与父权合而为一,包裹着安妮的自我存在,与她成为一体。可以说,在影片中,安妮的身份,既是安妮作为一个女性的自我,又是王权的代表,更被赋予了一定的父权含义。因此,安妮这个角色是多层次的,并不是平素里所见的典型“敏感”“脆弱”“神经质”的深宫女性形象,更不是西方文学当中“阁楼上的疯女人”这样的刻板印象。在安妮的身上,除了常见的对女性的论断以外,更包含了因天生的王权与父权话语所赋予的体制与制度。安妮的通往自我实现之路是被这种与生俱来的路径所限制的,正如兰斯莫斯在影片中所一再强调的,安妮的个体以及她的自由是受到制度与体制的桎梏与压迫的,她想要真正自我实现,只能去突破这种天生的圈定与压迫。从象征意义上来说,安妮就是她养着的小兔子,固然锦衣玉食、看似无忧无虑,却逃不出一方小小的牢笼,任人把玩戏弄。

    安妮女王想要戏剧化的妆容,却被仆人画成了一只獾

    安妮对于突破的尝试有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里,安妮以取悦萨拉的方式去换取萨拉对自己的取悦,这也是安妮与萨拉之间关系的平衡阶段;而小兔子也被萨拉忽视,只能在笼子里打转。在此时,这种平衡焦灼地维持在二人的关系之间,横亘着不可消除的障碍——王权的桎梏。在这个阶段当中,安妮并未认识到与自己伴生已久的王权的意义到底在于何处,在她的眼中国家战争的进程比不过她切身的病痛与形单影只的寂寞。这个阶段,直到阿比盖尔闯入她的视野之后才被打破。在一场舞会当中,目睹萨拉与异性翩翩起舞之后,安妮以恋人的方式向萨拉发泄自己的不满。这个阶段,也以阿比盖尔目睹安妮与萨拉的隐秘恋人关系而告终。

    在舞会后,萨拉温柔宽慰醋意大发的安妮

    尽管安妮认定的自我实现就是受尽爱人的宠溺,然而她天生的权杖却让她注定不可能如普通人般享受爱情。阿比盖尔的闯入让安妮与萨拉的平衡被打破,小兔子也被阿比盖尔以看似富有爱心地从笼子里放了出来,貌似自由地在亲宫中玩耍。安妮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女王,她手中握有的王权力量,这是她可以突破圈层的一种绝无仅有的方式。然而,安妮仍然执着于对于萨拉的情感,萨拉忙于政事而疏离了她反而变成了一种冷漠的证明——这也让她的王权力量成为了无法突破的桎梏。在这个阶段,安妮意识到“我就是国家”,而她却不愿意去接受这个事实——她不愿意接受这种无法改变的宿命,更不愿为之而消解自身的存在。这种心态在安妮的心中逐渐郁结,她被情感与责任两边撕扯,因而在心态上逐渐崩溃。这种崩溃在她听到庭园的室内乐演奏后达到顶峰,安妮拖着半残疾的病腿在宫中狂躁奔走,她的敏感脆弱逐渐混合了疯狂的权威,不仅暴怒地赶走了室内乐团,还抢夺宫人手中的孩子。最终,这个阶段以安妮被阿比盖尔推来的轮椅“解救”而告终,这也是安妮最终走上突破圈层、变化为“女王”之路的重要转折点。

    鱼眼镜头中畸变的宫廷走廊,有着一种天然的囚禁感

    在第三个阶段,安妮在阿比盖尔无心的推动下,逐渐接受了自己被制度禁锢的事实。正如这些小兔子虽然可以无忧无虑地在寝宫里玩耍觅食,却仍然缺乏自由。安妮开始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尽管她的能力不足,但她仍然在尽力地去理解这种她无法摆脱的宿命。她开始向萨拉发号施令,开始给她下马威,而这也导致了萨拉的最终失势和阿比盖尔的成功上位,更从客观上制衡了辉格党和托利党——安妮开始直接对英国的国家政治产生了影响。而在这个阶段,情感与责任的撕扯仍在安妮身上不断进行着,尽管安妮疲态尽显,在充分理解了制度的桎梏之后,她仿佛只能接受她无法摆脱王权的这个事实。安妮最终对萨拉的放逐,也是她终于达成“上位”,成为一个真正的“正职女王”的标志点。而在目睹了阿比盖尔对自己的“孩子”——小兔子的施虐之后,安妮或许也看清楚了自己无法摆脱的王权与父权在数十年来对自己的压迫与消磨。影片最终以安妮折磨阿比盖尔而告终,这也意味着安妮最终接受了自己成为真正女王的事实——尽管这种外人无比渴求的权力,事实上只是不断压榨安妮个人自由的一个悲剧性的桎梏。

    阿比盖尔最终上位,然而她的未来或许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美好

    安妮既是萨拉与阿比盖尔争斗的旁观者,也是这一场血战的亲历者,更是二人争夺的核心对象。安妮所代表的体制与维持体制运行的制度,必须在二者当中做出选择。无论是萨拉所代表的自由,还是阿比盖尔所代表的欲望,安妮最终意识到二者不可得兼——在王权与父权的威压下,若要自由,必须抛却欲望;而若要达成欲望,则只能放弃自由。欲望与自由是天然对立的,自由是无法理解欲望的,而欲望则是限制自由的。而由王权和父权所圈定的内部区域,本身就无法完全获得自由——那么若要达成自我实现,唯有以欲望为依托。

    空旷华丽的寝宫当中,女王显得如此渺小

    然而,兰斯莫斯却以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安妮女王威严地要求阿比盖尔为自己纾缓病痛,并以阿比盖尔虐待小兔子的方式虐待阿比盖尔。这是否意味着安妮即便在向欲望投降的同时,也不曾放弃对于自由的渴望?女王、阿比盖尔与小兔子的画面不断叠化,似乎预示着欲望终将成为女性向上突破的最大限制,而自由才是永无止境的一种追求。

    影片末尾的镜头叠化

    在《宠儿》的剧作当中,安妮女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角色,而她的这种复杂,正是剧本在塑造人物、建构故事上最出彩之处。在每一个小场景中,安妮总是表现出某种特质,而待到情节的转折点时,这些特质则被集中化,同时在这个人物身上爆发出来,从而使故事进入下一个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安妮这个角色在表演层面是最具难度的,也是最难掌握的。演员必须掌握到安妮身上所带有的所有性格和隐喻,才能够体会出编剧在剧作当中设置的微妙细节,并在导演的调度当中将每一场戏所要达到的人物塑造功能和情节推进功能完成。饰演安妮的英国女演员奥利维亚·科尔曼精准地掌握了安妮作为一个女性、一个女王、一个与丈夫孩子融为一体的复杂特质,表达出了导演所想要表达的探讨体制与个人、制度与自由的思考,出色地完成了安妮这个多层次、深隐喻的主角形象,也因此获得了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殊荣。

    可以说,《宠儿》看似是一个“宫斗”电影,而实际上,是彻底地消解“宫斗”的一部作品。尽管在一些层面,导演和编剧怀有一些对于18世纪英国宫廷的想象情节,而对于一个涉及宫廷政治的电影来说,这部电影的格局略小,视野也略微有些局限。但是总地说来,这部电影的基调与质感,充分传达了这部作品所真正想要表达的哲学思想,完成了电影的社会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故事是一个独特的、只能发生在彼时彼刻、发生在英国宫廷的故事,是独一无二的,很难被转套至其他语境当中。相信在未来的电影创作当中,兰斯莫斯一定能走得更远。

     4 ) 再爱都曲终人散了——漫谈女王与Sarah的故事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龙虾》导演的新作,难怪整部电影都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怪异的感觉。

    一起去看电影的小伙伴在电影结束之后问的第一句话是:所以,Abigail真的爱女王吗?我有点惊讶这个问题,因为我还以为所有人都会跟我一样觉得整个电影里唯一也许有疑问的是Sarah是否真的爱女王。至于Abigail,头上悬着一柄关系生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我看来感情这种东西对电影里的她来说恐怕过于遥远。

    看完电影以后回去查了历史资料,所有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当然导演为了方便这一届想象能力匮乏无法理解第四类感情的观众,简单粗暴的把女王与Sarah Churchill之间的第四类感情演绎成了同性恋情。(其实也不只是这一届观众,Sarah自己在发现从小对她言听计从的女王慢慢转向Abigail之后,也不知自省,反而试图影射女王与Abigail之间有奸情,让女王震惊不已。)事实上,18岁结婚与丈夫两情忠贞在不到40岁时已经怀孕十七次却一个活着的孩子都没能留下(活得最长的一个孩子也只活了11岁,在女王35岁还没当上女王的时候就去世了)还严重痛风半残疾的女王需要的大概纯粹是精神上的理解支持陪伴安慰吧。

    电影里的女王与历史上的女王

    女王与Sarah从小相识,感情亲厚。Sarah比女王大五岁,且聪明美丽开朗外向,我想那时候和王位还没啥关系的小女孩Anne对Sarah必然是喜欢羡慕依赖仰望兼而有之。

    电影里的Sarah与历史上的Sarah

    光荣革命之后,女王的姐姐玛丽女王和丈夫威廉当上英国的国君。玛丽与威廉没有孩子,所以当时Anne成为王位的第一继承人。一半因为权力之争,一半因为维护Sarah Churchill夫妇,Anne与一起长大的唯一的亲姐姐玛丽最后情断义绝至死不见。女王与Sarah如此堪称同过窗扛过枪分过赃的深情厚谊,却也不免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政治的分歧渐行渐远,最后因为Abigail,同样是情断义绝至死不见的结局。

    历史上的Abigail与电影里的Abigail

    据说女王和姐姐玛丽女王最后一次见面时,玛丽攻击了女王和Sarah之间的关系,要求女王把Sarah赶走,女王坚决拒绝,于是两人就此决裂,此后两年直到玛丽去世再也没有见过面。十八年后,女王和Sarah最后一次见面,据说Sarah是想修复与女王的关系,但结果还是大肆攻击了女王与Abigail之间的关系,要求女王把Abigail赶走,女王同样坚决拒绝,两人彻底决裂,Sarah和丈夫被解除所有职务赶出宫廷去了欧洲,此后三年多直到女王去世再也不曾见面。

    多么讽刺而唏嘘。

    本来看完电影并没有太多想法,但读完真实的历史之后反而觉得很伤。女王与Sarah的性格、感情和反目经过有太多让人探索的空间,所以多年来似乎有很多聚焦她们俩的传记、小说和戏剧。这部电影算是其中的一种解读方式吧。

    然而,无论怎么解读或想象,唯一明确的事实是:贵如女王,其实在强势的Sarah面前只怕也是一直憋屈无奈到内伤,所以女王最后选择温和的Abigail做自己的朋友,虽然再也不会像曾经对Sarah那样的毫无保留。女人之间的感情无比脆弱,纵然有女王与公爵夫人的光环加持,塑料姐妹花终究还是逃不过塑料姐妹花的宿命。或者与女人无关,任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利益与人性面前其实都很脆弱,如果双方不懂得好好维护,最后都难逃啥啥的小船说翻就翻的结局。

    歌里是这么唱的:那就这样吧,再爱都曲终人散了;那就分手吧,再爱都无需挣扎。送给女王与Sarah。

     5 ) 《宠儿》:了解英国历史必看的电影——斯图亚特家的那些事

    《宠儿》推荐指数:★★★☆☆

    一、摘要

    《宠儿》是希腊鬼才导演的兰斯莫斯的最新作品,兰斯莫斯的作品向来以荒诞和诡异著称。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兰斯莫斯的老搭档科尔曼、微兹和奥斯卡影后石头姐三个人就演绎了一台精彩的大型英格兰古装宫斗剧。在刚刚落幕的第91届奥斯卡中,尽管之前《宠儿》以10项提名与《罗马》并肩领跑成为大热门,三名女性主演均获得了女主和女配的提名,但最终仅有科尔曼封后,10提1中略显尴尬。

    二、影片背景

    英国有着恢弘的千年王朝往事,也有一大批对当今影视届影响重大的英国导演和英国演员,所以有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来讲述英国的历史故事,比如近年来比较有名的《国王的演讲》《至暗时刻》和《敦刻尔克》的奥斯卡三部曲、神剧《王冠》和之前斯嘉丽·约翰逊和娜塔丽·波特曼演绎的另一部英格兰宫斗剧《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

    由于英国皇室的国王都是通过继承的,尽管王朝更迭,皇室的姓氏会改变,但从威廉一世开启的诺曼王朝开始,历代国王都是血脉相承。这一点不像中国的历史,只要打得赢,外姓外族的普通人都能当皇帝。但也正因为需要继承,所以英国的皇室经常要面临绝后无人继承的问题,所以王位的继承有时就会十分混乱。

    故事还要从安妮女王的爷爷讲起,她爷爷是历史书赫赫有名被送上断头台的查理一世(堂堂国王被公开处死太惨了),之后英国差点没改朝换代,还好之后安妮女王的伯伯查理二世复辟了,这才拯救了英国皇室。查理二世被人民称为“快活王”,尽管查理二世和情妇有14个私生子,但和正宫王妃并没有一个孩子,所以查理二世死了之后王位就传到了安妮女王的爸爸詹姆斯二世这。

    但她爸爸詹姆斯二世命也不好,被历史书上一个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给打倒了。安妮女王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她姐姐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同性恋女王(还有其他的同性恋国王,不得不感慨腐国文化源远流长),她姐姐深深的爱着一个王家管理员的女儿,奈何另外一个小姐姐是个直女,就算你是皇室也掰不弯,于是她姐姐就嫁给了她哥哥(喵喵喵?),还联手继承王位治国。因为姐姐是同性恋,自然和她哥哥又绝后了,于是王位才跌跌撞撞的到了安妮女王这。

    结果就像《宠儿》电影里讲的,安妮女王随在造人方面兢兢业业,却皆以流产和夭折等失去了这17个孩子,屡屡经历丧子之痛的安妮女王在电影中养了17只兔子,并赋予了他们名字以及生日,来纪念自己的17个孩子。安妮女王驾崩之后,王位又传到了她爷爷的姐姐家那面,也就是现在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她们家,这就是后话了。

    在历史上,安妮女王和丈夫还是十分恩爱的,而且也并不是同性恋,这一点应该是故事矛盾需要的改变。虽然在剧中安妮女王是一位昏庸无能、没有主见、被人摆布的国王,但在历史上,安妮女王统治期间实现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真正的合并,成立了大不列颠王国,奠定了之后大英帝国最辉煌时代的基础。

    三、影片故事

    扯完了历史上斯图亚特家族的事之后,再回来说几句电影本身。

    开头的时候提到过兰斯莫斯导演的作品向来以荒诞和诡异著称,尽管兰斯莫斯在本片中已经收敛许多,但还大量的慢镜头,鱼眼镜头、巴赫和维瓦尔第的古典配乐,以及荒诞的人物表现和故事情节的浓郁都彰显着浓郁的个人色彩。

    本片还有导演精心设计的三场打猎戏,夹杂着一些隐喻作为剧情发展的标志。

    萨拉刚刚提携阿比盖尔为贴身侍女带她第一次去打猎时,阿比盖尔迷茫的眼神中是没有目标的,自然也打不到鸟。在萨拉教导阿比盖尔“任何事都是有代价的”后,阿比盖尔喊“Throw”时眼神坚定了很多,说明这时她已经有了目标,而且想好了要付出什么代价。果然,第二枪打中了。

    紧接着的一场戏阿比盖尔就展示了她的目标是什么:她开始勾引有过一面之缘的马沙姆上校,利用和贵族的婚姻重新恢复自己的贵族身份,但第一次勾引马沙姆之后背过身的表情告诉了我们,阿比盖尔并不是很情愿的。

    但在勾引过马沙姆之后,阿比盖尔无意间发现了女王和萨拉之间的秘密,并在第二次打猎时暗示萨拉,这时阿比盖尔只是想以此为把柄从萨拉这多得到些好处,但萨拉朝她放了一个空枪,让阿比盖尔动了和萨拉开战的心思。

    这时恰好萨拉忙于政务,两个人出现了感情危机,给了阿比盖尔趁虚而入的好机会,当阿比盖尔用花言巧语和陪伴赢得女王好感时,萨拉及时的感到了危机,并在第三次打猎时警告阿比盖尔,但这时阿比盖尔的枪已经对准了萨拉,用鸟溅了萨拉一脸的血,宣示着两人正式开战,也为后面毁掉萨拉的脸埋下了伏笔。

    随后阿比盖尔火力全开,一边勾结托利党党首哈利,一边加快了勾引马沙姆上校的进度,一边对女王展开了色诱,最终爬上了女王的床。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石头姐演出时大尺度露胸的镜头原本是不在剧本里的,是石头姐表演时自己要求加入的,故意露出自己的胸面对着门假睡,这样才能给萨拉最大的刺激和打击。

    但萨拉与女王的青梅竹马并没有那么不堪一击,面对两人回暖自己即将失宠被赶出宫门,阿比盖尔拿出了终极武器——下毒,并在萨拉消失的时间里,把之前的资源都利用了起来,和哈利正式结盟,并嫁入贵族豪门,成为了贵族小姐。在新婚之夜用手给马沙姆上校解决问题时,石头姐瞪着大眼睛迷茫的看着墙壁,配合着节奏越来越快的交响乐,嘴里自言自语的在念叨着,在宫斗这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中已经着了魔。

    影片的最后,萨拉失去了权力和爱情,和丈夫被驱逐出境;阿比盖尔在宫中生存了下来手握大权却只能每天沉溺于花天酒地,屈膝于女王的脚下;只有安妮女王拥有着永恒的权力,但除了权力之外,她已一无所有,只能被这深宫永远的囚禁。结尾阿比盖尔和女王的脸与一群兔子重合在一起,仿佛寓意着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是兔子,在被人宠爱和喂养时,也会被人拿在手里玩弄,在这鸭子赛跑和血橙砸裸男的荒诞世界中,谁又是真正的宠儿呢?

    其他文章:《罗马》:阿方索卡隆的私人订制


    原文发于我的个人公众号:草莓与巧克力(ID:MeetBryan)

    不定期更新影评、摄影作品等,欢迎来找我玩~

     6 ) 说她又胖又弱又糊涂?不可能!权力之巅无弱者

    《宠儿》在这届奥斯卡获得了 9 项提名,最终主演奥利维娅 科尔曼拿到了最佳女主角,捧得小金人。

    对于这部电影,很多人有争议。

    但如果只是将这部电影简单的归纳为宫斗,那也太小看这部电影了。

    这部影片细节华美、布景精致,三位女演员收放自如,都贡献出了耀眼火花般的演技,而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上万支烛光以及极简又繁复的配乐,有种让人无法忽视的,不同于以往古装宫廷剧的怪异美感。

    这种怪异的美感无法形容,既浓又美又奇特,后来了解了这位希腊导演的其他作品,原来风格一向如此。

    一位女王,两位宠姬,这三个女人决定着一场战争的走向,和两个国家的命运

    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安妮女王继位后的几年。

    安妮女王登基的两年内,经历了丧夫之痛,并且英国还加入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法国开打(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海上控制权,不想让法国得利)。

    她和丈夫乔治感情不错,但是在他们多年的婚姻中,一直在经历着丧子之痛,安妮女王一共经历过十七次怀孕、流产、早夭、病亡,没有一个孩子活过十一岁。这对任何一个女人来说,都是无法想象和难以忍受的痛苦,如果心志稍有不坚,早就疯了。在一次又一次丧子和产后抑郁的折磨下,她的身体饱受痛风的煎熬,常常痛得无法行走,只能坐轮椅。心理状态更是常常陷入两种极端 ,时而抑郁消沉,甚至有时想要自杀,有时又暴燥无常,发起脾气来,狂暴得让人无法接近。

    痛苦和悲伤让她狂吃蛋糕甜点,而她脆弱的胃又承受不住,吃过之后就呕吐,整个人虚胖、浮肿、无力。每日既要忍受着痛风的折磨,也要忍住对孩子的思念和悲痛。

    为了排解对孩子的思念,她在卧室中养了十七只兔子,代表着她失去的十七个孩子。每离开一个孩子,就好象她的一部分随之失去了。她不能看见孩子,当看到庭院中有少年演奏音乐,她就会被剌激到控制不住的发狂,大叫,当看到有婴儿,她就会发疯般抢过去紧紧抱在怀中哭泣。因为,她的孩子有的出生后就没了呼吸。

    她失去了孩子,失去了丈夫,可她又是大英的女王,身上又有着一国的重担。

    还好,她身边还有莎拉 丘吉尔,她是安妮女王年少时就一起玩耍的知己,也是唯一能排解女王忧愁的闺蜜,更是她身边的女官、顾问。打理她的生活,帮她处理政事。莎拉果敢坚毅,处理政事手腕强硬,游刃有余。她爱穿裤装 ,行事酒脱 ,枪法和骑术了得,她生育了三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而她仍然看上去优雅、年轻富有活力。并且她的丈夫更是英国一代名将马尔伯勒,正在前线打了大胜仗。

    莎拉对于女王来说,是完美的,子女成人、丈夫为国效力、个人身体强健,都让女王羡慕。女王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政事上,甚至整个国家的胜与败,都于莎拉有莫大的关联。

    所以,女王离不开莎拉。在影片的前半部中,莎拉简值在宫中风光无限,她稳操大权,女王对她言听计从,她可以辖治大臣,所以人都知道,女王听她的。并且只有她敢管女王,会怒怼女王妆没化好,难看得象只獾。会禁止女王吃不健康的零食,在女王犹豫不决时,她告诉女王,为了国家,你必须要这么做。当女王情绪低落想自杀时,她对她说,你从这里跳下去,草坪会护着你。然后趁其不备,猛得将女王从窗户上拉下来。

    当然,莎拉吃醋时也会掐着安妮女王的脖子直接就怼到墙上。猛人一个。

    也会在女王心情不好时,轻快的推着她穿过走廊,逗得安妮女王直笑。

    她爱女王,她认为女王与国家是二位一体,她爱这个国家,同时她也能为在前线的丈夫筹集军费,为国分忧。

    影片一开始,英国打了一场大胜仗,是继续打,还是议和,财政大臣戈多尔芬和下院议长哈利争执不下。财政大臣戈多尔芬和军队总司令马尔伯勒都想趁胜追击,但哈利坚决反对,支持议和。哈利担心战争已经打了几年,花费太多,这样下去会招致民怨,不如见好就收。而莎拉认为,只有让法国人吃更多的亏,才能换来和平,现在远不是议和的时候。至于军费问题,只有加重税收了。

    好像一群绵羊

    下院议长哈利急了,但他见不到女王,既然莎拉将女王藏得密不透风,他完全不知道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女王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必须开始想别的办法了。

    他把目光停留在了莎拉的新待女阿尔盖比身上,这位年轻漂亮的小女仆的眼睛中有着不安份的欲望。

    阿尔盖比是莎拉的表妹,她家道中落,父亲为了还债曾将她卖到下流的街道中。她无比渴望能再次回到贵族阶层,她读过书,受过贵族教育,会法语和拉丁语,当个有衣穿,有屋住的女仆可绝不是她的终点。哈利向她指出:通往权贵的路充满了泥泞、危险、和未知,你应当有个不同的朋友。宠爱如无定风向,每刻浮动。

    阿尔盖比跟在表姐身边,默默观察着一切,她知道自己有机会,她看到在莎拉的强悍之下,脆弱的女王很多时候并不开心,她更需要的是温柔和理解。也许莎拉意见是对的,但在她严厉的生活约束下,女王并不开心。

    阿尔盖比悄悄告诉哈利,对于加税一事,女王有些犹豫。

    第二天的议会上,原本女王将要宣布继续战争,费用由加重税收来解决。但哈利抢在女王宣布之前,巧妙的透露出加税的严重后果,以及议会内大多数人都支持不加税来议和。

    顿时议会内吵成了一锅粥,原本的演讲稿根本用不了,这情势又无法收场,安妮女王眼珠一转,犹豫几秒,马上滚下台阶,装作晕到。

    事后,女王单独召见了哈利,哈利趁机说了很多莎拉会不讲给女王听的话。

    女王同意不加税,但要前线到位,一旦法国有新的举动,马上可以采取行动。

    同时,在后宫中,女王开始宠信阿尔盖比,冷落莎拉。

    莎拉和阿尔盖比,开始在后宫中争夺女王的宠爱。

    权力之巅,是个人的孤独与虚无,但她始终保持了清醒

    莎拉是骄傲和强势的,因为她很强,所以她做不出那些一味迁就和讨好的事,但阿比盖尔则不同,她知道莎拉输了还有自己的宫殿和领地,但她如果输了,她将有可能重回那臭哄哄的泥沼,做一个下贱的妓女。

    所以她必须赢,哪怕手段无耻且低劣。

    谁有自尊和底限,谁大意了,谁就输了。

    而女王呢,在后宫中,她有时冷落阿比盖尔,有时冷落莎拉。

    冷落莎拉的这段时间,她享受着阿比盖尔温柔体贴的照顾,重拾了信心,开始亲自处理政事。

    她想念莎拉,但莎拉的出走如果只是为了折磨她,让她在难过与后悔中不得不屈服的话,她会马上杀了她。

    在影片中,莎拉照顾女王的时候,女王的房间格外整洁,零食是健康的坚果和简单的饼干,阿比盖尔把持后宫的时候,女王的房间布满了浮夸、艳俗的鲜花,桌子上是甜腻的点心和蛋糕,还有热巧克力。女王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女王。

    甚至房间都有些杂乱。

    莎拉被下了毒,骑马时摔下来,被马拖在地上,彻底毁了容。

    莎拉在妓院被救出时,财政大臣问她可曾受到虐待,她笑着说,他们救了我,你来的正是时候,如果我愿意,他们正打算给我介绍个挣大钱的活儿。

    语速飞快又毒舌,就象她第一次见到满身泥浆的阿比盖尔,当时苍蝇围着她乱飞,莎拉问,这是你的朋友?

    毁了容的莎拉回到宫中,阿比盖尔已经占据了一切,她嫁给了第一男爵马沙姆,摇身一变成为了贵夫人。而朝堂之上,哈利也日日和女王会晤,开始占据上风。

    这场争斗,莎拉落败,她交出寝宫钥匙,离开了宫殿。

    不久之后,英法议和,签定条约。她的丈夫从战场归来,既无战争,用处也不大了。

    后宫中阿比盖尔又诬陷莎拉将女王的钱占为己有,转给了自己丈夫,又烧毁了莎拉写给女王的信。彻底切断了女王与莎拉残存的情感和思念。

    莎拉苦苦等待女王的回信,却等来的是驱逐她的卫队。

    表面上看,阿比盖尔得到了一切,此时小白兔也开始卸下了伪装。此前她细心照顾女王的十七只兔子,听女王讲述这些兔子的故事。可如今,趁着女王睡着的时候,她开始用脚踩这些兔子。

    睡梦中的女王听到了兔子的吱吱惨叫,醒来时用威权命令阿比盖尔给她揉腿。

    阿比盖尔的脸慢慢从得意变成了失落、麻木,最终和兔子的脸一起,模糊、淡化、远去。

    她只不过是只宠物而已。

    表面上,是女王寝宫中凶悍公爵夫人和心机女仆的争宠,但其实是国会中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权力较量,也是那场西班牙王位争夺战中国家利益的决择。一场内宫之中的争宠之战,影响的却是一场战争的结局和两个国家人民的命运,甚至是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

    你说安妮女王又胖又弱又糊涂?可这样的安妮女王,在纷乱的后宫,和吵成一窝粥的议会中,难得在两派之间,审时度势,每一次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影片中,马尔伯勒在前线指挥大军大胜法军之后,她听取了哈利的意见,停止战争,拿到利益,见好就收。

    历史上,英国在局面战据优势的情况下,果断喊停,英法两国议和签定了《拉施塔特和约》,英国得到了直布罗陀海峡和大片北美殖民地。

    因为当时的俄国已经开始发力崛起,一个保持实力的法国,是遏制俄国的最好屏障,而一个分裂和势均力敌的欧洲,才是对英国当时最有利的选择。

    而直布罗陀海峡和北美的殖民地,则为日后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基础。

    而且安妮女王在位期间将苏格兰和英格兰正式合并,成为了大不列颠王国。在位期间,她还颁布了一项法案---安妮女王版权法令,这是近代史上世界第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令,确认了对原创知识产权的保护。之后各国对知识产权的立法都从中受益良多。

    拖着病痛的身体和抑郁狂燥的心理状态,却能在国家事务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安妮女王始终保持着清醒。或许,我们可以认为,正是因为她的病体,她的痛苦,所以她巧妙的利用了身边的人和资源,为自己解决痛苦,在纷争中扰乱别人的视线,而自己始终清醒,审时度势,做出了一个个相当理性的判断。

    在她统治英国期间,虽然每次议会都吵成了一团,但在关键时刻,每一次决定,女王、议会、军队三股力量都合并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为大英帝国日后成为世界霸主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这样的女王,你还能说她弱、糊涂、没主见?

    奥利维娅 科尔曼将安妮女王的心理变化演绎得层层递进,直至最后爆发,也将她的痛苦、脆弱、多疑、装傻、关键时刻的决断表现得淋漓尽致。捧得小金人实至名归,而影片中艾玛斯通和雷切尔 薇姿的表演也是让人回味无穷。

    有人说这部剧宫斗比延禧攻略很低级。倒不如说正是因为光荣革命后的《权利法案》和新型的议会制度,对王权进行了必要的限制,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国王在税收、军队、选举等很多核心环节上,无法像大清皇帝一样为所欲为。

    《宠儿》的确是一部难得的佳片,结合历史来看,更是如此。

     7 ) 當你舔食烤豬,烤豬也舔食著你《真寵》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705045905/

    影院好读版

    毫無疑問,《真寵》是尤格‧藍西莫近期最佳的作品,對我而言,那是因為他將使人嘔吐的爆發點挪移到了電影尾聲,也就是艾瑪史東將腳放踩在兔子身上時。整部電影就像一頭披著蕾紗的母豬,牠的腳指甲被修的漂漂亮亮,牠的皮被擦的光光華華,牠所有的孔竅也被擦的乾乾淨淨,但牠膨脹的身軀令人作噁,那體現了牠無盡的食慾。

    對於食物,無盡的食慾是一種寵愛也是一種罪惡,因為沒有食慾,就無所謂美食,然而當食慾被填滿時,千變萬化的美食又會被轉化成千遍一律的大便,這便是食慾的罪惡,這裡說的並不是女王安妮,她如莎拉所說,是一個傑出者,而這並非諷刺。尤格‧藍西莫調度聲音與影像,使得整部電影成了灌風的母豬,向觀眾突出的鏡頭是平面無法滿足而得向左右空間掠奪造成的必然結果,而那比影像快了許多的聲音則表現了無盡食慾的暍斥「更多!我要更多!」這是無盡的食慾在聲音與影像的具體化操作,而非隨性而、標新立異的形式選擇,因為本片表面上說的是「誰」能滿足安妮女王,成其寵兒?實際上卻是要說「誰」能滿足無盡的食慾,對於安妮女王,乍看之下她可以要求所有人作所有事,實際上她卻同時也不分晝夜的被眾人要求的,她才是那個眾人的「寵兒」,她不分晝夜的侍奉著「無盡的食慾」因為她代表了國家,於是討好她的人才可以從國家身上撕肉來吃,或者從她身上撕肉來吃,其實沒有差別,她的權力與她的身體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她的身體就是國家的身體,所以在電影中她時常抱怨自己的身體不適,那正對應了內憂外患並存的國家一樣,於是當她說:「我就是國家。」並非一種驕縱與任性,而是一種精確的描述。

    王乃國之名器,不得輕易示人,於是始有寵臣姦佞,也有忠臣孝子,爭相施行或指揮女王的意志,女王不是作為個體而是作為整個宮殿的核心而生活著,安妮沒有自己的臉,她的臉由其他人決定,可以很天真也可以很老成、可以很溫柔也可以很殘酷,可以很白痴也可以很睿智,如果說女性有哪種特質比男性更像帝王,就是女性比男性更惠於時間也更受苦於時間,每個月的痛苦都提醒著她時間的流逝,更別說那17個逝去的孩子更提醒著她痛苦的徒勞無功,所以她總哀號著自己很痛苦。對於帝王,充滿耐心與陰晴不定是必須的,因為她必須同時掌握底下不同派系,不能讓一個派系過強,也不能讓一個派系過弱,帝王必須是天生的演員,演員的特質正是她不是她所扮演的人。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安妮與莎拉的同性關係中,她扮演著看似弱勢的角色,但這不代表她脆弱與任人宰割,正如女性即使處於被動,也不代表她就是弱勢,大地雖肥沃且由人吸吮,但她也可以隨性索回一切奶水。身世可憐,害怕失去的艾比蓋爾即便主動出擊,且陰錯陽差的鬥倒了位居高位,行事穩健的莎拉,成為了安妮女王身邊唯一的人,她的精神卻越來越瘋狂與虛弱,因為她的本質是天真無知的,她看不穿扮演,她沒有在安妮女王身上看到整個國家,她也無法及早看到其實整個宮殿就是一間比較大的兔籠,黑白交錯的臣子與黑白交錯的兔子更是一樣的,她與安妮還有兔群與牆璧漸次的疊印在一起,展示了宮殿就是有厚實牆壁的兔籠,她以為自己鬥倒了莎拉,卻不知自己無意間順水推舟送了莎拉自己以為得手的「自由」,她以為極度匱乏已是地獄,卻不知極度飽食才是更可怕的地獄。

    《真寵》作為電影之優秀,在於其完全配的上電影院,因為對於影迷而言,無盡的食慾於我們再熟悉不過,關燈是上菜的提醒,我們總期待在這夜宴被餵飽,而這一次,尤格‧藍西莫給我們端上了一份隆重如山的銅盤烤豬,其嘴裡的蘋果還散發著清香,我們唯一要小心的是自己的舌頭,不要像艾比蓋爾一樣,想盡情舔食,卻被吸住而無法自拔,當你舔食烤豬,烤豬也舔食著你。

     短评

    非常推荐!反映英国安妮女王的电影本就少,难得女主们演技也上佳。概括一下,这大概就是一个女版《李尔王》的故事——真正爱女王、从不对女王撒谎的公爵夫人被陷害,而口蜜腹剑的侍女却获得了女王的信任,鸠占鹊巢。金钱和权势,并不会让人变得更明智;同理,卑贱和贫穷,同样也不能拿来证明人的善良。不要拿中国宫斗的标准来审视这部电影,这不是宫斗,而是人性和人的盲点。PS:历史上的安妮女王一辈子都活得很孤独,怀育了十七个孩子,没有一个存活下来;但她是一位善于在政治派别中博弈的人;在她治下,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知识产权相关法令、保护著作权的《安妮女王法令》。

    5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兔子再受恩宠还是关进笊笼,龙虾跑得再快仍要熯火烹食。情爱是草药,敷在腿上止痒,贴在心上疗伤;名利是污泥,画在脸上成瘾,泡在身上祛毒。不准玩雪就打开窗子,不能吃甜就吐完再吃,道德只嘲笑弱者,美名只献给赢家。谁在宫廷里溅了一脸鸽血,谁在床帏中拖了一根缰绳,谁是名利霸主,谁是情爱赢家?

    8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继“小姐”后又一部探讨香艳权欲的女同电影。跟精致诡丽的朴赞郁相比,兰斯莫斯只营造了富丽堂皇的王室美学,除此之外整个故事奇蠢无比。对看过了甄嬛和延禧的中国观众来说,西方宫斗戏就是笑话,阴谋阳谋都不值一提...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有趣比有意义还重要。古怪的配乐,华美的服装,滑稽的表演,人设就已经秒杀。一个撒泼打滚的女王,荒淫地就想睡妹子。一个铁t,吃醋的时候拎起脖子就把人往墙上怼。一个小妖精,管你们多大权势,我都能爬上床得到我想要的。同人文都不敢这么写啊。好赤姬啊。

    10分钟前
    • 姜不停
    • 推荐

    这是希腊大导欧格斯·兰斯莫斯这几年第一次拍别人写的剧本,剧本没了他那些诡异的世界观,感觉这次到了真正检验导演能力和谁是铁粉的时候。虽然看了一个颁奖季早泄的DVDscr,还是能够感受到场景的华丽精美,兰斯莫斯再次展现库布里克脑残粉的潜质,这次学习【巴里·林登】,用蜡烛给英国贵族打光拍的非常漂亮。除此之外,他用那些鱼眼镜头在贴合宫殿内畸形扭曲的人物关系,同时为所有人都离安妮女王而去的悲剧结局做铺垫,用配乐和剪辑重塑电影的节奏,整部电影看下来还是挺赏心悦目的。只是女人宫斗戏的伎俩拿到看惯了八点档宫斗剧的中国观众这里,确实没什么可看的,好在三位女演员的表演很耐看,导演的风格很抢眼,从电影化的角度看,这可比只能看故事的电视剧好玩多了。

    1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兰斯莫斯版甄嬛延禧,英国版[再见我的王后]。兰斯莫斯创新手法升级,非常惊喜,笑到鼓掌!电影情绪从戏谑,惊悚到悲情的把握极稳,兰斯莫斯执导能力强大。女主们表演各个逆天,石头腹黑太美丽,薇姿强势如山,科尔曼完全豁出形象,三位女演员各自献上水准之上的表演。唯一的缺点可能还是格局小,但依然是兰斯莫斯最好笑,最好懂,最可爱的一部。

    1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石头的英音不出戏,心机婊演的棒呆,奥斯卡影后冲一波。整体完成度蛮高的,奥斯卡奖冲一波。

    22分钟前
    • 倾夏暖桑榆
    • 力荐

    本届颁奖季第一抹亮色!生猛、邪恶、狡黠,满纸荒唐,字字诛心,精致和笨拙都刚刚好。可笑的三角关系之下,是兰斯莫斯对权力本身最深沉的诅咒和关切,永远没有正常的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都是假的,只有伤害真实存在过。

    2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我跟石头姐坐在一起看的!!!

    29分钟前
    • 十一
    • 力荐

    如坐针毡

    3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尽管视听语言方面显然不如「圣鹿之死」惊艳,但不再拍寓言故事的兰斯莫斯能把这样一个英国蕾丝版甄嬛传的狗血故事拿捏的恰到好处,而不让人觉得cheesy,已经很厉害了。制作方面的高水准自然不用提,石头姐收放自如的演技让这样一个心机婊竟然不那么招人讨厌 ,薇姿反倒被比下去了

    37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怎么可以踩兔兔

    41分钟前
    • 狗岛张氏
    • 推荐

    喜欢被宠爱,等于你可能会喜欢上任何人,以及被欺骗和伤害。英格兰版《如懿传》。PS:女王太作太可爱了!PS:石头姐丈夫在新婚之夜居然当着石头姐的面说“我硬的像块石头”…

    4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精彩!三位女主演太精彩。然而观众我全程最想看还是乔阿尔文,超大自我突破,迷人。石头姐不情愿的事,我愿意代她做完😌

    49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兰斯莫斯如果说前几部电影还有一个概念在先行,或者说有个寓言藏在故事里,那这部可真是啥都没有,沦为不知是啥了。他实在是太痴迷库布里克了:上一部学闪灵,这部从年代剧、贵族撕逼、墙头草的人物性格、甚至到音乐、自然光摄影都在学巴里林登。这也就算了,还请大家擦亮眼:如果宫斗剧里有什么“权”,那也只有皇权、贵族权、地主权。真的不是女权。

    53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石头姐不愿意和乔·阿尔文做的,我可以!!!!!!!!!!

    5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81/100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讲了一件事:人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失去珍贵的“东西”的。兰斯莫斯再度展现了他对悲剧的独特精准的切入角度,整个premise相比之前的作品更成熟精炼。最后一幕即便是在credits出现时,仍然持续回荡在我脑海中,特别伤感。

    58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莎拉坦诚、率真、敞亮,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女王,她心直口快,甚至敢说女王长得像一只獾。正是她的“真”,让女王感到不愉快。阿比盖尔虚伪、心机、圆滑,她对女王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主动采草药、假装喜欢兔子、多次引诱女王。她的“假”,却让女王如愿以偿做了爱情的胜利者,体验了一番真正的女王。你觉得白开水最健康,你就自以为是地给Ta喝白开水,但其实Ta想喝可乐。Ta要的不是健康,Ta要的是舒服和畅快。正如真诚的爱,和宠溺的爱,女王选择了后者。她要的不是真诚,要的是讨好和顺从。“擒贼先擒王,攻人先攻心”,莎拉只是把她自认为女王想要的东西给了她,而阿比盖尔给了女王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场斗争,还没开始就已经分出胜负。

    6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跳出自己世界观不执笔写剧本的兰斯莫斯扣上冰冷幽默感 效果立马翻倍(婊里婊气霍尔特 看到就是赚到啊各位)

    1小时前
    • 乔治洗衣机
    • 推荐

    虽然没有《虾》和《鹿》有嚼劲,但也绝非索然无味,娱乐性很强,完成度也相当高,像一块花里胡哨口感丰富的宫廷蛋糕。鱼眼和畸变镜头,奇怪的幽默感,裙子的黑白配色,现代舞蹈的慢放,种种戏谑闹剧最后落回所有人的空虚凄凉。平时我对宫斗和period drama完全不感冒也不了解,不过看两个女人为一个女人争宠比看一群女人为一个男人争宠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舒适多了。

    1小时前
    • 烤芬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