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此间的奋斗

    此间的奋斗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18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体坛秘史:罪与罚

    • 第2集

      新声一代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6时装秀

     剧照

    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2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3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4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5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6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6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7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8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19此间的奋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此间的奋斗》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5个典型的人物,讲述他们的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的故事,乘着改革的春风,他们的命运被时代所改变,相互映衬,彼此闪耀。

     长篇影评

     1 ) 回首祭奠

          很早就知道《此间的少年》的电影要在今年元旦放映数场。

          然而之前却总是拖拖拉拉地不想去拿票。手里拿到那张黄底绿银杏叶的票了,又开始莫名地在心里抵抗着这一天的到来。

          不过昨晚到底还是去看了电影,回来以后什么都不愿意想就去打游戏了。直到几个小时以后的凌晨两点多钟,当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的时候,我才发觉之前自己其实是在害怕,却又不知道究竟是在害怕些什么。

          然后便被如同海潮一般的记忆淹没。

          关于电影。关于自己。

          郭靖,黄蓉。杨康,穆念慈。乔峰,段朱,康敏。

          三段故事,三组人物,三个开始,三种结局。

          靖哥哥憨傻得极其到位,蓉儿古灵精怪得让人喜爱,乔大哥的领袖风范被身材严重加分,阿朱倒是稍微有点呆,小康姐则是活脱脱一个牛人的形象——或许只可惜生来是个女人。说起来,我差点都忘记康敏嫁给了马大元,明明是本曾经几乎倒背如流的书,当我在因着其中那些过于浓烈的情愁而轻易不愿意翻开它的时候,它竟也渐渐地在脑海中淡去了。不过,或许也不能说是淡去,只是书中那些鲜活明亮的人物们,和我周围那些鲜活明亮的人物们,不经意间早已在我记忆中模糊了彼此的界限。那些书中的人物,早就从纸页中走了出来——其实,There they were,他们一直都在。

          最得我心的还是杨康和穆念慈。梁岩的杨康只是站在那里不说话都能让人觉得这家伙就是杨康,而濮方竹的穆念慈则是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拿捏出来一个沉静细腻的穆念慈,这绝对是整部电影里面最好的两个演员。看到两个人在夜色里回宿舍的场景,脑海里当时蹦出来的只有四个字:南淮夜路。然后突然意识到,姬野羽然,杨康穆念慈,这两对人可都是欢喜冤家的命。只不过,南淮城深沉的夜色里,羽然牵着姬野给街头的流浪画师留下了一双背影;而汴大清爽的晚风中,穆念慈的蓦然回首只看到杨康踏着路牙歪歪斜斜地远去。

          一回首,便是过往的少年。

          不知道穆念慈回头凝望的那一瞬,是不是恍惚中看到了自己记忆中的白衣飞扬的翩跹少年呢。整本日记中都是那个少年,然而谁年轻的时候没爱过一个傻逼。黄蓉说得好,杨康是个大坏蛋,然而杨康依旧让人恨不起来,即使我恨了无数次他的迟钝他的懒散我也恨不起他来。一个迟钝到惊天动地的郭靖都能被黄蓉调教出来,杨康和穆念慈的结局中穆念慈也总归是个不大不小的原因吧;然而穆念慈实在是太沉静了,沉静到除非杨康自己发现,否则她或许一辈子都不能把她对杨康的感情表达出来。看电影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本科时住我下铺的室友,他也有一个青梅竹马,一起从青岛来北京上学,只是不在一所学校。周末两人经常见面,平时偶尔电话聊天,后来有段时间似乎渐渐淡薄了联络却又恢复如昔,而我直到毕业却也始终没有能够八卦地问一句,你和那个美眉,如今怎么样了。

          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触摸的。所以再想起《转身之间》的歌词,不由得唏嘘不已。天空依旧湛蓝明朗如昨天,却早已错过了遇见。翩翩白衣少年你在我身边,却在转身之间消逝不见。令狐冲在穿越中看到的打着“悲情小天后”横幅签售的穆念慈,是一幅怎样让人哑然失笑却又心酸不已的画面——这名号曾经是属于包惜弱的,然而包惜弱有了完颜洪烈有了杨康,而她穆念慈呢?两个人一个是懒得去想一个是说不出口,失之毫厘的人生就这样从此谬以千里,日记本里两个人的感情终究不能扭成一个莫比乌斯环,于是只能从此永不相见。

          说来说去,郭靖杨康乔峰都是迟钝的人,而令狐冲把岳灵珊拱手让给了林平之,却彻底是被自己那点小聪明给害了。然而这样的令狐冲却很是让人喜欢,尤其是那个站在迎新的人潮中超脱一般孑然一人不断絮絮叨叨着旁白,不过是一场毕业和一地烟头和一个刚刚迎来又一个清晨的校园,却如同用一句话作别了四年的一切爱恨情仇。只是在乔峰的回忆中,当辨认出来他冲进去的那栋“康敏的宿舍楼”,其实就是自己住了四年无比熟悉的宿舍楼的时候,突然就在放映的时候不能自持地站着任泪水夺眶而出。混乱昏暗空无一人的楼道里那个孤独的背影,突然就和自己的记忆重叠了起来。

          哪怕仅仅是半年前的自己,似乎都没有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真的有一天会离开这栋楼;而直到现在有时晚上躺在床上,还会恍惚间以为自己依然住在那间朝东的房间里,直到清醒过来才意识到这个世界都已经改变了模样。四年多以前第一次来到那个房间,四个人开着台灯躺在床上聊天直到深夜,也仿佛不过发生是眨眼之前。其实有时候仔细回想起来的话,在那个房间的记忆都只剩下一些支离破碎零落散乱的只言片语,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究竟在那个房间都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但是自己却始终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房间中的四年时光在自己身上打下的烙印。而如今,脑海里的那座房间立着一座墓碑,那里埋葬了自己四年的青春和回忆。

          半年前毕业的时候,其实本并没有太多关于毕业的愁绪。然而时至今日,那些本已过了保质期的情感却轻易地被一部电影勾起,在昨晚深夜让我缩在被子里捂着嘴泣不成声。

          然而此时再回首,记忆竟已空旷得看不见半个熟悉的身影。

          There they were。一直都说他们还在他们还在,然而我的郭靖杨康令狐冲段誉欧阳克林平之乔峰黄蓉穆念慈王语嫣木婉清段朱康敏岳灵珊们,你们,都在哪儿?

          毕业,永远是件寂寞的事。

          更何况纪念毕业的文字写起来总是无比的艰难,脑海中总是有人在逼着你往下写的同时逼得你什么都写不出来,连自己的思绪都早已神游物外陷入不知何年何月的回忆。但是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回首,回首,再回首,试图从纷杂繁芜的丛林中寻找到曾经的你们,纵然明知道这是徒然无劳的无能为力,却总是没有办法让自己放弃这些执拗的努力。于是终究只是遍寻不得。于是也只能在自己脑海的墓碑前上一柱香祭一壶酒,默默地存个念想。

          是以康敏没有喊乔峰起床独自离去。是以乔峰让令狐冲不要来送自己。那些事情只会平添寂寞,如此而已。

          于是我也只是在今年的毕业前,又看了一遍《此间的少年》。已经有八年了吧。这么多年来,这本书已经渐渐地成为了我自己心灵的慰藉。而如今能这样看着他们在银幕上聊天吐槽大笑哭泣,感觉真的很好,真的很好。每个人都在从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每个人也都能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这本书,还是这部电影。毕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那些年少气盛裘马轻狂的梦想,它们其实从未远行。

          远行的,只是自己。

          炸平枢密院也罢。北上横扫辽金也罢。朱聪说,再过两年你就什么都懂了。令狐冲说,我的梦想都埋葬在了嘉佑年间的汴京大学。

          因为我们终究无法停下前进的脚步。也就只好在偶尔小憩的时候,掏出那些珍藏的梦想携着它回首深深一拜。

          祭奠我们为梦想奋斗的年华。

          祭奠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

     2 ) [此间的少年]第20话 从愚者到世界[连载完]

    这是一篇叫做导演手记的东西的完结篇。如果形式感强一些,应该凑个22,这正好是塔罗牌,从被制片人打电话叫去谈构思,到没钱拍不动,其间研习塔罗,为此间开了无数的牌阵,眼看着代表自己那张牌从吊人愚者命运之轮什么的一直变成恋人魔术师皇帝什么的,倒也是一个逐渐靠谱的过程,最近的一个牌阵爆出世界正,还是吓了一跳……哦,我用的阵是变体塞尔特十字。当然另一个形式感的凑数应该凑到23或者24,这是美剧一季的数量……但是结了就是结了,我曾经很努力地写一些连载文,但是写完的似乎只有《兄弟连》的分集评论,《太平洋》什么的就坑掉了,《Parapax》也坑掉了……还好这篇终于不是坑。
    还有一些形式感的写法,比如“XXX的十八个瞬间”或者“Q&A100”之类。凑数什么的就算了。木遥师兄说的太对了,导演说了一些语无伦次的话。以下是最后的语无伦次的话。

    1、此前加过不下五遍《离骚》系列的条目,最近趁着《此间》的东风终于加上了。于是今天过审的《离骚II》终于有了条目。话说回来,加条目什么的就是为了满足一下自恋的心理。这部勉强称得上是数字电影的东西其实就是个高级一点的DV,什么预售票房过两万的,都是浮云。最近北大的电影拍得太少了,其实每次都是这样的。
    《离骚》的时候,南配殿里挤了足有五百人。我没有亲见,但着实被BBS的盛况震撼了。《离骚II》的时候,讲堂只发出去了六成的票,我一个人坐在二楼看着一万五千流明的投影仪,制片人跟我说这个投影仪的灯泡只能用四次,所以租一次要两千块什么的。然后他走了。我一个人在楼上听着楼下的笑声,渐渐地笑声没有了。然后摄影师兼剪辑师soniczhao过来了,在我面前嚎啕大哭,因为最终的剪辑版在开映10分钟后才做好,唯一的一次讲堂大银幕放得还是粗剪版。他说,师父真的很对不起。
    然后片子结束了。有人起立鼓掌。有人在喊导演。那次制片人取消了安排好的见面会。
    然后毕业典礼的时候看到了定剪版本。轮到生科排队照相的时候,正好是男主角那场著名的内裤戏。整个院笑做一团,男主角捂着脸跟我一块儿出去走学位门。
    然后我似乎再也没见过他。很后来,大约是今年在校内上加了他,赫然发现他在PSU……这个槽吐得我情何以堪,因为剧里面,他第一个被拒的学校就是PSU……
    后来我说,明年出个五周年纪念导演剪辑版吧,把制片人删掉的三分钟黑屏什么的都加回去。他说好呀我来做北美分销商吧……

    2、大约这就是《此间》被叫做《离骚II》续集的原因。其实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此间》他姥爷江南给《离骚II》写了几乎所有的旁白,比如那场似曾相识到情何以堪的卖书戏,比如《此间》那张让很多人情何以堪的照片。比如《离骚II》里面那本写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此间的少年》。
    再往前,03年7月第一次萌生出拍《此间》的想法,算到今年,整整7年了。大概只有我相信这件事情能做成,然后跌跌撞撞地做成了。
    制片人还是制片人,作曲还是徐鸣涧,点映的时候听到一段似曾相识的配乐,然后背后有观众在说,我靠这不是《离骚II》的音乐么,然后我自己才听出来。好吧,其实作曲只有1天的时间,还包括主题歌。真的只有1天。然后他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
    但是我跟徐总都被那俩观众感动了。
    主题歌叫做《转身之间》,本来想买版权并翻唱《Cross Game》的主题曲《热恋后的梦》,制片人坚决不许翻唱,我自己给钱买版权都不行。于是徐总火速作了个曲。词是蓝小灰也就是穆念慈打了个底稿,然后我和郭靖田伯光一起改了一周改出来的。蓝小灰说歌名没想好,我连1秒钟都没犹豫就敲了这四个字。你们懂的。
    “恍惚之间,昨日时光又重现。你站在我面前,笑着说,记忆里过往的少年,从未改变。”
    我们最满意的一段歌词。

    3、2006年3月,《九州幻想》三人成虎栏目的题目是“江南”,那个时候我刚要开始跟着他姥爷在北京这边做事。有些故事夏老师已经写在《十八个瞬间》里的。那个时候是春节假期,我在家敲了那篇书评,发给他姥爷看。然后收到的回复是,你的题目不好,改两个字。
    最早的题目是“一回眸就是过往的少年”,他姥爷说回眸太煽情,改成转身。回眸二字出自余光中的《江湖上》,不过我觉得转身更煽,三屉馒头是也,不用多言。
    于是有了那篇书评和片尾曲响起那一刻的那张字幕。
    那篇文章最后也没有卖掉,虽然此后四年我一直以幻想文学界皮条客自居,卖掉了几个人也卖掉了无数的文,除了被约的稿子,自己写的文一篇都没卖出去。情何以堪。
    点映之后去喝酒,喝到一半制片人和他姥爷携手而来。他姥爷很high,谈起《离骚II》他说,我靠你那个开场5分钟长镜头,没有jymm没有夏笳,两个老爷们儿坐在石舫上蛋,谁要看啊。
    石舫确实是有的,07年看到谢铁骊老师拍《穆斯林的葬礼》,机位也是那么下的。不过确实没有五分钟长镜头。那天我们玩了个高级东西叫升降机,5米多,拍完戏了剧组每个人挨个上去晃了一圈,很好玩。我恐高,没上去。然后有个穿短裙的姑娘惨遭展览。在此不提了……
    《离骚II》的时候是刚上完导演课,满脑子都是那些伟大的运动镜头,没事儿就拍个升降啊环移啊同轴反向变焦什么的。到了《此间》,根本没时间玩运动镜头,布个灯俩小时都过去了,还玩运动,别可笑了。于是就是固定镜头打底,中景切。
    《离骚II》之后某艺术系同学给我写了一篇评论,他的点抓得很准:1、高校DV为什么一贯女强男弱。2、宿舍为什么都是一面墙调度(去看看《离骚II》,右边那堵墙从来没出现过)。女强男弱这个问题解决了,因为《此间》是部从女性主义来看很反动的片儿,四段感情,三段女方倒贴。一面墙这个问题也解决了,这次是90°空间,也就是中景镜头跟主机位全景镜头成90°。我的做法是加了一张折叠桌。所有的调度围绕这张桌子展开。然后基本是谁说话切谁,动作一半接。这是得自最近一年研究的小津安二郎。
    后来监制老师说,跟人讲来讲去终于明白我这么拍是有道理的,实景宿舍太局限,还是限制运动镜头的好。
    然后就是我热爱的全景长镜头。从侯孝贤老师那儿学的。开场音乐直接抓了《童年往事》,昨天回过味儿来,那段音乐在童年往事里的作用就是铺旁白的。另外一件事是剪完片子终于有空去资料馆看了《恋恋风尘》,看到在夜市吃饺子喝啤酒那场戏我就情何以堪了。因为那帮人头顶挂着一个灯泡。乔峰和令狐冲他们最后一场酒,头顶上也挂着灯泡。这不是我故意的。

    4、然后就是片里无数的致敬致敬和致敬。我一直想把拍电影和写论文等同起来(其实戈达尔老师做到了……)。其实摄影指导最恨我的就是无论在片场我怎么异想天开都能讲出道理来,张嘴阿尔门德罗斯闭嘴小津安二郎什么的。关于这件事,拍的好了是装逼,拍不好了是傻逼。就像某著名影评人认为《离骚II》的开头未名湖的大俯拍是致敬老塔的《索拉里斯》一样……我TMD那时还没看过《索拉里斯》啊……
    有的时候真是潜意识,比如有人求购的黄蓉手里的水晶球,本意是《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在监制老师看来却是《公民凯恩》,我被吓得差点钻到桌子底下去。哦,还有郭靖黄蓉那场自行车戏,被看出来是《罗马假日》。这个世界真的很好玩,连我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哪里是致敬。

    5、09年8月,制片人说没钱了不拍了。到今年6月,剧本改了无数遍,于是有种叫做“槽”的东西越改越多。“铁甲依然在,红杏出墙来”便是一例,“太宗政论导读”也是。我跟公子木没事儿就相互发短信说今天又想到一个什么槽可以吐。现在想来,最初斩鞍指的那个方向真是太对了,他说,你得在片子里把金庸找回来。说大一点是《此间》本来就建构在互文性和能指的挪用及故意误用上,说小一点则是如果把文字影像化,那么为了让它显得不那么像一个纯校园剧,还是要想点办法的。
    于是有了无数的槽,于是只有阿朱会管乔峰叫“乔大爷”(不是乔大爷,这竟然也是个槽,感谢陈凯歌老师的《梅兰芳》),于是会有黄蓉说“我刚生下来妈妈就去世了”,于是乔峰会说:“令狐大侠,令狐爷爷”,于是令狐冲的未名ID会叫做“fengerzhong”,于是会有铁血丹心俩俩相忘世间只有你好。用田伯光的话说,槽点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让江南的归江南,让金庸的归金庸。
    这是互文性上我们唯一能做的了。因为从一开始这就是一部时装校园剧。
    感谢远在美国养家糊口的斩鞍老师不辞辛苦地为我们改剧本。

    6、关于casting,现在对杨康的评论扶摇直上,从“这货不是杨康”到“活脱脱的一个完颜公子”,只怪我预告片太不给力。《离骚II》的时候,主演是站务总监,配角有后来的站务副总监,常任站务,最起码也是个区长,哦,那位区长就是《离骚II》里演技精湛的烤鸭男,这次把他叫来演一个不忘服务生本色的饭店老板,这也是个很深的槽。而《此间》里大批学工圈人士,足见我混迹的圈子和我的casting之间的密切关系。
    之前的导演手记写过很多的关于选角的故事,点映时候被问到,又说了一次。黄蓉乔峰阿朱康敏都是救火队,已经大大超出预期了。
    至于令狐冲,虽然我不认同这个人物的三观,但是我不由自主地往他身上灌一些自己的经历。比如为什么舞会我拍的那么凄凉。只要想一想我一个人做了三个月后期大概就能理解了。之前给《看电影》写《一切为了成长》的导演手记,最后我做了6个月的后期,几乎就一个人,幸得第一版的乔峰和陆大有老师陪我。这次几乎又沦为这种状况,好在靖哥哥和田伯光陪我。所以靖哥哥会回来帮令狐冲扫地。
    槽点太多,无法吐吧。
    这一次仍然遭遇各种捉襟见肘,回想起《离骚II》里冗长的唱歌戏,我一直对超过五个人的场面都心存恐惧,这次仍然如此。据说这件事应该归“演员副导演”管。还是算了……
    总之能对付的就对付过去了,只要不是太不像话就行。
    如果你注意看字幕,有个职位叫做“剧务领班”,最早的写法是“剧务领班及剧务”,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剧务,真的只有一个剧务。
    其余种种不靠谱在此不提。

    [更新]7、关于影片类型。从我选了黄河清演令狐冲那一刻,这个片子无可挽回地走向喜剧,而且它确乎成了一部喜剧。除了侯麦和伍迪艾伦,我基本不,或者说从来不看喜剧,印象里除了电影史课上,大概主动看的只有《色即是空》和安妮斯顿主演的几部片儿。点映现场笑做一团,我们还总结了三大笑点什么的。一个从来不看喜剧的导演拍了这么一部剧,说起来也很诡异。
    大约生活就是如此。其实跟人聊天的时候,分享的不是八卦就是笑话,而且经常两者兼有。
    用第一版乔峰的话说:“您本身就是个笑话。”
    用监制老师的话说:吐槽好嘛,吐槽多了就是那种叫做冷喜剧的东西。
    但《此间的少年》能红透半边天,也是因为它秉承着喜剧的精神和所谓笑中带泪的喜剧传统。这部片子在后半部转成了一个叫做毕业片的“准类型”,用胡子老师的话说,是理科男生明信片式的毕业意识形态。毕业戏真的很好拍,只要不是太不像话,总是能戳到一群人,因为他们就是去找戳的。
    所以南大版《此间》就拍成了毕业戏。他们做了很细致的工作,试图勾连或者耦合的是校园民谣——从小柯到高晓松,毕业片必然这么拍,《离骚II》的时候我曾跟杜凯说,写一首高晓松式的歌,于是有了《人海茫茫》。但是这一次不是毕业戏那么简单,虽然乔峰的任务就是毕两次业,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和发展,虽然在他姥爷那儿,《此间的少年》仍然是个坑,但是不妨碍我偶尔撒点土,比如给令狐冲和岳灵珊的故事安个小结尾。
    于是《此间》最后生长成一个人的回忆,大约这是比较接近江南写书时候的心态,我和公子木试着把那种讲故事的状态在剧本里做出来。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大概是没头没尾,随时插入解释,好像郭靖和黄蓉在图书馆,突然插入一段乔峰的往事。于是你会听到很多旁白,令狐冲不在场的故事也经由讲述得以呈现。之前公子木吐过一次槽,说此书BUG无数难于改编什么的。如果不是如天大版那样拍成剧集,或者如南大版那样拍成四段式,大约只有这么一种改编方式合情合理。
    所以是令狐冲,所以是喜剧。然而有杨康穆念慈,所以虐,因为有乔峰康敏,所以又成了毕业戏。
    然而同时还有个东西叫做原著原教旨主义,我力所能及地保留了尽可能多的细节,毕竟我要面对的首先是读者。乔峰在图书馆里没头没脑地谈起鲁有脚那段,本来也拍了,但是长的无法忍受就删了。不少跟公子木一起加进来的槽,后来又删掉了。大约DVD会收一部分,如果有机会的话。
    南大版《此间》拍的最漂亮的一个地方,是令狐冲拿起那本GRE里的书签,然后一个焦点漂移,聚焦在书页上,那个单词是“少年,少年的”。不过好像除了我身边没有人看到这个细节。
    这大概就是我经常觉得寂寞如雪的地方,因为塞了一大堆槽进去,不过观众不一定有反应。本片有两百个以上的槽,没事儿的时候可以数一数。然而在片子里吐槽是个很快乐的事。哈哈。
    影片快结束的那几场戏,用到了康敏的书签和乔峰的名片,这个得自北野武的《花火》,剪完后看到南大版也用了乔峰的名片,不过是压画面而不是单帧。大约这是个很常规的思路。我这么做的原因是全片严格限制特写(数了数大概只有五个特写镜头,一个闹钟,一个水晶球,一个日记本,岳灵珊那段有两个特写,对一部164分钟的片儿够少了),换言之我绝对不会让郭靖念名片的时候给一个名片的特写。这个大概就是导演的恶趣味吧。
    月初剪完片子,220分钟,然后所有的人都怒道:“怎么可以这么长!”,然后大家决定集体学习南大版,包含了段誉王语嫣在内,只有87分钟,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于是大刀阔斧往下砍,砍到168分钟。最后混音前又改到165分钟。其余的东西,会由监制和某著名剪辑师来给出删减意见,他姥爷还说要亲自来删一次。不过1月1号那天,应该还是165分钟的导演剪辑版。一不小心拍成了个史诗片的长度,果然我本身就是个笑话,这个世界上有165分钟的喜剧么……
    其他的都写在前面一篇叫做《向赵洁同学致敬》的手记里了,在此不多说了。

    8、 前几天跟制片人说,求开个人作品回顾展。制片人没理我。跟田伯光聊天的时候说,我有一个梦想,拍22部电影然后凑一副塔罗出来。《离骚II》是月亮,《Parapax》是女祭司,然后《此间》是什么呢……它当然可以是愚者,因为令狐冲,但它也可以是世界,如果北大或者汴大就这么大。
    这件拖了许久的事,总算有了个了解。它竟然总算做出来了。北大真的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各种因缘巧合,那些看似绝无可能的事情也竟然有了可能性。先谢制片人,然后感谢他姥爷江公,感谢监制老师及他们家公子。接下来要感谢的是给力的配角团,群演团和剧组成员,感谢救火队制片主任感谢唯一的剧务。以及那些我想感谢的没能在片尾字幕出现的人。
    然后感谢某些一直吐槽的人,对不起我没能如你们所愿地放弃和失败,虽然我也没成功。
    然后感谢那些不离不弃的人,不一一点名了,这四个字你们懂的。

    此间的少年·导演手记-连载完

     3 ) 2010——我所遇见的关于《此间》的一切

    我本来是想写一篇影评的。
      
    结果翻开豆瓣一看,技术帖、吐槽帖、毕业情结抒怀帖几乎都有了,我也写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本想着跳出个人情感来看这部片子,却久久不知如何下笔,我终究还是个情感丰富又念旧的巨蟹座。

    之前靖哥哥问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写日志,我说,写在一年的末尾,代表它在过去的一年中很重要,也代表过了这一天,它只是过去的事了。

    于是,它不仅仅是一篇影评。

    前两天小毕老师开班会的时候说,在2011年1月1日之前,向大学四年中所有该道歉的人道歉。不要等到真正离别的时候,想要说很多却什么也来不及说了。我们说不是还有一个学期么,7月份才毕业呢。毕老师轻轻说了一句,4月份毕业证就下来了孩子们。我无法想象如果有那样一天会是怎样的心情,会不会就像乔峰跑进人去楼空的毕业生宿舍里坐在那张只剩床板的床上抽烟一样。好了,不能沿着这个往下写了,否则它不仅又要沦为一篇毕业煽情帖,我的笔记本也无法承担我吧嗒吧嗒掉下的眼泪。
    于是,我姑且把这称为影评+演员手记+2010总结帖与忏悔帖。

    从接触此间到现在,除了分享预告片之外,我没有写过过任何关于此间的只言片语。默默看过各大社交网络从导演到演员的心路历程,各大意见领袖的激情吐槽之后,心情变化也是有的。但我实在是个笔头太懒的人,更加没那份心思润色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于是我继续选择沉默地看大家慷慨激昂。
    这就算作我第一篇也是最后一篇关于《此间》的演员手记。

    遭逢此间

    遭逢此间,实在是个小概率事件。

    就在我入组之前,《此间》的拍摄工作早已炒得轰轰烈烈,各大主演也早早地从海选中脱颖而出各归各位。据说09年的夏天他们就在每天的挑服装,对台词,三国杀,等开机中度过。然而经过了开机会,吃过了开机饭,机却迟迟没有开,资金不到位让09夏天的此间最终夭折。对于这一切,我全然无知。

    直到裴主席向我转达胤导之意问我是否有意出演黄蓉时,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铁血丹心》……还弱弱地说真有钱~~在学校拍古装…… 在此之前我从未看过《此间》的书(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原谅我只对已故之人的书感兴趣),对金庸的了解也仅限每年假期必定循环播映的那几部电视剧……很是感激导演的赏识,不过导演大人您没发现我一直偏好那种有些小邪恶的黑色电影么,这种小清新的角色…… 神使鬼差地,鉴于导演是我导演课的助教(这句话还真是拗口),也出于惯性地认为这不过是本院再平常不过的自娱自乐型拍片,我接下了这活。记得后来我和张妙猫同学打电话时叙述完我接戏的全过程后,伊沉默半天说了一句:“姐,你玩儿大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黄蓉是剧组一直久久未曾选定的角色,剧组人员挑得心力交瘁甚至想端个小板凳在三角地排排坐看来来往往的人中有像黄蓉的就拖过来演。我只记得,那晚连考了三门通选考试之后,身心俱疲的我背着重的压死人的书包奔到学生会那个犄角旮旯的小屋里试戏。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围观的应该有令狐,刘老师,康同学。然后非常惊喜地发现演靖哥哥的居然是一向看上去****的师兄(咳咳,为了我靖哥哥的**大业,我们还是应该肯定其忠厚老实的形象)。试的是“经典黄蓉”那段词,被导演挑了几句说少些话剧腔,然后就说过了。旁边几位也表示无异议,记得应该是康同学还说了一句“我看过她演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顿时觉得小荣幸,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居然还有人记得。

    总之,这便是我遭逢此间的全过程。后来的日子里,我依旧天天赶国关论文,依旧在表演课上演着我歇斯底里的绝望主妇,只不过抽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看完了《此间》。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今年,我和大家一起迎来了真正开机的日子。

    此间进行中

       算起来我全部的拍摄时间只有八天,两天宿舍,两天图书馆+撞车,一天穿越,一天舞会,还有两天应该是些零零散散的戏了。

       宿舍戏的拍摄地点就在我自己的寝室。之前在预告片下的评论里看到有人说这北大宿舍怎么这么乱呐,好吧,那是因为你看到了北大最乱的宿舍嗯,就这还是事先请小时工阿姨打扫了一天的结果呢,我室友当天回来都不适应了,说干净得插不下脚…… 开拍前头一天受导演指示在我们隔壁抓了两个人来演李莫愁和程瑶珈,事实证明小南和马珏还是相当给力的么~~营造了本片的第一个亮点(傲娇一下~~选角导演神马的…)两天的宿舍戏,按照靖哥哥的话来说,就是我拍了两天的“床戏”。撞伤了脚的黄蓉同学换了n套衣服在床上摸爬滚打了“一个月”,由于拍我几乎就那一个机位,由于导演还是全景控,由于黄蓉还得装萌伤的下不了床还要穿个蓬蓬裙神马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对演员来说只要镜头看不到的地方,就不算走光…… 感谢导演后期的剪辑,全景变中景,感谢制片人那句,小腿还不是很粗嘛…… 宿舍戏里比较喜欢的还是水晶球那段,虽然我在戏里玩儿水晶球也不是第一次了,这段也只是临时加上的,但是我的薇若妮卡情结真是浓的化不开啊~~至于黄蓉用来卖萌的那些工具包括扯脖子娃娃,大熊,大公仔等等均系我班女生私人物品,据说大公仔主人如果没钱花了会在豆瓣上兜售她收集的娃娃……

       图书馆拍摄了两天,第一天的几乎没有用,由于布上光就用了好长时间,没拍两段就要闭馆了。第二天也拍到了闭馆了时候,记得还被图书馆爷爷赶来着。由于群演不够,四处抓群演还只来了一个,还得营造出坐满了人没位子的效果,所以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演着演着郭靖黄蓉旁边的人都不见了。图书馆这段戏最搞笑的还是乔大爷(我一般是重读第二个字),真是有他的地方就有笑场的存在,好好一部《情书》经他之口说出来跟撺掇郭靖去看毛片一样神秘,且我们后来看片的时候觉得乔大爷和黄蓉对话的神态就像这两人快成了似的完全弃郭靖于不顾。图书馆之后的自行车戏是全片唯一的运动镜头,也是后期完全采用现场音的一段。最后那句“我就叫你靖哥哥吧”之后靖哥哥为了让我笑故意夸张地扭了两下,当时确实是笑喷了,笑得被我同学说“那个花枝乱颤啊”。我想这段笑声后期无论怎样我也配不出来了。

       穿越戏本来是要去静园草坪拍的,结果说要维修还是什么的,于是改在45楼后的草坪。拍片的过程中各种神奇的事情,想拍篮球赛,篮球场拆了,想拍毕业走人,连门都拆了…… 那天他们给我借来了婚纱,之前导演问我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婚纱呀,我说vera wang啊,他就沉默了。不过那件效果还不错,配上那些呛死人不偿命的烟还蛮像那么回事的。有些搞笑的是穆念慈签名售书那个横幅,杨康说告诉做横幅的人要写的内容是“悲情小天后穆念慈新书发布会”时那人都惊了。之后我的造型一百八十度转弯,那个四十岁的造型让我自己都不忍心照镜子。由于灯光暗在银幕上看不大清楚,实际都老的不行了。果真眼睛就是最看老的地方啊,仅仅就是眼睛旁边两条下滑线年龄就直线上涨。我家宝贝儿子是李迅老师(也就是风清扬)的小公子,生得天真活泼。那个大家后来看到的我走出来把他抱住其实是我们尝试多次的结果,前面几次都是他跑过去把我扑倒了……

       舞会那场戏是我的最后一场。地点也由二体改到了45乙的自习室。对那天最大的印象就是热,原本就酷暑难当的七月在那么一个密闭空间里还有好几个大灯照着,再加上二十几号人,根本就是一个特大号蒸笼。记得当时补妆已然失去了意义,所有人都汗如雨下,化妆师干脆只拿纸擦汗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欧阳克,震撼的我一塌糊涂,那个曼妙身姿真是分外妖娆啊花都开了…… 群戏是最难掌控的,导演说他控制不了五个人以上的戏我也就不说什么了。长期缺乏睡眠和劳累积压那晚感觉导演已近半昏迷状态,拍着拍着突然想起之前忘了反打。最后剪出来效果还算好,发哥等砸场子演员很是到位,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女生群演相当给力,很是出气氛。最后一直拍到凌晨三点我的戏终于拍完,导演送我出来一路上跟我说“你不要恨我不要恨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第二天一早,我登上了返回长沙的飞机。
       
    此间之后

       首映式的时候,我跟令狐同学说,再不拍出来,就只能拍“此间的老爷”了。

    前前后后折腾了这么久,也终究有了一个结果。前一天晚上睡到四五点突然醒了,不知怎么就开始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过台词,我忽然发现我可以清晰地背下所有人的台词了。真是到境界了。那天坐在台上忽然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还想怎样呢,之前纠缠的,怨念的,好的,坏的,都已经一幕幕如梭飞过。至少,它已经有了一个结果。这就是最好的。至少,对我们而言。

    终于,灯光暗下,我坐在第一排。我就像第一次看它一样。虽然我之前看过二十多个小时的素材,看过N遍220分钟版和后来慢慢减下来的180、170,到最后的165。我说要是我还看真得看吐了。但是那天,我安静地坐在第一排,就像第一次看到它一样。那些熟稔于心的画面和台词在银幕上流过,就像那晚似醒非醒之时在我脑海中流过一样。我发现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着它。和几乎所有人一样,我偏爱最后的毕业戏,这是我看首映之前所没有想到的。即使在我反复地看过多遍的时候,我也没有发觉。然后看完之后,我就是毫无理由地偏爱最后一场毕业戏,偏爱得没有道理。正如导演说的,这些人一戳就能戳中,因为他们就是来找戳的。大概我也如此。大概真的是快要走了。钟情毕业戏的人求什么?什么也不求。没演技也好,煽情也好,搞笑也好,生硬也好,你给我听听包子大叔的声音我就能唏嘘半天,你给我看看那几片银杏叶我就能潸然泪下。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

       忽然觉得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不在它本身,也不在我演了,而在于它拍摄的一个地点叫37楼118。在大屏幕上看着它真是百感交集,四年来被我们倒腾得脏乱不堪。衣橱壁上挂的毛巾和衣服,墙上贴的减肥食谱,床上一堆的公仔玩偶。还有郭靖自习的那张桌子就是我自己的桌子,那个书架由于主人的见缝插针已然被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填满,导致导演说,这哪儿像个大一女生的宿舍啊。它们都和我一起走过了四年,它们都和我一样等待离开。

    打着影评的旗号来的,多多少少得说两句。我一直认为演员是不应该评价自己的作品的,不过什么都不说的话就不是我了(刘老师你又要说我这个爱好八人和自八的双子座了)。背景音和配音是硬伤,极易让人出戏且感觉变味,很多地方的小声细节(演员、音效)还待完善,据说会有高人调整,期待一号的效果会有不同。叙事结构很多人说前后两个范儿,有些不搭调。我想导演已经算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尊重原著,原著也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北大。北大学生就是这个样子,搞笑的时候比谁都疯,伤感的时候比谁都悲,有笑有泪,有爱有愁,这才是北大。如果它有的只是全盘的小清新或者通篇无病呻吟的少年愁苦,那它也就不是北大,不是此间,只是一般不入流的青春小说罢了。场面调度和摄影导演说在致敬小津和侯孝贤,我自己也是颇膜拜小津,不过用长镜头来拍小清新还是稍显拖沓,用来拍后面的大煽情还不错。梦境剪辑实为神来之笔,片段之间的连结都极为精妙,不禁要赞台词好呀台词好呀。

    不能免俗地说到演员。在豆瓣上打分我给了四星,写的评论是“the lost one for myself”。我想这已经能明确地表达我的观点。就我自己而言,这确实并非我所满意的作品,不和专业人士比,起码就自己现在来说,它原本还能够更好一点。当然,这与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态度有关,我或许无法再向它要的更多。如果要忏悔的话,这点确实应该忏悔。预告片出来以后,我看到了很多吐槽的评论。无意于辩解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他自己的此间,都有他自己的黄蓉,我只能演出我心里的那个黄蓉。和导演探讨这个角色的时候,他最初给我的定义是她是个富二代,小萝莉。后来经过我们的商讨包括加入我自己的性格进去,我们更加希望展现她“小妖女”的形象。如果单纯就是一个可爱的十六岁小女生就太片面,太小瞧黄蓉了,一个成天蹦迪泡吧玩儿乐的另类女生又怎会仅仅是单纯可爱。她聪明调皮,古灵精怪,任性刁蛮同时也是一个内心孤独缺爱的人,因此郭靖的真诚憨厚才会深入其心。总之,我们希望能建立她丰富立体的形象。抱着种种目的期待小萝莉的人们抱歉让你们失望了,姐跟小萝莉真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不厚道地吐一句,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关于形象问题我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只能说16:9确实是个残酷的东西,况且这块银幕上从来也不缺乏锥子脸、瘦到皮包骨的女演员,如果您真好这口请自行出门右转百度GOOGLE李冰冰、范冰冰…… 关于服装造型,我从不指望动物园的装备能打造出富二代造型,同时不接受什么是否和造型师结仇一说,造型师化妆师都很好很给力,如果您一定要说…那还是说我好了。除此之外,我接受一切关于表演的批评指教。

    抛开我之外,演员们大致能分为两派,即表现派和本色派。看过多数的意见是褒本色而贬表现,从表演上来说其实两者并无绝对分别,顶级的表现就像本色一样。而在戏里的分别还是很明显的,诚然,本色出演的角色如小康,康儿会让我觉得很舒服,无可厚非;倾向表现的演员有些地方或许会觉得或过或失,但却会为他们的努力感动。同时这也跟角色设置有关,有些人离生活很近,观众的认同感会更强,有些人离生活很远,自然也就不会有很多共同分享的因素投射到观众身上。至于究竟是表现好还是本色好本来就是说不清楚的问题。表现派中冲儿的演技让我十分钦佩,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如果说演悲剧要的是经历,那么演喜剧靠的只有天分了。况且一个人贯穿全戏是很不容易的,在镜头前暴露的时间越多,越容易让观众发现你的弱点,于是在戏里绽放一两个亮点容易,可像冲儿这样持续绽放亮点凭的只有功力了。靖哥哥角色挑战很大。孔庆东老师说过,郭靖是不能被扮演的,因为即使是李亚鹏这样的人都比他聪明。然而我觉得靖哥哥被塑造的很成功,无论在金庸还是在此间,他都是郭靖最理想的形象。必须要说的是乔大爷应该算是我首映看到的最大惊喜,居然能够什么都不演光说句话就能让人笑喷,点个菜点的那叫一个销魂啊~~而且形象和表演在某种莫名的融合中让我真正看到了理想的乔峰形象,并在最后一段让我这个看都看烂了的人无比感动。另外,所有配角都非常可爱,在全片各处闪闪发光,因为有了你们此间的汴大才如此真实。

    大四了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像不会写东西了一样,罗里啰嗦地说了这么好多,还是分好几天写完的。昨晚我们一群人在导演(现在应该叫师父了,昨晚光荣地成为导演的关门弟子~~)家吃团圆饭,就像一家人一样。几乎所有的男人们都醉了,四仰八叉地躺在师父家里,就像一家人一样。现在回想起来,我所记得的那些最重要的瞬间好像都与戏无关。还记得师父傲娇地说我六岁就上桌啦牌龄比你年龄都大呢,还记得刘老师教我调精油以及他斜叼着烟颇似邪恶加菲猫的表情,还记得靖哥哥戴着橡胶手套优质家庭主男式地给大家煮汤圆,还记得喝高了的乔大爷拉着我和师父的手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许多,还记得醉倒的冲儿惊天动地的呼声以及雅婷同学守在身旁情意绵绵的那一句“小河~~”,还记得龙儿那句十分欠的调戏乔大爷的经典语录“我也算半个东北人!”,还记得了了龙同学惊人的酒量,放倒一屋子人以后还能精神矍铄地把师父家卫生给打扫了…… 我想,这些才是我2010最值得纪念的东西。

    但愿在明年的这个时候,当我细数过往之时,2011不只是一个平凡的去年。

     4 ) 在彼间,看此间的少年

    在这种时候写《此间的少年》影评,摆明了就是要炫耀自己看过点映。

            这部片子,我注定写不出像样的影评,最多就是自己的一点点感受吧。看原作时,我还刚上高中,看电影时,我已然是此间的年纪,可是却是在彼间一个不是北大的校园里。我看此间、看九州、看胤祥约莫是同时开始的。我接触此间时,是榕峰那个版本新出,随后便找同学借了06年的九州看,正是那连载《上海堡垒》的四本。于是便看到了胤祥的好几篇东西,比如那个高考作文专题,比如《我们都爱上海堡垒》,比如那个江南的《此间》与潘海天的《江湖》对比。之后就是渐渐看到别处转载的胤祥的九州评论,再后来我就直接定期去他的博客,再后来我就转到了豆瓣。那时候还是不能直接加关注的,于是我每次上网都在成员搜索那里搜出胤祥,再进去看文章。于是乎这几年的评论我几乎篇篇看过,碰巧我记忆力又比较好,以致后来我再提起某篇文章的具体细节时胤祥的表情让我怀疑他自己都不记得了。九州吵来吵去,我渐渐对那些争吵和叫板没了兴趣,也不买杂志了,没事看看胤祥的评论,看到评价特别高的我就去买来看看。我之所以成为中坚的胤祥粉,乃是因为无论是胤祥的九州评论还是电影评论,即便我有不同意见,我还是会觉得评论本身非常好看。也就是说,即便内容和观点我不同意,不妨碍我喜欢读那样的评论。这种情况就没法弄了,我这种,应该就是属于传说中的非理性粉丝。

           此间的电影,早两年就说要拍,一直搁置到今年夏天。原作已然是坑,电影一样,所幸现在它平了。

           对于我这样的非理性粉丝来说,电影无论怎样,我都可以开开心心地接受,然后说,啊,真好!但是这部电影,相信我,不完全是我作为非理性粉丝的盲目喜爱。

           相信看过江南大多数作品的人都知道江南的故事时间线永远是乱的,他会写着写着忘记前面写过的东西,以至于出现很多漏洞。这就给电影叙事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不过导演和合作编剧这里处理地还是很好的,主观视角换成了令狐冲,穆念慈杨康的故事,令狐冲自己会看到一部分,再由日记来对前面的场景进行诠释;而乔峰的故事则是由回忆串起。这样江南原本散乱的故事被串到了一起,实在是大不容易。

           再说江南的原作,电影化的余地并不高,除了一些经典的对白,想要复制一些经典的场面并不容易,至于之前有人提到的“武侠与现实的能指与所指的互文语境”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觉得导演在配乐方面尤其是郭靖黄蓉出场时的配乐实在是大亮,在我看来至少是实现了这种互文语境。

           电影的前半部分是郭靖黄蓉搞笑的爱情故事,个人感觉没有后面的故事有看头,但前面的笑料实在够多,足够弥补演员某些地方的生硬。导演这里似乎除了江南作品,严禁一切植入性广告,甚至还在里面悄悄引了一段《上海堡垒》的经典段落,不过我觉得正是这段话让这段原本有些莫名奇妙的爱情故事变得可能了。

           嗯,《上海堡垒》的粉丝们,这还没完呢,后面还有更为红果果的对《上海堡垒》的“吐槽”,苦点或者说泪点可以留在这里了。

           至于乔峰的故事,留在了最后半小时。其实导演说的没错,他就是北大的校队主力,你还要说什么。

           至于演员,杨康真赞,那种杨康的味道演得很足,难怪导演说不接受对杨康的任何吐槽。在镜头面前如此自然,好得超出预料。

           导演在此片中有个无声的特写,引发了全场的大笑,这基本是这部影片的分野。后半部好于前半部,不过前一半,胜在轻松搞笑吧。这部影片,北大人和非北大人、江南粉和非江南粉将有很多不同的笑点。首映还会去,到时候,也许大家会在与点映不同的地方爆发出笑声。

           影片有个非常赞的片尾,甚是华丽,片尾曲响起的时候,周围的人开始站起收拾东西,我坐在原位上待了一会,这个片尾曲相当赞,以致我在走出百讲的时候,甚为恍惚。

           好吧,这篇东西能算影评吗?估计不算,反正我也写不出什么正儿八经的影评,吐点自己想说的罢了。

     5 ) 这种四害,见一个拍一个

    对于原著,当时我还算很年轻,曾是当作和《悟空传》(不希望因为说了另外一个书名招来谩骂)一个高度的作品,对于如今看到的这部所谓电影,我不想再去翻原著了,乱了境界,也因为这玩意儿实在太雷。
    对于情节,没什么好谈。看了,准确地说是听了前二十分钟,通篇的茶话会,你当这是党代表当年搞地下会议啊?这种东西拿出来了,如果其他年龄层看一遍的话,中国大陆的几千万文艺青年又会莫名其妙地被代表了,无辜的文艺青年表示躺着也中枪。
    对于细节,雷点百出。我想说,你拍这部片子是在干嘛?激起80后甚至95前的共鸣吗?那共鸣呢?就这样的根本不在点上的情景拼凑?
    仍旧是前二十分钟的茶话会。作为2003年进高中,2006年读大学的80后爱学习爱文艺的青年,我表示魔兽的普及作冰封王座产于03年,兴起于04、05年;dota的普及与兴起是07、08年。大一的时候我一个人玩的时候各种平台上还没多少玩家,等大二的时候VS、GG甚至浩方QQ上DOTA各种泛滥,全网吧的人都可能加入进来了。所以即使把dota和魔兽摆在一个年代,应该是07年之后,我想慢四应该早就退出了大学生的舞台了吧。
    也许,我在SH,与一些中西部小城市不能同日而语,但该作的背景是北大,该哭还是该笑。
    求求你们了!别这样折腾了。读者对着书本在脑海中能制造出来的场景画面远不是几场茶话会能比拟的。文艺不了,你幽默些好吗?幽默不了,你搞笑起来好吗?搞笑不行你能夸张起来吗?夸张不了,那你真实点好吗?情节进行得像死鱼一样,大哥,你改编成了语音读物了吗?又算不上,真是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啊。什么叫表演,基本功都没有就祸害大众的眼界?没学过表演你看过表演吗?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求你们了。


    PS:6.1补充一句,这种东西也就发上来豆瓣一帮自己人在那里自吹自擂,指不定还无数马甲;要搁时光上根本没人鸟你。看看人家当年的老男孩,那才叫文艺。

     6 ) 假若四星来临



    胤祥问我:有四星没有?
    我说:按塔巴的四星给就有!
    打星有很多标准,塔巴之外的四星也有一花篮,标准不同,统计就没有意义。所谓星星知我心,超过两个星就知心了,品种不论,那我们就不做四则运算了吧!

    记得此间09年踏空的时候,我问了胤祥一个很低级的问题, 我说拉来的投资除了给演员买盒饭以外还用来干啥?没有说出口的是,我家里那台萤石镜头的GL2反正也是闲置,还有一些灯具在壁橱里占地方,你若需要的话, 用来拍PARAPAX这样的效果,大约也颇为够用。对于完全没有拍摄实践的人来说,这想法也有其合情合理的地方吧?当然我后来没有说出口,因为胤祥接着就提到的机器马上把我灭得无影无踪。

    我想的是DV,胤祥想的是电影。DV和电影之前的差距,大概不仅是硬件标准上的。不过任凭胤祥怎么说,我一直用看DV的心等待《此间》,直到我收到片尾曲《转身之间》。那个时候我想,靠!胤祥真把《此间》拍成电影了。事实证明,《此间》最有电影气质的5分钟,果然是出现在片尾……

    这不能赖胤祥,此间本身就是一部DV特质的小说。这倒不是批评。我自己不是《此间》粉,但即使在江南早期的小说里,《此间》也是非常真诚的作品,毫无疑问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说。在我读过的网络文学里,《此间》可以毫无悬念排进前十吧!但《此间》不是一部单纯的小说,而更像是个具有充分弹性的容器。它的机智/幽默/真挚/感伤,往往要依靠标签化的细节(上下文的外延)来展示,进而赢取读者的共鸣。用后来流行起来的概念分类的话,《此间》大概更接近所谓的轻小说。

    文本在联想能力上对画面先天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用画面来表达基于文本的趣味,这是困难第一;小说阅读可以是破碎的,饭前便后拿起五分钟都不影响阅读快感,《此间》更是充分发挥这项长处,但在120分钟的画面里要是讲不请故事的来龙去脉或者带出和谐的情绪来,观众一定会肝肠寸断,这是困难之二; 这两个困难虽然大,倒也并非不可克服(为啥我觉得我在COS平一指),第三个困难就真真是要命的了:《此间》是拍给谁看的?去年五月在胤祥家里听他神砍。听他提到戴锦华对他的《此间》计划的评价,大意是说“小圈子的口水而已”,顿时觉得心有戚戚。《此间》的成功在于文本互换和标签,限制同样也在于此。纯粹以《此间》的素材下手拍残酷青春或者校园生活哦,都可以绕开前两个困难,但拍出来的是《此间》么?《此间》是拍给《此间》的读者看的,而《此间》读者衡量此片的第一条标准必然是:是否忠实于原著?亲爱的读者们哪,忠实于原著的《此间》一定不会是一部好的电影。但……so what?

    很久很久以前,胤祥就跟我提起过拍摄《此间》的事情。我忘记自己怎么回答的了,大约是今天天气哈哈哈之类。到09年胤祥再提,居然说班子已经搭起来了,我就吃了一惊,心想这么多年你居然一直没有放下,也真算得上不抛弃不放弃了,于是不好再用哈哈哈来敷衍。等他几版剧本发过来,我越看越是心惊胆战,终于也不得不严肃地起来。N版剧本改动,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为主要情节穿针引线成了剧本的最大矛盾,说明架构还是基于小说的。当然,拍一部目标观众爱看的《此间》,这是校园点映获得好评的基础,就此而言,胤祥的定位还是相当准确。
    回过头来说片子,表演的青涩和镜头的稚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我觉得群众演员校园拍摄,场景和镜头运用应该尽量简化,能少用一个演员就少用一个演员,能省掉一个背景就省掉一个背景,但在语言部分实在是逃不过---这原本也是《此间》的小说最出彩的部分。

    我倒不觉得令狐冲的表演过于油滑,尽管在片子里看起来容易过头。,但这种校园小品式的表演方式有其亲切的地方,如果和角色结合得好则也不嫌生硬。令狐冲的主要问题,是他被安排成了一个串场的角色,但这个角色本身没有说服力。在小说里,令狐几乎具有上帝视角的前提是大量的细节铺垫。在片子里,令狐情节的缺失和情绪的中断则使剩下的细节显得突兀和做作,成为为场景服务的细节,小说里恰恰相反,场景是为细节服务的。令狐冲的任务太艰巨,才是这个角色失败的首要原因。

    杨康和穆念慈的确是片子里最出彩的一段,两位演员(尤其是杨康)的放松是让人喜出望外的。业余演员是不是更适合“本色表演”不好说,但这两位的表演情绪大概可以超出一点“本色”的范畴?话说回来,这一段的成功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日记本闪回女主角旁白的表达方式(虽然这个日记本的剪辑实在是神出鬼没,让我反复快进快退了几次也没看清端倪)。记得在最初讨论剧本的时候,胤祥就提到过旁白和字幕是很低级的表现手段,“镜头说不清楚了才用”。但很显然,在镜头说不清楚的时候,大段旁白与画面的切合更容易带出稳定一致的情绪来。穆念慈回头一望的那个画面,我觉得是这个片子里最唯美的一幕。

    舞会在小说里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段,也是片子里唯一没有集中在爱情上的一段。就《此间》所表现的大学生活而言,我以为这一段的重要性超过任何一段独立的爱情。这段没拍好是应该的,合理的。说得那啥点,以舞会为主线来重新组织《此间》电影的故事结构,我也觉得毫无问题。这是要求明显超越剧组的能力的一段情节,不苛求。但我得承认,看到欧阳克去跟黄蓉搭讪未成立刻完成任务扭头就走的那个画面,是我看这个片子时笑得最开心的一次。(让我笑得最会心的一次是杨康在剁葱准备下方便面那个细节,真是销魂的案板啊!)

    郭靖黄蓉和乔峰小康的水准大约在伯仲之间,对演员的要求都高,但后一段看起来更流畅些,我以为也是托了叙述方式之福。镜头带不足情绪,就通过旁白带。手段低级不要紧,能把观众带起来才重要。业余玩票,能土一点就土一点,尽量控制花活儿,一玩就容易献丑。比如喝醉看见将来的那几个场景,我估计拍摄也挺花心思,但是看起来完全不知所云。在120分钟版本里面出现这些场景实在是太浪费了。

    写了那么长的影评,基本都是批评,我觉得挺对不起胤祥和剧组成员的。说实话,我很感动。把一部自己喜欢(但很困难)的小说拍成这样一部(毫不夸张地说)鸿篇巨制,塔巴说胤祥蚍蜉撼树, 我当时想到的是愚公移山,意思也差不多了。胤祥和每个《此间》成员,我想你们在人生中的任何一个场合,都可以毫不胆怯地说,“我拍过这样一部电影……”这是足以让人羡慕的,起码我很羡慕你们。足够的真诚,足够的坚持,足够的享受。仅就此一点,已经足以获得五星,加上片尾曲《转身之间》,星星爆棚了!

     7 ) 缺席的在场 在场的缺席——少年们 v2.0

          “我认为我的智商没有问题。”



    Chapter 1


          我厚颜无耻地以为这是彩蛋:片中很多地方出现的一本16开黄色的本子,包括 “经典黄蓉”一段郭靖在黄蓉宿舍自习时,连同物理化学课本一起拿出来的笔记本状物体,杨康令狐冲多次偷偷挥舞然后藏在枕头下的东西,是的那都是本剧剧本。


          九州以及江南:杨康在卧谈会时抱着一本《此间的少年》在看,图书馆黄蓉桌子上摆着本《九州》,杨康从《上海堡垒》里学了个表白方法教给了彭连虎,阿朱向令狐冲提议说我们班级活动去静园草坪玩《战九州》吧,为什么不用另外一套九州卡牌游戏据说是因为《九州无双》这名字太长太不朗朗上口了。


          K歌时穆念慈的男声《一生所爱》的三种解读:1、伊忘了开麦克风;2、主观上不想出声;3、太过难过以至于出不了声。


          江南七友的合影:“不许说导演长得像胡续东。”戴着墨镜的帅哥是柯镇恶,也就是共同编剧公子木大人。两个胖子高的是张阿生,也就是导演同居密友默语生大人,矮的是韩宝驹。瘦的是全金发,剩下一个南希仁。女的是韩小莹。朱聪就是导演,演的是胡续东。


          岳灵珊请令狐冲写歌的歌词:《一个人的江湖》,这段故事在220分钟导演加长版到164分钟导演剪辑版是有删减的,等导演什么时候有兴致了出个完全版告诉大家。这段线索现在的逻辑在于,舞会分票的时候令狐冲随手抄出歌词对陆大有说,拿去做阄给大家抽了吧,不要妨碍朕的军国大事。


          陆大有:有任何迹象表明那个全身都是戏,机灵活泼的曹老师今年已经27岁了吗?


          CP问题:梁发和穆念慈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陈家洛:有人说,那个,香香,我爱你,是不是应该读二声啊。


          本片尿点:吉他协会招新,令狐冲田伯光岳灵珊唱《狮子座》,唱《水蜜桃挽歌》,为啥唱那么长,就是让你尿尿去的。


          抽烟问题:片中很多不会抽烟的人装抽烟,还有会抽烟的人装不会抽。前者典型比如令狐冲和乔峰,后者就是郭靖了,闻着烟味扇着风,还得装模作样的呛几下。最表里如一的应该是白世镜老师了,不过仍然是有遗憾,原著里江南老师写到白世镜吐了个烟圈然后开口道,女人嘛,总得要嫁人啊。不过吐烟圈实在是挺难的,至少我就学不会,于总也不会。


          魔兽问题:江南写的是切侍魂,如今也与时俱进了。令狐冲招呼老大说打魔兽不,梁发大手一挥走哥儿几个Dota去。其实这么改还有一点儿小私心,魔兽能切过两任导演助理的人,恐怕不是太多。


          郭靖的书包:那个是我的书包……它的出场次数显然比我本人要高很多……Btw:还有一个有奖竞猜,导演助理在本片中出现了几次……



    Chapter 2


           两个最大亮点,我个人评的,是令狐冲的穿越和乔峰的梦境。
          

           原著小说里令狐冲在二体穿越,看到郭襄小朋友看到中年郭靖黄蓉。本片没郭襄,也是有逻辑的,本来和郭公破虏就是双胞胎么。这一段最好的地方在于配乐的节奏的把握和画面的呼应,这是导演最得意的桥段。郭靖黄蓉结婚有了孩子,穆念慈成了悲情小天后,多年后的令狐冲对着空气推杯换盏。有些观众看到预告片时期待令狐冲和中年令狐冲的对话,这或许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如果有人说放的烟太不给力拍的没那么好看那也没辙,能买到的不到十块钱的烟饼两分钟烧一块,最好也就是这种效果。要是有个俯拍的镜头就好了,不过也是技术所限。不过这也不是发牢骚。哎这怎么了这是?


           乔大爷看第二遍片尾他自己的梦的时候傻呵呵的笑着说,这咋回事儿,是我做了个梦?这里1月1号首映混音的效果比23号要好一点儿,应该不再会被不明真相的一些人士认为是技术故障了。这个版本剪出的梦境逻辑非常完善,不过估计要绝版了,因为有些人士觉得稍长,接下来的北京高校联映的版本这段会短很多。这次是我真的决定离开,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没说完温柔只剩离歌。



    Chapter 3


    此间的少年主题曲《转身之间》

    词:胤祥 等
    曲:徐鸣涧
     
    往昔时光已走远
    我才会学着想念
    平常的相见

    银杏树下的誓言
    刻骨铭心 可我们
    渐行又渐远
     
    一句你好和一句再见
    中间是没有对白的画面
     
    昨日依稀又重现
    你站在我面前
    记忆里的少年
    从未改变
     
    我迷离的双眼
    昏黄了容颜
    却依稀留住了 时间
     
    你沙哑的声线
    在梦醒瞬间
    在我忘记之前
    唤醒世界
     

    未来好像很遥远
    你是否习惯忘却
    过往的片段

    熙熙攘攘的世界
    似水流年 可我们
    只是平行线
     
    没有相聚也没有告别
    未来是 似曾相识的情节
     
    故事已经到终点
    结局不再有悬念
    可是人海茫茫
    难言相见
     
    我迷离的双眼
    昏黄了容颜
    却依稀留住了 时间
     
    你沙哑的声线
    在梦醒瞬间
    在我忘记之前
    唤醒世界

    就这样不知不觉
    就在那转身之间
    就是那过往的少年

    天空依旧湛蓝
    明朗如昨天
    却早已错过了 遇见
     
    翩翩白衣少年
    你在我身边
    却在转身之间 消逝不见



    嗯,以上。

     8 ) 4星的理由

    1星给原作者。江南的原作保证了本片立意上的诚意,让这部粗糙程度直逼网络dv的电视电影有了最基本的内核,它是给上过大学的人看的。这就比大笑江湖之类的强,那是给二人转爱好者看的。
    1星给大家的辛勤努力。最主要的是导演胤祥。您虽然种种的不靠谱,主持拍摄一部电影显然远远超过您的能力上限,但您完成了,这种蚂蚁撼大树的勇气、决心和努力已经很让人感动了。其次是令狐冲,虽然您的表演生硬、做作到极致,这辈子干什么都好就是不能演戏,但居然勇敢的但当了这样重要的角色,而且一路演下来没有精神崩溃,这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最后是以阿朱为代表的许多演员,能看得出来,你们真的努力了。
    1星给杨康和大部分龙套演员。你们是全篇的出人意料的亮点。郭靖虽然依然是剧组最聪明最给力的那个,但一个机智聪明得贼兮兮的家伙去演绎一个憨傻的郭靖,本身就是一件减分的事,能不功不过的演下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杨康没想到在镜头前那么的松弛,从表演上说是全片亮点。彭连虎、程瑛、乔峰光头舍友等群众演员都非常放松,表现超过主要演员。
    1星给很有大片规范的片尾,这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这真的是一部电影,进入了影院观影状态。

    对这样的一部影片,大家少吐槽,多鼓励。挺不容易的,挺不错的。
    而且,胤祥跟胡续东老师真他妈的像。

     短评

    电影里那些我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都一样让人忧伤,好像大学的事情已经离我有一万年那么远了,现在的我俨然已经是一个老逼只有怀念的份了……

    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男演员群体给力!梁岩最给力了!蓝小灰同学乃也很棒!片尾曲真美!没了!赞美!

    9分钟前
    • gerald
    • 力荐

    【此间的少年】有一个代入感不错的超强文本支持,属于拍的再不怎么样都可以意淫故事的类型。导演各种自我陶醉,看这片需要你有类似经历或者情感共鸣,像我这种大学毕业太久的人就很无感,技巧是有的,只是粗糙的低成本投入让它显得就像大学生毕业小DV,不幸的是它确实就是。★★★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受不了镜头和声音配乐的粗糙。在我看来努力完成了将小说搬上荧幕的任务,三星慰问~另外看了下那么多五星评论,发现自high这种事情,会给旁观人员带来很大负外部性的。。。

    15分钟前
    • Cecilia07
    • 还行

    大陆的“少年”都长这样。。。讽刺台湾的小清新是一回事,永远拍不出来是另一回事!

    17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勉励之作

    19分钟前
    • 野草
    • 推荐

    一星给天然呆的杨康。一星给最终放弃杨康的穆念慈。一星给那时候纯白的少年时光,像暗恋般既甜蜜又惆怅。江南的原著小说陪伴过我在中学时代孤独地成长,让我对大学生涯无限向往。

    20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这个时候一切技术层面的问题都自动退隐,看到新生入校时熙攘的校园,看到毕业后垃圾成堆的宿舍楼,看到无疾而终隐含自虐意味的青涩初恋,看到被浇灭的热情被击碎的理想,看到令狐冲猥琐但隐含落寞的笑容,看到原著的主旨,已然满足。一种意义上的集体记忆,一首惆怅的青春葬歌。

    21分钟前
    • nashy
    • 推荐

    刚看完,一开始有点小失望,主要是期望太大加上比较粗糙,但考虑到本来就是学生作品,成本条件都有限。尤其看到后面越来越能发现自己和同龄人的影子,一部片子只要能表达真情,引发共鸣就是好片子,少挑些刺吧,这部片子还是值四星的。尤其赞杨康和穆念慈那段故事!

    23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一转身,便是过往的少年

    26分钟前
    • bobo
    • 力荐

    我想我还是可以给自己打个四星的。

    3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对不起,我真的没法说它好。多出来的一星是给包子铺的。

    32分钟前
    • 午饭
    • 较差

    一转身,便是过往的少年。

    37分钟前
    • Arki
    • 推荐

    剧本非常好

    42分钟前
    • 蕾蕾
    • 力荐

    图书馆里这本很新,这种人与人,命运般的交错,现实也许,我们也正扮演各自的角色,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

    47分钟前
    • 梅花鹿要吃熊猫
    • 力荐

    终于还是看完了,虽然江南的书写得很好,但的确编剧改编得太糟糕。演员真没几个有什么出彩的表演,特别是杨康和穆念慈,最重要的这场戏,改编得如此糟糕,很失望,而乔峰则完全没有演出那种大哥的感觉。可能就令狐冲稍微能接受点,至于段誉,果断不能入目。

    51分钟前
    • 是你的益达
    • 还行

    很忠实原著的拍摄。穆念慈的那一长段独白小资得有点听不进去,不过看到她终于放下对杨康的心事,轻巧又庄重地放下了,就想着,有一天,我们也会放下这一段graduation,这一段青春。一转身,就是过往。

    52分钟前
    • 阿拉伯江湖骗子
    • 推荐

    我不知道广大打五星的人怎么把这部电影看完的...不能快进真是难受...后期是硬伤...演员就不说什么了,只有杨康是亮点..作为一个大四的人我表示完全没有激起共鸣...这种片子还是别什么巡演的好...

    55分钟前
    • MIMI
    • 较差

    自推!

    58分钟前
    • Lazydust
    • 力荐

    我最鄙视这类型电影,这也是大多数中国文艺青年的水平。要拍这种电影还不如不拍,我想,我还是可以给你打个1星的...

    1小时前
    • 大宸
    • 很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