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舌尖上的欧洲

    舌尖上的欧洲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2017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猜你喜欢

    • 第2集

      新声一代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5时装秀

     剧照

    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1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2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3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4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5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6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16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17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18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19舌尖上的欧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们都渴望优质的新鲜食物,我们想了解它产自哪里,是如何产生的。城市食品市场,我们城市的腹地出售新鲜的、季节性的产品每天带到市场的都没有花哨的包装。你看到的就是你可以直接买到的。这些市场是独特的地区风味的大熔炉,是城乡之间的桥梁。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长篇影评

     1 ) 味道里是再也回不去的故土

           昨晚看第二集,看得时候又鼻子酸酸,眼泛泪光。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了很久都睡不着,掉下不少眼泪。
        复活节假期,回家了一趟。五年没有回家过过清明了,今年妈妈使尽浑身解数,把江南的春天隆重地给我过了一遍。
        鲜竹笋蒜苗红烧肉;刀鱼用筷子去肠,笋尖葱姜滚水鱼下锅,吃剩的鱼骨油炸;刚上市的小青菜做成的翡翠烧卖;冒芽的韭菜炒蛋炒饭;刚长出来的新葱做成的烧饼;芦蒿炒臭干;新蒜和新香菜用来下面;路边生机勃勃的各种野菜——黄花菜,菊花秧,采来蒸,煮,配肉配鱼,怎么都好吃……
        临走时妈妈说,你以后,清明假期都回来吧,春天真好啊。
        于是,第二集里那句“中国人用食物的变化感受四季的更替”深深戳中了我的泪点。
        因为现在的我,住在一个都市里,一年四季超市卖的菜都是一样的。

        越来越觉得,我被撕裂,被硬生生从故土扯开。痛苦不堪。
        
        我深深依恋故土的生活,物象便是食物与味道。回家的那些天,每天早晨我都会和妈妈去逛菜市场。人们挑选,购买,讨论食物,热火朝天。总是能在菜市场上遇到各种熟人,寒暄以后总是要介绍一番今天要做些什么菜。似乎这些就是一切的生活。我迷恋着这些热闹的场景,贪婪地寻找,观察,勾勒。
        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我只知道这个世界该有多好,我永远停留在这个世界有多好。可是,我却有另外一个世界。
        我不止一次地宽慰自己,故土,可能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桃花源。可是,当我看到屏幕上,那些人,用心耕种采摘果实,郑重为家人制作食物,品尝味道而满足的神情,我便想要流泪。这不就是我的故土吗?这些踏踏实实的日子不就是我迷恋的故土吗?这些从来不是桃花源,而是真真切切地存在啊。

        许许多多的味道和记忆被这部纪录片唤醒。
        放学回来,外婆说,今天包饺子。记忆里的厨房便是一片永远也散不去的雾气;
        端午,外婆和妈妈会坐在厨房的门后,包粽子。大高压锅里是用酱油腌制好带着褐色的糯米,青花瓷碗里照例是肥瘦得宜的猪肉。那年高考,每天的早餐都是一个粽子;
        夏天,外婆煮黄豆,发酵。在盛夏时节满院子的酱缸;
        蟹肥时节,女人们围坐在家里的八仙桌前,把一只一只的螃蟹蒸煮,肢解,剔骨取肉,熬成的蟹油可以吃一年;
        冬天,把老豆腐浸上水,数九寒天放在院子里就可以做冻豆腐,火锅或是炖肉,都是无上的美味;
        ……
        
        我也会是片中所说,那些过年过节才回家的孩子。我也将会成为一个飘泊的,永远的异乡人。故土不再是故土,食物和味道却已经成为我的烙印,他们促使我自己学做饭,寻找我自己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我愿,我的后代,不要再与故土分离。
        
      
        
        
        
        

     2 ) 饮食与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不仅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更能进一步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不是那种奢侈的满汉全席,而是最平凡普通的家常菜,这是比较吸引观众的一点,因为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在每一集里,都会以一个普通的家庭人物的视角入手,来了解每一款食物的制作过程,画面精致而优良,让观众充满食欲。每一种食材的色,香,味都新鲜十足,不得不勾起人们的味蕾。另一方面,从普通人的角度入手,让这部纪录片更增加了真实性和亲切感,更添加了几分纯真,朴实……

    记录片的重要主题是中国之“变”。《舌尖上的中国》向观众展示传统农耕的中国,同时也告诉观众很多中国传统正在改变,而有些片中出现的人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代传承手艺的人,所以该片的创作团队在为本片确立了一项选择食材的拍摄标准:“拍摄承载中国人精神的食物”。这是纪录片的主题,也可以让观众通过美食文化来看中国文化传承,了解中国社会文化。

     3 ) 吃货与大历史

    一、
    我第一次去兰州,飞机在午间降落。跑到南关大寺旁的旅馆,气还没喘匀就问服务员附近哪里有拉面店。得到的回答是“明天早上再去吃,现在的汤头不好。”

    讲究。

    次日早上七点,我准时起床,前往200米外的占国拉面朝圣。店里座无虚席,男女老少人手一碗拉面,红油清汤,热气腾腾。裹着头巾的大姐,鬓发斑白的老爷子,泥猴似的孩子,各个正襟危坐,天地间只剩咀嚼和吞咽。大师傅起手如风,行云流水间便将大碗塞到手里,脸被清香的面气一熏,有如醍醐灌顶。在满堂虔诚的食客中,我也只有沉默着拿起筷子,将所有的享受留给自己。

    所谓“食不言、寝不语”,吃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维持生命,更像一种仪式。工业社会能摧毁家族的聚合,甚至弱化家庭的存在,但始终无法剥夺我们对食物的手工情结的顽固恪守。开个小饭馆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该梦想包含着追求认同、定位身份和自我实现等大量成分,延续几千年而依旧蓬勃。小吃店、私房菜或姚餐厅,只不过是梦想的不同形式体现而已。

    吃,是中国人的信仰。

    二、
    中国能够让绝大部分人吃饱,说白了也不过近几十年的事情。然而抬头看看,帝王将相有阳春白雪的享受,贩夫走卒也有下里巴人的快乐,这是中国菜系的魅力。不过光武帝刘秀落跑时吃过试量的狗肉,刘宝瑞先生也讲过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段子,这说明皇上的肠胃在关键时刻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至于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就已经超越了吃饭的物理层意义了。

    但是喂饱所有中国人是一项大工程。一路看下来,贯穿几千年朝代更迭的主线之一,就是吃。吃不饱,就有造反和动荡,就有镇压和杀戮。归根结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体现在中国人对待吃的态度上——“丰衣足食”和“锦衣玉食”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朴素的愿望,后者是宏伟的野心。而这些与天下饥饱相关的故事,都沉睡在史书里,等着每个认识汉字的人去阅读、思考和揣摩。

    所以我一直认为,在这个多民族混居及大杂居小聚居的古老国度里,寻找最终认同的渠道只有一个:从未断绝的历史。几千年的群体记忆,就是中国人的宗教。一杯酒,一碗饭,也许是现代工农业的成果,但归根结底,我们日日在吃的,是祖先的智慧。

    三、
    作为一个东北家庭妇女,我妈的手艺堪称糟糕透顶,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从小到大一直以为酸菜有剧烈的铁锈味是理所当然的事。我爸的鼻炎非常严重,因此每次家里吃酸菜馅饺子,就只有我自己面色铁青,犹如芒刺在背,每吃一个饺子就如同咽下一个大铁球,吃到最后总是身心俱疲。我妈对此极为不满,经常在吃饭时摔摔打打,表示天生挑食者当受拔舌之刑。

    我离家15年,在外面几乎没有吃过东北酸菜。非不能,实不想——没有铁锈味的酸菜,反而让我不习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觉记忆,这就像你成年之后,必然有了自己的生活,包括妻子孩子、房子车子、人情世故、事业商务等等诸如此类的破事儿。但是只要回到爸妈那儿,总有一种熟悉的气息让你安定下来,不再焦虑或躁动,只想安静地等待属于你自己的那一碗饭端上来。而立也好,不惑也罢,这一刻统统变成一个孩子,手里的筷子就是一生的标尺,嘴里嚼着什么都心满意足。

    我家已经有好多年不积酸菜了,这是因为我妈年过半百之后,右半身几乎已经完全失灵,只能在好天气由我爸推着出去晒太阳。幸而她头脑无碍,我回家时总会问我想吃什么馅的饺子,然后命令我爸买菜动手,却唯独只字不提酸菜。

    她不知道,我多想再吃一口她包的大铁球。

    四、
    以上都是跑题。

    这部名为介绍美食、实则勾勒众生的纪录片之所以会让人流泪,是因为我们在里面看到祖先、父母、兄弟、姐妹、妻儿、亲戚、朋友,以及自己。

    这就是人民。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在这部纪录片里,人民不再是一个空对空的符号,也不是被用在哲学范畴里的一个代词,更不是一个被搬弄、被利用、被损害的名词,而是真实的存在。人民共同的记忆创造了全中国数不胜数的美食,让全中国的菜谱成为另一部理想与现实交相辉映的史书。它最复杂,也最简单。

    只要这部史书还能流传下去,中国就会存在,中国人就会存在。

     4 ) 吃呗

    感谢纪录片的创作者们,记录了世上这么多嗲东西。
    在线地址 http://jishi.cntv.cn/sjsdzg/videopage/index.shtml
    或者更推荐去B站欢乐地边刷弹幕边看。
    被咔嚓的第八集 《播出前的日子》
    请戳--> http://blog.sina.com.cn/u/2290929845

    第一集 自然的馈赠
    看了第一集觉得哈嗲,不论是从内容还是配乐剪辑都很对胃口。除了对着屏幕上各种美食流口水外,通过每一段小故事让人对食物有更多的敬畏和感激。敬畏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也应感激采取食材的人们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获取、制作食材的手艺与食材本身,是延续下去还是被迫丢弃,有时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做法。所以说,浪费粮食真的是件很差劲的事情啊! 看完那段挖藕的艰辛,我太惭愧了!还有没有腌笃鲜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马克一下各种食材和菜谱。

    云南香格里拉县吉迪村 松茸
    碳烤松茸、酥油煎松茸
    浙江遂昌县 冬笋/春笋
    油焖冬笋、腌笃鲜、冬笋炒塔库菜
    广西柳州市 大头甜笋
    黄豆酸笋小黄鱼、螺丝粉
    云南大理市诺邓山区 诺邓井盐
    血肠、火腿(生吃、莴笋炒火腿、火腿炒饭)
    湖北嘉鱼县珍湖 莲藕
    炸藕夹、莲藕炖排骨
    吉林查干湖 胖头鱼、生鱼、银鱼、武昌鱼(冰河捕捞)
    鱼头泡饼、垮炖杂鱼
    广西京族三岛 浅海鱼虾(高跷捕鱼)
    海南三亚 狼鱼、马鲛鱼、池子鱼、炮弹鱼(远洋捕捞)
    酸菜鱼汤、香煎马鲛鱼、红烧池鱼
    南海西沙群岛 红螺

    第二集 主食的故事
    觉得没有第一集那么惊艳了,虽然食物和劳动人民的笑容仍旧哈美啊!各个故事更加侧重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和情谊,提到许多和节日民俗有关的主食,所以经常是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吃。觉得机器生产的食物没有手工的好,很大一个因素是觉得没有人情味吧。和亲朋至爱一同享受倾注了情感和汗水而制作出来的美食,这些记忆赋予了食物本身更多的意义,所以可以延续几百年至今。里面那些做主食的大师傅小师傅大妈大爷们都是武林高手。大概是篇幅限制,但既然有了饺子,那馄饨呢!春卷呢!生煎呢!小笼呢!锅贴呢!烧卖呢!肠粉呢!青团呢!八宝饭呢!其实严格说来,包子也没讲到呢!不要歧视有馅的。还有喂喂那个混在年糕里的,是宁波汤团吗。还有没有提到米线、粥和泡饭一刚。主食可以出番外篇吗!

    五谷 稻黍稷麦菽
    山西蘘汾县丁村 花馍、长寿面(寿辰)
    陕西绥德县 黄馍馍
    新疆库车县 馕(古尔邦节)
    中原地区 馒头
    贵州黎平县 米粉(满月酒) 汤粉
    广东广州沙河 河粉 干炒牛河
    陕西西安 馍、泡馍 肉夹馍、牛/羊肉泡馍
    甘肃兰州 牛肉面
    广东 竹升面、云吞捞面
    陕西岐山 臊子面
    浙江嘉兴 粽子(端午节)
    浙江宁波 年糕(春节) 汤年糕、梭子蟹炒年糕、艾草年糕
    北京 饺子(春节)

    另外那首欢乐的陕西美食歌。以下。
     陕西美食 by 黑撒乐队
    油泼面夹一口,香得发抖,菠菜面营养多,绝对很牛。
    裤带面粗得很,挑战喉咙,biangbiang面拌上肉,真是筋斗。
    浆水面连汤带水,记得擦嘴,岐山面臊子多,历史悠久。
    蒜蘸面有点辣,小心舌头,炸酱面黏一点,吃不了咱兜着走。
    荞面饸饹,包谷糁,洋芋擦擦。现在这时代提倡粮食要吃杂。
    韭菜盒子,八宝辣子,锅盔牙子,你吃完一定狂流哈喇子。
    槐花麦饭,柿子饼,桂花稠酒,春夏秋冬咱老陕都有个好胃口。
    炸油馍,甜劲镜糕,还有粉蒸肉,东南西北来的客人都舍不得走。
    走,伙计们一起吃三秦美食,共同推广咱的陕西小吃,走,姑娘们一起吃三秦美食,共同发扬咱的陕西小吃。

    第三集 转化的灵感
    B站上有人说这集是萌菌物语,所以地理上占优势的南方终于逆袭了。古代劳动人民这些转化的妙招一些是出于生活环境的需要,另一些则是对口味口感的追求。片中的各种制作工序,让人得以一窥转化中的微小世界。希望这些手艺不要在时间的转化中都丢失了,让那些味道只能停留在记忆里,或者沦为谑外地游客的民俗旅游项目。弹幕里有人说:我知道古代武术从何来而了,拉面的耍太极,打年糕的会暴击,搅酱缸的又有梅花桩的轻功水上飘。所以那些嗲么事的造物者们其实个个都是身负绝技的隐士/饮食高手!还有说好的腐乳呢!

    云南建水县 烧豆腐
    云南石屏县 豆腐(用井水点制)
    安徽寿县 豆腐(用石膏点制)淮南王刘安炼丹不成的意外发明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奶豆腐
    云南大理 乳扇
    浙江天台山 斋菜豆腐
    安徽休宁县 毛豆腐、豆腐皮、糯米酒
    浙江绍兴 黄酒、酱菜
    浙江安昌 酱油、腊肠
    黑龙江依兰县 大酱、酸菜

    第四集 时间的味道
    这集是金句总汇篇吗。苗族阿妈人生指南“这个天是越走越亮的。”,南货店爷叔自带吐槽“我们都是油水很足的。”,结尾台词“才下舌尖,又上心头。”采访里蹦跶出各地方言好欢乐啊,但是字幕君也太糊弄了吧,尤其是粤语。很欣赏阿添的一番说话“花多点心思,去认识一下你自己做的事。花多点心思,你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穿戴整齐漂亮银饰做腌鱼的姑娘花心思,兜马路兜伐兜伐去菜场的汪姐也花心思,守着百年老铺不紧不慢做虾膏虾酱的阿婆同样花心思,所以他们的食物里、笑容里满载着成就感。那些卖毒牛奶假鸡蛋烂水果的人不愿意花心思,因为他们的成就感都荡漾在钱堆里了。

    腌腊 风干 糟醉 烟熏
    黑龙江绥化市 泡菜、打糕
    辣白菜豆腐汤、泡菜炒肉
    香港 腊肠、腊鸭
    腊肉炒芥菜、煲仔饭、荔芋腊鸭煲
    湖南靖州县 腊肉、腌鱼(禾花鱼)
    腊肉炒萝卜条、熏烤腊肉、油煎腌鱼
    安徽黟县 鳜鱼、腌肉
    臭鳜鱼、腊八豆腐、刀板香
    浙江金华 火腿(上方、中方、火瞳、火爪、滴油)
    蜜汁火方、海参蒸火腿、腌笃鲜
    上海 南货(杭州酱鸭、咸肉、温州黄玉鲞、宁波笋干、绍兴梅干菜)、糟货
    梅干菜烧肉、酱汁肉、红焖虾、煎鲳鱼、油焖春笋、面拖蟹
    醉蟹、醉虾、醉鸡、糟鸡翅、糟猪蹄、糟毛豆!
    福建霞浦县 紫菜
    台湾云林县 乌鱼子
    香烤乌鱼子
    香港大澳 咸鱼、虾膏、虾酱、咸虾

    第五集 厨房的秘密
    前几集已经觉得分类有些莫名,这集明显思路混乱了,末了还鸭子爸爸附身说:厨房的终极秘密就是没有秘密。当阿拉都是戆大儿子吗!咸鸭蛋过泡饭这么嗲的腌货,为啥混在一堆华丽丽的创新菜里面,而且创新菜也展开得半勿郎当。器具提到黑陶(云南出镜率奇高),不顺手带一下沙煲、瓦罐、蒸笼嘛。还有中国发明这么多动词的烹饪方法哪里去了。既然吐槽西方刀具多,那扬州师傅除了绝技切豆腐丝,也多露两手嘛。最后一段香港桃姐乱入是哪能回事体啊,就是为了引出这一切都是爱の终极料理秘籍吗。唯一没有令人失望的只有BGM君了,时而调皮,时而大气,深得我心。

    云南香格里拉尼西乡 琵琶肉
    云南昆明 汽锅鸡
    广东顺德 粉葛蒸肉、均安蒸猪、菠萝排骨
    江苏扬州 灌汤包、大烫干丝、酒酿火方、紫炝虎尾、素汤、清炖狮子头、雪花鲥鱼、仿豹胎、鉴真素鸭
    湖南长沙 油炸臭豆腐、金鱼戏莲、金丝虾球
    山东 葱烧海参
    浙江杭州 咸鸭蛋、创新菜-新式大闸蟹、云雾鸳鸯龙井虾仁、西湖醋鱼
    香港 煎蛋角

    梁以瑚主编的书《老爹妈思厨》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967739/

    第六集 五味的调和
    这集先把五味分段介绍,对于鲜基本在谈海味和清淡的烹调方法,最后却得出鲜是五味进化后的终极boss的结论。五味顾全了,不过调和的解读零零星星地散落在菜式里,比如陈皮鸭的甘苦,鱼香的味型。中菜很少有单一味道的菜,大多是糖盐酱醋八角桂皮各种调味料和食物混合在一起的旨味。味道可以任意组合,比如糖醋、酸辣、甜辣,这种调和出的美味各有各好。正是这种调和可以创造出比原有食材更丰富的口感,而不是片中把鲜仅理解为通过调味来引出食材本身所具有的味道。嘛,我是这么觉得额。话说这集简直是广东人包场啊,但为撒体粤语的字幕君总是状况外啦。大蜀国其实前几集一直在变脸,这集终于露本尊了。作为上海人,我觉得除了江浙一小撮,全国各地都嗜辣,足够单拍一集额。

    甜 糖画
    广东汕头 甘蔗
    糖葱薄饼、熏鸭、汤圆
    江苏无锡
    梁溪脆鳝、加蟹开口小笼包、手推馄饨、酱排骨
    苦 酿苦瓜
    广东江门 陈皮
    陈皮晏(陈皮鸭汤、陈皮排骨、陈皮煮鱼干等)
    澳门路环 陈皮鸭
    咸 盐
    广东惠东县 盐焗鸡
    广东龙门县 菜干
    酸 醋
    镇江香醋
    蟹黄小笼包、肴肉、镇江醋排
    山西老陈醋、姜汁蟹醋、玫瑰浙醋、龙门白醋、北京米醋、恒顺香醋
    中国四大醋: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保宁醋(弹幕都是科普帝)
    辣(辛)辣椒、姜、花椒
    四川乐山 泡椒、豆瓣、花椒
    鱼香肉丝、麻婆豆腐、藤椒鱼
    重庆 花椒
    鸳鸯火锅
    鲜 味精<---是邪道
    广东汕头 野生紫菜
    紫菜蛋花汤、鱼丸紫菜煲
    广东广州
    清蒸鱼、白切鸡、白灼虾

    第七集 我们的田野
    最后一集其实跟第一集有许多相似的内容,都是如何获取及如何烹饪食材。唯一让我觉得不解是花了那么多笔墨介绍在自家楼顶搭菜棚子过自给自足生活的北京大爷,这是为了凸显城市人也能过上和谐美妙的生活么,但这明明是我的菜园,哪里是我们的田野啊。湖州爷叔种芋头辛苦是辛苦,但是划着小船哼两句方言小调,静下来沓两笔做幅画,绝对是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他们的艰辛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是这种乐趣,城市里的人也是没福气享受的。另外讲大闸蟹,起名小太大概因为籍贯是太湖,个么远方亲眷英国小泰表示没有人来吃它日子过得太惬意了。

    贵州从江县 糯稻(梯田)、鲤鱼、鸭子
    乌饭、烤鱼、酸汤鱼、炜酒(新米节-长街宴)
    辽宁大连獐子岛
    海参、鲍鱼、海胆、扇贝
    浙江湖州 河蟹
    清蒸大闸蟹、赛螃蟹、靖江蟹黄汤包
    江苏兴化 芋头-龙香芋(垛田)
    蟹黄汪豆腐、芋头红烧肉
    西藏白朗县 青稞
    糌粑、青稞粉、青稞酒、酥油茶(望果节)
    北京
    西红柿、倭瓜花、大角瓜

    吃是中国人的基本属性,所以这片子还没开播就挺期待的,一开头也的确眼前一亮,但是越往后越觉得质量参次不齐。内容素材上来说,由于拍摄时间仅一年不可能面面俱到,而讲美食每个人心中都各自有本谱,总会有人觉得“xxx这么嗲的东西居然不讲!”没有提到的省份地区有天津、宁夏、青海、江西(JohnnyZhu童鞋总结)但在编排剪辑上,每一集的叙事脉络以及集与集之间的联系有时缺乏逻辑。另外旁白君喜欢升华中心思想的总结个人觉得挺减分的,很多时候镜头的记录和人民鲜活的语言已经说明了一切。不过发挥稳定的BGM和各种星人的露脸又默默把分数提高了一些。
    跟吃一样,看片也是件很个人的事情,所以会有留学时差党看着看着想起远方姆妈烧的油亮亮的腌笃鲜于是内牛满面颤抖着打五星,也会有人觉得拍得那么高端洋气徒有漂亮画面有毛用打两星都太抬举你了,我觉得都很正常嘛。但是那些个“你竟然敢不给五星一定心态有问题不顶不是中国人!”和“打那么高分一看就是没看过什么纪录片的无脑跟风党!”,我只想说呵呵,并赠送你沪语五字箴言不谢。
    据说会有第二季,期待创作人员给大家展现更多世间美好的嗲人嗲物,不晓得蔡澜和沈宏非还会继续做顾问伐。还有希望下次字幕君能把各地的方言翻翻准确啊。

     5 ) 有央视特色的诚意

    仿佛一夜之间,一部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轰动了。

    本来,近几年的经验使我对中国的影视行业中陡然而火的玩意儿都保持一种谨慎的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可鉴于这次的导演是央视著名纪录片导演、吃货、有色人种、网络名人陈晓卿老师,倒使我实在闹不清楚这部片子的红火究竟包含有多少诚意,又有多少营销的成分在内,于是毅然决定,还是先看一看再说。

    平心而论,片子拍得并不沉闷,甚至用“引人入胜”的考语来形容也不算谬赞,但几集看过,隐约总觉得什么地方差着点儿意思。于是扭头问一同观看的妻,有什么想法。她倒是毫不犹豫的说了句:主题很散。。。。。。是嘛,主题很散。一共七集,虽然每一集都有各自的主题,但有很多内容总觉得似乎是强扭到一起,关系并非那么紧密和理所当然,而有些内容又是重叠的,重复的,有些东西明明就是累赘,看着冗长又多余,这些东西,给熟悉中国的我们看起来,似乎理解起来毫不费力,因为讲述的都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有很多时候,还会因为各种乡愁引爆泪腺,但给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看,恐怕就未必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常年在国外,我们也都喜欢看各种纪录片节目,所以看到类似的节目,总是免不了会设想一下,假如同样的题目,discovery会怎么拍,BBC会怎么拍。。。。。。对比之下,其间确实还是有高下的分别,不论是地理类,人文类还是历史类节目,哪怕分支剧情再复杂,并行线索再繁琐,BBC的纪录片总是会给人一个很清晰的线索,相较之下,《舌尖》就好比我们小学时候应付差事的作文,各种含混不清,各种眉毛胡子一把,各种泥沙俱下,各种一锅乱炖,但是不要紧,最后总会喊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用来总结了账,统一主题。

    几集看下来,还让我发现,抛开那些令人感动的选题优点之外,这部片子的的确确是央视嫡传,有着最纯正的新中国纪录片科班印记,又带着明显的旧中国血统渊源。确切的说,就是高高在上,假装亲民;宏大叙事,空洞造作;装神弄鬼,语焉不详。片子仿佛是切入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但其实却又是游离的,其游离的神色,恰与鲁迅在《风波》一开始调侃的“船上文豪”感慨农家之乐时的姿态相似仿佛;而解说词中,类似“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中国式生存之道。”这类莫名其妙的屁话更是俯拾皆是;至于装神弄鬼,你只需要看一看这部片子里,“神奇”“神秘”这类用词究竟出现过多少次,心里也就会有数了。在第三集“转化的灵感”中,按说发酵过程的生化原理本该是这部纪录片的一个重头戏,但在这部分当中,科学的理性成分被“中国人最早利用发酵菌”“发酵菌欢乐的歌声”“中国人能从黄酒中品出刚柔两重境界”这类煽情、似是而非、感性弥漫、民#^&^&*%*粹主#$%#^&&*%义的解说词彻底湮灭了,从而使一部本可以很精彩很理性很纯粹的纪录片,变成了一部夹带大量民!#$!%&$*%^&族强心剂和兴奋剂成分的宣传片。尤其令我难以承受的,是几乎每一部片子中出现的那些刻苦劳动的普通人,应导演的要求,手捧自己作品流露的一张张笑脸,那些笑脸是满含诚意的,是发自内心的,但在片子中流露出的题外之意却让我不忍卒读。。。。。。

    在看片过程中,另有一个令我很不解的事是,很多周围的人,看过之后的反应是很饿,似乎只有我感触的是中国@%¥@#%@民生的多艰。在片中,除了第二集末尾出现的央视员工一家,似乎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那么容易,离乡背井,承受着极繁重枯燥的劳动,45岁仍要重装潜水,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幸福就是忙碌一年之后的全家团聚,而收入对比与他们所做的付出,是那么微不足道。对比BBC所做的一些人文类节目中,那些保留传统技艺的西方古老手工业者的生活状态,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只能说是在生存的边缘挣扎,由他们手里生发出来的财富,绝大部分被流通环节攫取,极端的情况下,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甚至无缘享用从自己手中流出后,被抬到了天价的那些美食。而他们对着电视所说的套话,竟是对这种状况感到很“自豪”,我不相信!以我的理解,每一个正常的人,面对这种状况很难感到自豪,但他们的那些话说出来,听上去却是那么的诚恳,我想,正如这部片子的整个基调一样,这真是一种有央视特色的诚意。。。

     6 ) 吃货们的骄傲

    在舌尖上的中国还没有播出之前,微博上有个叫今日大韩美食料理的PO主,整日乐此不疲的发着方便面和大白菜,然后指着他们称作“美食”。
    这对于天朝的吃货人民来说,唯一的,只有怀着怜悯的心看着高级黑的意淫。

    天朝人民其实很无聊,经常在网上因为一些小事掐架“豆腐脑必须是咸的!!!咸的才是本命!!”“皮蛋蘸醋才对吧!!蘸酱油的我跟你绝交!!”“什么?!你们吃火锅竟然用麻酱?!!四川人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这种小事情的背后,藏着的,总是咱们大吃货国的骄傲。

    苏东坡算是吃货的鼻祖,除去他的东坡肉之外,更甚者有很多诗词都是对美食的描写,《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他被贬在海南岛詹县的时候,当地有一位卖环饼的老妪,她的手艺好,环饼质量高,可是,因为店铺僻,不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老妪得知苏东坡是著名文学家,就请他为店铺作诗。苏东坡怜悯她生活贫苦,环饼手艺又委实不错,就挥笔写下一首七绝: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古代的诗人总是这样,从不吝啬对美食的赞美。

    小时候看中华小当家,那些品味了食品之后的的火山喷发啦,畅游在料理海洋啦,和感动的泪水啦,看似夸张,实则不然。
    大过年的时候去爸爸那边吃年夜饭,硬朗的九十
    多岁的爷爷啊,硬要去厨房做一道名叫“甜烧白”的菜,他说那是我小时候爱吃的。端上来的时候冒着腾腾热气让我眼睛湿湿的,虽说已经煮软的含在嘴里就能化开,可还是一直不停的说好吃。
    真的,感动的快流泪。

    我们经常没钱,但是烦恼的事情听起来也很幸福。

    吃中餐吧,该点水煮鱼呢猪肉炖粉条呢宫爆鸡丁呢还是粉蒸肉呢?都点吧,没钱。
    吃小吃吧,该点三大炮呢豆腐脑呢钟水饺呢还是沙县小吃呢?都点吧,没钱。
    吃火锅吧,该点肥牛呢鹅肠呢撒尿牛丸呢香豆腐呢还是脑花呢?都点吧,还是没钱。

    家长们总告诉自己好好学习长大挣钱,要买别墅买豪车。大人们总觉得这样的话才励志。
    可我认为,这话应该变为好好学习长大挣钱,尝的起松茸点的了鱼上的了肥牛吃的撑肚子。

    对于吃货来说,幸福的未来应该是这样= v =

    每个人的人生总有不同的酸甜苦辣咸。不在一个城市没有共同交际网的对方,说不定会为了喜欢一道相同味道的料理而成为朋友。

    这些神圣不可分割的美食友谊之下,都藏着你是吃货的本质。
    这些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下,都藏着属于华夏儿女的美食。

    北方的面,南方的米,西藏的青稞酒,台湾的蚵仔面线,甚至是黄岩岛钓鱼岛附近的鱼群,都用不着外人来虎视眈眈。

    一粒粒金黄的麦穗和劳动人民的汗水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咀嚼着这片中华大地赐予我们的美食的时候,应该拍拍已经吃撑的肚子,对着那些觊觎我们土地的人说:

    “想从我的嘴里叼走我的食物,就比谁吃得多啊。”

    这才是,吃货应有的骄傲。

    http://weibo.com/huqiuqiu

     7 ) 中国文化依靠口舌相传

    已经看完了两集《舌尖上的中国》,不晓得为什么,虽然是讲中国美食的纪录片,可是看完后没有流口水,却是莫名的一直鼻酸。

    可能是身处异国他乡,每天见到的都是白皮肤高鼻梁各色眼睛各色头发的外国人,在开篇看到那一个个朴实的黄色的面孔,不自觉地就会觉得感动,甚至流泪。

    有人在国外论坛提问这纪录片给老外看了会怎样,有个在国外的人回复说,他自己看了这个电视更没欲望吃中国的食物了,说这话的是个华人,而且大概是个西化非常彻底的人,我不想在此抨击他什么,但是他的观点至少代表了一部分的西方人看完此片后的观感,的确不会有像我一样的共鸣。

    饮食,表面上看是一道道由各类食材组合而成的菜,供你果腹,免受饥饿之苦,其次才是满足味蕾的愉悦。可是另一方面它代表的就是文化,饮食的这种文化,代表着你内心最深处的那种记忆,你小时候吃过什么,它们都会像烙印一般跟随你一辈子。这话一点不假,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适应,可是唯一适应不了的就是自己的胃,正因如此中餐馆开遍了全世界,也试图用中国的美食去征服世界人的胃。

    五千年历史的沉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尤其在现在这样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人都爱吃,人人都讲究吃,随处可见精美菜品的图片四处流传,教授人做美食的相册教学贴比比皆是。可是大家眼中更多的是这五颜六色,卖相极佳的成品,却很少有人关注这些食物背后的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虽然听起来应该是介绍各地美食名吃的,但是实际看下来却是在讲述一个个和食材相关的故事,一个个食材背后,真实的中国人的故事。所以一部分吃货失望了,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想象中的东西。没有新奇的菜品,纪录片展现的人文内容远比美食要多得多,那些在火上翻腾的食物倒更像是为这些故事的点缀,所以在他们看来喧宾夺主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整个纪录片有了深度,有了更能打动人心的筹码,也才能使我感动。尤其是海外的学子们,看到这些熟悉的情景与人群,大概思乡之情会更切,很多人大概已经开始动手预定暑假回家的机票准备回去大快朵颐了吧。

    中国幅员辽阔,饮食的种类更是千千万,在一个52分钟的纪录片中展现这些繁杂的美食,用剪辑技巧,灵动流畅的把几个故事串联起来,还前后承和,不得不说制作组是花了心思的。而且南北方相对比,内陆与海相映衬,不失独特风味,也更加反映了完整的中国,在片子的结构上来看的确是佳作。

    一部片子里几个故事,众多人物,总有几个会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出现。

    采松茸的藏族姑娘的故事里,我最在意的还是那个松茸在以前就几毛钱一斤,藏族人是根本不吃的,觉得它味道怪。可是现在它的身价倍增,在采集后几个小时候就会出现在东京的高级市场里。经常看日本电视节目的人都知道松茸是怎样的金贵,小丸子家偶得几个松茸全家要闻着味道去吃。小新偷吃了所有的松茸气的美冴直跳脚。看到这里我想的一个是日本人的确是很有经济头脑,另一个就是他们资源稀缺,任何好东西都可以卖个好价钱。对比我国,中国人实在是厚道极了,大多数的美食都可以做到物美价廉,不仅解决果腹之需,还能够满足老饕们挑剔的味蕾神经。所以但愿其他国家的人不要再发现某样美食,然后炒高它的价格,让它从此和中国百姓无缘。虽然这样符合经济规律,但是却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精神。

    诺邓井盐制作的火腿,有没有让在欧洲的同学产生些联想呢?法国的盐之花是盐田的产物,最上层的结晶物,传说中有紫罗兰的味道。可其实这盐属于咸鲜味重,但后劲不足,是第一眼惊艳之物,所以只能够给生食调味,或者在料理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时加入,否则咸味尽失,风味全无。很多人在吃牛排吃加之佐味,这盐因为如此讲究所以价格也高出平常食盐许多。不晓得诺邓井盐是不是也可以细分出此等良盐呢?火腿经常是留学生美食版会争论的话题,因为西方也有火腿,而且大多生吃,且名声很大。而且中国火腿大多作为高汤基底,很少听说可以生吃,却原来不是不能生吃,而是不习惯生食的国度的人们不乐意生吃罢了。这一点也改变了我的很多惯常思维。

    查尔干湖的石把头和南海上的林船长的故事,我觉得也是制作组的用心之作,古人传下来的“猎杀不绝”的古训让这群东北渔民可以世代以捕鱼为生,而且人与自然的互相赠予也体现了一种和谐,可林船长越来越艰难的营生,侧面体现了我国海洋渔业的危机,因为过度捕捞造成的资源匮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近年很多渔民偷偷越界捕鱼引起了很多的外交纠纷,也很值得我们深思,究竟在索取自然如此多馈赠之后,我们又可以为自然做些什么?

    绥德卖黄馍馍的大爷,58岁高龄还要骑车几小时去兜售自家的产品,陕北人民貌似都有自己的一套朴素哲学,那就是人得依靠自己的劳动才能有饭吃,“人懒就没人给他钱”,这位老人大概没有退休工资,常说的五险一金估计离他的生活也很远,但是中国人的乐天知命倒是在他身上体现的很彻底,不依靠其他人,用自己的一双手赚取生活所需。

    如果要提点意见,那就是采访的地点大多是和制作组的人员家乡有相关联系的吧,第二集的主食的故事和面食有关的全部讲述的是山西的故事却忘记了山东这个小麦大省,让我这个山东人觉得有种被忽视的感觉,山东的馒头和各类面食制作一点也不输山西啊,花馍的种类更多,饺子也比第二集片尾那家山西人家包的要好很多。这大概也是中国人为何会如此关注这个纪录片的原因,除了是讲述祖国的饮食,也是很多人借此可以看到家乡的机会。不过中国这么大肯定是不可能一一展现,这也是能理解的,只能当做个人的小小遗憾了。

    两集看下来,感触最深的还是无论镜头如何美化,但是还是无法掩盖的是,底层人民艰苦的生活环境,很多地方连基本的卫生条件都达不到,也不怪很多人会说没有太多食欲。可是瑕不掩瑜,中国美食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闪着光,那些新鲜的食材带着鲜活的生命力展现在镜头前时,他们都是极具光彩的,也是引人入胜的。尤其在摄影师的竭力配合下,呈现给我们的已经是很不错的镜头了。纪录片那种源自身边的熟悉的感觉,也会给观众很强的代入感,在市场中见到的食品,原来是在这样那样的环境中采集或生产出来的,下次吃藕的时候想到挖藕人的辛劳,也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细细品味那清香与甘甜,下次再遇到卖手工馒头的时候也不会想着去压价了,要知道在西方纯手工制作的东西附加值要加多少吗?人工可是高于一切的,可我们淳朴的中国人民还在用着自己的一份坚持和勤奋在为我们奉献着这最返璞归真的美味,却不多收一分钱。这也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美食是属于大家的,无视一切经济规则,要共襄盛举才是真美味。

    本文系豆瓣豚豚原创作品,已于泰安日报社出版,未经允许不可以转载同发表

     短评

    这片儿是海外党的地狱

    9分钟前
    • 萌塔 C-137
    • 力荐

    一句话形容,完美,看到的不止是美食,更加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有历史感,又感动又喜欢,超级期待第三季了

    13分钟前
    • 嘉兴路派出所
    • 推荐

    看了相当有食欲!

    14分钟前
    • metoo_0825
    • 推荐

    强烈推荐给大家,是我的助眠利器,不是说节目无聊,而是这种轻松的氛围还有轻缓偶尔带着一点点调侃的语调,会让你整个人都放松下来,超级喜欢!!!

    19分钟前
    • TTTT~
    • 推荐

    黄岩岛和钓鱼岛都是是我们的!!!黄岩岛和钓鱼岛的鱼也是我们的!!!不准我们抢鱼!!!不准和我们抢吃的!!!

    21分钟前
    • 大树施它活
    • 力荐

    很喜欢这个节目,记录了中华传统美食文化,朴实又美好

    23分钟前
    • 端木夜
    • 推荐

    有些国家的人吃是为了活着,而有些国家的人活着是为了吃。

    26分钟前
    • yaya4711
    • 力荐

    网上都是推荐,看过感觉特别好,太好吃了,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后面几部也很精彩

    28分钟前
    • 欣欣向荣
    • 推荐

    中华美食最能引起中国人的共鸣!美食背后的故事也是中国人最质朴的品质!

    29分钟前
    • 达达
    • 力荐

    慕名来看了第一季,真的是很美很下饭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国人的生活态度,都在片中娓娓道来,淡然却有力量

    30分钟前
    • 你在百花深处
    • 推荐

    记忆最深刻的那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因为经常有提到。还有就是各地的特色美食,拍的那么美,每次都想去吃😂️毕竟纯吃货!可以继续延续下去,美食中又有拓展人文地理,挺好的纪录片!

    31分钟前
    • bekey
    • 推荐

    这尼玛是最成功的爱国教育宣传片呀!!一寸土地都不能丢呀!!谁知道会不会长出什么美味食材!!!!(话说看完第一集好饿)

    36分钟前
    • vividly
    • 力荐

    浪费食物会招天谴的! 另外, 本片一定要翻译成韩文和英文!!!

    41分钟前
    • 瑾朵朵
    • 力荐

    半夜里看《舌尖上的中国》,突然体会到了一个常年在美国的同学说的“半夜想起羊汤,想的睡不着觉”,和另一个已经移民的同学说的“可惜以后孩子只能吃披萨汉堡了”,谁能想到,一部美食节目却是最好的爱国教育片?

    43分钟前
    • 友风子雨
    • 力荐

    BGM好燃TVT节奏明快,镜头细腻,感情真挚,人物朴实。现在的国产纪录片比国产电影好一万倍。

    45分钟前
    • 阿米
    • 力荐

    看是看不腻的,但是看饿是一定的。

    48分钟前
    • 谁家今夜扁舟子
    • 推荐

    国家规模“深夜发吃报复社会”,得被韩国列为禁片的作品

    51分钟前
    • 阿朴
    • 推荐

    壮哉我大吃货帝国!

    53分钟前
    • 小丫么小纯良
    • 力荐

    好燃!!!!!!!!!!!!!!!!!!!!!!!这根本就是一部青春片好嘛 生在天朝的好处就是能迟到一切想得到的美食!!!!!!!!!!!!!!!!

    55分钟前
    • Hauu
    • 力荐

    让国人燃起从新善待食物的欲望了吗?CCTV的纪录片真的第一次看到不是奇怪的煽情和猎奇的表现方式啊!好感动啊!诺邓火腿哪里比意大利的火腿弱了?对待食物要真心诚意才能有无限美味!嘴喷酒和地上捡起盐来会让你恶心吗?鱼露是脚踩压出来的也是一贯的做法,有些时候不要自以为干净,化学品最干净了。

    58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