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台湾2011

    主演:周梦蝶 

    导演:陈传兴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第2集

      新声一代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5时装秀

     剧照

    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1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2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3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4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5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6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16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17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18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19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庄周梦蝶,无有虚实。诗人在红尘中梦想脱俗,于露电里捕捉永恒。  《化城再来人》借用佛经典故,以周梦蝶的一天隐喻其一生中的风景,从日常中穿插映射其思维、修行、写作,试图重现昔年武昌街气氛、书摊的孤独国,追索病痛带来的改变与启发、几次生命里的流徙与意义,最后具现为那不负如来不 负卿的悟与情。

     长篇影评

     1 ) 一生清苦,化茧成蝶

    最近看了几部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看了周梦蝶、林海音、余光中这几集。还看了贾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他们在岛屿写作:化城再来人——这一集讲的是周梦蝶。周梦蝶是河南人,虽然在台湾生活了那么久,口音一点也没变。视频还没字幕,幸好有弹幕帮忙翻译,要不然很多话听不懂。他一生颠沛流离,随军到了台湾,退伍后,自谋出路,就在武昌街摆一个小摊,卖旧书,摆摊摆了20年。后因身体原因,结束摆摊生涯。

    《孤独国》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很快就有了名声。到视频拍摄他的时候已经九十多岁,住所只有几十平,感觉很像单身公寓:一个小床,床旁边就是书桌,书桌旁边是一扇大窗户,一个小厨房加一个卫生间。

    看这个纪录片的感觉,就是他的生活一直非常非常简单,最少的物质,最少的人事关系,瘦弱的身体,大多数都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没出生父亲就死了,刚长大,母亲又没了,结婚后,又一个人去了台湾,等回大陆探亲的时候,孩子也不在了。好像一个人所有的悲剧都在他身上发生了。他四十岁遇到了佛法,大概这是他生命的安身之所,所以外界的事物都很精简。

    写的毛笔字,跟他的人一样,清瘦,工整,像雕版印刷出来的。
    陈传兴的拍摄手法很美,结尾一叶轻舟慢慢划出了画面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主要拍了三个作者,贾平凹,余华,梁鸿。

    余华真的是个可爱的段子手,他自己倒没觉得自己在生活中这么幽默,他只是很认真的在讲述自己的生活图片。心态好到爆棚,不管被拒绝多少次,都可以继续给报社寄稿子。这种乐观的精神,大概是一个人生命蓬勃的源动力。

    这个片子的名字就因为他的自述,他在海盐生活的时候,书里一直写大海是蓝色的,但是他看到的大海是黄色的,他就想:我要去海里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他真的去游了。他说他明明讲了很多严肃的话,结果都被贾科长剪没了..........

    想截图余华的片段,视频网站好像不让截图图片但我还是找到了

    梁鸿讲到她的母亲,长姐,情绪就会失控,大概每个人都有这样不能轻易提起的人和事。周梦蝶提到他的母亲,也是如此。母亲总是给孩子全部的爱,尽管自己的人生,已经千疮百孔。

    这几位作者的表达,最终都回归到乡村,回归到生命起点的位置,大概这是贾科长共鸣的地方。

    还看了一部搞笑的科幻电影《瞬息全宇宙》,还有别的翻译叫什么《妈的多重宇宙》,这翻译是来搞笑的么?毫无美感。

    回来说电影:脑洞大开,幽默,搞笑,感人。还有女儿在各种奇怪的造型中一本正经的演绎痛苦和绝望,反差萌啊,没有落入说教的套路。最后杨紫琼还超越了,能看到每个人内在的恐惧,匮乏,即使这些人要攻击她已达到自保,她也可以回应爱和理解。这是佛陀和耶稣的境界。化解了冲突和矛盾。

    还有一个石头的世界just be a rock
    热狗的世界,手指啥也做不了,只能用脚

     2 ) 二三事

    1:30 PM
    我想起来一件事情。黄应峰有一次来看我,我那时候刚好写有一首诗,叫做第一班车。说我每天早上搭第一班车,到台北去摆书摊子。那时候我向人家租的房子,住在和平东路,每天早上搭第一班车到武昌街去卖书。那首诗,是我的作品里面就是说很用力。我给他讲,越讲越激动,后来就吐了。吐了以后我就去漱漱口,喝了一杯开水。最重要的主题是在最后一段,所以苦撑,把最后一段讲了。

    3:10 PM
    他因为是戴笠的烈士遗族,而且是独生子。美男子啊。
    后来我记得有一天,他一块到这个圆通寺,他说你能不能,对他性格这个说长说短。我就讲了一些。他就忽然哪,从这地上拿一块石头,抛得远远地,说了一句话,说他妈的,我长这么大从来没有一个人对我这样了解。感动。
    我这位朋友,大家都叫他小呆,好喝酒,酒精中毒。他有一次到武昌街,一个金戒指给我,叫我去换酒,换钱好买酒。

    3:30 PM
    南老师也讲过金刚经,他给我的影响不多,因为他不耐烦一个字一个字讲。我是书呆子,那些一般的法师,他们受过严格的教育,就是一个字一个字不放过,那刚好适合我的程度。

    3:40 PM
    我二十八岁出来当兵,那时候我已经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不满月。结果上次回去,我本来想去,见见我的老婆,想塞点钱给她。我不,那个时候我心里有准备,你不管你嫁给谁,我绝对不会生气,我已经觉得对不起她,能够塞这个钱,就是说,一夜夫妻百年恩。唉,没有想到,她已经再嫁,生了两个男孩子,死掉了。心里很难过。回去我祖母去世,妈妈去世,老婆去世,两个儿子也都去世。
    我母亲过世,我亲戚写信来给我,我也没有哭。我的女儿对我讲,爹,要不要买一点香蜡纸火在奶奶的坟前哪烧一烧,磕个头。不敢看那个坟哪,但是我当时说不要,第二天早上一早,我悄悄地起来跑去在那坟上站了很久很久。

     3 ) 我选择

    我选择紫色。

    我选择早睡早起早出早归。

    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

    我选择非必不得已,一切事,无分巨细,总自己动手。

    我选择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我选择以水为师——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我选择以草为性命,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

    我选择高枕;地牛动时,亦欣然与之俱动。

    我选择岁月静好,猕猴亦知吃果子拜树头。

    我选择读其书诵其诗,而不必识其人。

    我选择不妨有佳篇而无佳句。

    我选择好风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来。

    我选择轴心,而不漠视旋转。

    我选择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两枝。

    我选择渐行渐远,渐与夕阳山外山外山为一,而曾未偏离足下一毫末。

    我选择电话亭:多少是非恩怨,虽经于耳,不入于心。

    我选择鸡未生蛋,蛋未生鸡,第一最初威音王如来未降迹。

    我选择江欲其怒,涧欲其清,路欲其直,人欲其好德如好色。

    我选择无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乱。

    我选择迅雷不及掩耳。

    我选择最后一人成究竟觉。

     4 ) 若欲相见,只须于心头,微微一跳一热。

    大学时读了许多的诗,大多都已轮廓模糊,却依旧清晰记得读到梦蝶老师那句“你心里有绿色,出门便是草”时的心头一颤,也不知如今深爱绿色深爱草木,有几分是从他的诗里领悟所得。我不懂佛也不信佛,但好的文字想必是具有穿透力的,能穿越繁文缛节直抵内心。

    还是忍不住想摘抄下这首: 《善哉十行》/ 周梦蝶 人远天涯远?若欲相见,即得相见 善哉善哉,你说 你心里有绿色,出门便是草 乃至你说 若欲相见,更不劳流萤提灯引路 不须于蕉窗下久立 不须于前庭以玉钗敲砌竹 若欲相见,只须于悄无人处呼名,乃至 只须于心头一跳一热,微微 微微微微一热一跳一热 他说「若欲相见——即得相见」 他说「若欲相见——更不劳流萤提灯引路」 他说「若欲相见——只须于心头一跳一热 ——微微微微一热一跳一热」 那几声重复的“微微”,足以令我心头坚定地一热一跳一热。

    甚至不必太重,甚至只需微微。

    若欲相见,又何关人远天涯远。

     5 ) 随手记

    远离电子设备,深深的沉入其中。屋外下雨,室内昏暗,荧荧的屏幕播放着影片,手不停的在抄写,从中感受到平静。

    谈到疾病死亡,没有准备好迎接情感,眼泪先于理智落下,用手揩去,箪食瓢饮,钦佩又有悲伤。

    诗带来的力量远超我的想象。

    这里没有嬲骚的市声/只有时间嚼着时间的反刍的微响……而这里的寒冷如酒,封藏着诗和美/甚至虚空也懂手谈/邀来满天忘言的繁星

     6 ) 他是风景

    清晨,穿好旧时蓝色长袍 ,颤颤巍巍弯下腰系鞋带,洗漱完毕,清汤寡水解决温饱 。房间不高档甚至没有像样的衣柜 ,镜头换换移动到周梦蝶先生清瘦且布满斑纹的脸庞 。老人张口想说什么,定了很久才开口 :“我从不跟人吵架打架,甚至不高声与人说话。为什么会去当兵呢?或许是大时代吧。” 温柔了一辈子的老先生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辗转逃去台湾, 多年乡音未改鬓毛衰,时髦风潮始终吹不走身上那一袭藏蓝色长袍。沉溺迷恋于古文诗歌的先生却要绑上绑腿扛着长枪,朋友都说周梦蝶杀人连佛都不相信。连佛都不相信的事时代做到了。时代更迭让马车变成单车,单车变成轿车。对速度的追求一步步达到顶峰,丝毫不顾那些旧时的人儿,任凭他们被碾压在巨轮下大口喘着粗气。先生用颤抖的手指触碰着自动售票机,在喧嚷的捷运站茫然不知所措。 因时而变 ,时代在发展,人要向前走是无可厚非不能诟病的,只是从民国过来的人让人觉得格外心疼。一身才气却因政治上的尔虞我诈难以抒怀,满腹经书却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被揶揄为古板,我同你讲之乎者也,你却惶惶然不知为何物。 镜头从车站拉回来,先生说:“我想起来了,我写过一首诗叫第一班车。”这首诗是符合余光中先生的“美加上力”的作品,在一向平和的风格中显得很不寻常,老人当时在和平东路租了摊子买书,每天早晨要搭第一班车去买书,老人跟有人讲起这件事很激动,情至深处甚至吐了。有些人只想慢慢走慢慢的怀旧慢慢的思考慢慢的聆听,他若只想坐末班车,去赶那首班车该是怎样的心情? 当时将周梦蝶先生的《我选择》贴在摘抄本的第一页 ,纯粹是被文字间的儒雅与淡然感动 ,细细去品味每一句所描绘的意境,那是从时代穿越过来的人所带来的一阵清风,让我在多少次被模拟考和错题集弄的焦头烂额的时候静下心来。诗人一席蓝布马褂的清瘦身影,是一幅叫人难以忘怀的文学风景。让我们好好的慢慢的欣赏,好吗?

     7 ) 独坐青灯古佛旁

          《他们在岛屿写作》是台湾目宿传媒于二零一三年推出的一系列文学记录片,由陈传兴、陈怀恩等人指导,分别记录了六位国宝级台湾文学家。这六人分别是诗人余光中与周梦蝶、作家王文兴与林海音、诗人杨牧和郑愁予。在莫比乌斯般的时间黄道上,周、林二老已然辞世,余下的人业已风烛残年。导演们似乎在与时间与死神抢夺,用极富深情的镜头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人影像。

          在华语记录片领域,关于文人的记录影像少之又少,且粗糙不堪。这也是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记录一代文人的双重生命。这六部影像以极尽温柔的笔触勾画了诸位大家或灿若星河、或明灭寂寥、或和风细雨、或呜呼顿挫的一生。与此同时,六部影片借由明灭的人物与永恒的文字、山川与湖泊、乃至大地与星河,彼此穿插呼映,凝聚着薄雾般的诗意,一路款款而来,托出了台湾现代文坛的斑耀群像。没有人想到低调内敛的《他们在岛屿写作》会收获如此巨大的成功,人们在欣慰之余也稍稍松了口气,文学总还是有人看的,总还是有人关注着文学艺术的处境。《他们在岛屿写作》被台湾看作当年重要的文化事件。

          在娱乐至死与文字式微的今日,台湾的记录大师们带给了我极大的惊喜。我欣喜地看到那座诺贝尔奖也救不回的,早已死掉的文脉,在海峡的另一边,在那座美丽的海岛如此完好地延续下来,气息匀长,真的在心里,为他们暗暗叫好。是的,这一次台湾人沿着历史的足迹溯源而上,穿透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浓雾,拜祭了他们的精神与美学之源。这是一次底气十足地回望,立足于岛屿,怀抱两岸,不论统独,不避讳自身的政治戕害,以纯粹的手法和浓郁的文艺情怀令我心中模糊已久的文人形象一下子具象起来,再一次让我品尝到了诗意与美的滋味。当然,这也是一次进行状态下地记录,而非盖棺定论般陈词,有的书写已然休止,有的书写仍在继续,那斗室中的推敲琢磨,那寄身山水时的歌咏,将这份香火延续到了未来。诚如歌者“舌头”所讲,有些东西永远也不会失去。狭隘如我,隔岸观火,心里五味陈杂。

          《他们在岛屿写作》与很多纪录片的不同点在于,力图突围个人传记电影的局限;打破了诗人、文学家被神秘化、被偶像化、被平面化的俗成定律,希望不单集结诗人作为“人”之“存在”的真实元素,同时也尽力逼近现实的层面,关注到了文人的“周围”和“背后”,在“大的历史”下,让“小的个人”通过多维面向的电影语言呈现在影像上。

           我们不得不赞叹台湾目宿媒体的独到的眼光,敬佩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无限关爱。据陈传兴导演介绍,整部“岛屿系列”的启动筹备曲折艰难,大部分传主起初都婉言谢绝,他们花了八个月才说动《化城再来人》的传主周梦蝶先生,另外则有一些传主在拍摄初期因为完全不理解他们的拍摄方式而中途“停拍”。一般来说,所有片子从准备到完成前后有两三年的时间,而除了现在观众从银幕上看到的一两个小时的成片之外,每部片子都还有几百个小时的素材,这些素材都会存档保留,成为“口述史”的第一手资料。据悉岛屿的第二系列也已部分成型,包括我们喜爱的张爱玲、白先勇、痖弦、洛夫等人,可见目宿媒体对文化保护的忧患意识,其志长远。

           这六人中,有我熟悉的余光中、郑愁予先生,也有我略读一二的周梦蝶、林海音先生,更有我从未涉猎的王文兴、杨牧先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泛华语地区享有大量的受众,我们会不自觉地从自身熟悉的诗人走向陌生的诗人,由亲近的作者带领进入未知作者的境地,大家都可以在片子中找到独属于你楔子,它可能是一句幽幽飘出的诗句,可能是台北你曾经逡巡的某条小街,所以影片勾起的这些私密记忆,都可以成为拉近文艺和你之间距离的契机。所以私以为《他们在岛屿写作》在当下关口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呼唤,唤停你匆忙的脚步,唤醒你对美对纯真早已沉睡的记忆,呼唤缪斯女神的再度降临。

          除杨牧先生外,五人故土皆在大陆。有蓬蒿野草者如周梦蝶先生,有扶摇直上者如余光中先生,有伛偻提携者如林海音先生,有文字炼金者如王文兴先生......他们皆因时事战乱,流离辗转到台湾,最终在岛屿之上,靠一支笔安身立命。其中淤积的块垒,诚如周老在片中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讲道:真难以置信当初是怎样走过来的/不敢回头,甚至/不敢笑也不敢哭/生怕自己会成为江河,成为 /风雨夜无可奈何的抚今追昔(《走总有到的时候》)。在看到周老在镜头前顿挫地一字一字地,近似于吐出这样的诗句时,我才一下子读懂了这首诗,就这么简单地一下子懂了,那些委屈,惶惧,隐忧一下子都在这里了,之前我所有的问题就这样都解决了,因为我看到了周老蒿草一般的人生。所以说,一个诗人的作品只有放回他所脱胎的大时代,才会显示出诗歌最纯粹的力量。岛屿系列为我们展现了文艺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以及文艺作品自身在文学史上的对应,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阅读维度。所以说《他们在岛屿写作》的是影像与文学的一次完美的契合,文学是影像的形而上的内核,反过来影像为文学提供了形而下的映照,影像让艰深的文学有了容易亲近的糖衣。换句话讲,影像是形态,文字即是神情。借由这一次的成功,我们可以预判今后影像可以作为文学推广的重要媒介。

          影片一改记录影片力求接近真相,镜头长久逼视而产生的单一冗长之感。台湾纪录片大师们突破了以往记录影片的拍摄形式,对这一影片类型进行了前所未有解构的和创作,以广袤地视角和丰富的意象极大地拓展了镜头语言。陈传兴在《化成再来人》中借用佛经典故,以周梦蝶的一天延伸出周公颠沛一生的旅途;杨力州在《两地》中则用女儿去北京寻访母亲故地,与林海音先生寻访旧地故人双线并行,镜头辗转于大陆与台湾,时刻呼唤着主题与乡愁;而在《寻找背海的人》中,导演甚至排演了王文兴先生的著名剧作《家变》,以表现王先生作品中传达的畸变的伦理情感。

           岛屿系列有很多段落让我不断地重复去看,我试图在句读之间,眉宇轻皱之时找寻早已久远的文人风骨。个人认为《化成再来人》是系列中最艰深的一部片子,令我着迷。化城一词出自法华经化城喻品:祖师带领众生前往成佛之地,但道途险恶,行人会疲倦会退却,祖师便于途中变出一幻化城郭,让众生休息,一旦众生生养休憩,便又将城郭幻化,令众生了解一切均为梦幻泡影、海市蜃楼。而“再来人”,则是可成佛却不成佛,选择重回到人世间来渡化众生。每当周公硕大的,布满老年斑的头颅出现的画面里,我总是闭气凝神,看着他用大手抚着两腮,用浓稠的河南乡音讲述自己被时代的阴风吹进军营,在武昌街摆书摊的风雨夜,那苍老的面庞像绵延的山脉,讲着讲着周公自己仿佛老僧入定一般,时而写写画画,然后莫不做声。当提及余光中先生送其“狷者”一词时,周公便会心一笑,悠悠地为我们释解狷者为何,而讲到与三毛小姐的初识,好似又年轻了几十岁。我看着摄影师早晨为周公煮面,就如周公自己的孩子一般,然后周公和他说起今日商禽的纪念活动,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开始,没有一丝记录的痕迹,我知道,这部片子成功了。读者心中臆想的那个神秘的周梦蝶没有了,那个七情六欲,情感丰沛的周公回来了。时间、诗歌、生命、信仰在这里靠他的乡音粘在一起,我真真切切地体会了那句“只有时间嚼着时间的反刍的微响”,他真实呈现了周公的内心的矛盾,男女情感的纠葛,以及生命的彷徨之感。

           陈传兴导演在影片中安排了大量的隐喻,用舒缓如诗的长镜头娓娓道来,影片开头结尾开寺门,关寺门暗示了周公与佛法的缘起、船满划出水的要诉说“度”的概念、而幽灵般的白衣女孩预示着孤独国的瓦解,在水中的写满心经的旗子体现了“空”的意向,那至周公喜爱的小林正树的《怪谈》中海战血红的画面……陈导甚至将淡江边的周公看作是在恒河水边得道的悉达多。影片的最后,陈导将镜头对准了一颗黄昏中老鸦回巢的老树,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它象征着人的暮年,充满了清冷死亡的气息,然后画外传来了周公的最著名的短诗,《善哉十行》,“人远天涯远?若欲相见 /即得相见。善哉善哉你说 /你心里有绿色 /出门便是草。乃至你说 /若欲相见,更不劳流萤提灯引路 /不须于蕉窗下久立 /不须于前庭以玉钗敲砌竹 /若欲相见,只须于悄无人处呼名,乃至 /只须于心头一跳一热,微微 /微微微微一热一跳一热 ”。就是这样一首令人沉醉的短诗,它描绘了人类心灵的最微妙的情感,在老树孤零的身影中,这跳跃的火苗显得格外的耀眼。

          岛屿系列有太多的瞬间感动了我,我想这正是情感的力量,诚如陈传兴导演所讲“如果没有情感,何以讲真实?所谓的‘真实’只是勉强而虚假地堆砌,你却闻不到那时的呼吸和情感的脉动。而这些恰恰是诗歌写作最重要的原动力。所以情感的流动、生活与诗歌的关系在电影拍摄中显得尤为重要。”在《逍遥游》中,我看到余光中先生和范我存女士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余先生在江南大学演讲再一次读起《乡愁》,当读到“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余先生伸手指向了台下的爱人;在画外读起《问玉镯》时,余先生握着爱人的手腕讲道,我就是对着这只镯子写出了那首《问玉镯》;令我无限唏嘘的是在痖弦先生念起《红烛》这首诗的时候,透过女声和痖弦先生的混响,我切身地感受到了夫妻大别之时,悲苦不可断绝,“烛啊愈烧愈短/夜啊愈熬愈长/最后的一阵黑风吹过/哪一根会先熄灭,曳着白烟/剩下另一根流着热泪/独自去抵抗四周的夜寒/最后是一口气同时吹熄/让两股轻烟绸缪成一股/同时化入夜色的空无/那自然求之不得,我说/但谁啊 又能随心支配/无端的风势又该如何吹”

          而在纪念林海音女士的《两地》,以《送别》作为原音主轴,凸显了知交零落,斯人已逝的寂寥之感。女儿夏祖丽在探访母亲北平故居时,坐在父母成婚的教堂,满眼泪水对着镜头讲道:我真希望她仍跟活着跟我们在一起;长子夏祖焯于追思会的当膝一跪,感谢给予母亲陪伴的人们;而被海音呵护业已成名的黄春明早已两鬓苍苍,看着海音保存的信件,也止不住动情:我有两个爷爷,一个我的爷爷,一个是沈从文,而她就像是我的母亲。

          关于影片我不再赘述,真心希望大家能够卸下顾忌去感受,感受文字带给你的那份身心的轻盈,我确信哪怕仅仅是感性层面的感动也必将受益无穷。观看《他们在岛屿写作》时,我无数次的想起,那些在暗夜击打我心门的诗句,那些早已在天堂或消逝的诗人们,我感谢他们一次次的抚慰了青年悸动的心,就让我以这样的一首诗作结吧。

    活在珍贵的人间
                   海子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部分文字引自:沈祎 陈传兴谈《化城再来人》:关于诗歌的电影, 关于电影的诗歌




                                                                                                         Dolly Bell 2015.12.03

     短评

    看完想大哭一场,太难了。就像周梦蝶说的,如果想要一种世俗的幸福,不要过这样的生活。

    4分钟前
    • 壹行
    • 力荐

    如何消解孤独,到最终与孤独共生而不自知。

    9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大悲若慈,无以名之。

    11分钟前
    • 溪 上
    • 力荐

    四星半。周梦蝶说,荒凉的自由,温馨的不自由。

    12分钟前
    • 鬼腳七
    • 力荐

    10.12-16 逍遥游,孤独城。日三十台币。许多远志,一只蝴蝶:逆风飞,贴着水面飞。冷粥,破砚,晴窗。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逆向生存,武昌街与牯岭街。我选择,不选择。落日寒姿,炼字之苦痛。狷者风格,厌于交媾。老庄色空,化城再来。难忘男汤水汽,与冬日空枝。陈传兴妙手,本系列最佳。

    15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流浪得太久太久了,琴,剑和贞洁都沾满尘沙。鸦背上的黄昏愈冷愈沉重了。怎么还不出来?烛照我归路的孤星洁月?”——周夢蝶

    16分钟前
    • Vladimir
    • 还行

    河南话朗诵诗歌,原来这么美

    18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蕴满情感、甚至主观表现的一部,在琐碎中、有力量的缓慢里进入诗人悲伤、幽微、但又自在自足的世界。对周梦蝶呈现的丰富和细腻,在此套影片当是最为杰出的。什么是诗?诗是诗人写的东西。陈传兴成功的捕捉到了周梦蝶之为诗人的诗意。很多段落因此意蕴丰富,如搬家伤心、处女之泉、日本电影、三毛等等。

    19分钟前
    • xīn
    • 力荐

    没有读过周梦蝶的诗,甚至没有听说过他,这部纪录片是我所知道的他的全部。与杨牧不同,看完影片,我很想去读他的诗。周梦蝶是个老派人,写的是新诗,但用词造句,有着老派文人的苦心孤诣。他清贫,他孤独,他洒脱而痴于文字,他自成一国。

    22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流离之人,羸弱之身,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来丧子,命运将他托付给缪斯女神,穷困狷介一生痴情,文字里御风而行,挣脱肉身继而化蝶,今年93岁,翩翩然仙去。

    2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如果有一天我自杀,那是因为倦于交媾

    28分钟前
    • 透明稔
    • 推荐

    #HAFF#看到周老谈家乡的几个镜头,再也抑制不住了,瞬间泪流满面。周老简单朴素的生活作风,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令人肃然起敬。配乐颇有安哲之风,非常好。台湾文艺界对自身文化的关注远在大陆之上,可否借着诺贝尔文学奖的风头也推出一套纪录片,追求艺术与质量,而不是做做电视节

    29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任何评价都无法描述我对于这部人物纪录片的喜爱了(或者说是对周老本人的敬佩)。孤独国里苦行的诗人,年近九旬忆起往事还会落泪的“狷者”,真温柔啊。

    32分钟前
    • 布灵
    • 力荐

    长得好,静得好。那天晚上在茉莉书店遇到一位买很多书的僧人,现在回想竟有点后悔没有看清他的样子、他挑的书~ 大概错过了一段奇缘。

    34分钟前
    • vivi
    • 力荐

    在喧囂的塵世中,借給自己一個小時,去體驗一次淡而有味的歷程

    39分钟前
    • 城市中的乡绅
    • 力荐

    近乎于完美

    44分钟前
    • 香猫记
    • 力荐

    我選擇紫色。/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閒而閒人之所忙。/……/我選擇不選擇。……若欲相見,只須於悄無人處呼名,乃至/只須於心頭一跳一熱,微微/微微微微一熱一跳一熱。

    48分钟前
    • 江湖遠人
    • 推荐

    无声处,最动人心魄。

    53分钟前
    • 提花卫
    • 力荐

    以诗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年度最佳纪录片

    56分钟前
    • 4cats
    • 力荐

    乡音的声声念白,如其人一般清瘦,如其诗一般悲凉,形而上的境界,镜头之前竟也充满幽默和感怀;放慢的画面,静美,深沉,生死两空;细致的呼应与隐喻,精致的分镜与素材;一天折射一生,水流声与影中影,禅味佛意十足;结尾静态构图,一棵伫立的树,一叶逆流扁舟,他说,我选择,不选择。

    5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