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韩国剧 天空之城2018

    天空之城2018

    评分:
    0.0很差

    分类:韩国剧韩国2018

    主演:廉晶雅,李泰兰,尹世雅,吴娜拉,金瑞亨,郑俊镐,崔元英,金炳哲,赵在允,宋闵亨,金贞兰,李贤镇,金惠奫,李智媛,姜澯熙,金东希,赵炳奎,金宝罗 

    导演:赵贤卓 

    猜你喜欢

     剧照

    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1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2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3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4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5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6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16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17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18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19天空之城201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该剧是一部全新的黑色喜剧,天空之城为一座韩国顶端0.1%上流所居住的城堡,齐聚此地的名牌大学太太们奉丈夫为王,并希望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天下无双的王子、公主,也将在此间展开各种欲望的斗争。廉晶雅将在片中饰演韩瑞真,将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和对丈夫的贤内助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在 天空之城之中也是备受瞩目的女王,但其实瑞真一直隐藏着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李泰兰将饰演李秀任,是个充满了关怀和情感丰沛的童话作家,在瑞真的引导之下成为了天空之城女王们的公共之敌,但多亏聪明的儿子帮忙,一度成为了新一任女王,甚至在那之后还看出了瑞真的秘密;尹世雅将饰演读完博之后回归做家庭主妇的卢胜惠,从小家教严苛,一直是个乖乖女,但其实隐藏着内心不断要涌出来的欲望和炸弹;吴娜拉将饰演热情又可爱的购物狂陈珍熙,因为老爸手中坐拥大楼,从小就是金枝玉叶,她将韩瑞真视作楷模,忙于学习她的举手投足。

     长篇影评

     1 ) 别再因人物引骂战了,这样就输给编剧了。

    (一)真理越辩越明,人物越辩越浑

    影视剧有两个大的派系:偶像剧、现实剧。

    这两个派系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人物塑造上。

    偶像剧人物极致地完美、几乎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的。

    就像坊间流传的“十年修得柯景腾,百年修得王小贱,千年修得李大仁”;

    现实剧人物则是极致地真实,在三观和道德的边缘摸索。

    就像当年大火的韩剧《迷雾》和国内的《我的前半生》中的人物一般。

    《天空之城》就属于后者。

    除了非常有话题性的教育问题、中产焦虑等问题的聚焦,

    更多的争议点在人物上,

    如果对于现实题材的故事,没有争议性的人物,那绝对火不了,

    比如《我不是药神》的主角,

    在法理和人情之间的争议,

    让观众对于人物走向和命运更加关注,

    也更容易纠结和站队。

    在天空之城中,最有争议的两个角色是——金慧娜和李秀林。

    几乎每一集弹幕或者网友评论,都会引起各种骂战和站队。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

    编剧到底耍了哪些花招呢?

    (二)关于李秀林和金慧娜

    在现实题材故事中,如果要加入一个过于理想化的人物,会是什么效果呢?

    就像一团黑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白点,看着非常不和谐,不协调。

    李秀林和她的家庭就是这么一个不和谐的白点,

    都说社会是个大染缸,为何你却出污泥而不染,

    活得那么通透独特呢?

    没有一片雪花是干净,

    李秀林的争议就是她

    太干净单纯了,

    也显得与天空之城格格不入。

    但是,这就是戏剧性处理。

    不然这个故事不成立的。

    就像《欢乐颂》一样,

    五个不同阶层和身份的女人能成为姐妹?

    地位身份三观差异很大的人物放在一起,

    天然会形成戏剧性冲突。

    其实很多人都会说,

    因人物产生的戏剧性冲突的剧有很多,

    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这部剧中关于李秀林和她的家人看起来就这么别扭呢?

    一个原因在于:这是主体故事背景和先入为主的主角视角代入感造成的。

    如果我们反过来把整个故事重新设定一下:李秀林和众位主妇生活在平民百姓的田园小区,大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家长也都很尊重子女的选择,突然有一天,来了个神秘女人韩书珍和她的丈夫子女,一上来就鄙视这些主妇的品味,还有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还动不动宣扬孩子要成为精英,不然会死得很惨的的言论。你说你还会喜欢或者同情韩书珍吗?

    未必。

    通过变换故事背景、环境,对调主角身份和视角,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这就是代入感和故事环境氛围给我们带来的情感逻辑的合理性。我们在编剧的引导下,先入为主地认同了中产阶级的焦虑和困境,知道他们为人父为人母的不易,所以,对于阶层、环境、压力和目标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的两个家庭来说,谁都说服不了谁,一方一旦主动干涉,就是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既视感。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来看金慧娜这个人物:

    无论在主体故事背景的——天空之城,还是在她上的学校,

    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跟那些富贵公主公子哥在一起上学,

    后来莫名其妙来到天空之城实施自己的计谋和报复,

    离奇程度和戏剧感不亚于偶像剧《流星花园》,

    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其现实感,

    所以如果观众较真,

    觉得这部剧是纯粹的现实意义的故事,

    就不会对李秀林和金慧娜这两个“搅浑水”的人物产生好感,

    也对他们的人物动机没有代入感,感觉不真实,

    从而觉得一个是“圣母婊”,一个是“绿茶婊”。

    这个锅,似乎编剧得背……

    但是——

    (三)《天空之城》其实只是一场《奇葩说》

    试想想,如果《天空之城》完全走现实向,

    没有李秀林和金慧娜这样的人设,

    那么这个故事是无趣的,

    没有戏剧冲突的,

    是没有答案的,

    或者说结局不会令人满意的。

    把那两个角色去掉,

    我能想到的就是:韩书珍和天空之城的父母们用尽各种手段帮助子女升学,闹出了不少啼笑皆非的故事,整天上演着“范进中举”的闹剧,或是“皇帝的新衣”般的虚伪,应该会往情景喜剧的方向走。

    因为这样的故事没有“外力”来打破这种表面的平衡,

    故事无论在格局上,在批判性上都会弱很多。

    但要想批判过得去,正反两方须找论据,

    如果把《天空之城》当作《奇葩说》来看呢?

    整个故事的剧情就是《奇葩说》里的奇葩们辩论,

    这样会有的意想不到的观看效果哦!

    辩题是:我该不该为了孩子的未来无所不用其极?

    是不是应该有正反两方?是不是应该有各自的论点?

    正方以主角韩书珍为代表,

    观点是——该,

    论点是:老娘穷怕了,悲剧不能再重复。

    反方就是以李秀林为代表,

    观点是——不该,

    论点是:之前有小孩因为这事死了,成了我的心结。

    (ps:这里忍不住插一句,李秀林不讨喜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动机,太飘,没有女主接地气实际,如果是她至亲的人因为教育问题死了,也许更能被理解吧)

    整场辩论围绕着两个典型案例展开:经典案例1——英才家的悲剧

    关于这一案例,正反双方从几个维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是老师的锅;(正反双方曾达成过一致意见)

    2、是父母的锅;(正方死不承认,反方不停反思)

    3、是社会的锅;(正方被逼无奈,反方想要写书反抗一下)

    4、是老师父母社会的乱炖锅(双方和解,大结局,我猜剧情最后应该也是这个走向)

    经典案例2——金慧娜的悲剧

    1、父亲的锅?

    2、老师的锅?

    3、母亲的锅?

    4、早恋的锅?

    5、当事人自己的锅?

    从教育引发的一个家庭的悲剧讨论,

    到教育引发的阶层和世袭制般重复性悲剧讨论,

    论点和论证过程都比较精彩。

    而在正反两方辩手的旁边,还有两个典型的围观投票群众代表:

    以卢承慧为代表的分裂派(有点《玩偶之家》的味道)

    以陈真熙为代表的墙头草

    因为这两家人不是事件的核心人物,他们就像是看辩论的围观群众一样,

    在正反方的每一次博弈之间站队。

    跟看剧的观众一般,被他们耍得团团转,似乎每个人怎么说都有道理!

    这一点太像看辩论赛了!

    辩论的最后,就会有个大魔王出来总结陈述的,

    就像蔡康永、高晓松、薛兆丰等导师出场一般,将整个选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和维度,

    《天空之城》之中这个大魔王就是金牌老师——金珠英。

    她很有可能在大结局的时候会被洗一下白,

    用自己的惨痛经历告诉各位观众:家庭最重要啊,朋友们!不信?我弄残你家孩子!

    所以她的骚操作就是:毁学生、毁家长、毁精英阶层,

    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每每想到自己女儿的时,

    就去辅导另外一个孩子,

    把他们抛向高空,

    然后亲手摔在地上,

    重复着当年女儿悲剧,屡试不爽。

    (四)《天空之城》是剧作给我们的答案,而不是生活给的

    李秀林这个人物角色,很多人看过之后说她“过于圣母”、“管得太宽”,

    其实这在剧作上来说,这样的设定是利大于弊的。

    1、李秀林的角色定位相对于主角韩书珍来说是“反派”。

    如果没有不圣母、不爱管闲事的李秀林,作为主角的韩书珍是没有足够的危机和阻力,

    如果全剧的危机只围绕在女儿的升学危机上,没办法更多维度拓展韩书珍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那么整个剧的看点会少很多,谁来揭穿韩书珍的真实身份?

    谁来挖掘秀才妈妈死亡背后的真相?

    谁来为女主韩书珍助攻对抗金珠英?

    所以说李秀林这个角色的功能就是“搅浑水”的,

    她的作用就是打破一片平静的死水,

    为女主设置的对抗性角色

    之前也说到了,观众一旦带入了主角韩书珍的视角,

    开始与这个角色产生了共鸣感,就会先入为主,

    很难去喜欢李秀林这个人物。

    2、李秀林是本剧的催化剂和剧情衔接的桥梁。

    如果没有不圣母、不爱管闲事的李秀林,

    关于英才事件的挖掘如何深究?

    关于二女儿姜艺彬的偷盗事件如何解开?

    关于金珠英的背景调查谁来引导韩书珍揭示?

    整个故事缺少了李秀林的视角来讲述,

    很多悬念没法解开,很多剧情都会停滞不前,

    不能继续推动,

    这样,关于英才的事情韩书珍就烂在心里了;

    这样,二女儿偷盗的事从韩书珍视角来讲述更无悬念可言,清汤寡水;

    这样,金珠英的阴谋韩书珍也不会提前知道,

    两人的博弈没有李秀林的参与,可能导致阵营单一,战线也有点太长,观众会觉得剧情拖沓。

    3、金慧娜是人物关系和角色阵营较量的一个关键点。

    从人物关系和剧情走向来看,

    以李秀林为代表的正派力量太弱,

    智商也偶尔不在线,

    根本没法跟大魔王金珠英和无所不能的妈妈韩书珍对抗,

    应该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加入了金慧娜的角色属性,

    并且为了树立正派李秀林的理想化形象,

    把对抗功能推给了金慧娜,

    让未成年女孩金慧娜去做那个有心计的可怜“坏女孩”,

    去帮助李秀林助攻,

    这也许是编剧处理地最拧巴的地方,

    既然大家都不是好鸟,李秀林也别那么端着,

    干点偷鸡摸狗的小伎俩,耍点心机,

    或许能跟两大女魔王对抗一番,

    让金慧娜把“坏事”干尽,

    似乎会因为她是个小孩,

    有惨痛经历,可以受到部分观众的认可,

    但还是毁了金慧娜这个角色前期积攒的人气。

    (五)李秀林的存在是编剧对于现实的温柔回击

    韩国这样一个在精英阶层讲求人脉和校友关系的国度里,

    李秀林之辈的教育理念绝对是不能被接受的,

    也绝对不会在短期胜利的,

    毕竟社会残酷,弱肉强食,

    所以剧就是剧,现实就是现实。

    韩国的教育国情短期内改善不了,

    那就让李秀林这样的人物出一本书,

    宣传宣传,也未必是件好事,

    毕竟生活是需要正能量的。

    我们不相信,他们就永远不会出现,

    我们相信了,起码就会有那么一天,

    真理越辩越明,人物越辩越浑,

    活得通透,看得明白的人毕竟是少数,

    被社会裹挟前行的人则是大多数。

    最后,我个人觉得《天空之城》在娱乐性和批判性之间拿捏地还是比较到位的。

    在适应亚洲家庭教育的现状的提前下(妻子教育子女,丈夫教育角色普遍缺失),

    在人物整体功能上,以女性严肃斗争为主,反应女性的不易和艰辛,

    男性角色则以插科打诨、搞笑讽刺为辅,有点巴尔扎克、莫里哀的荒诞现实风格。

     2 ) 天空之城:一场中产眼光下的审美竞争赛

    近几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受到震动?凌晨送奶工被撞死,努力抢夺来的安全感也可以随意被倾覆,我曾经在微博上很羡慕毛姆,原因在于他可以戏虐地看待任何事物——钱,钱很重要。所以要使尽手段逃离,钱够了再谈精神上的满足,比如性,比如快速的、酒杯不断被撞碎,汽车不断刮擦般的恋爱。最后是个人追求,没人能达到的。 所以回过头来《天空之城》这部电视剧也很浅薄了,只是触到痛苦的最低部分,只是对于我来说,有人敢触碰,都觉得自己的委屈没有白受。

    我一向主张的是,如果谈论贫穷那就坦坦诚诚地谈论贫穷,谈论富裕就放开手脚地谈论富裕。但穷富容易纠缠,也容易蒙蔽自己。

    那我现在就要龃龉地谈谈杯子,餐具,咖啡机,还有如梦似泡影的家了

    首先是全剧的核心,母子像,来自 Royal Copenhagen.

    四个家庭,四个家庭都有,最后导演选择在江南区拥地的那个妈妈身上展示目前为止最为温情的一幕,坦诚来讲,我的确是感动的,只不过也是外露的,所以又压了回去,真正心里感动的是英才妈妈自杀前,买的是母子像。许多情感,外露到表层,我都会害怕,会不会有着其他的打算,会不会有变故。以至于不得不恶毒地想“诀别是最好的,因为诀别永远不会有第二面了,我身边人对我所做事,也不过是送母子像如此简单,但是我也的确喜爱他们的隐藏

    然后是第一集出现的餐具,事实上这部剧我回头来看,即使充满讽刺,我也觉得一般了,也因为它只触碰到我最原始和最浅层的痛觉。依旧爱,原因在于忘不了第一集人物气场的微妙变化,还有作为黑色幽默,它也让我真正地哈哈大笑过。

    是Lomonosov,馆藏级别的钴网系列。

    杯子,Royal Crown Derby,伊万里系列

    我对英国的复古艺术没有迷恋,所以提到就好。但迷恋也不是不好的事

    咖啡机,Nespresso.消费升级自然是 La marzocco,

    音响,Ruark

    最后是家,郭美香婆婆的居室。色彩比他们国家许多的古装剧要胜出一些,甚则让有心的看客满意了———是真正的历史建筑,Bonum 1957 Hanok and boutique,朝韩战争前建的。 其实我对这样的建筑抱有惋惜的心情,被更好的选择应该是被真实地触摸到,观察到,看到。而不是被选择来挑战观众对金钱想象的阈值。 另外一个值得提的点很轻松,这个建筑现在已经改成了酒店,就在首尔,而在这篇里我唯一想提到的价格的点,是普通房间人民币800左右,对于关注我的人是affordable的价格,机缘巧合好的话可以一住。

    写到这里基本写完了,其实我还想写写床具的部分,但那已经属于家具而不是家居的部分了。写完过后觉得也并非没有那么不可取代。我曾经对范围内掀起的潮流抱有警惕之心,但慢慢审视自己,就会愈发接受自己没有特别之处的事实。曾经想要把自己看重一点,在选择东西上向不一样前进的历史痕迹也就留下了。

    还是要跑,但跑到哪里去呢,我已经想好写完这篇给我爸打电话道歉了,不该吵架的:钱。钱很重要,所以要使尽手段逃离。精神不够还要来谈钱,看到物欲时内心会热得跳起来。


    Explore More:我的gzh:ami志

     3 ) 一座终将“乌托邦化”的《天空之城》

    以书写作为抵抗手段,由启蒙到达的高级形态的想象性自慰

    【写在大结局之后】

    2019年初备受期望的《天空之城》终于在农历新年之前潦草地迎来了它的最终话,强行happy ending的结局终将“天空之城”打造为一个韩国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乌托邦场域,“天空之城”告别魔幻与虚无的所指,成为构筑理想与梦幻的桃花源。正如李秀林所著小说之名——《안녕,스카이캐슬》,其中안녕一词对应汉语“安宁”,包含了告别与问候的双重指涉,既是“再见,天空之城”更是“你好,sky castle”。

    此外,整部剧最大的讽刺之处在于,通过慧娜之死,将天空之城/家庭之内的矛盾成功置换到天空之城/家庭之外,将前十四话浓墨重彩的所有与欲望一脉相承的腐朽、狭隘以及被强大利己主义遮蔽的人性之善皆被轻易地一一唤醒,编剧所表现出的对于当下教育制度以及从中映射出的社会制度批判的野心,皆在慧娜之死后,逐一被推翻与颠覆,整部剧精心营造的革命性气质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的意味,最终臣服于收视和观众预期。因此之前所有基于现实主义的揭露与嘲弄,皆变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手段,如果说前十四话以书写作为抵抗手段,目的是由启蒙勾连出反思与变革的契机,那么剧情的最终走向则是指向对社会问题的消费与消解,从而达到高级形态的想像性自慰,毕竟由揭露抵达的更好的掩盖似乎比粉饰更天然地具有某种共谋的嫌疑。无独有偶。从2018年的《阳光先生》到2019年的《天空之城》,前者以极端的民族主义的价值观与世界主义背道而驰,后者也依旧保持着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拒绝对话与固步自封。

    再者,反对教育的功利性,是反对教育对人性的压抑和异化,而非反对教育体制本身,结局通过宇宙出走,双胞胎罢课走向了反对校园教育的另一个极端,如果结局导向必然是通过高考进入主流大学院的模式,这样的反抗又有何必然性,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审视自我,而非人云亦云。为反抗而反抗的双胞胎,所谓对“父权”的抵牾,对学校的抨击,只是为了煽动观众英雄主义的崇高感,这样的结局不可避免流入二元对立的狭隘格局。

    颇有意味的另一点是,结局通过对姜教授一家的流放将“天空之城”乌托邦化的同时,也使其对人性的剖析止步于善恶有报的神话法则,姜教授一家自我惩罚式的退学与退职,用了最不具有革命意义的赎罪方式,寻找平衡,达成和解,要知道教育方式本身没有对错,只有高级与否,低级的教育方式,低级的人生格局并不等于罪恶,毕竟人类面对“自由”与“欲望”不断拉扯的张力,几近无法共存的局面,身处其中,一方面不能避免“欲望”不断膨胀的阴霾,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依存这份不断侵蚀自身的力量,因为理想与自由的实现网络,既挣脱不了,有时候也必须依存寄居于权力争夺的生存法则才能攫取安全的感觉。

    反教育并不能实现理想自我,正如沉溺于欲望并不能实现欲望的满足,最后天空之城的新的加入者,被嘲笑为“天然纪念物”,否定曾经的自我,并不是实现理想自我的正途。

    “天空之城”终于成为漂浮于现实之外的拒绝沟通与对话的“世外桃源”。

    ———————————————————

    作为编剧分身的“金周英老师”与“李秀林作家”

    在2019年的早些时候,这部并不具有过多流量和话题讨论度的韩剧《天空之城》进入我视野的最初,仅是因其将对中产阶级后代教育现实的讨论及反思作为主题,这样的题材无疑引起了作为国内定制化精英教育的从业者的极大兴趣,毕竟总是被虚伪与无知的中产阶级父母环伺,难免时常感觉可悲又可笑。与此同时,我却对于剧作的完成度和现实性似乎并不抱有过高期待,甚至更倾向于带有一种审视性的目光,毕竟是以盛产“虚张声势”的烂尾剧而著称的JTBC出品。

    此时剧情进展大半,似乎需要认证,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选角和制作团队的上乘自不必说,剧作对抛弃初恋的缘由和私生女的性格刻画,现实而不狗血,对社会底层的困顿和无助并不以爱和救赎粉饰,对于有些圣母嫌疑的黄教授一家的上位以及毒性金老师对于人心的操纵能力也做了合理性设定,剧情上,以韩瑞真与作为闯入者进入的金老师和李作家的博弈推进,而非故意设置吊胃口的悬疑剧情。当然做得好并不能构成一部剧的可评论性,更多的时候它的独到之处才是。

    不同于大多数诸如“黑政府”题材的社会批判类剧作着眼于对于观众的启蒙或意识形态的抚慰,《天空之城》无意于暴露中产阶级的虚荣与伪善或韩国社会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而在于思辨以及寻找出路,毕竟相比对财阀国家政治体制的言说,亲子关系以及教育问题是每个人都面临的切肤之痛,它并不遥远,更不可被无视与掩盖,因此基于启蒙的展示并无意义,讨论则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天空之城”的闯入者——一体两面的“金老师”和“李作家”,编剧直接显现,前一人物奠定了整部剧的价值取向,后者则代表剧情的走向和结局。作者对于剧作的直接进入使得整部剧仿佛上帝之眼般窥视整个韩国中产。

    这里的金周英老师体现的是编剧情感的真实自我,她步步为营、为筹帷幄、清醒而决绝,冷眼旁观于城堡之外操控每个“天空之城”的命运,她赋予整部剧作以气质,全剧视角异常肃静与冷峻,对于剧中人物毫无同情,只有拆解剥露,嘲讽与批判,金老师在剧中借编剧之手巧妙地调度一切,她的无视,她的轻蔑,她的毫不动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编剧对于剧中人物以及脆弱的中产阶级思维的毫无妥协的轻蔑与无视。正如金周英所说的,可是杀死人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欲望,是毫无根基的傲慢,家庭的悲剧都只是父母的罪,是生为有罪父母的儿女的罪。唯一通向和解的道路是父母放弃自己的欲望,做好准备接受孩子的一切选择。因此金老师的角色是酣畅的,是直抒胸臆的,编剧赋予她直接回答问题的权利,使操作人心的力量深信不疑,而不能通过她测试的父母,不放弃欲望的父母不可以救赎,只有毁灭,以血达成和解。

    再至于李秀林,反方观众对于她的争议性当然可以理解,毕竟相对于其他四组家庭人设自带丑陋的现实可感,李秀林的人生似乎更与她的童话作家的身份构成某种互文,仿佛生活在童话里的女人,而此时我们不必争议她存在的合理性,因为相比她在剧中的角色作用我更倾向于不妨将其看成是编剧的理想自我,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争议的原因我也愿意解读成:理想主义者是最容易激怒大众的,因为他们是自由的,无法被定义。

    作为一个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编剧,自然都有拯救和揭露社会现象的报复和野心,如果说编剧在金老师身上寄托的是对于中产阶级虚荣与伪善彻头彻尾的鄙夷和制裁的话,而拥有美好人设,富于才华、爱和勇气的童话作家李秀林,则是编剧的理想自我。相比“真实自我”金老师的酣畅,作为“理想自我”的李作家在剧中的动线却举步维艰,一度放弃写作徘徊不前,陷入矛盾,是否也反映出编剧对于理想主义的疑问?对文字力量的怀疑?这样的犹豫和疑问也在英才父亲的台词中——“人们会因为别人家庭的悲剧而改变吗?”“你以为写一部小说,就可以改变世界吗?”——得以印证。

    尽管如此,作家美好的愿景还是会在结局变成完成时吧,我们不妨大胆推测一下,结局一定会是小说出版并引起足够的社会反响,尽管中产的焦虑无法释怀,但是总是要有人开始……尽管一部剧不会改变世界,也是总是要有人开始呀……

     4 ) 豆瓣8.6,12月最好看的韩剧,把全世界的垃圾父母都骂了一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中国的家长们来说,这句话一点都不陌生。

    “精英教育”的思想,早已在家长们的理念中根深蒂固。

    不管是早教班,还是学区房,或者是满满当当的兴趣班、补习班,都包含着家长们对孩子的无限期望——

    “你,只能赢,不能输。”

    不仅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家长们,都在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奔波着。

    最近,有一部这样的剧,却揭穿了关于“精英教育”的真相——

    《天空之城》

    SKY 캐슬

    豆瓣8.6,收视率从开播暴涨7倍,成为了12月韩剧中的绝对黑马。

    这部韩剧,可和宫崎骏的同名动画没什么关系。

    这里的“天空”,也就是“SKY”,象征了韩国三所排名前三的高等学府——

    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

    能够考上顶级大学,成为人上人,正是住在“天空之城”里所有父母的愿望。

    这个神秘的小区,只有出身于首尔株南大学医院教授的家庭才能入住。

    他们的目标也只有一个——成为祖传N代的医生世家。

    所有在这个小区里生活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被要求一定要考上首尔医科大学,走上医生之路。

    如果只是普通寒窗苦读备战高考也就罢了,为了能够以最优秀的姿态进入首尔医大,他们打起了提前入学的主意。

    放到中国,这就是正式高考之前通常会出现的类似“自主招生”、“保送”的政策。

    高考成绩是一回事,但能够提前拿到入学通知,那可是家门的无限荣光啊。

    天空之城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孩子,叫英才。

    不管在大人们,还是孩子眼里,英才就是绝对的榜样。

    平常听话、好好学习不说,在学校也是先进干部、慈善先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体两开花……不吹牛的说,每家每户都想要这样完美的儿子。

    这个“完美”的儿子也不负众望,在高考之前就拿到了首尔医大的入学通书,“天空之城”的各位邻居们为此还大费周章,庆祝了一番。

    说是庆祝,其实就是变相地想得到英才的入学档案。

    既然不能把别人的儿子抢过来,那就只有走捷径,从模仿英才开始做起。

    最热衷于模仿英才的,当属艺瑞妈妈。

    艺瑞妈妈用尽了一辈子的拍马屁技术,好不容易才从英才妈妈手里拿到了英才升学的关键材料——高考协调专员

    在英才妈妈的帮助下,艺瑞妈妈混进了银行VVIP的秘密聚会。

    说是银行的聚会,实际上是为阔太太们准备的高考协调专员选择会。

    只有作为银行VVIP,才能付得起协助子女考到顶级大学的高额费用,也只有所谓的“上流人士”才能享有这种福利。

    艺瑞妈妈根据着英才妈妈的指点,过五关斩六将,拿下了这来之不易的“高考金钥匙”。

    正当艺瑞妈妈在为自己获得女儿进入医大的黄金钥匙而感到兴奋时,给了她这枚钥匙的英才妈妈,死。了。

    不是他杀,也不是偶然,是自杀。

    英才妈妈的死轰动了整个“天空之城”。

    在英才妈妈自杀之后,爸爸辞去了教授职位,逃离了“天空之城”,而事件主人公英才更是查无此人。

    所有的人都在猜,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英才妈妈的自杀。

    唯有艺瑞妈妈知道真相,她拿到了英才写下日记的平板电脑。

    英才的日记里,记录下了在父母强迫下学习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让他感到窒息、痛苦。

    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是英才把这所有隐藏在勤奋学习考医大之下的目的,称之为“报仇”

    他的仇恨,来自于父母对他的施压、羞辱和毒打。

    当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英才交上了最完美的成绩单,也从此之后,消失在天空之城。

    英才妈妈出动了所有关系,甚至私家侦探,终于在一个村里找到了英才。

    面对生他、养育他的妈妈,英才的眼里充满了怨恨,他几乎用尽了全身力气对妈妈吼道,

    “以后我要过我自己的人生,过我自己想要过的人生”

    “我不想再做爸爸妈妈的儿子了,当你儿子…对我而言是地狱”

    英才努力了19年,终于获得了他以为的“自由”,却也在他人的唆使下“杀”了自己的妈妈,断送了爸爸的前途,更毁了整个家。

    这个唆使英才“报仇”的人,就是曾经英才妈妈引以为豪的高考协调专员。

    这就是“精英教育”带来的恶性循环。

    即使知道了这一切,艺瑞妈妈在挣扎之余,依然没有放弃要让艺瑞考入医大。

    婆婆的蔑视、身世背景的混乱、还有丈夫的压力……她没有选择,就算这个老师会毁了他们全家,她依然要让艺瑞考进医大,成为医生三代世家。

    这个愿望来得有多么卑微,就有多么地可笑。

    不仅艺瑞妈妈忍辱负重,“天空之城”里的所有家庭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双胞胎一家,父亲建造了一个酷似监狱的读书室,把两个儿子关在里面,用节奏器强迫他们学习。

    甚至连作为罪魁祸首高考协调专员,还有一个读书读疯了的儿子。

    他们都变相地在孩子身上做实验,企图用极端“精英教育”的方式,让子女们达到自己所认为的“顶峰”。

    这部剧把所有的矛盾都高度浓缩了,不仅打了韩国父母的脸,更是打了全世界父母的脸。

    不管是韩国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家长,都想要给子女“最好的教育”。

    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留学也要走最好的路。

    但这一种父母自认为的“最好”,是真的“最好”吗?

    杀人的、偷东西的、没教养的,都在剧里接受了所谓“最好的教育”。

    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不是自发的、心甘情愿的想要学习,想要考上医科大学。

    这算什么“精英教育”,就是在逼迫孩子走不属于他的人生。

    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最好的教育”,值得所有的父母思考。

    但我也由衷地希望,这一句句的“为你好”、“孝敬父母”,不要再成为压抑自我的借口了。

    *本文作者:阿呆

    < END >

     5 ) 基于生活而脱离生活

    我才看了两集,貌似是中产阶级对于下一代培养的焦虑。其实很好理解,上层阶级财富靠继承,你就算生个歪瓜裂枣,也是坐拥千万资产的歪瓜裂枣。很大程度上,你自己不把家产败坏,孩子多半还是能被你送到董事长的。草根阶级全靠个人,反正一穷二白,你学习好么,靠自己挤进中产,你要是能力强么,白手起个家,你要是实在不行么,反正爹怂母怂一窝都怂,期望值不高,搏到了是中奖,搏不到么,很正常。而中产阶级就最是尴尬,拳打脚踢的拼搏获得的现在,其实脆弱的好像雨中的风筝。董事长可以靠继承,但是医生,检察官这种,首先,必须,就是得考试。这种职业生涯一开端就有门槛,筛选掉大多数的,然后才能凭借父辈的资源优势,展开拳脚。

    但是我不是很理解剧中的女主角。就好像曾经也是优秀得出类拔萃的女人,拼死拼活希望女儿考上韩国医科大学,继承三代医门世家的衣钵,然后呢,也像她这样吗,结了婚就辞职在家做家庭主妇吗?二十年苦读,就为了工作个三五年?光鲜一下子,然后再继续奋斗孩子的二十年苦读?这投入产出比太不靠谱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妇女解放算是相对来说比较有成绩的,比较东亚各国,中国妇女的就业率算是相当高的。我国的妇女,就业,抚养孩子,照顾家庭,责无旁贷。

    电视剧里,准院长夫人自杀,准院长辞职,准院长儿子和家里的佣人私奔之后,来了一对完全站在对立面的家庭。丈夫出身于三流大学,妻子没有高贵品味,儿子从不补习,这就是编剧认为的主旋律了,就是在嘲讽你们,拼死拼活,装死装活,都是个傻逼。脱了衣服,大家都不过是赤条条一个人而已。贴什么金箔,装什么高雅,讲究什么家门呢。

    不过呢,我也不是完全同意这一套,努力,毕竟是有用的。虽然说学习讲究天分,但是女主的女儿那种一心只想得第一,得了个第二能哭丧得不行的劲,其实非常有用。学习很大程度上在于拼。在于狠。而且学习很大程度上,投入产出比还是非常直观的。你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

    这电视剧,太过于剑走偏锋。而且就那个背景设计吧,天空之城就住了四户家庭,什么地方啊,咱们这,提供别墅来引进人才的,光什么医院主任这一级别,可不够,退一万步说,医院里这么多科室呢,住四个人,医院人才list上排前四位的,光这么几个科室的,可不够级别。

    电视剧吗,基于生活,总不免脱离生活的。

     6 ) 《天空之城》里的中产焦虑

    我喜欢《天空之城》(SKY 캐슬),因为它是一个关于「对与错」的故事——在一个片面强调能力的时代,流行文化集中呈现的更多是主人公能力的增长(比如职场剧、宫斗戏、选秀节目、体育类动漫和超级英雄电影),而非人在大是大非之际的痛苦抉择。另外,东亚文化下父母将子女作为财产来投资、以家长意志宰制个人命运这一传统由来已久,这部剧集将其置于聚光灯下,予以激烈和彻底的抨击,用一种启蒙式的个人自由主义论调对这一地区长盛不衰的集体利己主义作了声泪俱下的全面控诉。说它是一部关于「韩国(中国)式家长」的教育警示片,或也不为过。

    但这些都不是本文想讨论的内容:本文想谈谈从这部剧里看到的中产焦虑。

    1

    《天空之城》这个名字以及第一集开幕时的华丽场景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所讲的故事发生于上流社会。但是,观众很快会发现「天空之城」的居民其实都是中产阶级。只不过,剧中大多数核心人物同属韩国社会(以及很多发达社会)中一个具体的、备受尊崇的职业共同体——医生集团(车民赫教授是法律界人士)。应该说,他们是中产阶级中的佼佼者,光鲜体面,但绝非达官显贵。

    这一点,从第一集开场,李明珠的儿子英才考上首尔医大、众人隆重庆祝一幕已可看出。虽然众人礼服出席、侍者环伺,一副贵族派头,然而,却只有极度焦虑的中产才会如此汲汲于高考,将一次升学的成败看得重于泰山。对于他们来说,名校的文凭是确保子女社会地位的唯一法宝。中产所拥有的,只不过是教育经历上的自负(用来鄙视暴发户)和为社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用来怜悯底层人)。他们既无巨量的社会财富,亦无操纵社会分配的权柄,唯有一代代复制在升学路上的胜利,才能将文凭作车票,把子女送上社会的二等车厢。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产明知升学是条独木桥,却还要千军万马而过;无他,舍独木桥,无复有路也。

    2

    正因升学对于中产来说是生死一线的华容道,第一集中,对于英才的升学,他的父母才要那样狂喜、夸耀。在其他的父母面前,他们是这场饥饿游戏的胜者,是竞技场里已经得到优胜的角斗士;身边的人们还在为生存浴血厮杀,而他们已经超然解脱。

    而其他三家人,则立刻对英才的档案展开争夺大战,用尽手段、不顾颜面。这不仅仅是虚荣的问题——对于迫切地要守住自己地位的人来说,这是能否存活的问题。尽管他们用高脚杯喝红酒、使唤佣人做家务,但他们知道要让子女继续待在他们待的地方甚至更进一步,就必须让子女从乱军搏杀中脱颖而出。在子女的升学这件事上,他们没有资本来维持体面。

    与此呼应,本剧集的一大设定是,天空之城的居民如果失去了自己的职务,就会失去这里奢华宅邸的居住权。这不啻是对于中产的社会地位的露骨比喻:中产享受着并不真正属于他们的东西,他们表面上的光鲜是暂居的、借予的、不稳定的,只要一着不慎就会被真正的上位者扔出这个圈子;要想守住现有的尺寸之地,他们必须小心翼翼,按部就班,兢兢业业地去做上位者所要求他们做的事情、预设给他们走的路。若他们做得好,那么下一代或可勉强继承前一代的地位;若做不好,则扫地出门万劫不复。

    免费住在一栋漂亮的别墅里,并且习惯了那样的生活,可能真的并不是一件好事:你可能会为了守住那种生活,而不知不觉地付出比一栋别墅高得多的代价。

    3

    在我们的社会,大大小小的「升学宴」「谢师宴」,不是每个暑假都在全国各地的酒店里应接不暇地举办着吗?「上大学」代替了冠礼,成为这个社会的成员最重要的「通过仪式」(Arnold van Gennep 首创的社会人类学概念)之一,比肩婚丧。我国法定的成年年龄虽然与大多数人的高考一样,重合在了18周岁这个时点,但很少看到人们为自家孩子的18岁生日特别大张旗鼓,孩子自己往往也对自己18岁的生日没有过多的感触。反而是高考过后的那一场宴席,扮演了宣示孩子进入社会的作用:一方面,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隆重推出,带着他们沿桌敬酒,请各路叔叔阿姨多多指教;另一方面,父母接受亲戚朋友的朝贺,听他们夸奖自己如何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如何把他们培育成了「优秀」的人才。像所有的通过仪式一样,「上大学」标志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一个人与社会、与父母、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都在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是的,那一次升学,是一个人第一次作为「成人」,给他生活圈里的旁人留下印象;那一次升学,也是这个社会对一个准备参与社会分工的人所进行的摸底考试。那一次,你的父母对旁人说出的学校和专业名称是否响亮,是否脍炙人口,决定了旁人在背后说到你时,是敬畏有加地锁锁眉,还是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当然,他们的看法可能既不正确,也不重要)。

    4

    更重要的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子女的升学前途会进而影响到其他家庭对这个家庭未来的「估值」。同为中产的人们明白,如果后代未能在升学之战中胜出,等待这个家庭的很可能是没落,正如「天空之城」的家庭丧失地位后就会被逐出小区。当一家的孩子「不学无术」时,其他中产会窃窃私语这家灰暗的未来;当一家的孩子升学顺利时,这家则会像一支被普遍看好的股票,受到市场的尊重和追捧。

    所以我们才常常听到人们说,挣再多钱,孩子没教育好也是白搭——若将这里的「教育」理解为对孩子品德、思维、身体、知识等全方位的培养,这句话当然是普遍性的真理;但若将这里的「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升学考试拿文凭的「应试教育」,则形容中产更尤为贴切:中产的工资并不能为后代积累下巨量的资本,要让后代继承上一代的地位,唯有名校毕业、重蹈先辈覆辙;如若不然,则很可能意味着家业难守,前功尽弃。

    5

    专栏作家徐瑾将中国现在的社会状态称为「软阶层」,意指一个阶层尚未完全固化,但上下流通性已经不强的社会。按我个人的理解作一比喻,这就像一个煮到一半的溏心蛋,虽然没有全熟,但大概的形状已经形成。「软阶层」的概括是否恰当或可讨论,但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社会的这颗「鸡蛋」正在慢慢煮熟,里面的蛋清蛋白都不再像我们父辈或是更早时那样上下翻腾了。上一辈有很多人通过读书或其他手段实现了阶层的跃迁,我们这一辈,这样的事可能会少一些。已经实现了一次跳跃的上一代,多半会有让下一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十步、百步)的愿望(剧集中的车敏赫便是如此),但现实是,可供他们的下一代跳跃的空档可能不如他们当年所面对的多。膨胀的野心碰上收缩的机遇,失落在所难免。一些父母甚至可能渐渐发现,让下一代拥有和自己一样的生活就已经不错了。

    想起高中有次上语文课,不知怎的说到父母对子女生活水平的期许。我当时的语文老师姓陈,陈老师就说,他和他的朋友讨论的结果是,日后我们自己建立的生活能不比父母给我们的生活差,「就行了」。我到现在记得这话,因为当时听了就疑惑:如果重精神轻物质,不在乎子女的物质生活水平,又为何要有此种期许?如果现实一点,对子女的物质生活水平有点期望值,那「不低于父母给的生活水平」的目标是不是太低了一点?青胜于蓝,后胜于今,子女不该多少比父母有所长进吗?

    现在想起来,像是陈老师当年就已经预见到了阶层日渐固化的前景,并以此觉得不应对我们这一辈要求太多——不退步就不错了,不退步就可以接受。

    6

    中产都有想为子女守住地位的焦虑,而其中出身草根的「新晋中产」的此种焦虑可能格外强烈。本部剧集中对于子女的教育极端热心的郭美香和车敏赫两人即属此列。前者是屠户的女儿,憎恶自己的出身,为嫁入医生家庭不惜伪造姓名和身世,以一个她为自己重构的身份生活。后者则是靠读书上位的法律从业者和教授,其刻骨的自卑,从其对家人发号施令的畸形示威姿态以及通过读书会在众人面前卖弄人文知识等事原形毕现。如果说前者对于后代教育的过度关注尚有一部分来源于婆婆的巨大压力,那么后者则是全心全意地相信着他的金字塔理论,深信「爬到金字塔顶」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

    现实中,或许很少有人像车敏赫一样真的在家中放一座金字塔,但有多少人心中,其实是有这么一座隐形的金字塔的呢?然而,编剧却借邻家男孩之口调侃,点出了「木乃伊不在塔尖,而在中间——中间比较舒服」的道理。这也是本剧集中的一则黑色幽默。

    比起韩和车,郭的丈夫姜俊尚和车的妻子(即将是前妻?)卢承惠身上,揠苗助长的那种倾向就轻很多,因为他们本身就出生于优渥的家庭,是「原生中产」。郭和车那种从底层筚路蓝缕、艰难跻身的切肤之痛,他们没有;因而,对于后代的教育,他们也就没有韩和车的扭曲和极端。

    值得注意的是戏份最重的姜家。姜母,也就是韩的婆婆,一直追求的就是打造「三代医生世家」,甚至以姜艺书考入首尔医大作为接纳「下等人」媳妇郭美香的终极条件。「三代医生世家」,姜艺书是第三代,姜俊尚是第二代,姜俊尚的父亲,即姜母的丈夫,是艰苦创业的第一代。我们可以以此推测,姜母从前追随丈夫,可能也有一段含辛茹苦的历程,才「以有尺寸之地」。所以,她虽以贵妇之姿雍容示人,其实也是出身草根的「新晋中产」;她心心念念的「打造三代医生世家」,看起来是光宗耀祖的蓬勃野心,其实是「守住家族社会地位」的深刻焦虑。

    这再次印证我们本节开头的论断,即相比「原生中产」,「新晋中产」对于将自己的社会资源传承给后代可能表现出更强烈的焦虑。

    7

    其实,延续家族地位与荣耀的渴望可以是一股非常上进的社会力量。况且,想让子女继承自己已有的社会资源也是人之常情,甚至,是动物为延续自己的遗传物质(保护自己的后代)所进化出的本能。只不过,中产以下的阶层,所能遗留后世的资源少得可怜,不至于为此夙夜忧愁;中产以上的阶层,是真正的特权者,其地位、资源基本世袭,教育于他们不是什么生存考验。由此,地位继承的焦虑虽非中产的特有心理,将这种焦虑诉诸对子女的严厉教育却成为中产阶级的特有悲哀。

    所以,《天空之城》中畸形教育所引发的家庭悲剧固然有父母自私、虚荣的成分,但若看不到剧集中郭美香、车敏赫等人所属阶级所暗暗背负的厚重焦虑,而单纯将其归结为部分父母的急功近利,则未免将结构问题降格为个体问题,将时代隐痛轻描为道德瑕疵。

     7 ) 爱,从来不是一厢情愿的“我为你好”

    忍不住不停赞美sky castle,实在太过于精彩,绝对是年度韩剧。不由感慨韩国影视业已经发达到这种程度了,尽管为了好看导演依旧加入了同父异母三角恋这样的狗血梗,但不可否认每一集的节奏把握都恰到好处。能用这种方式去揭露现行应试教育体制的残酷、不可思议,用黑色幽默展现中产阶级的虚伪、功利,实在是了不起。

    整个东亚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孩子大概都会有共情吧,中产阶级往往是最焦虑、恐慌的群体,为了维持阶级的稳定甚至实现继续上升,父母往往把所有希望、压力赋予给孩子。三代医生世家也好,从洗衣店老板儿子爬上来的教授也罢,无不希望自己现有的一切能够在孩子身上得到稳定、延续。这种教育体制创造出的就是批量为了成绩不择手段的学习机器,以为考上了大学就完事了,殊不知这才是悲剧的开始。那些孩子往往没有自我选择权,也被压抑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当被问起为什么要考这个大学/为什么要做这个职业的时候,只能去回答:我妈让我做的。

    这也是我最近在感慨的,我们的教育总是不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想、人格,完全不给时间、空间去让孩子自己明白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只知道一个劲地往前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大学选什么专业也都由家长决定,好就业就选啥,孩子在这中间并没有自我选择的能力。而教育的真正目的难道不是让每个人明白真正的自我,并去实现更好的自己吗。这种教育的苦果早就已经埋下,见过身边太多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啥的同龄人,往往形成两种极端:一种还好,既然不知道,那就继续读书吧,推迟进入职业选择的年纪,增加自我解剖寻找方向的时间,结果往往是良性的。另一种就是迅速地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以完成任务为人生主旨,在没有得到下一个任务指令之后便自行进入待机状态,结果往往是恶性的。

    除了共同经历的体制造成共同的恶果以外,导演更引入四个(加上惠娜和英才6个)截然不同的家庭为样本,展现不同家庭对于教育的不同细微选择也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塑造了不同的孩子,家庭教育塑造性格。成人之间的斗争也被映射在了孩子身上,引入课外辅导老师,更增添可笑性、荒诞性。为了成绩,用仇恨引导孩子学习,用毁灭人格压抑性格去增长名次,而学生家长坚定的点头更显讽刺。

    让我想起从前看的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那是成长路上曾带给我强烈震撼的一本书,龙应台和儿子彼此通信、沟通想法,彼此理解,彼此成长。说到底,全剧展现的教育,韩国的教育,中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并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平等的个体来看待,而是一味地当成个人梦想的延续,个人的附属品。家长不惜牺牲和孩子之前的亲子关系,并用他们将来会理解我的会感谢我的来为一切伤害蒙上皇帝的新衣。事实上,伤痕永远不会愈合,只会越来越深。

    希望所有家长,所有人都能明白:爱,从来不是借口、不是武器、不是伤害、不是偏激、不是一厢情愿,Love is love,is love,is love,is love,is love。爱,只能是爱。

    一晚上没睡看完了前八集想的一点东西,这部剧真的很值得一看,这年头能给人带来思考的好东西,不多了。

     短评

    太励志了,韩国富二代为了上好学校竟然这么拼命,我周围富二代都是买学历

    4分钟前
    • Jasmine
    • 推荐

    为什么总有人不去了解背景就下结论说脱离现实?这是韩剧贴合的是韩国现实,为什么非要套在中国的国情上来分析合理性呢?剧情设定里的父母职业主要是医生和教授,这两种行业在韩国属于精英中产阶级,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并不是所谓的富豪上层社会。剧中的小区“天空之城”,是由于从事这些职业的父母,政府分配给他们的,这是韩国政府对于精英中产阶级的重视并赋予他们的特权,他们想要维持这种体面所以才竭尽所能让孩子去名校。况且影视作品本来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现实基础上又进行一定的夸张渲染,如果百分百符合实际那应该是纪录片而非电视剧。这部剧播出后媒体采访在“新亚中学”原型学校读书的学生家长,几乎所有家长都回答确有其事并多次强调现实比剧情更夸张。剧是不是好剧大家各自有各自的评判,但是希望在批判合理性前能先做做功课。

    8分钟前
    • 沅芷
    • 力荐

    黄宇宙一家太多余了ps.金慧娜真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不去报复她爸,靠着自己的悲惨不择手段,前期正义的使者,后面自己也被欲望吞噬。

    10分钟前
    • 永野芽郁
    • 力荐

    讽刺和嘲笑吧 韩国人还在拼命考医大,中国医学的分数线年年心底。。。

    14分钟前
    • 徐熙娣
    • 力荐

    精彩,瑕不掩瑜。 app:韩剧tv就可以在线看啊,怎么到处都有求资源的。总结一下说不好看的,1⃣️没经历过这种生活就认为不存在的,被假大空暴发户电视剧洗脑的,中产精英家庭的日常不要太正常。2⃣️看脸看不到演技的,可能是大宝贝粉丝?3⃣️狗血?现实生活远比你想的“狗血”许多

    16分钟前
    • ❤️
    • 力荐

    最讽刺的莫过于看的时候看到无数弹幕说宇宙妈爱管闲事。

    17分钟前
    • 嘉佑
    • 推荐

    2018年,大陆有《狗十三》,台湾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韩国有《天空之城》,真好,人类文明几千年,繁衍无数代之后,终于开始反思如何教育孩子了~~

    21分钟前
    • 納蘭尐柒
    • 推荐

    别翻拍什么《请回答1988》了,赶紧来翻拍这部吧。教育压力+中产焦虑+亲子矛盾才符合我国国情。演员我都想好了:海清是出身低微、望女成凤的书真(美香);袁泉是身家优渥、嫁给凤凰男老公、支持人道主义教育的车教授太太;陈好是爱笑爱闹、嗲声嗲气的乐天派珍熙,和女主角步调一致的跟班;梅婷是自杀了的完美主妇明珠姐,把儿子逼到崩溃边缘、自己也处于崩溃边缘;马伊琍是新搬来的妇人,心如明镜,打破既有规则;俞飞鸿是怀揣秘密、工作雷厉风行的恶魔女教师。#陪读妈妈的品格#

    24分钟前
    • 妙脆吱吱
    • 推荐

    排场很大,格局太小。

    26分钟前
    • 夏予川
    • 还行

    该剧固然不是顶层,但也绝非底层玩法,真正的底层没有能力触及资源;医科是很多发达国家最好的专业,剧中医科大完全可视作顶尖大学;剧中的综合测评模式和北大博雅、清华领军计划类似,重点高中高三考试排名加总靠前会获得加分,这是偷试卷的原因;基于前面的信息,国内很难翻拍,翻拍也要大改。

    29分钟前
    • 浅疏叠影
    • 力荐

    剧里根本没有上流社会。只是以荒诞夸张的手法讽刺中产阶级罢了。里面的宴会,豪车,别墅,都是中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自我满足的幻影。毕竟台词说着,他们为了给孩子交补课费,把一栋公寓都卖了,纠结不能自已。而另一家人,婆婆把补课费称作巨款。试问真正的上流社会,会纠结补课费?

    32分钟前
    • 多瑞多瑞
    • 力荐

    现在的韩剧不能再按演员选择看与不看了,最近的中年演员太出彩了,扎实的剧本是可以在流量中杀出血路的。

    33分钟前
    • Kerry
    • 力荐

    嚯好看!戏剧张力爆棚!没有一个正常人系列,撕开表面伪装,一个比一个神经质,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活给别人看。精英阶层家孩子的高考哪里是高考,各种博弈暗潮汹涌,特工间谍既视感。虽说是黑色喜剧带着讽刺意味,但说来如今社会小地方的学生怎么竞争得过城市上的学生。千万别把孩子送回小县城读书,真的是眼睁睁看着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被小地方的教育和眼界狭隘的父母给耽误了,就算不至于毁掉孩子,孩子身上本可以发光的才华被忽视、被扼杀,这还只是学习一方面,其他方面更不用说了,无力感升腾……

    38分钟前
    • Hedwigyear
    • 力荐

    第一集还是很精彩的!第二集也赛高!有种英剧的高效率日剧的神展开,无关题材,是一种故事本身的魅力,老戏骨飙戏就是比满脸胶原蛋白傻白甜爽口入味啊~第五集弃了

    40分钟前
    • 夕下刀一望千里
    • 还行

    为了吊老公上位,伪造身份为了让女儿上课,给老师下跪为了让老公升职,屈尊求婆婆明知小女儿偷窃,每天到便利店擦屁股女人为家庭的付出被韩瑞珍演全了。相比之下,宇宙她妈倒是让我觉得做作

    42分钟前
    • 柳飘飘
    • 力荐

    难怪这剧收视率那么高,想投胎到那样的家庭。PS:完了,第6集要开始狗血了,真的不想看什么老套的灰姑娘故事和无聊三角恋。p.p.s.还好只是点到为止,很喜欢干练帅气的金珠英老师,讨厌矫情自负的李水林,讨厌自以为能拯救一切的圣母心,何不食肉糜。

    46分钟前
    • 屋顶秋千
    • 力荐

    一晚上看到现在看了8集,天呐!韩剧真的,把教育,中产焦虑,东亚父权文化中女性的悲哀展现的淋漓尽致。孩子从小被安排各种课程,承受巨大的考试压力;中产父母们无法保证孩子的未来生活富裕,故拼命给孩子施压,拼成绩,拼学历;女性们为了嫁给一个妈控男,伪造身份,陷害初恋;遭懦弱男抛弃,未婚生女,临终都觉得渣男贼好;富家女嫁凤凰男,每日忍受言语暴力,时刻还要遭受经济威胁;非全职妈妈(哪怕拥有自己律所)都不被认为是一个好妈妈;父亲们对孩子不闻不问,但孩子学习好就是继承了自己的好基因,一旦不好就是母亲教养失职;

    47分钟前
    • 没注销
    • 推荐

    顶级富豪的儿子女儿都还要十年如一日365天不断学习才能考上首尔大学,简直就是个童话

    52分钟前
    • 游离
    • 还行

    第一集,最得意的妈妈深夜在湖边开枪自杀,我窒息……

    55分钟前
    • 栗子侠
    • 推荐

    你们去看一位幺零幺四八博主翻译的韩国评论就会发现在韩国这是现实。我们也不必感到魔幻,拆逆死的社会新闻没看过吗?还记得那个至今没找到的把妈妈分尸的北大学子吗?这世界上有很多普通的家庭,但是那些病态的不和谐的从来不少。阶级名利愈是拥有,就愈是想要更多,这是人的本性。作为普通人,恭喜你,今天又是平凡的一天!

    57分钟前
    • amber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