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16

    主演:蔡国强,吴红虹 

    导演:凯文·麦克唐纳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剧照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2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3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4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5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6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6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7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8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9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艺术家之一蔡国强的首部电影纪录片。既是一个从中国出发、成为具国际影响力艺术家的励志故事,也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人的追求和精神。  本片由奥斯卡金奖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耗时两年,从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海、北京、浏阳到家乡泉州,遍访艺术家的工作现场及其亲友、工作伙伴和专家,无限度深入蔡国强的工作和生活,并从数千小时的珍贵历史影像素材撷取精华,讲述蔡国强 80 年代从泉州出发,30 年来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间成长,并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享誉全球的爆破艺术家。纪录片中也揭露他壮观艺术背后的另一个真实—内心的脆弱、挣扎、妥协,和对家人、故乡、祖国土地深厚内敛的家国情怀。  影片主线《天梯》—— 一座500米高的金色焰火梯子嘶吼着拔地而起,与无垠宇宙对话。这是蔡国强少年时代仰望天空、摸云摘星的梦想,二十多年来在世界不同地方屡试屡败,却从未放弃。2015年6月黎明,泉州小渔村惠屿岛海边,在国内技术专家和当地数百村民的帮助和见证下,他再次一搏,把《天梯》作为献给百岁奶奶和家乡的礼物……

     长篇影评

     1 ) 大啖煙火的謙謙君子

    映後談,蔡國強說起導演總是在問他到底是支持還是反對政府,還是不免落入西人非此即彼的,對事物不加分類就難以加以理解的窠臼裡。蔡國強說,為什麼在許多人看來,獨獨在中國,為政府工作就帶有原罪呢?

    導演的鏡頭掃過抽著煙的官員,他們正在扮演他們的角色,那角色已操作得太熟練了,熟練得他們可能以為那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全部。官員們正對APEC煙火合作計劃搖頭晃腦,鏡頭又掃過對面的蔡國強,那是個真正玩弄煙火的人:玩弄煙火的人,身上居然沒有煙火氣。誰能想到,在世界各地放火的人,居然是這樣一個謙謙君子呢?

    好像一個百毒不侵的人,在哪裡,在什麼境況下都保持那種溫潤的狀態,來什麼,什麼就化掉了,化成一朵煙。

    那市井裡的煙火,爆竹,香煙繚繞的寺宇,父親的勁力揮灑,潑墨,筆觸溫柔輾轉,全部全部,原來就是蔡國強如夢如幻的出身。天梯,是事情終於做成了。居然就是為這麼微小但切切的心願,在泉州惠嶼,親切的鄉里,大手大腳放天梯。奶奶在視頻裡一眼兩眼看過,一個月後便仙遊去。這故事,任誰都能明白,都有感動:藝術家到此,真是可愛的,五十而不惑,原來如此。

     2 ) 短评写不下

    感受比较深的两个点。

    一个是创造性。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刷,波洛克的泼墨,毕加索的抽象立体……任何艺术家想要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实现“recognizable”,途径就是找到一种材料或表达方式,把它作为标志,然后据为己有。蔡国强成功之处就在于对火药游刃有余的创造性运用。把火药当颜料,把天空当幕布,把城市当舞台,算是最大气最现代的艺术之一了吧。

    二是影片后半段谈到的关于艺术家成名后的初衷和艺术与商业的关系问题。在泉州燃放成功的天梯竟催得我鼻酸,二十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由于各种荒诞理由多次失败,他最终还是把梦想燃烧回了自己的家乡(which is我们大福建!),烧到了自己的家人面前。 不知是不是出于某种反叛心理,我一直对安迪沃霍尔和达利这类商业艺术家(前者更甚)存有特殊感情。但蔡国强与不知名艺术家合作时说的:“找回艺术创造的朴实、冲动和快感。”着实触动到我了。

     3 ) 天梯底端的人们

    70分钟多一点的典型纪录片时长,剪辑得明快利落,亮点不少。

    蔡国强在提到父亲从来不把工资拿回家,总是买了书,说这就是他留给家里的财富时,突然哽咽。影片之后才交代了父亲并未亡故,而是瘫痪在床五年了。这种先后顺序,让“想到父亲如今凄惨卧床生不如死”的情绪腾出了位置,把所有的解读空间留给了哽咽后讲述文革时期父子半夜烧书所传达的痛惜:一个由个体竭力在现实之外营造的世界,总是轻易受到现实的侵略。

    蔡以“循规蹈矩”来概括自己最早的绘画生涯,来反衬、强调选择烟火作为艺术形式的“破格”意味。而之后有一处短短的采访镜头,某合作伙伴(抱歉忘了名字,老外)的负责人讲述为了达到能让烟火在空中形成几何图形的效果,他们提供的产品中每个都包含微芯片,来保证可以在空中同时爆炸(而可以不管发射后时长、高低等),这与我之前想象地手工式的计算、人工控制不同,也给BIG PICTURE上的“破格”和DETAILS上的“严格”之关系补上了不可缺少的一环。

    做了奥运开幕式又做APEC,蔡国强对艺术的自由在政治的束缚下挣扎的努力,仅用了盖棺定论式的“失败”来形容,没有任何细节、事例,或者说“干货”,而张艺谋的出镜也只说了一句“艺术是需要自由的”,不知道是因为过审原因被删了多少,但从最终结果看,这样讳莫如深的处理本身也让形式参与了内容,收效不错。

    来到现场观看的乡里,其典型的心理状态已由一段采访代表:蔡是我们这里走出去的世界级艺术家,我们很骄傲。这种淳朴的乡里之情背后不会有太多的对艺术与艺术家的理解和共鸣,他们缺少这样的颖悟和自信。而蔡在完成作品后与他们一一碰杯,反复说的话也就是“很漂亮哦”“好看哦”,仿佛一个刚刚为子女婚宴安排了戏班子的父亲对乡亲们说的台词。这份淳朴的态度毫不可以,不止是蔡个人的本色,如不怕过度也可诠释成艺术的返璞归真。

    在最后“天梯”作品呈现之前,插入了一段蔡妻的采访,她在采访中介绍了这个作品耗费惊人,但全无收益可言,也无法公开向人展示,仅仅只是为了“让奶奶看看”。虽有节制,却也流露出了些微的不满和无奈。作为艺术家的陪伴者,这应是一种常态,也绝非旁人可说风凉话的槽点。而最后奶奶没有能来现场,只能通过手机看直播。当庆祝的香槟喝完,现场宾客离去,一切散场后悬挂空中飘荡着残烟的天梯和晨雾中还未苏醒过来、人渐散去的港湾形成了一种观感上无法粉饰的苍凉。蔡妻一个人靠在电线杆旁难以抑制地哭了起来。这场哭捕捉得非常好,意蕴丰富。我想她哭泣的时候一定有一个瞬间想到过:费尽心力和金钱的努力,丈夫多年的心愿,自己多年的忍耐,这么一瞬间就结束了,是否不值?前一个瞬间这么想的自己是否应该羞愧?自己本意是知道那个答案的(这是生命中有意义的一举,根本不能用值与不值来衡量),但却还是有了值与不值的自问,这样的自己是被异化了?被割裂了?如果“那个”世界,不讲求“有用”的世界,在天梯的另一头,年齿已长的自己,是否已经无法抵达了?(或者更让人伤感的是,无法“回归”了?(每个人出生时也许本都是在那一头的))
    她和那个参与项目的女助理一样,替我们所有人哭出了对蔡的“好嫉妒”。

     4 ) 闲聊几句白日焰火

    1.艺术性

    陈丹青给蔡国强评价的方向我觉得非常正确:『一种如今我愿称之为异常专业的”业余感”,唯一一位自外于西方艺术庞大知识体系的当代艺术家。』

    『在他所有作品和言说中,既看不出,也显然不在乎本土或域外的知识背景,即便他一再说及他所牵连的中国资源,亦属驳杂而暧昧的民间传统,无涉主流知识体系。……我们在蔡国强的陈述中找不到西方文论的缘引(这类被转译的话语充斥中国当代艺术文本和研讨会),不出现哪怕一位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文论家(这些人物的汉语译作是八五运动的初期圣经兼实用手册),他也不提起譬如杜尚或波伊斯这样的人物(他或许从未想起他们,更不曾由知识的层面认真拜祭这些西方实验艺术的祖宗,而他供在奥运会办公室的偶像,是一具岭南的观音)。』

    蔡国强的远离,远离是两方面的:

    一是远离了西方的主流,在蔡国强开始进入当代艺术的创作时,当时大多数中国艺术家向往的是西方的古典或现代艺术,诸如博伊斯或安迪沃霍尔,但蔡并没有选择这个方向。蔡给出的解释也很简单:当时我们国家物质生活并不丰裕,自然环境尚且很好,我并不能在他们的作品中找到共鸣(对应于安迪沃霍尔的消费和博伊斯的环保概念)。

    二是远离了中国的主流,恰恰是地缘政治上的”南夷”所带来的。蔡是泉州人,按他的形容,距离北京比距离台北要远得多。远离中原文化太久,客观上来讲,被忽视被忘记,在文化Revo.lution期间,所受波及也较中原更少些。主观上呢,会有更多自主自在自信的文化生长出来。而后者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和隔膜。

    2.回到电影

    导演的目光带有典型的西方视角,在艺术家和中国的政治之间的博弈找寻切入点。讨论会上吞云吐雾强势的官员、准备天梯这类大型活动时不能告诉当局(否则审批麻烦)。——这是一个西方人想看到想读到的中国。但其实并没有什么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艺术家根本上可以选择恰当的位置,而不是对立面。

    如同多数人对蔡感到的惊讶:一个艺术家怎么可以承担政府的项目,背叛了创作的自由吗?

    这要回到两个蔡国强性格中的特点,一是毛思想的影响,不特指坏的或好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时代下中国人必然受到的影响。另一比较隐形的是地域性,同蔡工作过的人多认为他很擅长沟通和打交道,这也可以说是闽南人的特质,即便是做艺术家,也应该是笑眯眯与人友善的。

    3.次文化

    相应地,《天梯》里面比较让我感到不满的一点,关于地缘上文化背景的交待不足,而其实这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或者至少比较重要的切入点。

    当然这阐释很难,西方人看中国人总归难以深入去了解地域差异。甚至于中国人自己,也只有在做了异乡人之后,习惯的变成陌生的,这才能明白什么要讲什么不需要讲。我也不认为”阐述地域文化”会是过度阐释,因为当蔡国强说出那些话时,他的同乡就会明白他所指的意思。

    天梯最后成功的地点是在泉州惠屿岛。

    我反复提及蔡的家乡,不仅仅出于自私的爱,确实也关乎理解他的作品,乃至爆破行为本身。

    泉州的特殊性在于它离中原文化很远,自由自在地”野蛮”生长,还在于它保留有非常多宗教信仰甚至于迷信的传统。

    陈丹青惊奇那一尊观音。在办公室供奉观音是一件奇怪的事吗?在《天梯》电影的片头时,交待了泉州人太信看不到的东西,蔡国强坐在天台上,背景里是泉州的标志建筑东西塔,而这东西塔之所以建立,是为了破除一个鲤鱼在渔网里的迷信。我个人觉得”信看不见的东西”很亲切,但这种东西无法言说,甚至本人也不自知,那是骨子里面的信,如同蔡所反复强调的”风水”。

    有一个小故事,是说蔡国强在南非做项目之前,去找了当地的巫师询问。走时他认为朋友钱给得太少,于是又走回去同巫师多交谈了几句。因此而幸运错过路口的一场枪击械斗。

    当天梯一节一节攀爬时,我想起了每年春节时候的拜天公*。

    泉州人,常常同天空对话,同亡灵对话,同神对话。这一切同中原文化确实有所不同,其间的差异又很难讲明。这是导演的困难所在,如何在一个异国文化当中找到次文化的特征,再去发掘其特殊性和对蔡思想的影响。

    譬如关于天梯爆破的声音,在电影里,蔡说”这声音,很好听。” 好听在哪里?爆破时难道不应该捂上耳朵?闽南风俗里说,鞭炮声越响越吉利,这声音使人激奋、回到人间,又或是跨越人与天的界限。

    4.爆破

    “我们福建想下是很喜欢放鞭炮的,婚丧喜庆,都少不了要放。有时候隔壁人家生孩子,只要听到鞭炮声就知道,放得多的是生了男孩,放得少则是生了女孩。我童年的时候,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很紧张,三天两头都听得到大炮的声音,火药味很浓。所以说,相对于其他地区的艺术家,我对火药的感受力或敏感度更深吧。”

    5.叙事

    蔡国强的作品往往是抽象的,但却有着很强的叙事性。天梯亦然。所以即便没有过多涉及到次文化,影片也是成功的,那是一个完整的心愿达成的故事。如果追踪到更远,会发现Ladder to the sky关于中国古代的”万户飞天”,关乎他对于重力的好奇《Desire for Zero Gravity》。

    情绪上的感动,在片尾那句”阿嬷,你有看到没?” 达到了高潮。我们许多人也曾是那样,在视频里对着阿嬷说,你有看到没。

    它让我想起了萧煌奇的那首歌《阿嬷的话》,那首歌,可以说是这一场祖孙情缘的真实写照了:

    阿嬷你今嘛在叨位 (奶奶你现在在哪里)/阮在叫你你甘有听到 (我在叫你你可有听到)/阮的认真甲阮的成功你甘有看到 (我的认真与我的成功你可有看到)/阮在叫你你知影没 (我在叫你你知道吗)/阿嬷你今嘛过的好麼 (奶奶你现在过得好吗)/甘有人块甲你照顾 (可有人在照顾你)/希望後世人阮搁会冻来乎你疼 (希望下辈子我可以再让你疼)/作你永远的孙仔 (作你永远的孙子)/搁叫你一声「阿嬷」 (在叫你一声「奶奶」)

    *拜天公是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的传统民间信仰,也广泛流传在东南亚华人中间,指玉皇大帝生日那天的祭拜仪式。

    参考资料:

    Cai Guo-Qiang, Dana Hansen, Phaidon, 2002

    Cai Guo-Qiang : Ladder to the Sky, Jeffrey Deitch, Rebecca Morse, MOCA, 2012

    蔡国强:我是这样想的,杨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初写于SIFF 06/24/2017

    修改及更新一些背景在后面,主要是关于地理文化上的背景。如果去泉州,可以去闽台缘博物馆,大厅里就有一幅蔡国强的爆破作品。 09/26/2017

    今天才看到蔡国强7月时纪念吴清友的文章,当中有另一座天梯,"为清友恩兄而作"。并说"按照我们闽台传统,头七那天魂魄返家,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东西,让顺着天梯上天国。" 10/03/2017

     5 ) 《天梯》:个人进入宇宙的方式

    对当代艺术如果还停留在怪异的行为艺术、倒挂的便池、蒙娜丽莎的小胡子等印象中,那我们就错过了很多好玩、新鲜可称之为艺术,也可以是一种商业表演的表现形式。蔡国强就是其中一位有意思的当代艺术家,他把当代艺术作出了有趣、事件性和通俗感。


           本片开始,蔡国强就说出了儿时心中一个遗憾的梦想,他看到了美国登月的航天飞机,感叹自己这一生估计没有机会进入宇宙了。这成了蔡做天梯项目的一个动力,而且全世界各地做了好几次天梯项目,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唯独到了自己的家乡泉州,为奶奶做一个烟花秀,反而成功了。
           本片回顾了蔡国强的艺术生涯,描述他如何从一个叛逆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家,一步步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家。可以理解,为了通俗好看,所有的艺术家纪录片难免都要展示艺术家的艰辛求索,以及最后功成名就的瞬间,犹如好莱坞电影一样给人带来快感。


          一些对蔡进行评论的嘉宾中,说出了一个艺术家成功的关键,就是找到自己的材料,形成自己的语言。蔡幸运的找到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他的艺术道路从此一马平川,并且在与政府的合作中,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大脚印、九级浪、天梯,在用火药与天空对话的过程中,蔡获得了世俗上空前的成功。


            蔡在本片中有对父亲---一个小城知识分子---的深情回忆,有对强势祖母深深的爱,每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具体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亲人之间。蔡花了很多钱,做了一个看似无用的行为艺术,实际上还是表达对儿时、故乡、亲人的一种赤子之情,这种纯真是滋养艺术家创造力的蜜,没有它艺术家就回归成了一个工匠。

     6 ) 差评

    虽然纪录片看的不多,但是真心觉得这部拍的很差:
    1)没有主旨,影像之间的联系很弱,感觉就是很少的素材东拼西凑攒成的;
    2)似乎对中国和中国政府有很深的偏见或者恶意,尤其是对张艺谋、马文的采访以及蔡和政府官员关于apec的会议的那几段,非常有断章取义之嫌。我觉得蔡或许真的遭遇阻碍没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片子甚至没有交代这个想法是什么,观众甚至没有机会自己判断一下这个想法的好坏/可行性。另外,艺术家们在其他国家和政府合作的时候就没有一点妥协吗?蔡自己在谈论奥运会的时候也说到了这一点——似乎就因为是中国人所以妥协或者其他负面的东西就要被无限放大。
    本来想通过这个片子进一步了解蔡国强,结果这个目的完全没能实现。差评。
    P.S.《九级浪》这个作品真得很震撼!给我留下的印象比天梯还深刻。

     7 ) 天梯|蔡国强的焰火艺术 艺术即无限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明白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是永远不会穷尽的。

    |Monica

    匈牙利艺术学家豪泽尔在他的《社会艺术史》论及艺术的终极价值和意义,他说:“伟大的艺术给予我们一种对生活的解释,它使我们能够成功地对待事物的混沌状态,更好地与生活周旋,这就是艺术的一种更使人心悦诚服和更值得信赖的意义。”这话,我很服气。

    艺术让艺术家的情感得以表达,它对于观看者的重大意义之一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我们再来看一遍这个世界,它可以是狂热的,冷漠的,美丽的,不堪的。但它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艺术里汲取出属于自己的情感和对它进行再创造。艺术作品的是别人的,而由此而来的情感和体验却通通是自己的,完全私人的。

    今天我,跋山涉水,为了看这部《天梯》的武汉首映,可以说非常真诚了。除了我去了个卫生间出来,咖啡和面包就失踪了以外,这片子看的实在很心满意足。

    从蔡国强的艺术里,是真正可以看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距离拉近和互溶的。

    他的焰火艺术,可以展示给100岁高龄的奶奶看,也能给10岁的孩童看。打渔的村民们可以看,身居庙堂的人也能看。每个人也许观感不同,初衷不同,但视觉上的所带来的震撼不可否认的。

    这实在是很特殊的一个艺术家,不管从艺术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已经达到了世俗所谓的极其成功的位置。他的焰火艺术在当代,在这个文化走向解构和离析,而宏观层面的叙事早已不受推崇的时代里,依然有着一种少见的宏大的统一性和表达性,相对于很多当代艺术作品,蔡国强的艺术更为真实可见,通过特定的物质材料传达理念的时候,还有美感的呈现。而这种美感,就像每一次爆炸绽放的焰火一样,嘭的一声,冲上云霄,千变万化,走向多元。

    《九级浪》开幕那场表演,我在网上已经看了很多次,但是真正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时候,那种感觉还是难以言喻,这种只有一次,不能复制的艺术,让人觉得悲壮和感动。

    绿色的焰火在绽放尽头吐出红粉色的花朵,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十指相扣了。这白日焰火像一个稳重而宽厚的巨人,温柔的席卷了我。

    脑海里有很多情绪一瞬间翻滚而出,就好像彗星撞地球,撞击出无数火花来,电光火石之间,想起小时候外公带我去买冰棍时候骑的超大个儿的自行车,想起进场时坐在扶梯旁的地上睡着了的蜘蛛侠,想起我昨天看的法斯宾德那部《只是世界尽头》,想到前不久刚刚离开的家乡。

    那一瞬间有无数情感交融,美好的和悲悯的,顷刻之间涌上心头,却一个也说不出来。

    细细想来,这个世界上最开阔的,最有无限可能性的就是思维了吧,只有思维,能在一瞬间如入无人之境,也能在顷刻之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非常欣赏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时代气势宏大而典雅的架上艺术,广袤的和谐性和统一性让人着迷。相较之下,现代主义以来的艺术似乎已经不再承担审美的主要义务,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们抽象难懂,毫无美感。

    但现代艺术最具贡献和突破的一点就是它冲破了艺术表现的界限,把理念,也就是我说的思维推上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艺术品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品,不再是因为巧夺天工的技巧或美观多变的造型,而是艺术家的理念,是思维,赋予了它艺术品的位置。

    这简直就是推开了新世界的大大大超级大的一扇门。当艺术开始没有条条框框,冲破一切,它才更为真实,发挥无限的潜能。

    再来说回这部纪录片本身,凯文·麦克唐纳的纪录片一向是很拿得出手的。之前被很多公号推过的《浮生一日》也出自他之手。在他的镜头之下展示出的蔡国强,除了是一个艺术家以外,还有很多身份。作为人子的一面,作为家族长孙的一面,作为丈夫、父亲的一面,作为泉州人的一面和作为中国人的一面。凯文并没有仅仅止步于天梯这个作品,而是追本溯源,层层递进,最终展示出了一个更为立体而真实的,享誉海外的中国艺术家蔡国强。

    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天梯项目历经数次失败,终于在家乡成功以后,晨曦微光下,他笑着对镜头说:这爆破的声音真好听。

    这一幕里,对这种万水千山走遍终回故土达成心愿的心情表现的很克制。这种克制,反而感人。

    片中对文革、中国政治以及艺术自由等方面的叙述,也许稍显刻意,但又完全可以理解。作为一个西方导演,自然是以西方视角进行观察剖析、阐述和表达。西方文化对于我们本土来说,从来都是“他者”。而我们的东方文化对他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他者”?

    最后还是要说,这部纪录片真的让我震颤和感动,推荐大家去看。之前网上不是有一句话说,爱是疲惫生活里啥啥啥的英雄梦想。想不起来那个啥啥啥具体是啥啥啥了,但是这个也不重要,因为对我来说,爱不是,艺术才是,电影才是。从中获得一切情感和超脱才是。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持续的、不退缩的不懈努力发现自己的至少一种天赋,为什么说至少一种呢?因为如果能破釜沉舟的努力,这种勇气和行为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天赋了吧。

    而在这一切被发现之前,你所该做的,就是努力的学,勤奋的练,因为每一个上帝所赐予你的禀赋,都是有可能被毁掉的。

     8 ) 泉州·火药·神明

    宛若外星语言的闽南话,以及影片最感人的艺术落叶归根,让我不能忽视泉州这个“天高皇帝远”的东南小城。

    提及泉州时,影片着重突出其对风水的迷信。旁白中泉州双塔的“鲤鱼破网”,画面上频繁出现的寺庙、香火等宗教元素,似乎整个城市充满了唯心主义气息。寻找和印证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继而与之来往联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正是如此,世界天南海北的不同民族、文化却不约而同地发展出宗教。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体会到自身的局限与渺小,促使人类不得不寻找与叩问某种无限、强大的力量。这一浓厚的宗教氛围影响蔡国强老师对世界的看法,正如他在纪录片中提到:“我个人就是从这个地方出发,在这里长大,所以从小我的艺术里面都在寻找跟看不见的力量的关系”。《天梯》的灵感源于对宇宙的探索,他的作品实质上是对这种宗教追求的艺术化呈现

    泉州小城中的家庭里,奶奶温柔开明,对长孙的艺术之路充满希望;父亲博采众长,腹有诗书,为长子带来数不胜数的精神食粮。古朴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让年轻的蔡国强对艺术有无限的畅想。

    以上,是蔡国强老师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世界观。在这一世界观影响下,他选择“火药”作为自己的创作材料,有三个主要原因。

    其一,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影片对泉州市井的描绘,离不开街边的烟花爆竹和寺庙的虔诚香火。可想而知,“火药”在蔡国强老师的生活中十分常见,甚至随手可得。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能发现一些世俗生活元素对蔡老师的影响,比如用香火点燃引线。在他眼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并不存在,仿佛艺术不是艺术,而是一种不寻常的生活,生活也可以看作一门独特的艺术。

    其二,出于对宗教未知力量的追求。宗教形成的原因和目的,离不开对未知力量的探索。香客们来到寺庙,在雕像前与神明面对面,虔诚地祈祷。蔡国强老师的追求则更辽阔,他的征途是遥远的苍穹宇宙。火药的每一次爆破,对天空的每一次冲击,都是一次与神明的对话

    其三,出于对本我的释放。蔡国强老师在纪录片中提到,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保守的人,绘画时一板一眼。然而,世俗间流传着一句话:“艺术家都是疯子。”性格孤僻的梵高喜欢画朝气蓬勃的向日葵,渴望被人欣赏。在纪录片中可看出,蔡老师骨子里透露着叛逆的气息,和年轻时的外在表现截然不同。或许,他在绘画时受到各种约束,于是一直在寻找一种材料,可以破坏禁锢本我的保守主义。于是,他想起了生活中的火药,充满活力和爆发力。

    学术垃圾搬运完毕

    感谢看到这里的您 (T▽T)

     短评

    看得心情很复杂。不过很高兴看到这么好的纪录片。当代艺术可以是单纯的,可以是本源的,可以是踏实的。在新中国一个诚恳执着寡言有教养的艺术家要经历多少苦难才能走到这一步?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5分钟前
    • Sally?imdb9?9
    • 力荐

    除却大艺术家的光环,纯粹的少年心智与梦想真美好。天梯项目终于实现后,妻子五味杂陈的泪水,给百岁奶奶直播的喜悦,还有回忆中从不给家用却留下珍贵藏书的父亲,四代同堂相依相守的片段最动容。值得玩味的一点是,身为中国艺术家只要与ZF合作,就免不了质疑与尴尬,是否也是被西方强加的“原罪”?

    6分钟前
    • broken flower
    • 推荐

    #LFF#kevin的纪录片一直很像样,虽然文革之类的部分有一些刻意,但可以理解。看了片子之后对蔡国强有了更深的认识,很欣赏这种更愿意just express myself by art的艺术家。不装不高调不高冷,很有底子很厉害。

    8分钟前
    • SHINE
    • 推荐

    蔡國強真的太強了!他的先鋒性 前瞻性 對藝術理解 以及他的藝術人格都在這部片裡得到了非常完整的展現 整個影片從拍攝 敘事 音樂 都太棒了!這也是我人生中最棒的觀影體驗 沒有任何人看手機 片尾兩次鼓掌!電影節以這部電影收尾 真是無憾!!!

    9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爱我泉州。

    1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Sky 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 (2016) 連接著大地與天堂,他的火焰,一個做了21年的夢,最終還是回歸了少年時代的質樸與真摯。

    19分钟前
    • springjournal
    • 力荐

    (未删版)蔡先生的疯狂和执着,沉重的人生经历和对自由的向往才是一生动力,蔡父W.G烧书对他影响终生。“在G.C.D的天下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可见天梯项目的出产,除了很烧钱,也是面临着种种政治风险。(未删版的)片中不可避讳的涉及中国政治体制和创作自由问题,蔡先生着实可敬。我一闽南人听到乡音真是倍感亲切。8.5

    21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很幸运在机房看过原片,为了送审还翻译过字幕,来来回回看了十来遍,每一次都很佩服蔡国强的坚持,好的艺术家总要有种追求,如果再加上天赋,那当然是极好的

    23分钟前
    • 归去何方
    • 力荐

    “抓住一种艺术,把它拥有成你自己的”在蔡国强的表现艺术中,灵魂可以得到慰藉。

    2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总有些可爱的煞笔在一些不知道的地方做些混蛋事!艺术就是让你动容的东西,拥有感情的艺术才是艺术,只是单纯的美感,像糖水片一样无聊!

    30分钟前
    • 阿席达卡
    • 力荐

    这片排片极少,一大早去电影院看了,竟然也看哭了。触动我的泪点的是片中蔡国强2014年在上海搞的那个白日烟花表演视频,其中的“追忆”,似乎真的就是昔日亦真亦幻的回忆的高度抽象。这之后的“慰藉”也似乎真的有一种抚慰人心的魔力。全片看得感慨万千,想起了我自己太多太多错误的选择……

    32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看到天梯点燃着往虚无的天空爬,看哭了

    33分钟前
    • 力荐

    他在仰望自己的作品时,依然有孩童式的惊奇。

    35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最大的遗憾可能是没有对“天梯”(Sky Ladder)本身的艺术指涉(即为什么如此构思这件作品)进行表现——它包含着对中国哲学中“绝地天通”/“人副天数”这个主题的深刻思考,而不仅仅是一场抖机灵的焰火表演。当然这可能是西方观众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不能对拍摄者求全责备。

    36分钟前
    • 甚小望远镜
    • 力荐

    又温习了一遍九级浪,花又开一次,又垂败一次,黄浦江特别温柔,魔都还是这么美。最喜欢蔡的作品是黑色爆破,沉默、疾速,像黑色的鹰忽然撑开翅膀,撞墙也好看,性子烈,然而表达方式是克制的。艺术家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保持融洽的状态特别好看,最后看到梯子冲向无垠天际,窝也不禁眼眶一热(。

    39分钟前
    • 煮蓝
    • 力荐

    拍纪录片是凯文·麦克唐纳的绝活了,他很擅长拍人物传记,这次拍的不仅仅是蔡国强,还有他为什么成为了今天的蔡国强。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Psycho Qiang

    48分钟前
    • Yuruky
    • 推荐

    以第四次天梯装置为契机,勾勒出蔡国强艺术生涯小传。如何在院线纪录片环境中不做出虚伪低劣的政治表达呢?《天梯》用一种微妙的蜻蜓点水化解了“龙标式尴尬”,冰山般地将艺术家与政府的纠葛,靠剪辑与零星言语欲说还休、点到为止地展现出来,并辅之以磅礴的煽情。结尾的庆祝与哭泣则将观众拉回现实。

    5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一个把天烧给奶奶看的人

    58分钟前
    • 杜鹏
    • 推荐

    一个情感的动机就是一场焰火的引信

    1小时前
    • blueshadow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