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东京偶像

    东京偶像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英国2017

    主演:柊木梨绪,小田柚叶,坂井正义 

    导演:三宅响子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第2集

      新声一代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5时装秀

     剧照

    东京偶像 剧照 NO.1东京偶像 剧照 NO.2东京偶像 剧照 NO.3东京偶像 剧照 NO.4东京偶像 剧照 NO.5东京偶像 剧照 NO.6东京偶像 剧照 NO.16东京偶像 剧照 NO.17

    剧情介绍

      以女子团体及流行音乐为主要载体的“偶像文化”现下正渗透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东京偶像》以纪录片的形式,深入这一文化现象的核心,探讨偶像文化潮流对于社会的冲击。 影片通过一位真正的“东京偶像”来展现她的成名之路。她的“哥哥们”是一群在网络上与现实生活中以追随少女偶像为毕生事业的中年男性。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曾被认为是社会的边缘人物,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偶像文化,伴随着偶像文化的膨胀发展,如今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流。本片导演三宅响子透过少女偶像带有挑逗意味的装扮,来揭示性别力量在日本流行音乐工业制度中的角色。

     长篇影评

     1 ) 赖以生存的乱伦幻觉

    看了纪录片《东京偶像》,才意识到日本的地下偶像文化和流量明星文化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小偶像做的并不是把自己包装得光鲜和优秀(这是在主流社会目光下证明自己),而是为了留住她们的粉丝而不懈付出努力,无论这努力有多么的笨拙。有人会批评说这是日本偶像文化让女性异化主流男性“处女情结”的客体,但恰恰相反,在这文化中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偶像成为粉丝欲望的客体,而是让粉丝成为偶像欲望的客体,不管他们的相貌、财力和年龄,都平等地被作为客体被需要、甚至被爱着。片中的一些偶像宅在主流社会中是失意的,在新自由主义的背景下,他们可能会因各种原因不再被社会那么需要了。但是在那些笨拙的小女孩恰恰需要他们完成她们的梦想,他们也需要她们来找回往昔失去的时光——无需顾虑生计的学生时代,甚至更早,那仍被母亲所欲望的日子。 有一个段子说“就算妈妈和小孩说'牵着妈妈的手别乱走'孩子还是会乱走的,但是和他说'妈妈一个人会害怕,所以请不要松开我的手',他就真的不会松开了”。确实在“乱伦”的母子关系中,重要的不是孩子欲望母亲,而是母亲欲望着孩子,让他来填补自己的缺失。偶像文化也许正是提供了这么一种类似于“乱伦”的快乐。所以为什么偶像不能谈恋爱也可以理解了,这不是出于一种凭空而来的社会契约(或者说这种契约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一旦父亲作为母亲的欲望对象出现,孩子就不再作为母亲唯一的欲望客体了,因为母亲还欲望着另一个人,这对孩子来说是丧失原初享乐的灾难,但也是作为主体的开端。而也许偶像谈恋爱也在向粉丝表示“我不需要你们了”,美梦不得不终止了,纵使偶像还是粉丝欲望的客体,但或许关键在于粉丝再也不是偶像唯一的欲望客体了。

     2 ) 为偶像及宅文化正名

    点点荧光不断摇曳,那是每个粉丝的热情。
                                         ——题记
    自从看了《寿司之神》之后,就对英国投资的日本纪录片有点不放心,小野二郎的光辉形象被摄影师和编导奇怪的思路搞得荡然无存,所以去看的时候还是有几分害怕。
    真是万幸啊,毕竟是影展展映片,不是渣作真是谢天谢地。影片的推进线条非常清晰,以RIO(木莉绪)的成长路线为主线索,RIO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偶像概念(如应援,宅男,投票机制,握手会,偶像管理等)及其成因,再以14岁偶像团体,10岁偶像团体引出偶像之未来,以演唱会结束后的RIO独自归家的镜头为结尾亦富有深意。始终不脱离故事主线,让影片不像《寿司之神》中话题过于分散那般尴尬。
     谈及其内容,若不是大段的访谈和纪录片发式的剪辑方式,真是个剧情片。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片中的solo偶像RIO和应援粉丝群都颇为陌生,利用纪录片访谈片段的优势,无论是偶像还是粉丝还是音乐制作人,其所思所想都展露无遗,比起含蓄的电影,展现特殊生活的纪录片在某些方面反倒精彩绝伦。
       “利用虚拟网络构建基础关系,在线下通过演唱会握手会加深关系,偶像产业就是这种始于虚拟,却在现实发展的产业”,片中社会学家如是说。很多人抨击宅男人群及偶像风潮,我看则不然,人自有怠惰逃避之心理,工作繁忙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学业繁忙谈恋爱又有什么好处,追个星获得属于自己的“诚挚爱意”这种简单的满足感,亦是一种生活。台下的叔叔辈热情洋溢的打call,这是每日辛苦上班积聚压力的良性发泄,简单高效。
    曾记得在日本的朋友说起LOVELIVE(一部学园偶像动画)剧场版在日本上映时,一排排的中年男性西装革履,面对屏幕前奋力舞蹈的九人团体热泪盈眶。再想起自己看KALAFINA的LIVE时候的表现,不禁感慨:
      宅一点,真tm好。
    看到前一篇影评这么尖锐,毕竟看片量太少,难有深度评价,望各位海涵

     3 ) 即使是逃避的亚文化也还是会面对生活不是么

    上海电影节展播周,当时选择这部纪录片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自己的追星狗属性吧。 过程中有挺多思考的,我总感觉日本偶像这个圈子是两群清醒的人在装糊涂给自己建了一个城堡。80%以上的偶像都清楚了解自己除了年龄和努力之外没有任何卖点,所以她们格外感谢粉丝的存在,她们清楚知道如果没有这群宅男自然不会有她们的今天,所以牵紧他们很重要,其次她们也都认识到自己作为偶像的职业周期其实很短,如果没办法被大众接受,时间久了,假装睡着的饭终会醒了,离开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能力吸引到更多的人,自己将无法再成为梦想中“闪亮”的人;80%的饭其实也都清楚偶像仅仅是偶像,他们理解这样的规矩,不会做出格的事情,仅仅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支持,而这样倾尽全力的支持,我觉得更多程度上是一群自卑孤僻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渠道找到了唯一的一点自信,那样“闪闪发光”的人问了我的名字,夸奖了我,鼓励了我,真是很棒的人啊,我一定要支持她,从这样虚无缥缈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这样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的,即使不完全离开,也会淡出吧。他们互相欺骗,但也互相鼓励,互相扶持。 对于追星,我从不否认的有四点:1.超过能力地盲目砸钱就是蠢和脑残。2.有很多性格孤僻的人通过追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3.有少部分人因为追星增长了新技能。4.那个“闪亮”的人给了他们很多力量,估计很多人做了很多原来从未尝试过的事。 我觉得有好有坏,对于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人,给他一个临时的信仰,或许能帮助他走得更远,或许能帮助他变得更加勇敢。但是也很容易让人沉溺在这光环里,不去正视现实,或许这从另一方面看也成为了一种逃避,但不是说逃避可耻但却有用么。 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作为偶像,所谓的积极向上和阳光开朗是否只是职业标签下的一副面具?离开舞台和摄影机的偶像肯定也会有心情低落和萎靡不振的时候这个时候又由谁来鼓舞他们呢?感觉很恐怖的现实会是一份以鼓舞他人为目的的人背后其实是非常疲惫不堪的,脱下人设和包装的他们还是他们么?这些并没有被陈述到。 看完之后觉得纪录片其实挺棒的,因为他主要是在讲述一个社会现象,给出多方观点,但不做方向引导。不过即使这部纪录片给了我这样好的观影体验,但其实其中仍旧感受到了一丝丝刻意(在粉丝群体的选择上,大都选择的是男饭,虽然不能否认男饭的数量,但我仍旧相信偶像团体的粉丝里不乏女饭,感觉这里有点刻意把粉丝形象化为年纪大的男性死宅。)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父母对于孩子发展的包容性,觉得真的是太棒了!“如果她愿意,我就会支持她的!”。 我相信存在即合理,这种偶像亚文化存在并且扩大化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我也还是相信在这种亚文化里有能从偶像晋升到明星的人少,会一直沉溺在偶像梦里的粉丝也少,终究大部分人还是会带着这份经历回归生活,去面对必须面对的生活。

     4 ) 卑贱人生中的“完美”之光

    “爱豆是庸常到卑贱的人生中,一缕来自天际的完美之光。”

    在被剔除了污染的纯净飞地上虚掷余生,在被构建的幻梦中逃避孤独和无望。局外人的狂欢集会,闪烁的也是零余者的熠熠星光。这个社会太惧怕狂欢了,透不过气的规章制度、复杂且作呕的人际,休憩和乐趣都也被成罪过。因为“宅”所带来的狂欢化仿佛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命赞颂,是赤裸的发泄和最不用顾虑的坦诚相待。狂欢下的是虚弱的纯粹,尽管不堪一击、甚至充斥着低劣的性意味,但似乎依旧是纯粹的、纯粹的产物。

    偶像宅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经济衰退、消费停滞、当下和未来都变的毫无期许。没有精神基底的人被透不过的空虚压碎了斗志,于是小众亚文化圈起各异的人,创造出了发泄口、甜蜜和欲望——“努力和汗水包裹下的女孩子们是希望的颜色”。作为企图做到御宅学术双重友好的女性,整个影像所给予我的情绪太过负载。精准的包装下统一起笑容的女孩子们真的很漂亮,但漂亮的背后也是处女情结的外化、是被观看的、承载压迫的他者、以握手代替性爱的软色情。我会为rio和崇拜者们的努力、坚持所感染,也会因程式化的笑容和小学生的握手会感到悲情。主流抛弃的孤独者们用狂热掩饰虚弱,但这种狂欢却也是力量,小偶像和粉丝们相互依赖彼此,为了“你我共同的梦”进行着并不正确甚至负面的消费行为。但是这世上又有什么是绝对的正确,赔钱赔命换取的信仰人生、贩卖青春牺牲自我赢来的血泪追捧,存在即是奇迹,影像没有给予更为深刻的评判,但浮于表面的关注却也足以击中同样是极为困顿的心。

    苏珊娜和长者的故事一直是画家们汲取灵感的圣经故事之一,男画家们笔下的苏珊娜一如被包装后的偶像、闪烁的是常人认知下的“纯洁”——懵懂无知、抑或是包含情欲的迎合。但是再看卡拉瓦乔派的女画家Gentileschi笔下的苏珊娜却是杂糅着复杂:无法拒绝的痛苦、被窥探后的不情愿……“这个社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男性的幻想,并给予他们支持”,现代社会的女性学会了言说、并彰显出强大,于是逃避的造梦开始不断孕育,偶像不过是被许可的、绝对的纯净理想罢了。这个时代或好或坏,我们还无从知晓,接纳复杂并进行积极的思考,大概是唯一可以做到的、并因此为自己争取些许慰藉的行为了吧。

     5 ) 偶像养成?

    故事以一个叫里绪的女孩追逐自己明星梦来揭开追星者的状态与生活。

    1.可能是出生贫瘠从小就排斥那些令人羡慕的光鲜明星们。有时候迷茫的时候也会羡慕追星者的内心,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为一个人而哭泣,曾经饱含泪水的眼眶基本被生活的琐碎磨灭,依然希望自己常保持愤怒。

    2.感觉图片表现的更加形象,只是不是自己原创。

    下面两个哥们儿都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算是填补内心不娶老婆的空缺而选择了追星这条路。

    这么大人追星追到存不到钱

    没有经历他们经历的事情,很难说对错,我们活着都有一种被需要的需求。很多事难做,但是你也要迎难而上相信自己能做好,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短暂的缓解焦虑也可以,但要有从新开始的勇气,不可局限于自己狭隘的思维世界里。

    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啊

    3.不知道这哥们儿的家庭背景是怎样的,猜测不会怎么好,不知道他当时骑车的感觉是怎样的,但是以我一天骑行126公里的经验,这哥们儿骑这样的车骑了130公里,而且自行车还老是掉链子,我是发自内心的既同情又替他感到欣慰。可能一群人走的远,可能内心确实郁闷借机发泄,也可能这哥们儿就是个托儿。

    4.一个漂亮可爱的妞儿。她妈妈是否在意那些老男人对小女孩的意淫,我可不相信所有老男人的欲望都是那么纯洁,不带一点瑕疵,还是说只要那些人没有做出物理上的伤害,只要他们的欲望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这个妞和她的母亲都可以坦然的接受部分龌龊的思想。

    所有的男人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如果有个男人说他不是,我猜要么他因为没有钱直接把欲望扼杀了,要么他性取向不是异性。

    5.也许同一个时空下的不同地理位置上有的孩子还整天饥肠辘辘,而有的小朋友却每天鲜花掌声,有些人生来就被叫做少爷公主。好在上天给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无论谁得了癌症基本是死亡,无论谁人生一般都是百年光阴罢了。

    这些孩子也只是听从父母的意志,为了得到鲜花和掌声不断努力,每个人活得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都活在编制的意义之网上。

    从娃娃抓起

     6 ) 接受并尊重

    此片改变了我对宅男的刻板印象。虽然主流社会对地下偶像和御宅族一直存在争议,但他们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努力很快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43岁的粉丝队长:10年后我可能浑身都是病,若现在不好好享受,以后就没机会了,那样太可悲了。

    Rio的头号粉丝:孝司

    而且他们也不是不知道社会对宅男的看法:谁会爱上一个没有工作的御宅族?并且反问拍摄者:你会吗?

    只要不影响他人,不触犯法律,在你自己的世界,当然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御宅族可能是社会公认的Loser,但他们没有影响他人,也没怨天尤人报复社会,活的很纯粹。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像中国这么幸运,每个人都疯了似的想成功,对财富充满渴望,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崇尚消费主义,舍得花钱,对未来充满乐观。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步入这样的低欲望下流社会,会认命,会失去工作重心和生活目标,会坦然接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设定,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不会发财不会跨越阶层,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发现乐趣和追寻心灵的慰藉。

    很难说对生活的态度有什么对错之分,生而为人,有快乐的权利,有拼搏奋斗的权利,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当然也有自暴自弃的权利。虽然中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和少子化,但依然是全世界最朝气蓬勃的国家之一,因为阶层并没有固话,经济还没有停滞,造富神话每天都在发生,改变命运的事每天都在听口口相传,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都充满希望。

     7 ) 我爱这平等的偶像世界

    正在看...我觉得我会看好几遍,把里面的细节再仔细回味一下...

    有些感慨,看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要记录下来,也许会断断续续写...

    诚然,我也明白和认同其他豆友的观点,所谓AKB48这样的偶像团体,实际上也是资本造就的幻象。但是,不论如何,我也要说,即使有丑陋的一面,但是偶像世界也是残酷的现代社会抛弃掉那些能力或性格上有缺陷的人,但是依然有人在为他们留下了一些温暖,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

    不要瞧不起这些中老年男人,似乎是社会的loser,沉迷于少女幻想之中。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需要一个精神寄托,来说服自己在生活重压之下依然有存在的价值。所谓追求物质财富事业权利的后浪,难道你们追求的不是幻象么?

    > 日本社会人文确实对女性不够平等,男性的性幻想有时候也非常幼稚。然而,这个社会的包容性比我们要强,至少在我们这里,成年男子已经无法作出幼稚放松的行为了,社会的鄙视会让心灵脆弱的男人无地自容。

    虽然日本社会的礼仪常让人诟病,但是,当里绪和粉丝之间亲切的鞠躬、握手、击掌、问候,以及非常尊重对方的的表达,依然让人有一种非常温暖的感觉。彼此相互扶持,相互鼓励,使得这冰冷隔阂的现代社会,即使你失败失意,依然有一块天地可以让有相似遭遇的人能够得到精神上的鼓舞。

    有位小女孩在妈妈的带领下,给里绪送上一块写着祝福的小黑板。里绪开心地接受,并问候小女孩,感谢她,因为这是粉丝的赠礼。我觉得这样的艺人,有平常心,就是我们生活的偶像。

    难以想象,里绪是骑着自行车去离开东京1000公里外的偏远小镇为粉丝唱歌

     短评

    片后交流会有人觉得社会学家的部分很好 但我却觉得很差 他们说的话完全是可以通过爱豆粉丝等等当事人的故事来体现的 一部纪录片不应该是为了shock观众而存在的 而是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发觉一般人看不到的事实 说实话那个女权主义专家的话真的太刻意也太不舒服了

    3分钟前
    • 虎齿剑
    • 较差

    全力以赴的爱豆闪闪惹人爱,就像义体成为平凡御宅族触及梦想的延伸。对纪录片里女权主义的担忧无法认同,将女性的优势发挥极致有何不可,男人们正是一直这么做才取得统治。此外,不可否认偶像是比大叔,主妇们更独立优秀的社会人,总选举活动更像泛政治的社会实验,在未来一定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6分钟前
    • 垫底赛亚人
    • 推荐

    和想象中不太一样,感觉这东京的偶像还挺「low」的,和其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抱团取暖般的温存与悲哀。

    7分钟前
    • 不懈不戒
    • 较差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以四個(組)年齡從21歲到10歲(!)的,還未大紅大紫的日本女子偶像為拍攝對象(當紅的也不會讓你拍)。再採訪她們的父母、宅男粉絲,和社會評論家。讓人一窺柊木RIO為代表的地下偶像和宅男的生活,了解并思考日本偶像文化的興起。但拍攝時間和深度都遠遠不夠。很膚淺。三星半

    12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梦想成为爱豆的女孩子们没有错,她们在舞台上挥洒汗水与青春的姿态也很迷人;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在爱豆身上的宅们也没有错,毕竟他们投递了真情实感,也很少给爱豆造成困扰。霓虹的偶像产业不说两全其美,至少也是两厢情愿了,并不该以奇怪的眼光来看待。

    15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7分。还是在鹿特丹听纳瓦彭的[女孩不哭]映后才知道有这么个纪录片。结构上也是挺下功夫的,找了柊木りお这个不那么红,水平有限却很努力的偶像做主线,也处理到了AKB48这样的顶级女团,以及刚刚十岁出头的后备幼女团。导演更关系的是idol产业中的粉丝与偶像的关系,以及基本就大声说出来的软色情和恋童癖的快感机制。还是可以做得更深入一些,起码采访一下阿酱嘛对不对。

    2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大段反映了偶像产业各环节的人是多么善良纯粹无奈,把那几个从社会文化、宏观经济和性别权利视角批判偶像的专家反衬得特别猥琐。令我真正心动的是偶像的父母辈们,他们懂什么是自由和独立,什么是繁荣和萧条,愿意信赖持有微小梦想的子女坚持奋斗。我想这是发达且高度固化的社会对抗下流化的自救本能。

    21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推荐

    不饭爱豆的人大概也只能把这景象当奇观,女爱豆的生态虽然极端,但也更接近偶像文化的本质。拜金社会自然会发展出满足幻想的产业,赔钱赔命换幻想是个人选择,而我反感的是镜头前后纯真无邪的柔光和自我陶醉。性手枪是要砸碎社会又砸碎自己,不明白和精神虚弱醉生梦死的商业文化如何能相提并论。

    22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经济衰退、少子化和偶像潮蓬勃之相关性,仪式化的商业造神活动合法植入并推广男性幻想中扭曲的童女崇拜,以宅男之名对抗现实或逃避现实的信仰机制;在学术圈几乎一面倒的批判采访中,偶像和粉丝的个体成长经历却又如此辛酸励志:转行脊椎按摩的前乐队鼓手老爹握住不放的手,环岛骑行中掉了十五次链子的崇拜者,错失无数机会却不愿放弃努力的哭泣,九流情歌中一群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局外人老泪纵横不再孤独……这也许就是善恶不明的当代东京众神吧

    2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没看到什么东西,最后成员10岁的那个团的握手场面和粉丝的话吓到我了。

    29分钟前
    • 初犬
    • 还行

    实在满足对日本宅文化的猎奇心。跟踪拍摄对象选择的不错,主角是一个并不具备多少姿色也距主流大团远得很的普通女孩,却认真通过握手会、直播甚至骑行,来经营和维系自己和粉丝的关系。单身老男人们也清楚花钱花心思的“养成”工作,才是让自己摆脱不堪现实的唯一出路。女性的彻底被物化,有了一套自洽的逻辑。17岁后,女孩们就该不再具偶像光环了,10岁的那批等着成为老男人们的新宠。

    32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总体来说比预计的要好虽然拍的还是流于表面.也许是因为日英合拍的缘故更多的还是基于对偶像和ドルヲタ不熟悉的人来介绍偶像这种东西.评论家观点也基本都是老生常谈,女性评论家的批判也是蜻蜓点水明显没放全.除主角外其他线放的有些莫名.当然入场前基于封面本来以为是48系主角结果是riorio还挺惊喜的...

    37分钟前
    • 死得瑟吉恩
    • 还行

    其实跟古代达官显贵、富家子弟浪掷千金追捧青楼名妓的模式一脉相承,偶有穷屌丝逆袭成功,就成了卖油郎独占花魁这样的佳话。片中有句话说:日本男人十分崇拜少女的纯洁性,他们害怕少女失去纯洁性之后变得强势。这倒跟宝玉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在日本御宅族看来,少女失去纯洁性就会变得强势;在宝玉看来,少女失去纯洁性,染了男人的气味,就比男人还混账。

    39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SIFF 这场观众基本都是偶像宅和被拖进来的路人,还碰上了片后主创交流会,加拿大制片人被一观众问为什么都是男粉视角AKB粉也是有女粉的hhhh,被另一观众问008要结婚有什么感想,一脸懵逼说就好像好莱坞男星不能出柜?哎...老外你还是不懂偶像文化

    41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握手会的时间用秒表精准掐好,43岁大叔粉接下来的人生也将被时间无情计算。在偶像21岁的生日会上,他忽然哭得像个孩子。见证平凡女孩走向星光熠熠,彷佛在圆满自己孤独无望的人生。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诞生朋克或偶像,都是时代的产物。迷惘中的你选择何种逃避方式都不可耻,在宅男的梦里把余生虚掷。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siff#不愧是大上影节,有随片英文字幕也不用,完全根据日语原音翻译,点赞。3.5,有些琐碎。日本这个社会既严酷到把疑似痴汉逼下地铁被车撞死,又开放到允许欧桑对着一群十来岁的少女意淫。偶像文化是宅最外向的表现形式,运营把它包装得再励志再美好,也终归只是男性处女情结外化的产物。

    49分钟前
    • m89
    • 还行

    老老实实结婚生子就是人生吗?和偶像谈不可能的恋爱就不是人生?未必。

    51分钟前
    • 小明
    • 还行

    说得挺对的,其实更像是软色情行业。所以看着偶像们认真地“追梦”,很讽刺。

    53分钟前
    • mOco
    • 还行

    又名《东京宅男》,名为偶像的东西事实上是少女本人,失意的阿宅,这个喧嚣又寂寥的都市组成的。感受到更多的还是个体与群体的情感流动。带到了AKB的总选和地下偶像的生活状态,忍不住希望那个叫Rio的少女能实现她的梦想。日本的阿宅追星初衷还是比较单纯的。泪目场景也不少。

    58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力荐

    有时候看着觉得太可怕了,洗脑无处不在。有时候又深深感同无知为乐,何必时刻保持清醒?

    60分钟前
    • Lotte Mars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