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我,花样女王

    我,花样女王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英国2017

    主演:玛格特·罗比,塞巴斯蒂安·斯坦,艾莉森·珍妮,凯特琳·卡弗,麦肯娜·格瑞丝,鲍比·坎纳瓦尔,博亚娜·诺瓦科维奇,朱丽安妮·尼科尔森,凯萨琳·戴尔,保罗·沃尔特·豪泽,约书亚·米克尔,埃文·乔治·沃拉泽里斯,卡拉·曼泰拉,杰森·戴维斯,凯莉·弗雷泽,安东尼·雷诺兹,杰森·麦克唐纳,迈尔斯·穆森登 

    导演:克雷格·吉勒斯佩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东北插班生

    • HD中字

      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

    • HD

      食梦者

    • 更新至第01集

      扫黑·决不放弃

    • HD中字

      谋杀穆巴拉克

    • 1080P

      为什么是他?

    • 国语中字

      武林外传

    • HD

      哥,你好

     剧照

    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2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3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4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5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6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6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7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8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9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托尼亚(玛歌特·罗比 Margot Robbie 饰)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之中,和母亲(阿丽森·詹尼 Allison Janney 饰)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托尼亚的母亲是一个冷若冰霜而又独断专行的女人,她在年仅3岁的托尼亚身上看到了她成为一名花滑运动员的潜力,就这样,小小的女孩被送往了由戴安(朱丽安妮·尼科尔森 Julianne Nicholson 饰)执教的花滑队里,开始了训练。  托尼亚的全部童年几乎都是在冰上度过的,直到有一天她在溜冰场遇见了名为杰夫(塞巴斯蒂安·斯坦 Sebastian Stan 饰)的男子,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杰夫改变了托尼亚的人生,却也成为了她的灾难,从此托尼亚要面对的,除了日益艰巨的训练外,还有来自杰夫的拳脚。在一场比赛中,托尼亚完成了冰上三圈半的跳跃动作,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完成了这个动作的运动员,托尼亚因此名声大噪。

     长篇影评

     1 ) 一个人对抗整个世界

    小Tonya尿在冰场上的时候,你可能开始期待她登上领奖台的样子,开始期待她与母亲和解的样子。天生热爱,坚持,不择手段,隐瞒,爱与恨,自私,挣扎,妥协。在技术能力层面,坦雅向所有人证实了:她可以。Tonya那段crosscut慢镜头,太精致了。再看1991巅峰的那场比赛,这种跌宕起伏实在太美了。
           然而当丑闻发生时,谁还会在乎真相如何呢?没有什么酒比现实更烈了,情感真是太复杂的东西。说什么不公平,说什么这是集体暴力,你可以解释每一种行为,但当一切都混在一起的时候,到底还能不能像判断对错一样得标记每个角色。

     2 ) 我从来没敢幻想过,人们会爱我,像爱其他人一样

    “那一刻,人们对我笑了;我知道自己此刻是被爱着的。“

    在兼具窥视意味与主观感的框式镜头中,托妮亚微笑着直视电影外的观众,缓缓说出这句话。

    她的声音带着低声下气的讨好,却又掺着些许的窃喜和傲慢,仿佛一个过早饱尝人世苦楚的孩子,收敛起小丑般混杂着困惑和嘲讽的笑容,试探地朝这个世界伸出手。

    仿佛在尽力地拨开人们的舆论与仇恨,一遍遍强调着自己——

    《我,花样女王》

    喜欢海报上传递出的“看什么看,老娘最屌”的感觉

    《我,花样女王》的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体坛最大丑闻——花样滑冰天才托妮亚·哈丁击伤对手南希·克里根膝盖事件。

    此事件至今一提起,美国民众仍会群情激愤。

    真实事件的新闻封面

    但是电影却将重心绕开了这次袭击事件本身,而去深入挖掘和披露托妮亚的自我世界,以一种冰冷剜骨的幽默来映照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

    这种冰冷黑暗的幽默贯穿全片,用究极讽刺的剪辑串联而成。

    上一秒,托妮亚的丈夫还无辜地直视镜头说,我从来没有打过她

    下一秒,就接上丈夫拽着她的头撞向墙的画面。

    上一秒,母亲冷酷地对镜头说,她被我惯坏了。

    下一秒,年幼的托妮亚被母亲暴揍。

    这种幽默讽刺的本质是悲凉,是对于暴力的无声抗议。

    这里的“暴力“不仅仅是针对外在肉体上的暴戾恣睢,更贯穿全片灵魂承载着多重隐喻和指代。母亲的控制和贬低是精神上的强权、强硬意志的专制暴力,丈夫家暴又求和的反复是两性关系的情感暴力,媒体的喧哗与曲解是埋没真相的舆论暴力,群众的围观与冷漠是看客心理的集体无意识暴力。

    托妮亚的一生,都在无数的暴力中反复拖拽撕扯。

    电影通过打破第四堵墙,让主人公与外界构成双向凝视,并穿插多视角采访的仿佛,来解构托妮亚的一生。

    托妮亚的一举一动,是对被定义的女性形象的颠覆和解构。

    纵观体育史上的花滑女运动员,要么是利平斯基般甜美清纯的少女,要么是南希·克里根般高雅妩媚白天鹅般的熟女,这符合大众长久以来对于公众女性形象的一种希求准则,是大众渴望看到的公众女性。

    而托妮亚来自底层,狂野、奔放、飙着脏话、在公众场合肆无忌惮地叉开腿,这样一个粗鄙的人竟然是花滑界的顶尖女性,这幻灭了大众的期望。所以当托妮亚与南希发生冲突时,大众无条件地倒向南希,将坦妮娅置于众矢之的而对真相不管不顾。

    她的经历,几乎可以说是从原生家庭到社会阶层,从两性关系到性别刻板定义,再到竞技界暗藏的规则与现代媒体的舆论,一个现代女性所有会遭受的不公与冷遇的缩影。

    而托妮亚一生的经历,映照着美国梦的背面,是无法逾越的阶级壁垒。

    从底层粗鄙的“红脖子”(美国对贫民窟白人的蔑称)到万众景仰的花样女王、体坛神话,坦尼亚的经历似乎十分符合人们对于“美国梦“的神往。

    但体坛的潜规则却还是毫不留情地揭穿她:即使她是技术最高超的一个,但仍改变不了她来自贫民区的事实。她骨子里熔铸着底层社会的卑微和鄙陋,而花滑只属于那些精致优雅的王子公主们的世界。

    尽管这个国家一再宣扬着“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样激奋人心的美国梦,但事实上南希那样出身优越女性,才是精英阶层眼中美国形象的对外代表。所谓的美国梦,原来也只是稳定社会的思想手段,它的背后耸立着永远无法击破的阶级壁垒。

    而托妮亚对于爱的极度渴求和缺乏,其底色来自原生家庭的冷漠与控制。

    被父亲抛弃、被母亲没完没了的殴打和羞辱,成了托妮亚前半生除滑冰以外的全部记忆。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大到让坦妮娅除了花滑以外对世界一无所知,大到她为了摆脱伤害,十五岁就嫁给了世界上唯一一个肯说她漂亮的男人,大到她即使天天被丈夫家暴也自甘原谅,因为她觉得这就是爱,没有人教过她给过她爱,母亲也天天打她,却仍肯出钱给她学花滑,这就是爱不是么?

    面对那些暴力、那些控制、那些伤害,极度缺爱的托妮亚照单全收。

    她拼了命去追求的花滑事业,何尝不是因为这样可以得到人们的爱么?

    渴望得到全世界的爱,最后却沦为了全世界的笑柄。

    甚至这会让人联想起已故美人玛丽莲·梦露。

    看似毫无对比性,却在某些地方惊人地相似。

    诞生的都是最肮脏最卑贱之处,登上的都是最巅峰最荣耀的地位,拥有最天才的禀赋和最孤寂的心灵,同样地悲惨的童年不安的灵魂,同样被当作某个领域的流行文化符号被众星捧月,又被大众舆论狠狠摔下神坛。最后的结局又何其相似,天才如流星般陨落泯然众矣,美人如寓言般消逝于世间。

    可是说到底,那个举世瞩目的天才不过是美梦破碎的少女托妮亚,那个惊艳四方的美人不过是孤独的小女孩诺玛·简。

    她们不过是,万千深陷在身份焦虑和缺爱困境中的,又一个哀伤的灵魂。

    那些灵魂,正越过喧嚣的人群,透入托妮亚的身体,沦为影片最后,走投无路成为拳击手后被击倒的她,所吐出的一口鲜血。

    沦为吐出鲜血后的一句话——

    “这就是人生,而这,就是操蛋的真相。”

    而人们,面对托妮亚倒地后的奄奄一息,报以最热烈最欢乐的掌声与欢呼,一如当年,她拿下鼎盛荣誉时,人们的掌声与欢呼。

    这就是人生。

    “我从未幻想过有人会爱我,像爱其他人一样,我的幻想无法延伸的那么远;我只幻想着人们都注视着我,呼喊着我的名字。“

    ——玛丽莲·梦露

     3 ) 看完这电影,我开始讨厌花样滑冰

    (首发于 壹条电影 微信号:yitiaomovie)

    坦雅·哈丁是美国首位完成高难度冰上三圈半跳跃的选手,在她之前,美国无人敢尝试这个动作。

    她1970年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家境贫寒,母亲有过多任丈夫,她是母亲和第四任丈夫所生的孩子。坦雅小时候,父亲便离开了家,母亲的冷漠与粗暴让她的童年雪上加霜。

    她刻苦训练,努力成为专业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1991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坦雅得到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银牌,1992年和1994年得到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金牌。

    坦雅在职业生涯如日中天的时候,意外卷入一起丑闻。当时另一位花滑选手南茜·克里根在更衣室遭到不明人士袭击,膝盖受伤。经查,袭击者为坦雅当时的丈夫杰夫·吉卢利。坦雅本人因包庇罪被终身禁赛。

    此后她转战拳击、摔跤,但不久便草草结束了职业生涯......

    坦雅(左)和南茜(右)

    坦雅事件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乃至世界花滑界的丑闻,美国编剧斯蒂芬·罗杰斯将坦雅事件改编成剧本,并由导演克雷格·吉勒斯佩拍成传记片《我,花样女王》。该片豆瓣评分8.1,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剪辑提名。

    说实话,这是我看过的最压抑的一部传记片

    一般的传记片会采用正面人物作为题材,而《我,花样女王》却用了一个丑闻女主角。片子的形式很奇特,在剧情之中加入了类似采访的段落,借坦雅(玛格特·罗比 饰)、前夫杰夫·吉卢利(塞巴斯蒂安·斯坦 饰)、母亲拉沃娜·戈登(艾莉森·珍妮 饰)以及涉事人员和记者之口,逐渐还原丑闻事件的真相。

    电影在表达某些沉重话题例如家庭暴力时,也出乎意料地没那么沉重,而采用了滑稽的方式。

    坦雅第一任丈夫杰夫·吉卢利对坦雅一次次地施行暴力,但坦雅却一次次妥协,甚至用自嘲的方式来给自己开解。这使得本该沉重的家暴话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坦雅婚姻的不幸,不是因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么?

    坦雅对家暴的理解是:“我的丈夫是因为爱我才打我。如果他不爱我,为什么要打我呢?”

    坦雅的母亲也在肉体和精神上双重虐待她,无论坦雅取得好成绩还是遇到心爱的男人,母亲都会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永远一副冷脸,随意暴打已成家常便饭。

    坦雅穿上婚纱的那一天,母亲依然毒舌:“我不知道说什么,嫁给第一个夸你漂亮的傻子,你可以跟傻子上床,但不要嫁给傻子。”

    和对丈夫的家暴态度一样,坦雅也用“妈妈打我是因为爱我”来解释母亲的虐待。

    当一个人缺爱缺到了极点,就会把别人的暴力自动转化成爱,这在医学上有个专业的名词;斯德哥尔摩症

    影片中,坦雅不止一次说道:“我感觉到我被爱着。”在和杰夫恋爱的时候,在被家暴的时候,在1991年获得全美锦标赛冠军的时候......

    除了冷漠毒舌的母亲,坦雅只从父亲身上得到过温暖。电影开头有一段坦雅和父亲在林中打猎,坦雅想和同龄人一样有一件皮衣,父亲就亲自为她打了一只野兔。冰天雪地,稀疏丛林,小坦雅和父亲像一对好朋友一样聊着天。

    可惜,父爱转瞬即逝。被母亲赶走时,父亲表现出的冷漠与母亲如出一辙。小坦雅撕心裂肺的哭喊牵动人心,她内心的空洞从此形成......

    极度缺乏爱的人会像抓救命稻草一般抓住一丁点的爱,杰夫就是那根稻草。坦雅有一定程度上的“恋父情结”,她忘不了,放不下杰夫给过的温暖,杰夫的关心和赞美仿佛父亲又回来了。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让坦雅离不开猪一样的队友

    杰夫收到恐吓坦雅的匿名信,这促使他想用同样的方式恐吓南茜,但杰夫的朋友肖恩居然偷偷雇人打伤了南茜的膝盖,原来寄给坦雅的匿名信是他一手写就,肖恩做这一切只是为了刷存在感!

    爱的缺失,被外界瞧不起,又让坦雅虚荣心膨胀,急于表现自己。在参赛着装上她特立独行,过于花枝招展而显得轻浮,这减低了她的分数。1991年坦雅第一次用冰上三圈半跳跃震惊全美,一时间她成了各家媒体竞相报道的人,虚荣心极度膨胀。面对丈夫杰夫,她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

    坦雅的这种暴发户形象直接暴露出她贫寒的出身。除此之外,影片还有多处直接间接地提到了她的出身。比如坦雅一直被人们称为“红脖子白人”,“红脖子白人”是美国精英阶层对从事底层劳动的白人的蔑称;坦雅在学校被叫作“白人垃圾”;母亲叫坦雅在侮辱她的人的牛奶里吐口水,这间接证明了坦雅确实是被美国精英们蔑视的“下等人”。

    所以,电影的前半部整个就在为我们描述一个人生惨到谷底的女人,为什么?

    因为坦雅职业生涯覆灭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乃是花样滑冰界的潜规则——冠军选手必须代表美国形象,而且是精英阶层的形象。这一点坦雅明显不符合。

    坦雅曾因评委们故意打低自己的分数而抗议,她甚至追到某一评委的车前问原因,结果得到了这个令人心痛的回答——

    这从来都不止是关于滑冰本身,你不是我们想要树立的那种形象。我们需要的是有着完整美国家庭的形象的选手,而你根本不配合。”

    连媒体也公然嘲笑坦雅:“天啊,不可能吧,这就是我们的花滑冠军。”

    事实上,花滑训练费高昂,大多数美国花滑选手都出身殷实家庭。坦雅的母亲把赚来每一分都投入了坦雅不菲的训练费中。参赛着装上,除了经济限制,坦雅的审美因出身所限,几乎无法穿对衣服。她公然在比赛中对评委抗议,评委一脸戏谑地对她道:“我们打分还要参考造型因素。”

    教练也对她说:“如果你穿着得体,也许分数会更公平。”

    而坦雅的队友兼对手南茜·克里根则符合评委们的要求。南茜来自富裕家庭,有良好的教养,气质高雅,穿着得体,并且绝对不会像坦雅那样对评委爆粗口,更不可能拦车质问。

    在这里,花滑运动已经完全不是一项运动,而成了一场政治秀。当运动员的成败不是取决于竞技水平,而是取决于家庭环境和地位,这就注定了她必将跌入地狱,无法翻身

    坦雅几次表达对这种生而不公的愤懑:“南茜有私人训练场地,也许摔倒了还会有专人扶着。”当丑闻发生时,舆论几乎一边倒倒向南茜,这对坦雅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公众的盲目是更大的伤害。当丑闻发生时,媒体一边倒倒向南茜,公众的情绪被煽动,讨伐伤害代表美国形象的凶手的声浪日渐高涨。谁还会关心真相?坦雅的教练劝她去向公众道歉,只有道了歉,这件事才会过去。

    当公众的情绪被煽动起来时,真相就变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坦雅最终被终生禁赛,即使她转战拳击和摔跤,希望继续活在公众视野中,但职业生涯也很快结束了。

    杀死坦雅的是她自己,是最亲密的人,更是无数双看不见的手。评委要求花滑冠军选手能代表美国精英阶层形象,公众也默认了这一点。当强者不符合这一“潜规则”时,只会遭到全社会无情的打压。

    这样的“暴力”太常见了:寒门学子一朝功成,却被公众打上“凤凰男”这一鄙视意味浓烈的标签;靠双手打拼上位的女性,人们忍不住会怀疑她被“潜规则”;学生时代师长喜欢的“好学生”常常遭到孤立......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华裔大一新生遭美国一亚裔兄弟会霸凌致死事件正式宣判。据悉,每年至少有一名学生被亚裔兄弟会虐凌至死。该兄弟会默认霸凌“试用期”成员,成员级别越高待遇越好,做事也越轻松。他们视喝酒为融入群体的必要条件,喝得越多融入得越快,很多新会员不得不喝,狂吐甚至饮酒过度死亡。

    影片末尾,坦雅在拳击场上自白:“毕竟我太了解暴力了,美国想要有人去爱,但更想要有人去恨。那些恨我的人总是说,坦雅,说出真相吧。但并没有真相这种东西。这就是我的人生,这他妈就是真相。”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看不见的那些人生里,暴力每天都在发生。是啊,这他妈的才是真相。

     4 ) 命运可不可以被复盘?

    (文/杨时旸)

    在绝大多数人心中,花样滑冰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它似乎不止于竞技,更像基于体育的艺术,体能、外形、技术以及自我展现的意愿把它区隔于其他那些只看重更高更快更强的项目。平昌冬奥会上,羽生结弦的爆红似乎在印证着普通人对于这个项目的某种想象——应该混合着美感与轻盈,有着浑然天成的孤傲又决然疏离于俗世的气质。但是这部针对花滑冠军的传记片《我,花样女王》却执意于写出洁净冰面下的灰色与暗礁,写一个天才运动员如何被人间烟火吞噬,如何被命运戏弄。

    美国首位完成了冰上三圈半跳跃的女性选手托尼亚,从小就是冰上天才,这故事讲述了她的一路成长和日后的丑闻。1994年挪威冬奥会赛前,她和丈夫以及丈夫的一位朋友合谋恐吓对手,之后一切失控,恐吓变成了一次真正的攻击,托尼亚就此彻底告别赛场。

    作为一部传记片,《我,花样女王》有意识地摆脱了常见的叙述方式,某种程度上说,托尼亚儿时的天赋展现,日后的训练与成绩,都作为背景或者粗线条地带过,那些成绩看起来像是天经地义的,最不需要被交代的事情。与此相对的,最被浓墨重彩展现的却是冰场外的生活。父亲的离家,母亲的打骂,以及她自己面对生活的恐惧,她的婚后生活几乎也在复制原生家庭的灾难样本。绝大多数传记片都有意识地对传主的生活进行简化,只挑拣某一条明晰的线索以便更易于传递想表达的内容,但《我,花样女王》却走了一条与此截然相反的道路,它把观众推向一个又一个充斥着无尽细节的生活现场,让你自己去选取和判断,所以,你能看到梦想的起点与鼓胀,看见期盼和希望,看见花样滑冰这种美丽孤傲的运动背后那些溢出体育之外的算计与歧视,当然,还能看到失意生活对一个人的淹没与折磨,撕扯拉锯的、少见的母女关系,看着这个女孩遇人不淑、误入歧途,以及无法更改的命运追跌和星辰陨灭。

    相较于有些人从美国梦的角度去切入这个故事,其实,它更像是讲述命运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捉摸。她从巅峰坠落,到底又是哪一步走错?是自己性格使然,还是降生在那样一个家庭中的必然,又或许真的只是因为一时冲动而带来的不可挽回的结果?它被做成了一部伪装的纪录片和新闻片的外壳,多年之后重访所有核心当事人,还原了托尼亚的前半生。从时候去追溯和分析,一切都难以厘清。

    《我,花样女王》的配乐、节奏、结构与演技都值得称道,出演托尼亚母亲的艾莉森·珍妮凭借这个角色拿下了第90届奥斯卡的最佳女配角,她演绎了一个极其富有个性的母亲形象,烟不离手,毫无教养,拼尽全力工作,永远面若冰霜,对女儿充满利用和嫌弃,但不知道为什么,你总能从令人厌弃的外表下看到某种若隐若现又不知是真是假的爱意,那不愿表达又不会表达的微妙情感,复杂的、互相矛盾、冲突的细节都被艾莉森·珍妮精准地刻画。其实,很多人并不熟悉那个出演托尼亚前夫蠢朋友的演员,那个一脸痴呆相的男人保罗·沃尔特·豪泽曾经在另一部另类的体育题材美剧《搏击王国》中出演一个有些类似的角色,他的演绎也绝对配的上任何一个奖项。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是一部配角光环大于主角光环的电影,那些配角真的熠熠生辉。而这些配角作为“外围采访对象”配合新闻片的回访形式,则产生了一种巧妙的代入感,像是对命运线索的复盘,我们如今从最后的结果与标签去看待一个人,托尼亚成为了陨落的运动员,过着凋零的生活,人们都想知道曾经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是什么推动着一个天才偏离的轨道,而在所有“采访”之中,所有人的说辞充满互相的攻击和尖锐的矛盾。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人物传记,永远有不可抵达的内心。

    《我,花样女王》会让人想起一些前作的影子,比如《黑天鹅》,比如《狐狸猎手》,当然,并不是具体某个桥段的相似,而是一种处理方式,借由一种艺术或者运动,写人际间的撕扯,写心理的暗礁,写命运的转折。它整体喧闹又欢脱,即便苦难和挫折也都故意处理得幽默风趣,只是,当你对照她的如今与往昔,总掩不住悲凉的底色。

    

     5 ) 我亲爱的妈妈,我操蛋的人生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公平的。

    总有人一出生就是人民币玩家,也总有人在娘胎里就被设定了hard模式。

    Tonya Harding的人生显然是后者。毕竟她连名字里都带着“hard”。

    只不过她看起来似乎要幸运一些,过人的天赋像是上帝为了弥补她而开的另一扇窗。

    虽然这扇窗子并没有变成Tonya升级通关的捷径,反而成了她与生俱来的诅咒——让红脖子出身的非典型女花滑选手,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冰上三周半的运动员,你说天上那个老头到底是好心,还是恶趣味呢。

    打人事件的真相早已成了罗生门,谁也不敢断言电影的还原有多少真实多少虚构,所以这里讨论的Tonya都仅限于电影。

    除了挥舞棒球棍的致敬片段,玛格特罗比在本片中丝毫不见小丑女的影子,表演也与电影的黑色喜剧风格十分契合。

    个人非常喜欢本片的风格以及在形式上的选择,特别是Tonya与Jeff相爱相亲的夫妻生活部分,配合BGM,颇有昆汀式的浪漫意味。

    影片里的Tonya家庭不幸,婚姻糟糕,连唯一引以为豪的滑冰都与她余生绝缘,她的三个身份,女儿,妻子,与运动员,都用了一种荒诞可笑又让人心痛的方式,宣告着她彻头彻尾的操蛋人生。但归根溯源,大概逃不脱四个字: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这个词,这几年被提的越来越多,随便搜一搜相关问题,绝对能让人对亲情的认识打开新大门。

    虽说它不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唯一因素,但一个不幸的家庭对子女造成的创伤,时常都会伴随一生。

    混蛋不会因为成为父母就不再是混蛋,电影中Tonya的母亲Lavona,绝对算是混蛋母亲届的个中翘楚,这个形象几度让我想起马男波杰克中的母亲。

    Lavona聪明,冷漠,自私,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更懂得如何伤害别人。她满口脏话,举止粗野,是精英阶层所鄙夷的“白人垃圾”,而那些所谓的精英阶层,又时常遭到她的无情嘲弄和反击。

    只是这样的反击,往往只能停留在往牛奶里吐吐口水、在门口拉条红绳的地步,一旦遭遇现实,就不得不偃旗息鼓缴械投降。

    就像那个装在口袋里的录音机。

    支持Tonya滑冰,是Lavona做的最母亲的一件事。但这并不是单纯出于爱,而是出于对Tonya天赋的期待,或者说,是对自己的期待。

    她认为Tonya的天赋是她赋予的,而Tonya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她自己的成功。

    那些养尊处优高贵精致的小公主,不照样是我女儿的手下败将。

    可Lavona又嫉妒这样的成功。

    Tonya的天赋,给了她一个机会跳出底层,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Lavona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

    她所谓的“Tonya生气时滑得更好”只是自我催眠的借口,这个借口让她可以理直气壮地贬低与辱骂Tonya,践踏她的自尊与爱,还能冠冕堂皇地称Tonya对她的恨,是“一个母亲的必要牺牲”。

    简直是个残忍又可耻的笑话。

    她得意于自己的教育让Tonya成了冠军,但真的是她造就了Tonya的冠军吗?

    Tonya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反叛精神,这种精神在Lavona日复一日的打击下不减反增。Hard不仅意味着困难,也意味着坚硬。Tonya就像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狠狠砸在那些优雅端庄的花滑评委面前。

    她不是美丽乖巧的淑女,没有幸福美满的“American family”,不走传统的风格,坚持自我,为了得到公平对待和权威据理力争。她日复一日地训练,滑冰是她唯一热爱的事业,在赛场上的每一份荣誉,得来的都比别人更艰难,也更沉重。

    这样的设定,换个剧本,就可以是开创花滑新时代的励志天才。

    但电影要跟着现实走,而现实中的Tonya,是个被命运截胡的天才。

    在那个意义重大的三周半动作前,电影里的母亲雇人在赛场旁疯狂辱骂Tonya,也许正是这件事,让Lavona更加坚信自己选择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

    她刻意忽视了Tonya的努力与天赋,在这件事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那么作为母亲,Lavona到底对Tonya产生过怎样的影响?

    从未感受过母爱的Tonya,嫁给了第一个夸她漂亮的毛头小子,哪怕她时常遭遇毫无理由的殴打——没关系,母亲不也经常打父亲吗。

    前面说过Lavona很聪明,看人很准,她看不上Jeff,不会和打自己的人在一起,不会嫁给一个傻瓜。

    但Tonya有得选吗?Jeff递过来的零星爱意,从父亲离开起,她就再也没有感受过。Lavona那几句理智的劝告,就像是站在岸上对着快要溺死的人喊,你怎么这么蠢?稻草救不了你的命。

    可那稻草是Tonya唯一抓得住的东西。

    作为妻子和女儿的Tonya,从未得到应该得到的爱,而当作为运动员的她成为受众人爱戴的宠儿时,她的自我意识才彻底觉醒,她第一次感受到被爱,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值得这样的爱。

    所以才有了她在比赛后与Jeff的分离,以及最后一次目的性极强的复合。滑冰已经成为她唯一的快乐来源,也是她唯一获取爱的方式。

    只是这唯一的方式,也被彻底断送掉了。

    Tonya前23年的人生,几乎被不停抗争、不停失败的操蛋经历塞得满满当当,而她那亲爱的妈妈,更是为这操蛋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我愿意相信故事最后有了一个美满结局,Tonya值得这样的结局。

    如果重来一次,我亲爱的妈妈,请你别再爱我。

     6 ) 成功路上没有捷径

    女主角的成功也许是因为遇到了伯乐

    也许她本可以默默无闻

    付出一切努力哦泪水

    没有辜负她自己

    成功背后的心酸

    看了就知道了

    母亲的冷漠,刻薄,甚至是侮辱,也是本片的一大惊喜,也是女主励志成功的推动剂。

    没有什么随随便便成功的人

    背后的心酸与泪水都是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你的努力没有白费

    荣誉归来,你是王者!

    加油!

     7 ) 打倒Tonya的那些伪善的真实:电影中对花滑世界潜规则的隐喻

    2022.1.26更新: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了。2018年的时候 我曾经去到过韩国平昌 亲临冬奥会比赛现场。那是我第一次去奥运会现场。是的,我没有去过夏奥会,而是第一个就去了冬奥会的现场。虽然17年的时候也到过小城江陵(平昌冬奥会的冰上项目举办地),但奥运会的气氛是很特别的。是我完全没有想象到的场景。在冬季的海边小城江陵,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于此,本就不大的城市几乎到处都挤着各色的人们。各国的选手、教练和奥委会的官员们在你的身边围绕。只是下车往场馆走的那一路,就可以遇见几十种穿着不同国家代表队服装的人。大家会彼此微笑点头,空气中洋溢着融洽又和气的氛围。虽然天气很冷,却总有阵阵暖流。江陵冬天的海还是碧蓝碧蓝的,清透的泛着孔雀绿,洁白的浪花裹着细沙温柔的冲刷着沙滩。那不像是北国冬天的海,倒像是哪个热带岛屿。天空那样澄澈,虽然寒风刺骨,阳光却依旧耀眼,而海水清澈见底,让人恍惚。沙滩上到处都有奥运的五环标志和各个国家的旗帜,还有拿稻草扎起来几米高的现代雕塑,闭幕式结束后会被付之一炬。类似火人节。人们争相和这些纪念物拍照,在海滩上大排长龙。排在我前面的是五个穿着荧光粉色日本队长运动服的选手。因为我很爱羽生结弦,所以可以轻易的认出那是日本队的队服。后面就排着俄罗斯队的选手们。现场还有各个国家的媒体穿梭来往,也有大大小小的赞助商展览活动,最大的那个亭子是阿里巴巴的,展示了很多为冬奥会量身定做的高科技产品。

    和夏奥会的严肃紧张不同,冬奥会更像一个大party。人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狂欢,畅饮。在洁白的世界里忘却了真实世界的烦恼。而我不曾想过,那是美好时代的倒数计时,那时我们可以随时去到地球上任何想去的地方,和所爱的人们相聚的最后光景。我永远忘不了海边飘雪的江陵小城,和朋友们围坐在暖炉前的那一次炖鱼火锅,以及那一年,那个冬天,奥运会所带给我的快乐与感动。

    遗憾的是,我们本来可以,奉献给世界一次精彩绝伦令所有人难忘的奥运会,当然他一定也会是精彩绝伦令人难忘的。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却没有机会参与冬奥这个大party的快乐。世界笼罩在阴霾之中。但我仍然希望,冬奥会可以圆满,快乐。就算不能亲临现场,仍然能够将冬奥的精神传递给全世界。

    我永远爱冬季运动,因为他热情,洒脱,自由。我想Tonya也一样。

    那些因为这部电影而来的你们,诚挚的推荐大家,都去领略一下冬奥会和冬季运动的风采。你们一定会爱上。

    2021.8.9更新:夏季奥运会落幕了。让我们期待180天之后的北京。冬季奥运会。花滑美人们在这个夏天也帮yxh和up们扛了不少KPI

    2021.6.23更新: 最近营销号好像又在推这部电影是为什么🙀🙀🙀

    ————以下是17年写的————

    看了四年花滑,现场比赛看过不下100场。几乎见过所有现役仍在花滑世界中滑冰的世界顶尖选手的演出。(好像就差高桥,金妍儿见过真人没见过滑冰。)聊一下这部电影对花滑世界潜规则的隐喻。 ----------------------- 这个世界充满了潜规则,花滑几乎把这种潜规则发挥到了极致。 大约是由于花滑是一个人的表演,因此“冰上形象”成为了这个被少数精英(裁判和他们幕后代表的利益集团)有选择性的控制的内容。如果你不符合某种模式,那么只有被淘汰。精英们控制的手段繁多,随后一一道来。 1 你必须是养尊处优的公主 花滑训练费高昂,花费不菲。因此大多数花滑选手都出身自家境殷实的精英阶层。(我国选手除外) 而电影一开始Tonya的采访便称自己是Red Neck。红脖子白人。是美国精英阶级对从事底层劳动的白人的蔑称。 而小Tonya对爸爸说她在学校被叫做White Trash,白人垃圾。这也是美国社会常有的对处于底层阶级的白人的侮辱性称谓。 相应的,Tonya把这件事告诉她妈妈之后,她妈妈教她在那人的牛奶里吐口水。这个行为又从侧面证实了她确实就是被精英所鄙视的“下等人”。她妈妈的行为从始至终都十分粗鲁,粗口,暴力,抽烟,从事体力劳动。这些都被美国精英阶级的白人所不齿。因为代表了美国形象的WASP们一生最崇高的信条就是Decent,简言之就是装逼。而Tonya从小就与Decent绝缘。 同样因为必须显得有钱,每个滑冰的女孩儿都有一件裘皮大衣。Tonya爸爸为了让她也有,便到森林中打猎,自己手工缝制了一件裘皮大衣给Tonya穿上。但是这件大衣在冰场遭到了嘲笑,Tonya以竖中指作为回应。这里又一次强调了她与Decent毫无关联。 她不是养尊处优的公主,她是出身低微的穷酸女。 2 你必须是位女人中的女人 花滑世界的逻辑一向是,最顶尖最被裁判认可的女选手几乎仅有两种:可爱又柔弱的少女,或性感又妩媚的熟女。 利平斯基是前者,关颖珊是后者。

    浅田真央是前者,金妍儿是后者。

    不巧的是,Tonya哪个都不是。 她既不纯洁无邪楚楚可怜,也不千娇百媚妖娆温存。她几乎虎背熊腰,大大咧咧。她甚至不算美貌。 电影中15岁的她,甚至留着中性的短发。因此当Jeff对她说你很pretty的时候,她竟然被突如其来的夸奖感动了。 3 你要穿着得体 电影中Tonya对裁判发火质疑他们打分不公平那里,裁判说你也必须有好的presentation。Tonya回敬他们我没有5000美金买衣服,所以这套衣服已经不错了。我认为挺好看的。而她的教练戴安也一直要求她穿怎样的衣服,做怎样的行为。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符合花滑中对选手既有形象的那一套逻辑。 但是Tonya苦于经济问题,也苦于出身的审美问题,几乎无法穿着得体。而她的对手,南希科里根(虽然也是个Bitch吧)却优雅迷人。几乎所有顶级花滑选手都在演出服上面大下功夫,外形绝对是花滑选手实力的一部分。 4 你是要代表USA形象的人 Tonya一直苦于裁判对她不公正的打分,在一场赛后跑去追逐美国冰协的官员(or裁判or技术专家or主裁),追问他为什么自己技术这么过硬却不能得到公正的评判。裁判无奈之下对她说,因为我们不能让你去代表美国的形象,看看你自己的样子。他代表了花滑世界对Tonya的评判:你不够资格代表美国。 Tonya,一个出生在红脖子白人阶层的丑小鸭,行为粗鄙,审美粗俗,这样的skater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主流花滑界的认可。可她偏偏不服输,一次次用自己的实力与这个世界对抗。 可是突然有一天,她这个花滑界的错误与花滑界的正确狭路相逢,直至发生了那件惊天大丑闻。于是花滑界的那些话事人们,迫不及待的抓住这次机会把她逐出花滑世界。她被终生禁止参与与花滑有关的任何活动。 这件丑闻如今在花滑界内部,仍然被常常提起。在花滑的粉丝中,这个故事被演绎了千百回,真相如何已经无法分辨。如今,人们对Tonya的态度,仍然嘲讽多过同情,不齿多过理解。因为她是一个,与花滑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她闯入了一个,不属于她的世界。 如今的花滑世界,仍然充满了王子公主,少女骑士。Tonya仍然毫无立锥之地。 而顶级的Skater和普通的skater之间的差距还是跟Tonya和Nancy一样大。Tonya需要在业余时间打工来维持自己滑冰,她甚至还得到公开的冰场训练。而Nancy则有自己专属的冰场,像Tonya所说的那样,大概摔了都有好几个人扶她起来。 如今顶级的花滑选手不但拥有自己的专属冰场,甚至用真金白银买下好几座冰场。他们几乎永远一个人训练,教练只不过是他们的雇员。冰协的官员给他们跑腿,甚至连国际滑联的规则都会被最有影响力的花滑选手左右。他们出入奥委会官员的宴会,甚至和政客谈笑风生。几千美元的冰鞋一个赛季就要消耗十几双,上万美金的演出服几乎每场比赛都会新做一件同样的(因为昂贵的演出服很难水洗)。年入百万美金,过着挥金如土的奢华生活。 而普通的skaters常常需要在白天做教练教小朋友,才能支付自己的滑冰费用。许多花滑选手都不得不靠家庭资助,或者募捐才能继续滑冰生涯。 花滑是个美丽的世界,但撕下艳丽外衣却狰狞的残酷。 I Tonya这部电影,谈论了歧视,谈论了偏见,谈论了阶层,谈论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谈论了亲密关系对人的摧毁。谈论了爱与被爱。看似荒唐,实际现实比这还荒唐百倍还直接百倍。 花滑是部好题材,因为那些明争暗斗,每一天都在真实的上演着。

     短评

    太残忍了,真是一出黑色喜剧。生活是一碗狗血,Tonya喝得真干净。老妈表演真是秒杀众生。冬兵贴个胡须难掩帅气。不断转换角度,多角色插叙,以及打破第四面墙,喜剧化手法让电影看点十足。最后还要说下罗比,她可是和罗南一样是90后!

    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笑点无比密集,但暴力的部分也很惊人。角色塑造都很棒,妈妈尤其突出,Alison有希望拿奖。可以说很好地描写了红脖的生活状况,挺让人唏嘘的。营销号可以用的标题:冬兵竟敢家暴小丑女!…之类的吧

    11分钟前
    • 兔安叽
    • 力荐

    毁掉一个天才需要分几步?需要几个人?

    13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她的经历本来非常美国梦,但在她的故事里,正是大众对美国梦的定义,毁了她的一生。它的每个环节都很优秀,特别是剪辑和剧本,这部电影想要的表达的让人觉得很复杂,是童年毁一生,女主角自身的性格使然,还是遇人不淑,嫁了个渣男,还是体育世界的潜规则和偏见,原因确实“非常矛盾,非常真实”。

    1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很酷的妈妈,很帅的老公,有趣的解读。如果是请艾米亚当斯来演女主,就是神还原了。

    21分钟前
    • 竹和
    • 力荐

    歌有点多不过还挺好听。Janney演得不错。整部片看下来感觉有点大杂烩,要说是David O. Russell拍的我会信,最后比赛那整段拍法演法又照搬黑天鹅。作为制片人的Robbie还是演员私心过重,太想趁高人气一步登顶,导致整部片都隐约弥漫着一股“老娘也要像表姐石头一样拿奥斯卡”的味道。

    2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用一个十足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毁灭性的悲剧,前半段全程都在哈哈哈,后半段事件爆出后越来越心酸凝重。第四面墙的手法用得很6很得宜,给你看一群欢乐的傻逼,如何深陷在一出罗生门之中。而艾莉森的演技又给极品老妈升级出另一个旷世奇葩的新版本。父母皆祸害,渣男毁一生,上帝是幕后的傻逼大boss。

    27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本年度最带劲儿的传记片,美国梦的阴影面,想被全世界爱,却被全世界恨甚至沦为笑柄,绝不讽刺,非常矛盾,完全真实。花样滑冰的世界里当不成公主,搞女子拳击又发现自己不是怪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相,生活总他妈随心所欲地整你。”

    3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I, Tonya》,又名《老娘,唐嫣》,以及《溜冰吧!妈妈》。编剧是Steven Rogers(不信你看看编剧是谁),讲述冬兵背叛他、和小丑女相爱的故事,于是,后来,冬兵这个负心汉遭到了报应,被朋友陷害,成为了全世界最憎恨的人。

    3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被禁止自己终生追求的东西,因果轮回,世事无常,别丢失自己。

    3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3.5 合格的娱乐片,剪辑和镜头组合炫酷,演员也很卖力,罗比很不错。但是我希望看到不止是目前这样一个“没文化的倒霉红脖女恰好会做三周跳”,而是说多一些,这样一个能用身体表达音乐的天才运动员,付出了和才华匹配的汗水,却败给了保守的美国和难以摆脱的家人。但那样可能就不是喜剧片了吧

    3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聚光灯只有一束,污点从四面涌来。

    3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餐刀入臂流出的血,让人明白亲情的冷酷;子弹擦枪弹出的血,让人懂得爱情的残忍;拳台痛殴咳出的血,让人饱受命运的玩弄。在这个只相信鲜血不在意眼泪的舞台,流着泪向评委或法官哭诉,都毫无用处。冰面旋转三周半,却永远活不出模范人生。在血与泪之后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才是被命运踢碎膝盖的小女孩。

    4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红脖出身,女性被施暴,一个黑点毁掉整个职业,这片简直踩中了当下所有的热点话题,母女的表现太亮眼了。伪纪录片以及打破第四面墙的形式看似突破,实际上在大空头之后这个花样也有被滥用的嫌疑,中段人物的塑造也不够好。另外全片的“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还说“不存在真相”,洗白姿势不要太难看

    4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不断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的互动是亮点,小丑女塑造的Tonya可以说是美国梦最好的正/反面教材。真相不只有一个,恶人并不是怪物,能在不知不觉中洗白这点比较厉害!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算是普遍无趣的传记片中有点意思的了,超级喜欢艾莉森·珍妮扮演的母亲,毒舌、冷漠、控制欲强,气场满分,酷到不行。

    57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看完五味杂陈。天才选手穷极青春去追求的事情,败给了性格和家庭。面对裁决的时候她才23岁。就像每一个难度跳跃一样,在起跳时就知道是否能成功落冰,但是在空中一定会尽力挽救,在摔倒后也要一秒爬起来。大概生活就是这样,也只能这样。

    60分钟前
    • 小慢
    • 力荐

    小丑女演得好,她妈演得好,那死胖子演得更好……艹!干!那死胖子!

    1小时前
    • 科林
    • 推荐

    直觀的疑惑是:譚雅的穿著不像冰場淑女,究竟是她不想,還是不能?畢竟外行如我無法想像,一個全美紀錄保持人兼奧運先發,會拉不到贊助商贊助一件也就五千美金的賽服。連帶的疑惑則是:何以本片視角層層,唯獨不去訪問譚雅的任何一位同行呢?例如斷腿的那位?她們不也是清楚美國夢真相為何物的證人嗎?

    1小时前
    • 焚紙樓
    • 还行

    Domestic violence isn't funny

    1小时前
    • 粉色林宝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