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17

    主演:布莱恩·佛格尔,格里戈里·罗琴科夫,尼基塔·卡梅夫 

    导演:布莱恩·佛格尔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第2集

      新声一代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5时装秀

     剧照

    伊卡洛斯 剧照 NO.1伊卡洛斯 剧照 NO.2伊卡洛斯 剧照 NO.3伊卡洛斯 剧照 NO.4伊卡洛斯 剧照 NO.5伊卡洛斯 剧照 NO.6伊卡洛斯 剧照 NO.16伊卡洛斯 剧照 NO.17伊卡洛斯 剧照 NO.18伊卡洛斯 剧照 NO.19伊卡洛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名美国单车运动员和一位俄罗斯专家在国际体坛引爆严重丑闻后,一场对用药行为的调查引发了全球追逐战。

     长篇影评

     1 ) 恩,体育口的Citizen Four


    我去制片怎么拿到那么多permission的简直厉害,就像Grigory后来自己说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一个参与使用兴奋剂的高层变成了揭示这一切的人,不管他自己基于什么目的,保全自己还是良心发现,这个斯诺登式的做法至少至少让这部纪录片的观众目瞪口呆了。


    无论是Citizen Four还是Icarus,能跟被拍摄者,尤其是一经曝光就会严重牵扯个人名誉甚至安全的被拍摄者保持如此亲密的关系,能够一直跟拍,都感觉很不容易。虽然的确可能有互相帮助的因素在,一方帮助成功拍摄纪录片,另一方帮忙协助其安全及其他行动。不知道Grigory在决定帮助Fogel自行车赛作弊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切。导演以自己的行动来开始整个故事,一些personal diary的镜头感觉比客观拍摄更有说服力,Skype录屏和摄像机的结合效果很棒(。。。Iphone现在也能录屏了吧),好奇除了Interview之外用了多少摄像机。


    感受到了空镜和情绪性镜头的重要性,可以很好地对音轨的narration起到额外的支撑,后期Title对于整个事件的连接与描述也很赞。


    很喜欢之后的分段,以及每段对1984的运用。

    还有Grigory对狗的喜爱,这两条线对于故事的整体性感觉是加分的。


    跟Citizen Four相比,摄像好了好几个level,应该这个形势更宽松一些吧也没有那么紧张。


    严重好奇有些镜头用的shotgun还是藏了lav……

     2 ) 解读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伊卡洛斯」,直面体育界重磅风波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已出,《伊卡洛斯》荣摘“最佳纪录长片”桂冠。

    (更多入围优秀纪录片介绍请戳链接:第90届奥斯卡入围最佳纪录长片&短片介绍+资源,都在这里了!

    这是一部有关2015年俄罗斯禁药丑闻的纪录片。

    导演布莱恩·佛格尔以参与者的身份,用第一视角向观众讲述这场体育界的“盛大”风波。

    ▲ 导演布莱恩·佛格尔在《伊卡洛斯》中出镜

    布莱恩是一位业余的美国单车运动员,骑了28年自行车后,他打算挑战世界上最难的业余自行车比赛——环法自行车赛

    这场比赛有多难?

    用布莱恩的话说,这基本就是给疯子举办的比赛,而参赛的资格就是:

    你要足够愚蠢。

    虽然听起来像是开玩笑,但也足够说明环法自行车赛对人类身体极限的挑战性。

    “师傅领进门”,对于布莱恩来说,让他喜欢上自行车运动的这位师傅,就是兰斯·阿姆斯特朗

    ▲ 兰斯·阿姆斯特朗

    兰斯·阿姆斯特朗,体育界偶像级人物,曾经战胜了癌症、连续7次获得环法赛冠军头衔。

    然而,2012年,兰斯·阿姆斯特朗使用禁药一事被曝光

    人们不敢相信,他在职业生涯中大约经历了500次药检,而每一次的检测结果都是阴性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药物检测系统是不是根本就没用

    随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奥运实验室创办人唐恩·卡特林在采访中给出了一个爆炸性的回答:

    他们全使用禁药,每一个都有。 用药很有效,有一定的知识你就能逃过每一次药检,很容易的事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奥运实验室创办人唐恩·卡特林

    就是这样形同虚设的药检系统,向世界证明着“公平”。

    由此,布莱恩萌生了一个想法,他要服用禁药参加自行车赛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想测试服药后参赛自己能拿到的成绩二是想证明药检系统存在着巨大漏洞

    几经周折下,布莱恩联系到了俄罗斯反禁药实验室主任

    他同时也是索契冬奥会主持所有药检的人——格里戈里·罗琴科夫

    ▲ 左为格里戈里·罗琴科夫

    格里戈里可以说是一位“社会人”了,他同意了布莱恩的请求,并且通过视频向布莱恩传授禁药使用法则

    于是,布莱恩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注射和服用禁药过程,各种粗细的针头和各种浓稠程度的药物一起往身上招呼。

    服药让他感觉到身体越来越强壮,体能也在不断上升。

    然而最终,布莱恩的参赛名次停留在27名

    虽然没有夺冠,但是他证明了卡特林的那句话:

    想要逃过药检,是很容易的事。

    如果这部纪录片止步于此,那它或许无法成为本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伊卡洛斯》的劲爆点,开始于格里戈里对布莱恩的一句发问:

    你看过我的电影吗?

    此处的电影,就是德国电视台的那部揭露禁药事件的纪录片——《俄罗斯如何成为大赢家》

    该片提到,格里戈里熟知药检流程,他是整个禁药丑闻的幕后管理者

    这部纪录片,成为俄罗斯“禁药门”的导火线。

    一时间,格里戈里成为禁药丑闻的罪魁祸首

    他的实验室被关停,自己被迫辞职一举一动随时都有人监视着,最终他决定逃往美国。

    同时,他将俄罗斯举国使用兴奋剂一事公布给了媒体,从此走上了揭发检举之路。

    纪录片《伊卡洛斯》里呈现了这么一段对话:

    -普京是否知道俄罗斯有一个禁药体系? -是,他知道我的名字。

    这么一来,这部纪录片就有点意思了。

    主人公身上处处都是矛盾点

    布莱恩,使用禁药的运动员,成为揭露禁药丑闻的记录者; 格里戈里,反禁药实验室主任,成为使用禁药的幕后推手; 而这个禁药推手,最后竟然成为禁药丑闻的揭发者

    而人物的这些矛盾,让人无法用绝对的、非黑即白的标准去评价。

    究竟谁对谁错呢?

    我们无法给出答案。

    就像格里戈里的老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奥运实验室创办人唐恩·卡特林说得一样:

    我无法批评格里戈里。

    本片中,导演有意无意引用着《一九八四》里的部分内容,片头即用了乔治·奥威尔的一句话:

    在充满谎言的世界中,说实话变成革命性的行动。

    格里戈里成为那个说真话的人,成为《第四公民》里的爱德华·斯诺登

    以一己之力揭开不为人知的阴谋,然后在争议中变得“无家可归”。

    国家的荣誉、奥林匹克的真实性、东西方政治博弈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都隐藏在“禁药门”之中

    在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用蜡与羽毛造了一双翅膀。

    当他逃离克里特岛时,却因为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被太阳融化后,最终落水身亡。

    禁药,就像是运动员的伊卡洛斯之翼,一时翱翔天际,到头来终究黄粱一梦。

    点击观看《伊卡洛斯》全片

    最后,介绍一下第9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天堂堵塞》

    Mindy Alper是一位饱受折磨却成就辉煌的56岁艺术家,她代表了洛杉矶最顶级的画作水平。

    囿于焦虑、精神紊乱和严重的抑郁症,她不得不接受精神医疗机构的电击治疗并度过了十年失语时光。

    她超强的自我解读能力又使得她创作出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状态的、数量等身的艺术作品。

    本片通过访谈、搬演重现等方式,呈现了她所爱的心理医生的8.5英尺半身像的诞生过程,同时也回溯了她童年时期的绘画作品

    这些都让我们了解到她挣扎着从多年黑暗孤独的世界中走出,并重新塑造出充满爱与信任的世界的故事。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DOCO热纪录 | ID: docochina

    知乎 | 豆瓣 | 爱奇艺 | Bilibili 平台均已入驻!

    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咨询微信:docokun

    官方APP:DOCO热纪录

     3 ) 《伊卡洛斯》涉及的部分背景信息综述

    补充一些影片涉及的背景知识,完整影评请收听《后排影评》

    http://www.ximalaya.com/yingshi/13031268/70635421

    俄罗斯国家兴奋剂计划

    2010年一名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雇员Vitaly Stepanov开始向国际反兴奋剂机构WADA发送电子邮件,披露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系统性的服药情况。他在三年内发出了200多封电子邮件和50多封信函。虽然没有得到实际性的行动,但有一名WADA内部人士帮助其联络了德国电视台ARD。2012年十月,一名俄罗斯运动员Darya Pishchalnikova给WADA发送了包含详俄罗斯国家体制性兴奋剂计划细信息的邮件,这封信最终被三名WADA官员转发给了俄罗斯体育官员,次年Darya被俄罗斯禁赛十年。

    ARD纪录片《The Doping Secret: How Russia creates its Champions》指控俄罗斯国家机关深度卷入了禁药事件,它将俄罗斯的风格归类于东德模式。而且俄罗斯禁药事件是有金钱交易的,运动员必须把5%的收入上交给俄罗斯当局,并配合所有掩盖禁药痕迹的行动。

    2015年法国当局对国际田联前主席Lamine Diack开展刑事调查,指控他接受了来自俄罗斯田联一百万欧元的贿赂用以掩盖至少六名俄罗斯田径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

    两名俄罗斯反击兴奋剂机构最高领导Vyacheslav Sinyev和Nikita Kamaev在2016年2月神秘的死亡。英国星期天泰晤士报称Kamaev在死前不久联系了该报计划他自己撰写的《1987年之后关于体育医药学的真实故事和俄罗斯禁药事件》。

    90%的俄罗斯运动员拒绝接受单独询问。WADA主席David Howman说:调查其9个月之内,是任何干净的俄罗斯运动员出来为自己正名的最佳时期,很可惜的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麦克拉伦报告

    DPM

    Disappearing Positive Methodology始于2010年渥太华冬奥会俄罗斯队的糟糕表现。副总理Nagornykh是DPM计划的关键。他掌握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所有阳性检测情况。Nagornykh决定谁会被保护,谁不会被保护。他用的指令是"Save"或者"Quarantine"。实验室人员会根据其指令伪造阴性测试结果以掩盖禁药检测数据,并在实验室数据系统中伪造结果。但这个方法无法适用于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为了能将DPM适用于国际赛场,俄罗斯国家安全局研发出了一种能打开密封检测瓶的方法。这项技术专门用于索契冬奥会和国际田联冠军联赛。瓶子内测在显微镜下会显示区别于正常使用的明显的刮痕。调换尿样需要建立干净的尿样库。运动员在体育局俄罗斯国家队准备中心主任Irina Rodionova的安排下收集干净的尿样用于调换。而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主任Rodchenkov会进行检测确保这些尿样是干净的。俄联邦安全局官员Evgeny Blokhin专门负责尿样的运输调换。Rodchenkov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确保调换的尿样符合一系列正常采集的尿样的生物参数特征。

    伦敦实验室的一系列实验证明了Rodchenkov关于尿样调换操作的说法。索契的调换方法非常特殊,是因为当时奥运会期间在实验室中有大量国际工作人员参与尿样检测。在索契冬奥会结束之后DPM重新成为最主要的掩盖兴奋剂检测的手段。

    WADA在ARD播出记录片之后,WADA高层就通知了莫斯科实验室他们要派人将实验室的尿样运送出俄罗斯接受检测。根据DPM,Rodchenkov知道自己有大量的B瓶不干净的尿样被报告称了干净。解决的手段之一是销毁2014年9月之前的所有存储尿样(80%被销毁),手段之二是重新采集相关运动员的干净尿样。体育部副部长Nagornykh联系了俄联邦安全局用特殊手段打开了大量检测瓶协助重新采集尿样。伦敦实验室发现检测瓶内测有多处刮痕,并且3处尿样结果甚至不符合DNA特征。

    DPM的步骤:

    1.检测出违禁成分后,其生物特征由莫斯科实验室通过各种通信手段传递给联络人

    2.联络人在三个不同时期由三个人承担。俄联邦体育部工作人员,CSP工作人员和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副主任。大量证据可以证实其交流细节,包括俄联邦体育部工作人员甚至直接用了minsports.gov.ru的邮箱用于交流违禁尿样信息。

    3.联络人联络俄罗斯反兴奋剂中心获取相关人员信息。

    4.联络人将所有信息汇报给俄联邦体育部副部长Nagornykh,其批示为两种:SAVE, or Quarantine

    国家的角色

    1.足够的证据表明莫斯科实验室的反兴奋剂运行受到国家的直接控制。

    2.莫斯科实验室的人员被要求成为国家通过禁药提高运动员水平的计划。

    3.莫斯科实验室的人员没有选择不参加计划的权力。

    具体实验方法

    由专家盲测26个被打开的尿样瓶,成功推断出了所有被打开的和没有被打开的尿样瓶。

    鸡尾酒

    Rodchenkov研发了类固醇鸡尾酒,以及口服方法最大程度的降低被检测的几率,将检测窗口成功降低至3-5天内。根据成分可检测出相当多的伦敦奥运会的俄罗斯运动员服用了鸡尾酒。

    Rodchenkov如何帮助Bryan作弊

    Rodchenkov帮助Bryan作弊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通过由麦克拉伦报告中透露的第一种方法:DPM。这样的话,他将需要把Bryan的尿样通过实验室检测,然后发生阳性的话直接上报给俄罗斯联邦体育部。由于尿样瓶的ID和被测试者的Id是分开的,因此DPM的联络人会知晓Bryan的身份。那么按照DPM之前的传统,几乎全部的外国人阳性都不会被篡改而是直接公开的,因此如果Rodchenkov真的想帮助Bryan的话似乎需要打破DPM这一常规流程。由于DPM非常的敏感,因此流程管控应该不是形同虚设,实验室和测试人身份数据是严格隔离的。

    第二种可能就是采取公爵夫人鸡尾酒。但影片中明确展示了Bryan是皮下注射并不是口服。因此Rodchenkov实际上应该是采取修改上传系统,外加特定日期尿检瓶调换的手段。

    Rodchenkov可能一开始就没打算帮助Bryan进行真正的反兴奋剂检测手段上的作弊,而是还要依赖常规检测之外的舞弊。那么这样和Bryan设想的模拟阿姆斯特朗的类固醇方面禁药的舞弊行为似乎有很大的偏差。

    Rodchenkov的黑历史

    Rochenkov宣称普京知晓俄罗斯禁药舞弊计划。2008年之前,高纯度类固醇大量在中国生产。Portugalov,苏联时代的俄罗斯著名教练,拥有一整套非常先进的类固醇训练和躲避检测的方法。Rodchenkov当时恰好是Portugalov的对立面,他在研究如何延长检测期,从而导致Portugalov旗下的运动员大量被检测出了禁药。Rodchenkov于是就成为了类固醇的新的领头人物,因为他知道高纯度类固醇的购买源。

    Portugalov有很强的政治能量。很快Rodchenkov就被捕,由于试图自杀,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并被强制治疗。刑事警察将Rodchenkov送进了一个条件较好的精神病院,并可以使用电脑。2012年Rodchenkov收到了国际奥委会的邀请去伦敦,并且不愿意接受其他人选。这封信拯救了Rodchenkov。莫斯科当局明白获取伦敦反兴奋剂实验室的一手材料有多么重要,如果不从内部了解情况,俄罗斯禁药计划将彻底完蛋。索契成为Rodchenkov的救赎。

    联邦调查局派人联系Rodchenkov,希望他能配合调查。美国地区法院向Rodchenkov发传票要求其作证。导演聘请的相关律师认为Rodchenkov如果和联邦调查局方面合作,那么就不太可能在里约奥运会之前公开披露俄罗斯禁药内幕。Rodchenkov坚持要先披露内幕,他同纽约时报联系提供了大量一首文件并进行了核实方面的沟通。之后他花了三天时间接受了美国司法部的询问,提供俄罗斯当局赞助禁药计划的具体细节。当然Rodchenkov并没有告诉司法部他已经将相同的信息提供给了纽约时报。司法部显然非常生气,取消了与Rodchenkov的合作协议,并要直接起诉Rodchenkov。

    索契事件

    Rodchenkov称索契冬奥会一个月前让所有服用禁药的运动员变得干净。但高层决定要用效果更强的PED。这就是说,冬奥会索契完全放弃了用科学的常规手法规避检查,而使用特殊手段。这就是说必须调换脏尿样。Rodchenkov需要为每一名服药运动员调换尿样。

    问题在于索契冬奥会期间实验室的运作并不完全在Rodchenkov的掌控下。由于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的参与,在索契的反兴奋剂实验室戒备森严,监控严密。

     4 ) 不会停止的双重思想循环

    俄罗斯版斯诺登。禁药检测实验室主任最后变成了揭露禁药使用丑闻的“吹哨人”,滑稽又讽刺。

    故事从一位业余自行车运动员试图联系专家帮他用药蒙骗药检提高成绩开始。没想到阴差阳错找上了俄罗斯的禁药大牛,最后比赛阴差阳错并没有获得成功,反而是牵扯出了俄国举国体制蒙骗使用禁药的惊天丑闻…

    体育和政治真的可以分家吗,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更高更快更强最后都成了在化学领域的不断挑战。运动早已不再是展示个人风采的东西,反而背负了政治宣传/“雪耻”等宿命,运动员也不过是一粒粒工具而已。举国体制的doping舞弊,看着也格外让人熟悉。“马家军”,孙杨的丑闻还历历在目,而片中提到中国正是类固醇生产量最大的国度…

    奥威尔从始至终贯穿了整个影片,格里高利(俄罗斯禁药实验室主任)更是手不释卷,他用双重思想说明着自己的矛盾与纠结。从使用禁药的运动员到帮助运动员逃避药检的大头头,他是被普京推出来的牺牲品,而就算没有他,看到今年俄罗斯花滑也会知道,俄罗斯还会有新的格里高利。

    片名《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迷宫的创造者代达罗斯的儿子。 伊卡洛斯和代达罗斯试图借助代达罗斯用羽毛和蜡制成的翅膀逃离克里特岛。伊卡洛斯无视代达罗斯对他的劝诫,飞得太靠近太阳,导致他翅膀上的蜡融化。 他从天上掉下来,掉进海里而溺死。doping也是如此,看似帮助运动员触及到更高的地方,最后却归结为黄粱一梦。

     5 ) 在2022年4月这个时间点看《伊卡洛斯》,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6.5分,我真的不喜欢这部奥斯卡得奖的记录电影,但是我又的确被记录的真实本身震撼,这个故事可以站在奥斯卡,能被大家所熟知很大程度就是老天赏饭,谁能知道自己有一天真的可以参与历史参与一个如此重大的全球性事件,然而无论是豆瓣打高分还是其他喜欢认可这部电影的人多多少少也是参与了一场全球性意识形态宣传狂欢,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电影体系和影响力不如远西方世界成熟,至少在电影领域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所以俄罗斯没能力没兴趣也拍一部电影怼回去,这也和当下发生的事情非常相似,我个人对此是没有任何褒贬的,但是作为一个生长在东方的成年人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些问题,会去反思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本身也是特别敏感的话题,而现在我可以很明确的说不仅是体育,艺术也是脱离不了政治和立场的,而优秀制作水准的电影就是高级的意识形态宣传工具。

    这是一部没有优缺点的记录片,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人物真的是非常精彩,都说人生如戏,格里戈里的人生的戏剧性真是编剧都不敢这么编的,然而在展现了如此精彩的两小时后,我依然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一个流利使用英语的俄罗斯人,一个曾经的运动员,一个运动医药界世界级科学家,一个服用兴奋剂贩卖兴奋剂的人,一个有过精神病史自杀未遂并且蹲过精神病院的人,一个1989年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的人,一个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的高级官僚,一个帮助运动员长期服用禁药的帮凶,一个爱狗人士,一个在索契冬奥会后被普京颁发奖章的国家英雄,一个抛妻弃子只身一人逃亡美国做吹哨人的国家叛徒,这样的人生随便拿几个就可以拍出精彩的电影,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甚至让人会怀疑真实性,选择这样一个人物而且是全世界唯一一部呈现这样一个人物性格的纪录片,本来起点就会很高,不同于斯诺登,体育是我们普通人身边能接触的,至少在看电影前我无法想象体育上的成败能给政治带来明确的影响,索契的全面胜利能够唤醒俄罗斯基本盘的支持,这本身让我大开眼界。

    我个人非常喜欢格里戈里这样一个人物,但是我依然不喜欢这部电影,我也不得不说作为单一事件和单一人物的叙事是完整的也的确该得奖,但是我并不认可整个电影后半段的逻辑。如果说这部影片的立意是仅仅为了批判抵制俄罗斯使用禁药这件事,那就是政治的、偏颇的,这也应证了普京总统说整个兴奋剂事件就是西方社会针对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的报复,电影只说了阿姆斯特朗这一个美国人,而没有提到其他可能使用兴奋剂的其他国家运动员,这里摘自维基百科“由于美国是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最大赞助者,故此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一直对美国运动员网开一面。2015年时,美国以“因病服药”的名义申请豁免的运动员高达653人,通过申请的有402人,而同年俄罗斯只有20人通过”我不相信全世界除了俄罗斯人就没人使用禁药,而阿姆斯特朗事件也体现使用禁药是全球性的普遍性行为,而作为整部一部出发点就是反对禁药的电影,格局上应该是以小见大,从个体到国家再到世界,然后在格里戈里代替导演本人成为主角后,电影的矛头从反禁药过度到了反俄罗斯反普京,不说只提俄罗斯举国使用禁药不提别的国家是不是对俄罗斯不公平,就说核心的表达和批判的重心是不是就偏移了,从一个体育公平的角度变成了控诉俄罗斯的檄文,作为真正青天大老爷的反禁药组织查也查不出,调查也没实锤,抵制也毫无作用却没人提及。

    另一方面根据电影的提供的证据俄罗斯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是俄罗斯的国家行为,那请问就电影来说结尾处不停展现俄罗斯运动员得到奖牌的画面,就暗示,不对明示了这些运动员还在服用禁药,先不说合不合适,就说国家行为是不是可以理解运动员服用禁药是国家铁拳的强制要求,那俄罗斯运动员无论有没有使用禁药是不是同样也是受害者呢,作为俄罗斯国家这个主体我双手赞同是活该被抵制和制裁,那作为个体的俄罗斯普通运动员被禁赛多年是不是同样也是受害的一方呢,既然西方社会崇尚个体的人权和自由是不是也会关注这些个体呢。的确根据维基百科的记录在平昌冬奥会俄罗斯运动员是以个人和团体的方式参加比赛的,那是不是作为电影的创作者该提及这些事呢?至少把运动员和国家分割开来,不提反禁药组织的无能致使反禁药工作存在巨大漏洞以至于被俄罗斯钻了空子,也没提反禁药组织有没有针对出现的巨大漏洞做出哪些改革,仅仅用一些暗示性极强的镜头来表达俄罗斯有可能依然在使用禁药来获得名次,换句话说要你们反禁药组织干什么来的,只能反对和抵制,如果可以改进技术逮他们个现行,是不是就是实锤作弊行为也就不会有这些争议了呢?同样作为电影也没有提及。最后我也说说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禁止俄罗斯代表队参赛没有任何问题,在体育的公正性上不一定就是政治报复,但是作为奥组委和托马斯巴赫本人后来又同意俄罗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这件事就是最大的政治干涉体育的体现,而且西方世界共谋的体现,背后可能有作为奥运会发起者整个欧洲社会有关能源经济产生的巨大利益勾连,甚至我猜测会不会有可能是托马斯巴赫本人受到自己祖国德国方面的压力,因为俄罗斯和德国或者说整个欧盟在能源上是深度绑定的,如果奥组委就把俄罗斯全部禁赛那我认你奥组委是真汉子,我也能认可体育本身是大于政治的,我不能说这是这部电影的缺点,电影结尾处也做了一些展现,但是作为普通观众只会从电影的立意和格里戈里引用的《1984》中得出批判俄罗斯本身这层表达,这一切难道就没有西方世界的妥协和纵容,天下乌鸦一般黑你让我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该如何相信任何一方的观点呢?批判不全面等于全面不批判。

    我认可电影的某些表达,我也尊重作者长时间的跟踪这样一个事件的努力,但是我个人在各种意识形态宣传中越来越迷茫,以至于我对竞技体育本身完全失去了兴趣,也不知道是世界走上一个拐点,还是我的人生走上一个十字路口。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是格里戈里成就了导演布莱恩富格尔,还是导演在接触中加深格里戈里某些自我意识,也成就了格里戈里呢?还是格里戈里和导演的第一次沟通时就开始设想这么一条出路,我都不得而知,这才是这个世界让人恐惧又着迷的地方。到底谁才是伊卡洛斯,阳光下融化了翅膀的是可笑的人性吧。

     6 ) 关于违禁药,这部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早已讲透

    近日被议论最多的新闻就是孙杨药检案的仲裁结果:维持WADA(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提出的上诉,对孙杨判处8年禁赛

    虽然孙杨仍可在30天内向瑞士联邦最高法院上诉,但鉴于瑞士联邦最高法院撤销国际体育仲裁法庭裁决的先例十分罕见,所以这次孙杨药检案的仲裁结果基本上就是此案的终审结果。

    这样的裁决对任何运动员来说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因为这几乎等同于运动员生涯被葬送了。

    但我不想妄议孙杨是否真的有使用违禁药品,因为就目前所能了解的确切信息,是否用药是一回事,是否尊重WADA药检规则是另一回事,鉴于双方的诉求完全不同,无法交流的窘境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透过这件事,我想起了这部曾轰动一时的神片,也就是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伊卡洛斯》,这片子虽然质量不错,但碍于题材,它在豆瓣上的标记量也着实不高。

    所以如果你对国际运动员使用“违禁药品”的现状很感兴趣,那这部片子简直再适合不过了,但如果没什么兴趣,也可以看《伊卡洛斯》,因为它本身故事节奏和戏剧性俱佳,细节丰沛,能把复杂的事情剥茧抽丝,观感酣畅淋漓。

    总而言之一句话:当下的国际体育圈,早就烂透了。

    故事可算是意外开始的,影片的前半个小时完全就是导演布莱恩·佛格尔(Bryan Fogel)的个人vlog,他是一名业余自行车运动员,为了在环法自行车赛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计划服用违禁药品并尝试逃避审查机制。

    这个计划让他顺利对接到了格里戈里·罗琴科夫,也就是俄罗斯奥林匹克运动员抗兴奋剂实验室的负责人。

    所以这个开头就足够荒诞了,一个WADA实验室主任,一个在索契冬奥会主持所有药检的人,正在帮助一名业余美国运动员使用违禁药品。

    布莱恩·佛格尔使用的是睾酮加上人类生长激素,其实违禁药品并不等同于我们经验里的嗑药行为,有时候运动员们吃错了东西,药检都会显示超标,而佛格尔被建议的方法非常规律,只需隔日注射40mg,各项体能指标都会逐步增长,运动员就像在脱胎换骨

    前半个小时,主角还是导演本人,他参加了比赛,却也没能获得更好的成绩,毕竟天赋和年龄的差距,仅靠兴奋剂是无法追赶的,他承认哪怕是21岁的自己在使用这些兴奋剂,可能还是与环法冠军无缘。

    然而事发突然,2014年德国电视台ARD的一部纪录片彻底引爆了禁药丑闻,随后WADA组建了三人独立调查委员会展开调查,而这桩案件的主要调查对象格里戈里摇身一变,成了本片的主角。

    接下来,这部纪录片进入了爽片模式,直入正题,清晰简洁,完全是小说化的呈现形式。

    此外,这还是一个大型甩锅现场,其实俄罗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让运动员使用禁药,只是这口大锅是在格里戈里的曝光下才真的飞了起来。

    格里戈里太适合做主角了。

    他本身就是一名出色的运动员,在他的运动员生涯里,“使用禁药”就是一门基本常识,与他同期的很多运动员,去年还默默无闻,隔年就肌肉发达,所以他不仅使用违禁药品,还是他妈妈亲自帮他注射所有药剂。

    在2008年之前,中国是同化类固醇的最大生产国,由于有着良好的品质保障,这些药品被源源不断地送往美国和欧洲,被无数运动员购买并使用。

    转折就出现在2008年,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提醒中国政府,身为奥运会举办国,是不能纵容生产大量类固醇产品的,于是中国政府叫停了所有相关工厂,而此前负责购买违禁药品的波杜加罗夫被彻底切断了药源。

    这一转折也造就了格里戈里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峰,由他为实验室提供的检测仪,要比过去更加精准,而且只有他知晓一条获取“无杂质禁药”的渠道,此后他顶替了波杜加罗夫的职位,成为这一链条的新垄断者。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俄罗斯总共拿到了73面奖牌,而其中有30项是由使用过违禁药品的运动员获得的。而在伦敦奥运会,数目更多。

    这些赢得奖牌的运动员大都使用了特殊疗程,而这些疗程的费用均由俄罗斯政府赞助。

    被点名的俄罗斯运动员

    因为权力相争,格里戈里波杜加罗夫陷害入狱,他曾在狱中试图自杀,最后又被抢救了回来。

    可能是格里戈里实在太“有用“了,而且那时政府内部再也没能找出替代他的人选,所以他在精神病院仍在为国家工作,他远程操控俄罗斯代表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用药,战绩非常不错。

    2012年,奥委会邀请他担任伦敦奥运会的主任,而且只点名他去,这个邀请救了格里戈里,他的案子被立即撤销。

    格里戈里在采访中说“普京知道他的名字,并因此让他出狱来将功赎罪”。

    这个“主任”职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拥有此身份便意味着掌握了一手资料,这些资料是打造“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程序”的地基,所以他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俄罗斯运动员暗度陈仓

    至此,一个俄罗斯套娃般的权力关系浮出水面,格里戈里自然无法脱责,但他绝不是唯一的主谋。

    每一个权力圈层都是传话人和帮凶,只是一旦东窗事发,俄罗斯政府的解决方式是简单粗暴的,那就是在其中一环找到替罪羊,然后亲自斩除这一环

    格里戈里正是其中一环,也是被指控的核心人物,他的处境无疑是最危险的。

    就在他成功逃到美国之后,俄罗斯反禁药协会的前主任突发心脏病身亡,这名前主任刚刚卸任两个月,在死前一天还在与格里戈里通话。

    其实这就等同于,如果格里戈里当初没有离开俄罗斯,死亡名单里就一定会有他的名字。

    格里戈里非常一针见血的说,政府想要你消失,是因为你的存在不仅毁掉了他们的未来,还毁掉了他们的过去

    首先,副部长穆科国安局出身,与普京私交甚好,手段毒辣利落,毫无道德可言。

    格里戈里的上面隔了好几层,第一层是体育部副部长尤里纳格尤科,他实际上也参与了格里戈里所参与的一切,从流程上看,格里戈里上报尤里纳格尤科,随后就是副部长穆科,最后再由穆科上报普京。

    而身在美国也并不安全,此时的格里戈里还是“同谋”身份,是个确凿的罪人,而俄罗斯当局会以调查为由,怂恿美国当局把他遣送回俄罗斯。

    所以他不得不借助媒体来达成自救,他求助了纽约时报,曝光了一份曾使用禁药的俄罗斯运动员名单,还提供了联邦安全局的档案以揭露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在安排药检上的舞弊细节。

    格里戈里·罗琴科夫掌管实验室,经手数以千计的奥运选手药检,他研发出三合一禁药鸡尾酒,并混合酒精提供给数十位俄罗斯运动员,帮助他们施行体育史上最精密成功的禁药计划。”

    格里戈里亲自读出纽约时报对他的报道,他用谋杀自己的方式完成自救。

    索契冬奥会之前,普京对格里戈里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拿出最好的成绩,向外人证明我们的实力“。

    这句话并无破绽可言,但格里戈里能领会其中的真意,那就是不仅要更加凶猛地使用禁药,还要在比赛之前把俄罗斯代表队弄得干干净净

    格里戈里在这个过程中背弃了科学,并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帮助运动员们规避所有的药检。

    格里戈里的经验和能力是什么呢,那就是为俄罗斯代表队检测结果呈现阳性的运动员更换尿液

    他们都是顶尖的作弊高手,片中完美展示了整个调包过程,简直蔚为壮观。

    其中的一环,也就是由瑞士生产的专门用来收集尿液的小瓶子,几乎成为了最难的突破口,所以格里戈里和团队被任命想办法搞到全新的瓶子或瓶盖,或是能够完好无损地打开瓶盖。后来他们都做到了。

    这种作弊的方式固然是罪恶的,它变相证明了,整个药检制度的无用和形同虚设。也就是最开始我们说的,烂到根子上了。

    而对于一个国家,当民族荣誉和对奖牌的渴望被置放在一起,所有事情就都复杂了起来,这一作弊行为就像蝴蝶扇动的翅膀,成为此后许多国际大事件的关键肇因。

    比如,俄罗斯运动员获得了更多的金牌,普京的支持率陡然上升,随后他拥有了对乌克兰开战的话语权……运动场上的竞赛浸入了政治、战争、死亡……还怎能说公平正义呢。

    就在新闻曝光后,格里戈里失去了他的律师,曾在其身边保护的他的人也因为各种原因被威胁或是退缩。此时他的家人正在自己的国家被无缘由仇恨,只因为格里戈里的行为抹黑了他的国家。

    最后,俄罗斯政府没收了他的全部私人财产,还开庭起诉其罪行,对其太太、子女、妹妹强行审问。

    格里戈里的妻子在视频中绝望地问他:“你指望结果如何?”

    镜头切到一片灰霾之色,而正中间嵌着一枚小小的太阳,随后一群大雁飞过,伊卡洛斯的隐喻成了格里戈里的个人注脚。

    格里戈里三十岁时读了乔治·奥威尔《1984》,此后他称这本书为其人生地图。“无知即力量”,他说这是最强有力也是最简单的道理。

    这本书让他成了伊卡洛斯的化身,在做错那么多事情之后,他还是选择了不断向太阳靠近,哪怕身上的蜡全部融化,哪怕重新跌落至深渊,也不会再回头。

    我很喜欢他说的一句话是:“我就像是个奴隶,奴役我的自由直到永远”

    这是一部节奏激昂的影片,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禁药”题材本身。很多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有着一个同宗同源的大命题,至少通过这部影片,一个道理已经再明显不过,那就是,“你不能在不遵守道德的前提下去要求道德为你站队”,同理,“你也不能在不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去要求规则为你站队”,有些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7 ) 苏联的影子

    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与父亲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做成羽翼飞上天,逃离克里特岛时,伊卡洛斯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被晒化,最后跌落水中丧生。

    导演对于为何选此标题的回答如下:

    I chose Icarus before I ever picked up the camera. The idea for the film came to me in mid-2013 in the fallout of [Lance] Armstrong’s confession. I came upon Icarus because it was the story of every athlete that had been caught for doping in sport. You can fly and you can have wings, but just don’t keep pushing the boundaries. If you do, you’re going to get too close to the sun. Your wings are going to burn or melt, and you’re going to plummet to the earth.

    导演Bryan Fogel还是一名业余骑行运动员,为了探寻药物对运动员水平的影响,亲自作为实验品服用、注射了半年的药物,在2016年的环法自行车赛高山赛段中,Bryan 因为自行车变速器失灵,名次一路跌至20名开外,甚至比不上去年正常状态下的排名。一位朋友在赛后说,他想象不出Bryan 超越某些选手的场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度,挑战极限的结果未必是突破极限,反而很可能大失所望甚至前功尽弃。

    当然,提高竞赛水平不仅是运动员的期望,也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政治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不可能一尘不染,每一场大型赛事的背后离不开政治考量。成功举办赛事可以提高国际声望,获得好成绩更是可以振奋国民,对于领导层而言,则是提高选民支持率的绝佳途径。

    海报主体是一名受大手操控的提线木偶运动员,扣在大手上的提线圈正好是奥运五环,运动员脚下的影子是苏联的镰刀和锤子。除了伊卡洛斯这一隐喻外,乔治·奥威尔的《1984》贯穿影片始终,主要引用也都是出自主角Grigory Rodchenkov之口,其话里话外也在不停暗示俄罗斯当局所为与“老大哥”做派一脉相承。

    Grigory Rodchenkov明显在西方国家受过教育,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又服务于俄罗斯政府,思想不断被拉扯,无法安定。作为一名吹哨人,他自身利益深深牵扯事件之中,比起良心发现,更容易被视为避祸,毕竟好友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的尼基塔“自杀”。顺着这个思路,他频频提及《1984》也显得略为刻意,像在替自己曾经的作为找个理由、找个台阶。总该有人主持正义,排头兵里美国司法部赫然在列。美国是一个矛盾集合体,政治当先的不义之事也没少做,可国力强劲、话语权大,对外还是伸张正义、捍卫自由平等的大叔样。

    国家主持的大型舞弊、所谓对知情者的谋杀及克里米亚危机让俄罗斯四面楚歌。今日中国的处境和俄罗斯曾经的境遇如出一辙,区别大概是如今美国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手段更上层楼。有时,在西方对中国铺天盖地的指责声中我也会困惑,质疑自己是否思维狭隘,后来发现媒体没有绝对的客观,最重要的是不要被牵着鼻子走。

    兴奋剂舞弊毁的是运动员的前途、国家的声誉,政治化则是一个不断发展、百害而无一利的趋势,从这部影片当中,《1984》到斯诺登到格里高利,政治机器运转不休,如何避免doublethink、如何分辨真相是务必要学习的技能。

     8 ) Icarus

    非常好看。Icarus中“双重思想”被提到了好几次。1.想在比赛中用药的Bryan和长时间帮助俄使用禁药的Grigory为了某些缘由成为了揭发者。Grigory是个很有趣的人,很难将他和禁药推动者联想到一起。2.从政治的角度来看,Bryan和Grigory接触的时间点以及理由结合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看确实有点过于巧合了,很难说这背后没有什么猫腻。我个人是认为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在许多国家都存在,这次俄是在自身存在严重错误的情况下被更具话语权的美制裁。但事情真相我是无从知晓了。包括这个电影最后成为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也是有一定政治原因的。3.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当禁药成为了太多运动员的选择时,对其的道德讨论就弱化了。4.Grigory在这件事中确实很难做,Putin让你这么搞,你不能不搞,但是出了事为了怕你说出去可能都会做掉你,你逃往美,检举揭发,俄肯定不会承认,就算一切证据坐实,俄也会把帽子按在你头上。回顾整个事件,最让我诧异的就两件事,一个是刚才提到过的名不见经传的热爱自行车运动的小导演Bryan与Grigory这场莫名其妙的邂逅,Grigory帮Bryan得付多大的风险啊,而且时间确实太巧了。第二个就是,我怎么都想不通,俄是怎么让Grigory逃到美国去的,真的想不通。那可是俄罗斯啊。真的离谱。我已经能想象这件事如果发生在某个国家,就不太可能发生这种事。

     短评

    体育领域的大而不倒,整个国家,整个竞技体育界都用, 那就大家都不干净了。

    6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从背包里拿出1984相当刻意了,但也用得让人无话可说。「一边拥护道德一边又否定道德」

    11分钟前
    • vic
    • 推荐

    所以,政治和体育还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奥运会和世界杯在这届组委会的手上受到了亵渎····

    13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刷新对世界认知的纪录片,哇!

    14分钟前
    • muzer
    • 力荐

    又一部捅了大马蜂窝的调查纪录片,类似《第四公民》,两者分别扇了俄罗斯和美国一个大耳光,而两位揭密者又分别被对方政府所庇护。该片最生猛或最勇敢之处在于,导演本人“以身试法”,有规律地服用禁药并成功通过了药检,可惜的是,他的竞技成绩不升反降。深层次看,该片质疑的其实是整个反禁药体制。

    19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普丁大帝道: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危险的事件,政治干扰体育再度发生了。我特别想让您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到底谁先干扰谁的?

    2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和拍港··独少年黄某某的纪录片一样,这部奶啡投资拍摄的纪录片是如何在事件发生以前就跟踪拍摄的?在他们开始拍摄的时候怎么能预感到黄能够出名?怎么预感到俄罗斯的反兴奋剂主任愿意站出来揭露?

    26分钟前
    • Ⅸ⑨九Ⅸ
    • 力荐

    有些服药是个体性的,那是普遍人性贪婪、侥幸的问题,而有些服药是系统性的。有些事会被遗忘吗?

    31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除却新闻价值,最大亮点就是主人公在不经意间旁观、见证并被卷入了历史。值得点赞的是制片方,一个几乎是跑偏原本选题的项目,变成了与毛子对抗的跨国营救,和与时间赛跑的事件揭露。最后的成品足以让他们自豪。遗憾是一些疑点未解开,叙事略混乱。可爱的grigory在重压之下确实感觉有些精神分裂

    34分钟前
    • Unbeliever
    • 推荐

    2015年俄罗斯禁药丑闻的纪录片,和爱德华·斯诺德的那部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第四公民】一模一样,导演布莱恩·福格尔也以参与者的身份,与事件时间同步的纪录这起类似于“棱镜门事件”的告密过程,丑闻牵扯到普京总统和俄罗斯政府,最后关于体育界禁药的真相更可怕。

    3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历史属于胜利者,不属于真相。题材真的是很厉害了,这个突然从天而降的被迫跑题也是神迹。

    41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谎言世界中,说真话成了革命,革命者格里高利也就成了体育史上的斯诺登。纪录片从业余自行车导演布莱恩,想以身试法挑衅药检机构开始,意外发展到让莫斯科联络人替代自己成为大事件主角,戏剧性转变实在太强,以至让人忘了片子初衷,忘了布莱恩辛苦挨打那么多针和积攒的尿。片尾忘改俄罗斯的平昌命运。

    45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全员嗑药”——针对俄罗斯体育界的指控非常震撼,而纪录片用更加震撼的证据展示俄罗斯兴奋剂服用的“举国体制”。前半部分导演以身试药、恰好遇到变节的俄罗斯禁药主管有点不可思议,后半部分《1984》三段体将矛头直指普京。 看完后我为某国感到担忧,因为这作弊的风格实在太熟悉...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种主创在不经意间参与历史的神奇经历反而比影片所要展现的一切更加令人感叹,想起了《纽约灾星》

    5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人物。为了逃出克里特岛,他和父亲用羽毛、蜡为自己做了对翅膀,但因为飞得太高,伊卡洛斯翅膀上的蜡被太阳融化,因此跌入大海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任何“法宝”都有天生的短板,它存在的意义,除了为人所用,就是等待失控的那天。失控,是世间一切“法宝”的终极宿命。

    56分钟前
    • 吴平平
    • 推荐

    4.5 | 主角罗琴科夫约等于俄罗斯版斯诺登,结构更精妙的《第四公民》,渴望提升成绩的美国环法自行车运动员找上俄罗斯禁药大牛,进前十目标没实现倒是跟着拍出了惊天大案,矛头直指普京,后半段与《1984》的互文结构很有想法,动画感染力十足,在美国做这片子难免被怀疑主题先行,但实在是触目惊心呀…

    57分钟前
    • toska
    • 推荐

    我不信只有俄罗斯这么做。全世界的运动员都想拥有这样的不被发现的强化身体机能机制,只是俄罗斯做的大概最好。奥运会开幕式上伸张体育精神,世界和平。奥运会后就开始打乌克兰。真没想到一个套路还能玩两回,您真是不要脸啊。

    59分钟前
    • amelie
    • 力荐

    这个节骨眼对俄不能不说美利坚有私心。不过去年这个新闻爆出绝对是海啸级别的震惊,体育界的斯诺登,但让人反感的是他帮助国家实行这个计划得意地做了这么多,一点没忏悔的意思。影片中对俄罗斯运动员的照片视频有点不太负责,不能针对个人吧!

    60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从纪录片的新闻价值上来讲,可以媲美《纽约灾星》,并且带有一点现实主义的抓马元素,把纪录片拍出了政治悬疑片的感觉,一直不理解给毛子开脱的某些“体育粉”的逻辑,规则的漏洞是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破坏规则的理由吗?毛子国经此一战,已经让自己彻底失去了尊重,傻坏狠并存,比棒国奥运还多个狠

    1小时前
    • 老李
    • 推荐

    美国其实可以考虑用格里戈利和俄罗斯交换斯诺登哇。民主和独裁其实最后是殊途同归government f**k me everyday.

    1小时前
    • lixunhuan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