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渔业阴谋

    渔业阴谋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21

    主演:阿里·塔瑞兹 

    导演:阿里·塔瑞兹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体坛秘史:罪与罚

    • 第2集

      新声一代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6时装秀

     剧照

    渔业阴谋 剧照 NO.1渔业阴谋 剧照 NO.2渔业阴谋 剧照 NO.3渔业阴谋 剧照 NO.4渔业阴谋 剧照 NO.5渔业阴谋 剧照 NO.6渔业阴谋 剧照 NO.16渔业阴谋 剧照 NO.17渔业阴谋 剧照 NO.18渔业阴谋 剧照 NO.19渔业阴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开创性纪录片《奶牛阴谋》的联合创剧人带来《海洋阴谋》,这部后续纪录片揭示了令人担忧的事实:人类行为已对海洋环境造成广泛的破坏,但这点却鲜为人知。电影制作人阿里·塔瑞兹原本只打算拍摄他心爱的海洋,但后来却发现自己在审视人类对脆弱的海洋所造成的伤害。从污染水域的塑料和渔具,到底拖作业和副渔获造成的不可挽回的破坏,再到非法捕鱼和毁灭性的狩猎行为,人类正在对海洋生物造成重创,进而威胁到整个地球。塔瑞兹的最终发现不仅挑战了可持续捕鱼的理念,任何人如果关注海洋生命、地球的未来以及人类和地球的关系,都将从中得到警示。

     长篇影评

     1 ) 涨知识也让人震惊并无限反思的《渔业阴谋》

    一:海洋生态最大的破坏者尽然不是塑料垃圾,而是渔网等海洋捕捞的工具~

    二:利益冲突,环保组织和相关如永续渔业的评定和颁布机构却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以此为生~最应该了解相关内容的从业者却不想回答或压根回答不出相关行业的概况和策略办法~

    三:由于违背永续捕捞,导致近海捕捞不可持续,于是深海捕捞或跨海域非法捕捞,掠夺其他欠发达地区的海洋资源,使其以此为生的传统渔民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有的被迫进行非法活动比如:索马里海盗~

    四:暂时的净土,西非海域中各海洋生物其乐融融一片祥和的超大盛况让人更对上述几种情况生痛欲绝~

    五:苏格兰的三文鱼养殖不仅无人性,对环境的破坏和最终的客户群体:食客,也极其不友好~我们自以为高品质的橙白相间的三文鱼,竟然是类似于添加色素般人为控制的,真实肉品惨目忍睹~

    六:泰国渔业的奴役现象让人震惊,这种类似于农奴制的事情竟然发生在21世纪…

    七:最后,以上感悟是事实,但也不能因此就被纪录片的创作团队完全带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视角,从纪录片的角度和海洋保护的角度来说,这一切的拍摄和剪辑都已经完美的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然而从捕鲸人的角度也应该让我们认知到,民以食为天,生存是本能~

    八:资本和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促进整体生活水平的催化剂,有冲突得调和,这中间会有矛盾有纠纷有不开心的事情发生甚至有人有组织会为此付出代价,但总得循循渐进慢慢来~不排除广告嫌疑,到最后那种从藻类植物提取海鲜身上的口味和微量元素或许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和趋势~

    以上,愿海洋生态越来越好,也愿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健康、和谐、回归生活的本质~

     2 ) 获得与反思

    1️⃣之前看海豚湾,发现想做一件跟整个人类社会利益对着干的事太费劲了,这些人已经做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了 ,现在看了这部 ,原来那样的努力并不能撼动什么,想做成一件事太难了。

    2️⃣颠覆常识。海洋塑料污染里,各大组织呼吁抵制的塑料吸管只占海洋塑料垃圾的0.03%,真正危害最大的是捕鱼业的渔具垃圾,将近占了一半…所以我们抵制塑料制品其实没啥用,但是捕鱼又是经济大头,虚伪的人类,又当又立,许多组织并不真的在乎解决问题,它们真正在乎的是发现问题,所谓的可持续捕捞不过是营销术语,这一切都是一场生意经,为的是让人类感觉自我良好。

    3️⃣某些地区的捕鱼业就是个贩毒集团啊,为了利益杀人谋财。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鲜血淋漓。

    4️⃣产生的疑惑。人到底应不应该吃野生动物,也没花时间花钱饲养就吃人家,还过度捕捞。但某些地区不适合种地,捕鱼是生存。但现在的结果是人类想要生存带来的?还是贪得无厌带来的?

    5️⃣个人思考。对每一个饱腹之物抱有感恩之心,每一粒米,每一口肉,不要又当又立,杀害了其他生物的罪孽要牢牢记在心上,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因为人类拥有的巨大权力而变得不知节制。

     3 ) 我们迫切需要的老生常谈

    想必许多在乎自身健康的人都曾关注过塑料污染以及渔业的养殖方式。因此 Seaspiracy 中不少信息,比如过度捕捞、可持续认证的“漂绿”、不堪入目的养殖环境和欺骗性操作已经算不上新闻。但这部影片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覆盖了一些基础性知识,还谈了比环境和健康更需要人们关注的东西:我们的良知。

    影片中提到的每一个点其实都能再拍一部纪录片。比如过度捕捞牵扯到的国家主权/地缘政治学问题——海洋本来就是政治性(political)的。海水和鱼类的流动不分国界,作为资源它们就是掌控和掠夺的对象,实施权力的场所。而我们对海洋领域的划分停留在广度,对深度则很难把控,因此这就让海洋相比森林等陆地资源更加难以管理。

    为什么要把目光集中在亚洲国家?我还觉得导演提得还不够多。业界大佬中国都没怎么提到,台湾也没被点名批评(人家在太平洋的渔船比内地的还多)。应该多提提才对。因为全球 70% 养殖鱼都来自中国(每三条养殖鱼有两条是来自中国)。我们也和日本一样,不光在自己的海域捕鱼——早就已经没有鱼可捕了。我们还在伤害那些比我们更贫困的国家,比如朝鲜、南美、西非、和加勒比海岸,而且捕捞总数往往超过几个发达国家的总和(这方面真不输日本)。用 Google 搜一下 china's fishing fleet 你能看到许多资料。

    索马里海盗的前身是渔民,他们和那些流离失所,不得不参与暴力的气候难民、生态难民有着相同的苦衷。这可不光是我们在不在乎动物生命的问题。

    可持续认证的虚伪也被影片揭示了一些。这种为国际公司漂绿漂蓝的行为不仅限于 MSC (海洋管理委员会),包括像 FSC(森林管理委员会)、雨林联盟认证、RSPO(棕榈油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和公平贸易等等在欧美超市随处可见的标志都不断出现侵犯底层人民利益,助纣为虐的情况。随便搜个关键词都能看到好几部专门讲它们的纪录片。倒不是说这些认证在各个方面都做得不到位,也不是说没有人负责继续改善,而是我们对这些自然资源消费的规模实在太大,其中的利益链实在太复杂,所谓的可持续认证作为跟随资本主义逻辑的产物根本没法颠覆这种剥削性的逻辑。减少对动物的剥削,提高所谓的动物“福利”,提倡所谓的“人性化”杀戮,就好像一个家长决定不再用抽皮鞭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改用扇耳光。

    大概人们最担心的还是吃进去的东西是不是会让自己得病。影片里提到的三文鱼染色(还有滥用抗生素)之类的操作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在一些北欧国家,专家甚至不建议生育阶段的女性使用多脂鱼,因为二恶英和多氯联苯都溶于脂肪,因而越是“肥美”的鱼类毒素越多。越是食物链上端的动物,生物累积性和毒素也越多。当人们对消费的狂热超过维持自身机能所需,高密度、大范围的养殖绝对会滋生出一系列难以入目的行径。对地球健康的东西才是对我们健康的;我们的环境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这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这不是素食者和肉食者的区别,是 need 和 greed 的区别。

    我觉得这部纪录片很简洁明了地展示了一个人认知成长的曲线。确实,没有一个人生来就会明白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自己该做什么才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我们不怕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们最怕的是“眼不见为净”(out of sight out of mind)。Vegan 圈近年有个一直在传的 meme:人们愿意为了保护鱼而抵制塑料,却不愿为了保护鱼而不吃鱼。这种认知失调连自然纪录片专业户 David Attenborough (大卫·阿滕伯勒) 在《A Life On Earth》里也犯过。我们很难对非人类的动物产生同情心,尤其是那些被人们认为长得不够可爱,或者不够有灵气的物种。我们对待这些无辜生灵的方式,比对待我们最憎恶的敌人更残忍。在这点上,Seaspiracy 解释得很清楚:只要有神经系统,只要能感觉到痛,就足以是不被伤害的理由了。遗憾的是,这个卢梭、边沁在十八世纪就提出的观点直到二十一世纪还需要人们不断拍片重申。

    全球已知物种中,没有比人类更具破坏性的动物了。而许多人则将这种跨越种族、物种,且殃及我们子孙后代的破坏能力与野生世界的弱肉强食等同起来。将野生动物为了存活而作出的行为,与人类出于贪欲而作出的行为相提并论。仿佛人不是什么高等动物,而需要借鉴野生动物的行为来解释我们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这些人的存在,或许告诉我们人类既可以是最具认知能力的物种,但也是最会自欺欺人、最短视、最愚蠢的物种。

     4 ) 人类不需要拯救地球,唯一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1,日本人商业捕鱼最发达,比如全球第一玛鲁哈日鲁。蓝鳍金枪鱼已经被吃剩下3%了,快濒危了,其中40%是日本三菱捕捞的。日本人给自己杀海豚找了个理由:海豚多了会把自己要捕捞的鱼都吃光。(参见海豚湾)

    日本人重启捕鲸计划,作为国内重要的肉类来源,捕鲨鱼就割掉鱼翅,亚洲主要为鱼翅消费的区域。

    2,MSC认证(可持续性捕捞)是个笑话,因为连这个组织都无法解释“可持续捕捞”是个什么意思。只要掏钱就给认证。这个组织85%的收益就来源于给渔业品牌给MSC授权认证。MSC的某个大股东是联合利华的,而联合利华也有渔业的业务。

    4,dophin safe(保证你所吃到的海产在捕捞和生产过程中都没有伤害海豚)的认证效力也是很弱。因为渔民出海之后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伤害海豚,随机派出的观察员也会收受贿赂。更有甚之,会有涉及到非法捕捞的观察员被黑社会犯罪组织枪杀。

    3,商业捕捞对海洋生物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因为“意外性捕获”,即在捕捞过程中意外捕捞到“海龟,鲨鱼,鲸鱼”这种非目标性鱼类。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上述鱼类在被重新扔进海里时已经死亡。鲨鱼鲸鱼这类海洋顶级食物链的角色消失,会导致整个海洋生物链崩溃。

    欧盟的渔船去非洲沿海大肆捕鱼,导致非洲沿海的居民鱼获减少,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存。

    4,人类吃鱼肉的主要原因,除了可以提供高质量蛋白质,还因为鱼类还有很多欧米伽三脂肪酸。但实际上欧米伽三脂肪酸来源于海洋藻类。 鱼类生物体内的重金属(汞等)、化学农药(六甲苯,二恶英等)、微塑料等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浓度越来越高。

    5,海洋垃圾里,塑料吸管只占3‰,而废弃的渔网和塑料绳达到了40%以上,对这些垃圾,几乎每个环保组织都保持缄默,而只宣扬让人们少用塑料餐具。说明利益纠葛之深,没有一个组织能独善其身。

    6,海洋养殖业并没有那么美好,包括苏格兰等地的三文鱼,养殖密度很大,导致网箱里水一直是混浊的(想象你吃饭拉屎都在盛满水的浴缸里)。鱼类病害很多,在一定程度上鱼类是被虐待的,而且鱼类并非没有痛觉。人类的视觉触觉嗅觉等都是从鱼类上继承来的。

    7,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方法是不吃鱼。但这短期来看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也慢慢的有了解决途径,比如植物基的肉类替代物。

    人类不需要拯救地球,唯一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5 ) 观后感

    主创Ali Tabrizi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展现了他试图回答“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的艰难历程。

    纪录片最开始的基调是轻松有趣的。在作为环保主义者的主创Ali看来,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死亡=地球基本也就玩完了,而大批海洋生物正在被塑料垃圾杀死。于是为了环保,他给相关组织捐款,定时去沙滩捡垃圾,尽量使用绿色用品,还成了“塑料警察”,连点外卖都不忘劝告店家换成绿色餐具。他以为自己为环保做了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

    直到某一天,日本恢复捕鲸业的新闻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究竟是为了什么让这些人主动去猎杀鲸鱼?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他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旅途,却没想一个问题的解决将他领向了下一个问题…问题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多,他被疑问和对环保的热情所驱动,从捕鲸到鱼翅,从鱼翅到“意外捕捞”,从“意外捕捞”到商业捕捞——在那时,他惊慌地发现自己信任的环保组织竟然包庇了污染大海的最大凶手:渔业正在污染、伤害着海洋,却没人敢指责他们,甚至没人敢质疑。

    在意识到商业捕捞并没有这个行业看上去那么“蓝”那么无害之后,他选择了更近一步去探究商业捕捞对大海造成的伤害,以及这些伤害和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他抱着期望去采访了环保组织、渔业从业者、海洋学者,以及一些号称绿色可持续的捕捞作业者,可他惶恐地发觉渔业所造成的影响远比想象中的大,而现在的人类却根本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他的旅途结束于最后一个希望的破灭:他将手轻轻覆盖在躺在血泊当中的鲸鱼的眼旁,悲伤地决定“永续绿色渔业”只不过是他想要相信的谎言而已。

    最后,他借几位学者之口传达了这样的讯息:一、目前占领我们视野的是环保组织和渔业想让我们看到的危机。虽然我们是该关注原油泄漏、减少塑料垃圾排放也相当重要,但除非我们真的开始解决核心问题,要不然这些努力都只是杯水车薪。

    二、不要等待政府或是大型组织给指示才肯行动,也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在环保问题上所有人都是利益相关者。“everyone can do something”。

     6 ) 杞人忧天---人性的弱点只臣服于宇宙规律

    有点杞人忧天了,过渡捕捞导致海鱼越来越少,价格就会越来越贵,吃得起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剩下的少量海鱼会通过繁殖慢慢恢复数量,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同理,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得人口增多,超出地球负荷,于是新冠病毒登场,阻挠了飞速发展的经济,同时也减少了人口,减少了资源的消耗,资源会慢慢恢复。

    总之,地球麻麻会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调节的,不必过于担忧,少数觉悟高的人力量有限,蚍蜉撼大树,螳臂当车,人性的弱点不可驱除,但在宇宙规律面前只有臣服。

     短评

    好瘋喔人類,其實大家現在應該都常態性地覺得大家一起去死一死好了吧

    6分钟前
    • stanza
    • 力荐

    虽然主观和偏颇到不大能当纪录片来看,但起码前2/3还时不时能抛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到最后该点题时居然落脚到了“你知道动物都是能感知到痛苦和恐惧的所以全世界人都应该吃素”上我也是艹了。另外吐槽下导演全程的提问都和大一新生一样幼稚,面对一个牵扯到几百万份饭碗、几千亿的利润、数不清的利益群体的产业,动辄一张口就是“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不劝世人别再吃鱼呢?” Like WTF????

    8分钟前
    • Laplace Demon
    • 还行

    很颠覆我个人认知的纪录片,人类还是灭绝好了

    9分钟前
    • 阿摸
    • 力荐

    小成本片子,思路有点飘忽,但里面提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点【46%的海洋垃圾都是渔业的副产物,渔网和捕捞用具,所以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才更大,而不是网络上赚点击率的什么塑料袋和塑料吸管】

    13分钟前
    • JUNWK1334
    • 推荐

    看片子的时候正好在吃鱼,想把自己剁了。人类要不干脆就灭绝算了然后放大自然自己慢慢恢复平衡。

    16分钟前
    • 哒哒
    • 力荐

    本来觉得有点抓马,又是一部平平无奇的揭露海豚鲸鱼捕杀的常规纪录片,但看到后来确实刷新三观,很多真相是人们无法看到的,那些被大力炒作的内容往往是资本另有用意的洗脑。永远存在贪念凌驾于道德之上的人,掌握资本肆意破坏却要全人类背锅,兴百姓苦往百姓苦。虽然感觉导演有点傻傻的天真,但新闻调查需要勇敢的人,我们需要停下来思考。希望导演能好好活下去,让大家看到更多被掩盖的真相。

    18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能不吃鱼就不吃鱼

    20分钟前
    • 浮生会少
    • 力荐

    ⭐️⭐️⭐️⭐️⭐️⭐️⭐️⭐️⭐️⭐️ 如果说有哪项运动影响改变了世界观,对我而言就是潜水。如果你问我潜水和其他运动的区别是什么。对我而言其他运动是关于专注你自己,而潜水是关于忘记你自己。作为来自另一个世界渺小的造访者,那些ego那些自我实现全部抛诸脑后。我希望他们的家园,之前和之后一样好。我希望有我的世界,比之前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十星纪录片。这个时代已经忘记了Journalismus的存在价值是层层剥开事实真相,不被胁迫,不被收买。还有,不吃鱼了。

    22分钟前
    • s
    • 力荐

    从 Cove 开始,又采访了 Ric O'Barry,但最终延申至全球捕鱼业而不是局限在某个国家某个人某个组织,还是非常有眼光的。至于说他们说得对不对,其实有个很简单得鉴别法:我说你错了,如果你没错,你一定会反驳我,而不是让我滚:)

    27分钟前
    • 吴政委家小地主
    • 推荐

    “可持续”的 discourse 在欧美已进行了十几年,这部影片把这个充满漂绿色彩的词推向风口浪尖。当代的“可持续”屈膝于资本主义的逻辑,这种逻辑的本质就是层层剥削。它让人类一出生就只能扮演剥削和被剥削者两种角色。你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了解得越多越会发现 ethical consumption (道德消费)在这个世代根本不可能。虽然片子里许多信息在开始食素之后都有一定的了解,但看到现实的画面依然还是会气愤不已。Go vegan,尤其是生活在物质丰富地区的人:你要么直接参与对生灵的剥削,要么就是不参与,没有中间选项。

    31分钟前
    • Jin
    • 推荐

    前面不错,最后让我吃植物鱼?滚!

    32分钟前
    • 贪心
    • 还行

    非常好,填补了一些新认知。。。的确值得考虑合理健康地减少肉类摄入。。。还是有意义的。。。

    35分钟前
    • 关雅荻
    • 力荐

    是我年龄太大了么,对这种纯熟使用各种煽动性制作技巧,试图对极度复杂的问题提出过度简单化答案的东西越来越无感。社交媒体时代的典型思维模式就是零或者壹,这片有意无意的也在落入这种定势。如果要保护鱼,那就大家吃素(作者最后也试图加点其他角度,但和主线比弱的接近没有存在感)。如果要保护环境,那就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顺着这个逻辑我提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案:全人类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减少人口。如果你想要促成很大的改变,那你需要很多很多人站在你一边。我们干嘛不聊聊怎么让清洁能源比化石能源更便宜,让替代食物比动物食物更好吃。我就想看个把替代食材拍的比所有动物食材都馋人的美食纪录片,咋没人拍这个呢?😂

    37分钟前
    • zxygentoo
    • 还行

    纺织行业近年来常常提及由「渔网」制成的再生面料,还在想哪有那么多渔网可以循环使用,纪录片中给出的比例是 46%,46% 的海洋垃圾来自于渔网渔具,而不是文宣中经常出现的塑料吸管,塑料吸管只占所有塑料废品的 0.03%。为什么海洋组织和协会的网站没有人提及渔网渔具呢,这背后又夹杂着复杂的商业利益,就像那些认证的标签,发的标签越多,机构的收益也就越多。工业捕捞对海洋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参与才众,大多数国家都脱不了干系。更不用说,奴役劳工的问题。最黑暗在于政府、执法机构也是参与者。层层问题在短期内是难以有解决方案的。

    38分钟前
    • solo
    • 力荐

    迟来的必修课,再也不吃鱼了

    43分钟前
    • V
    • 力荐

    作为纪录片,没有一个正常的线索,给得线太杂碎,其实对于海洋阴谋,免费劳动力,海洋生物灭绝是因为捕鱼,大部分的海洋垃圾是渔业垃圾,只有脏的鱼和更脏的鱼,吃鱼容易汞中毒,养鱼场存在鱼的疾病等等,最后结论是不吃鱼。虽然有煽动的成分,但对于社会意义确实一些调查的阴谋让人不寒而栗,人类终有一天会把地球吃了的。

    45分钟前
    • 木兮
    • 还行

    关于海洋生态问题的总目录,每一个单独的话题拿出来都是庞大而沉重的。如果要拯救海洋,大概首先是禁渔禁捕(长江已经禁渔了,捕杀陆地野生动物已经是违法行为了),其次是养殖(尽量养殖生物链底端的物种,不要养殖顶级捕猎者,畜牧养殖就是这样)。不过这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人类不灭、天理不容。7

    47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Eye opening.原来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大部分来自于丢弃的渔具,而不是吸管。而发持续渔业证明的公益组织是由渔业零售商发起成立的, 80%收入来自于卖认证。

    49分钟前
    • 白云飘飘
    • 力荐

    看到一半觉得“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看完觉得人该自杀了!

    51分钟前
    • 💝Dorothy🫧
    • 推荐

    震惊不足以形容听闻纪录片中列举的无数海洋渔业之中残酷事实、商业巨头和公益组织们、国家政府试图掩饰真相所说的谎言时我的反应。环境保护爱好者必看的片子。

    53分钟前
    • 豆咪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