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利刃出鞘2

    利刃出鞘2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美国2022

    主演:丹尼尔·克雷格,爱德华·诺顿,加奈儿·梦奈,凯瑟琳·哈恩,小莱斯利·奥多姆,凯特·哈德森,戴夫·巴蒂斯塔,杰西卡·亨维克,安吉拉·兰斯伯瑞,马友友,伊桑·霍克,休·格兰特,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玛德琳·克莱因,达拉斯·罗伯特斯,诺阿·西甘,杰姬·霍夫曼,史蒂芬·桑德海姆,娜塔莎·雷昂,卡里姆·阿卜杜尔-贾巴尔,塞蕾娜·威廉姆斯,丹·查里顿,艾迪·戈罗杰茨基,Adam,Davenport,James 

    导演:莱恩·约翰逊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猫狗大乱斗

    • HD中字

      美国黑人魔法协会

    • HD中字

      小小恶信件

    • HD中字

      红毯先生

    • HD中字

      最佳精选

    • HD

      将军在上之时空恋人

    • HD

      唐伯虎之偷天换日

     剧照

    利刃出鞘2 剧照 NO.1利刃出鞘2 剧照 NO.2利刃出鞘2 剧照 NO.3利刃出鞘2 剧照 NO.4利刃出鞘2 剧照 NO.5利刃出鞘2 剧照 NO.6利刃出鞘2 剧照 NO.16利刃出鞘2 剧照 NO.17利刃出鞘2 剧照 NO.18利刃出鞘2 剧照 NO.19利刃出鞘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在莱恩·约翰逊的《利刃出鞘》续篇中,侦探贝努瓦·布兰克将前往希腊,破解层层谜团,一众形形色色的全新嫌疑人也将一一登场。

     长篇影评

     1 ) 玻璃洋葱里的确空空荡荡

    心情很复杂,以下涉嫌剧透,只是看完后发发牢骚而已,纯属个人观感。

    全片很好笑,让我感觉自己在看柯南剧场版,有开心到,所以给三星。但是,本片缺点也很多。 首先,我怀疑剧作方的绝大部分拍摄成本都用于支付演员片酬和制作廉价特效。众星云集,丹尼尔克雷格很有魅力,但整体来看花里胡哨,卵用没有,因为反派角色居然是个不讲道理的弱智!啊!我期待的精彩绝伦的对手戏呢?!没有!因为凶手会耍赖!他就靠耍赖!没有对线,只有耍赖,啊!! 其次,能不能不要在推理故事中使用替身/双胞胎和子弹刚好被护身符(在本片的情境中为姐姐的日记)挡住这样老套又容易预见的桥段?女主角的身份一亮明我就感到头晕,推理故事里的双胞胎?啊? 第三,如上所述,偷懒的地方比比皆是。受害者刚好有个妹妹,妹妹的长相刚好和她一模一样,此外受害者刚好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刚好传承到妹妹手里,好让男女主角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以便探查嫌疑人的动机?这种设定是不是有点太方便了啊,这就不用满豪宅找碎纸机和保险箱里的日记碎片玩拼拼乐了?那编剧还是挺贴心的哦? 随后,正如热评之一指出,剪辑手法败坏好感。推理不靠逻辑,全靠蒙太奇隐藏关键信息,等需要的时候再用插叙揭示真相,极大地打击了观众参与推理的快感。一个推理故事却没有充足的线索,那算什么推理故事? 最后,严厉谴责大力出奇迹、一力降十会的强行破局方式。柯南都知道要用决定性证据来指证凶手,片中唯一收缴到手的物证居然没有得到妥善保存,结尾竟然还要靠主角和凶手对着耍赖看谁耍得过谁的掀棋盘方式解决问题,我,你,我,啊。

    啊。

    我现在只想替无辜被烧的蒙娜丽莎哭泣。

     2 ) 一些小细节

    *剧透预警!请观影后阅读!

    谜底揭开后,特意回看影片中段,找出Miles耍手段的蛛丝马迹,原来这些关键细节都给拍出来了,早在侦探破案前就让观众有机会看出端倪。

    Duke给Miles看手机信息,两人拥抱,可以看到Miles左手在偷枪。

    接着把枪藏在裤兜里。

    Miles走到吧台,明显可以看到他把枪取出,放进冰桶里。

    Miles把酒递给Duke,眼尖的观众如果在观影时留意到这个细节,说不定就比Blanc更早破案了。

    值得注意的是,Miles在递酒的同时,一直朝着女明星说“看看这个裙子,再转一次”,企图将所有人的视线引向别处。

    Duke倒地身亡后,Miles坐到沙发上,这时可以看到台面上放着Duke的手机。

    之后的镜头,手机就不见了。

    在此之后这部手机频繁出现,虽然藏得很隐秘,但只要你足够留意诺顿的屁股……


    Miles是个没有原创能力的蠢蛋,盒子不是他设计的,谋杀谜题不是他写的,关灯杀人的主意也是抄侦探Blanc的,就连最后烧掉关键证物如此重要的作案手段都是刚好受到黑人Lionel的启发。

    Miles恍然大悟,小脑瓜灵机一转

    可以说Miles还有一点聪明在,但不多。

    Miles的抄袭习惯还体现在造型上,他在酒吧出场时是这样的,估计是看完《木兰花》里的阿汤哥后心中暗想: I want that.

    创业成功后是这样的,乔布斯直呼内行。

    Miles的晚宴上发起的谋杀谜题,说是请来了《消失的爱人》作者Gillian Flynn来编写。但Miles却读错了Gillian的名字,把“G”的发音读成“J”,变成“Jillian”。本尊在社交媒体上提到了这一点,但这可能是影片有意为之,凸显出Miles的愚蠢。


    相信观众都留意到影片中几位影视大咖的客串,包括Yo Yo Ma、伊桑·霍克、休·格兰特、鹰眼等。

    值得留意的是,侦探Blanc在浴缸中视频聊天时,连线的几位“网友”也是大有来头。

    四人都参与过侦探悬疑影视剧

    左上角的老头是史蒂芬·桑德海姆,电影《勾魂游戏》(The Last of Sheila)的编剧,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富人被邀请到私人游艇上度过假期,却发生了谋杀案件,与《玻璃洋葱》的剧情异曲同工。(《勾魂游戏》还有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编剧:《惊魂记》主演安东尼·博金斯)

    左下角是安吉拉·兰斯伯瑞,80至90年代经典侦探剧集《女作家与谋杀案》(Murder, She Wrote)的主演。可以看到线上游戏Among Us中,她的角色名字是"MSheSolved"

    史蒂芬·桑德海姆和安吉拉·兰斯伯瑞相继在2021年11月和2022年10月离世,影片结尾中导演表达了对两人的致敬。

    右上角是娜塔莎·雷昂,莱恩·约翰逊导演悬疑剧集《扑克脸》(Poker Face)的主演。

    右下角是NBA名宿贾巴尔,曾出演过电影《古灵侦探》(Fletch),也曾在《死亡游戏》中与李小龙对打。


    影片还有不少对前作的呼应和致敬,除了作为声优演出诡异钟声的囧瑟夫,导演的老友Noah Segan继《利刃出鞘》饰演警探后,在本片中出演岛上无处不在的路人甲,这让他成为了这个系列唯一一人分饰多角的演员,相信在以后的续集中还会换个马甲出现。

    Blanc难道不会认出这个人吗?(狗头)

    房间里浪板上的标志,来自导演莱恩·约翰逊的早期作品《追凶》(2005)

    这个标志在《利刃出鞘》中也有出现

    网球巨星小威出场时,手里拿着的书是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于1973年所著的长篇小说《万有引力之虹》,在前作中有被提及。

    大厅内其中一个玻璃雕像,正是来自前作中的"杀千刀王座"造型。

    Blanc在厨房里发现有人拿走了一把刀,后来揭示是被女明星拿去防身了,除了虚晃一枪增加悬念感外,也呼应了前作的名称“Knives Out”。

    Get it?


    最后是笔者私心最惊喜的细节,在Blanc与Helen在阳台见面时,Blanc提到“I'm not Batman”。

    紧接着Blanc开始构思出令他本人都wow起来的绝妙计划,这时背景响起的是Danny Elfman给《蝙蝠侠》(1989)写的主题音乐!

     3 ) 二刷之后,来看看玻璃洋葱到底讲了什么

    写在前面:

    以下有剧透!!!!

    影评有很个人喜好的内容/笔者在TIFF看了一遍以后上映又看了一遍 但依旧对于一些剧情细节还是没有完全解析清楚


    利刃出鞘的第二部玻璃洋葱,无论是从剧情设计上还是整体风格上都很好的继承了上一部的色彩。从整体风格上,依旧是阿加莎风格推理+喜剧的设计;从剧情展开的脉络上,导演依旧保留了“观众比角色少知道一点”的视角。

    先说推理相关,富豪+小岛(密闭环境)+金钱纠纷,依旧是非常熟悉的配方,可以把人物分为侦探男主+核心女主+反派+嫌疑人团这样一个角色配置

    剧本很妙的采用了“案中案中案”的一个展开模式,人物设计上非常多样化,给了剧情充分的发展空间。比起第一部一目了然的“一个家族的所有继承人”这样的关系,第二部在“嫌疑人团”的设置上,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买了个关子,也成为了悬疑设置的一部分。

    从“嫌疑人团”的设置上,让笔者说的话,第一步是“金条战争”,第二部是“小时代”。

    其中片头“嫌疑人团”的登场那段剪辑,真的很有流媒体电影内味了(?)

    喜剧风格上,电影的喜剧风格被本人的朋友称为“不超过两个脑细胞”的笑点风格。得益于主角Benoit Blanc这个角色的设计上,操着一口浓重的口音,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土气感。而导演连续两部都把他扔进一群富人里面,自然而然带上了一种“土包子进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喜剧感。

    此外喜剧点也是导演经常用作为电影时间节点设置的手段,通过明显的喜剧点让观众能够清晰地把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划分成不同区间,在第二遍复盘时间线的时候能够作为明显的标志。

    关于电影的主题上,也依旧承接了第一部的风格,在整体轻松的基调上,能够去讲一些深层的社会问题:上一部是移民+种族问题,这一部是流媒体时代+能源问题

    第一步的关键意向是“刀”,所以主标题是knives out;到第二部关键的线索其实是glass onion,于是主标题也顺着改了。

    所以这样看来,其实这个电影是很标准的侦探小说式的电影,侦探是故事的旁观者,是故事的叙事者,那么这样其实造成一个信息差。和第一部一样采用了到全片中间开启复盘签名的时间线,这个时候观众猛然发现前篇的诸多铺垫,信息量还是很大的,所以这个片子确实很值得看至少两遍。

    但是这个到片中复盘的结构,其实会影片的结构的观感比较怪(?)本人第一遍看的时候看到复盘那段,一开始会以为就是个简单的复盘,但其实两遍时间线在全片的占比是差不多的,观感上会让人疲倦,让最后高潮给人的冲击力不强。

    同样的一点是,第二部的高潮和第一部ransom拿到刺向女主、但碰巧刀是伸缩刀/女主说谎会呕吐的设定一样具有“巧合感”,那么这种“巧合感”在一个严丝合缝的推理片里其实是很致命的,但好在:

    其一,这个片子具有喜剧感和小时代的drama氛围,配上戏谑的配乐(这部电影的配乐还是很值得夸一夸的,打火机和玻璃罩两个重音的运用还是很有意思的),最后的场面倒没有显得过于离谱;

    其二,高潮的设置反而让片子的主旨上升了一个层面,从一般的侦探片“侦探侦破案件皆大欢喜沉冤昭雪”,到了一个对于司法系统的反思,让观众看到男主Benoit Blanc确实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但正是讲究所谓“证据”的司法系统导致了Andy的死亡。

    同时把“人性”和“人心相背”作为最大的砝码和可变因素,虽然到片尾结束的时候虽然所谓的“正方(也就是女主Helen)”获得了其他人的支持这件事依旧值得推敲,但是确实让“反方(也就是Mile)”在物质(推广的能源炸掉了自己的房子和所有值钱的财产)和精神(所谓的朋友们、利益伙伴的背叛)双重层面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里笔者主观来说,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笔者只打了4星的原因。女主Helen最后选择打碎玻璃雕塑、炸掉房子、烧掉名画来报复反派Mile,先不讨论这种破坏和暴力行径可不可取,但如果女主争取不到所谓的“人心”,那么这个片子其实是不好收尾的,这种巧合感在推理片里,不得不承认是减分项。

    高潮对于人物的塑造来说,女主的打砸玻璃、烧毁房子确实显示出了她身上幼稚的一面,而这一面笔者认为确实是这个角色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某种程度上这样强调了Helen和她的姐姐Andy的不同之处。从笔者的观点,Helen和Andy确实有相同的性格部分,比如复仇的执着/极端情况之下的失控;但同时在揭开双胞胎的身份以后,通过对于过去Andy的闪回,其实能看出来Andy会更加成熟和稳重,会更多地在团队里有掌控全局的感觉,遇到问题会三思,而Helen其实是一个相对活泼外向的感觉,会和Benoit说俏皮话,两姐妹性格上的不同也可以通过穿衣打扮看出来。

    而在高潮戏里,编剧很巧妙地通过递给女主可燃冰这个场面,把主角光环转回到了男主身上,形成一个势均力敌的配置,没有让并不在高潮戏场面里的侦探被抢了风头,同时也加强了BenoitBlanc这个角色“大智若愚”这样一个角色设定。

    最后再讲一下被大家嘴过的本片LGBTQ元素吧,作为休格兰特的粉,在大屏幕看到休格兰特的一瞬间真的有在发疯,尤其是后来伦敦首映以后,本人belike我何德何能能看到他俩在大屏幕上给我演真情侣?

    但是确实后来也讨论过这种设置的合理性在哪里:

    第一,笔者的朋友认为,在一个案件中,如果和本片一样委托人是女性且是受害者一方的,那么委托人很容易展现出脆弱等情绪,就像本片中好几次笔者确实也觉得女主和侦探确实很有羁绊感。但是这样显然是有悖于职业道德的,那么把侦探设置成gay在这样一个喜欢紧跟社会热点的片子里其实是很合适的。笔者的朋友也举例比如像Sherlock Holmes或者波罗,也都是尽量塑造得非常怪人,不会产生与委托人之间这种羁绊感。

    第二,设置为gay能够很好的平衡侦探局外人的一种气质,侦探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那么从性别上出发的话设置为同性恋也是一种做法。而在利刃出鞘这个系列里,无论是剧本设置,还是基于丹尼尔克雷格本人的魅力,确实很容易和正方反方两面的角色都产生羁绊感。比如第一部Benoit和Ransom/女主,同样在第二部里Benoit和Mile/女主也能够形成很好的拉扯感,无论在剧情上还是角色羁绊上,那么这种微妙的平衡和拉扯其实是有利于剧情发展和反转的,所以本质还是在为剧情服务。

    以上。

     4 ) 转M君:Among Us

    Glass Onion: A Knives Out Mystery (7/10 stars)

    Among Us!

    Not a bad sequel to be honest. Superb ex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up until the murder, as all of characterization, foreshadowing, and red herrings are quickly established with attention to detail that parallel, if not exceed, the original film. Beyond enjoying the collab of Kathryn Hahn from WandaVision, Lesli Odom Jr. From Hamilton, and Kate Hudson loved by my mom, the cameos of Yo-Yo Ma, Ethan Hawke, Hugh Grant, and Serena Williams fill the first act with surprises and laughters. In addition, convincing performances, intricate plot, and suspenseful narration entirey demonstrate the capacity of modernized Agatha-Christie-style murder mystery.

    And then we have the lengthy middle section full of recollection and recollections within recollection - twistier than before? Sure, but it also ruins completely the setting and tempo constructed so far, stiffly dragging the audience into a 40-minute prologue that could’ve been displayed in a few flashbacks. With the almost disastrous second act, the resolution is pretty much predictable, turning a thriller into a glass-splashing, Mona-Lisa-burning, island-exploding comedy.

    In the end it’s another story of retired southern-accent 007 defeating moronic white wealthy male with the one kind heroine — and let’s just say, Janelle Monae’s character is not at all viewer-friendly as Ana De Armas.

     5 ) 玻璃洋葱 16个有趣的细节和幕后

    1. 影片开头提到的游戏

    大侦探布兰科在电影中首次出现是在浴缸里和朋友们远程玩游戏。破案瘾上来的他似乎饱受疫情期间的封控之苦,一直抱怨没有什么有难度的新案件。在玩Among us时,娜塔莎雷昂提到她和朋友们之前玩过一些如Codenames和Quipplash的解谜游戏。后面,布兰科又批评了一个叫Clue的解谜游戏,觉得这游戏太简单了。

    布兰科对这些解谜游戏的不满意暗示了他其实更喜欢一个谜底更加复杂的游戏。

    当海伦(安迪的妹妹)登门造访和布兰科讨论姐姐被杀的事情时,海伦认为迈尔斯就是凶手,而布兰科则立即否定了这一答案,他认为一个公司的技术主管不会蠢到去杀一个一直在和自己打官司的人,然而后面的剧情告诉我们,事实就是这么简单。布兰科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更复杂的答案,这在后面变相的误导了他。

    2. 杜克在登船之前提到过他对菠萝过敏

    杜克在电影中间突然暴毙,观众很容易联想到是毒杀。但后面的剧情告诉了我们是迈尔斯杀死了杜克,而且不是靠投毒,而是在酒里加了菠萝汁,杜克对菠萝严重过敏。

    但其实在影片开头众人登船前,伊桑霍克在给大家喉咙注射防护新冠的药物时,杜克就提到了他对菠萝过敏,只要别给他注射菠萝汁就行 (Duke don't dance with pineapple)

    3. 迈尔斯豪宅的准点报时是囧瑟夫配音的

    没想到吧?其实是我

    在利刃出鞘第一部,囧瑟夫就在电影开头打了个酱油。他给安娜看的一个电视剧里的侦探配音。很多粉丝都不知道他竟然还客串过。在续集玻璃洋葱里,导演找来囧瑟夫来了一个同样的骚操作,让他给迈尔斯豪宅的整点报时配音 囧...

    4. 岛上客串的路人是导演的好朋友

    迈尔斯的豪宅里有一个路人,偶尔出现在剧情里增加笑料。这位演员其实是道演莱恩约翰逊多年的挚友,他在第一部里也被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客串,饰演查案的警察之一。道演解释道,应该不会有观众还记得他在第一部出现过,所以第二部找他来客串也不会有问题。

    5. 匿名邀请及与第一部的呼应

    布兰科刚到岛上时,迈尔斯说他压根没有给布兰科寄他收到的那封邀请信。但后面迈尔斯还是同意布兰科留下来,因为感觉会比较有趣。但是布兰科警告他,匿名邀请信不是什么小事,需要严肃对待。这其实是与第一部台词的一个呼应。在第一部里,布兰科就是美队匿名邀请过来的。

    6. 对迈尔斯骗子本质的另一个暗示

    在审问过布兰科是如何收到邀请信之后,迈尔斯直接下结论认为也许是有人重置了解谜盒子然后为了好玩寄给布兰科。这一段暗示了并不是迈尔斯自己创造了这些盒子,因为他并不完全清楚这些盒子的功能,以及甚至不确定这盒子是否可以重置。

    7. 杜克提到过他差点被迈尔斯撞上

    导演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就已经暗示了观众故事的谜底。在众人泳池寻欢时,杜克半开玩笑似的提到他那天在开摩托去安迪家里,然后差点被迈尔斯的车撞成馅饼。这句话起初并没有引起重视,因为听起来就像是一个酒鬼在说胡话,再加上杜克作为youtube博主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说话真假参半。但是迈尔斯则立即打断了他,将话题引到其他方向。这里其实基本告诉观众杀死安迪的就是迈尔斯,而杜克看到的是逃离犯罪现场的他。

    8. 迈尔斯对disrupter的解释

    布兰科问迈尔斯为什么称呼他的朋友们为disrupters. 迈尔斯长篇大论慷慨激昂的演讲了一番,表明他们是打破常规者,并且他们可以打破体制做出不同。

    但故事的最后则揭露了,迈尔斯以及他的朋友们才是真正需要被打破的“体制", 而只有安迪才是真正的打破常规者,一个真正的disrupter。

    9. 布兰科在宴会上拿走了辣椒酱

    晚上众人开趴体时,布兰科注意到了桌上的特制辣椒酱。迈尔斯告诉他,他可以带走这瓶辣椒酱留作纪念。而后面的剧情中,布兰科则用了这个辣椒酱来伪造海伦的死亡现场。

    10. 迈尔斯引以为傲的开关导致了自己的覆灭

    迈尔斯在宴会开头吹嘘了家里的蒙娜丽莎真品。卢浮宫的人要求他必须在外壳上装上一个传感器,每当有噪声或热源出现,就自动关上一道玻璃门。但他同时也吹嘘了他增加了一个按钮可以撤销这些设置,重新打开关上的玻璃门。

    故事的最后,海伦利用了这一按钮,成功毁坏了蒙娜丽莎藏品。这一剧情其实暗示了,迈尔斯是一个蔑视规则的人,而他对规则的蔑视导致他自己的覆灭。

    11. 宴会上的谋杀游戏完美对照了真实剧情的发展

    在迈尔斯原定的谋杀游戏里,迈尔斯口袋里有装有假血的袋子,对应了布兰科用以伪装海伦死亡的特制辣椒酱。

    原定的谜底和电影的谜底同样是结局非常简单,但都有太多的烟雾弹误导观众。且两个谜底都隐藏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在迈尔斯的游戏里,藏有作案动机的钻石就放在迈尔斯脖子上的项链里,而剧情中,迈尔斯杀人的证据,即安迪的湿纸巾,就放在迈尔斯的办公室里,在假的纸巾后面。

    除此之外,在游戏里,迈尔斯一开始说是自己写的游戏剧本,但后面又承认说其实是请别人写的。这和他窃取安迪的成果撒谎说是自己的如出一辙。总的来说,迈尔斯其实是一个毫无创造力又爱撒谎的骗子。

    12. 谋杀游戏的剧本是作家Gillian Flynn写的

    迈尔斯承认剧本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找了一个著名的写手而非平庸的网络写手。他邀请了作家Flynn来写,后者是一个著名的悬疑小说家,代表作品有消失的爱人。看出来导演莱恩约翰逊还是很尊敬这位作家的。

    13. 片尾字幕有放披头士的歌曲玻璃洋葱

    莱恩约翰逊在正式拍摄利刃出鞘2之前和媒体透露过,他大概想出了一个亿万富翁居住在一个玻璃制作的豪宅里的故事,所以他在音乐app上搜索名字带有玻璃的歌曲,结果就看到了“玻璃洋葱”弹了出来,所以决定用这首歌当片尾曲。但是令他略为惊讶的是,后面对剧本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是披头士的歌。

    这首歌收录于专辑The White Album中,并且提及了不少其他的披头士歌曲,包括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和I am the Walrus等

    14. 莱昂内惊讶迈尔斯没有烧掉信封,预示了迈尔斯下一步的行动

    电影的最后,当海伦在众人面前出示安迪的红色信封时,众人皆震惊不已。莱昂内直接脱口而出的说,你竟然没有烧掉它?而随后,迈尔斯真的拿个打火机烧掉了信封。

    这种台词和剧情的对应在前面也有出现。在迈尔斯的谋杀游戏被布兰科当场破解后,布兰科在迈尔斯的办公室里警告他,他不应该进行这么危险的游戏,把一群和他有利益纠纷的人带到一座孤岛上开爬梯,犹如手持一把上膛的枪并关掉了屋子的灯一样危险。而随后迈尔斯立即从中汲取了灵感,设计了后面的游戏,趁机枪击了海伦。

    15. 网飞为了购买两部利刃出鞘的版权花费了4.5亿美金

    这还不包括电影的制作成本。不过这4.5亿美金中,并不全是版权费用。其中有1亿花在莱恩约翰逊的剧本和导演费用,还有1亿花在007丹尼尔克雷格的出演费上。在好莱坞历史上也开出了一个先例,以往导演和演员的薪酬都是包含在制片成本中的。

    当然,对于粉丝来说这是绝对利好的事情,钱已经投出去了,即使玻璃洋葱口碑扑街,第三部也照样会拍,更何况玻璃洋葱的媒体口碑并不亚于第一部。

    16. 莱恩约翰逊声称玻璃洋葱带给他的压力比星球大战8还要大

    尽管莱恩约翰逊的导演生涯中有不少类似的悬疑反转佳片,如环形使者等,影响力最大的还要属为迪士尼制作的星球大战8最后的绝地武士。由于星战8剧情风格和以前的星战迥异,观众口碑十分两极分化,事后约翰逊甚至收到了观众的死亡威胁信。

    然而导演承认制作星战8这样一个珠玉在前且属于美国国民IP的电影确实压力很大,但相比制作利刃出鞘2的压力来说都不算什么。约翰逊花费了十年的时间计划了利刃出鞘第一部的制作,毕竟这部电影是从零创作的剧本,想要出彩需要花费非常多的心思。所以约翰逊在写玻璃洋葱的剧本时,就感觉到压力山大,毕竟这是他精心自己创造出来的IP,如果砸在自己手里,想必要比搞砸星球大战要难受的多 囧...

    参考资料:

    //www.insider.com/glass-onion-a-knives-out-mystery-details-you-missed-2022-11#serena-williams-is-reading-a-book-titled-gravitys-rainbow-which-benoit-blanc-previously-said-no-one-has-ever-read-29

    //screenrant.com/glass-onion-behind-the-scenes-facts/

     6 ) 如果反转无脑,其实大可不必。

    推理电影容易被挑刺儿,但也会得到一些宽容。

    因为大家都知道,影视作品需要艺术加工,不能简单粗暴地复制现实的案件。

    也不能让现实中可以复制影视作品中的作案手法。

    所以推理片有些特殊的设定是可以被接受的。

    曾经有一个推理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的作品被现在称作“经典推理”,或者说带着很多古早味道的推理。

    因为黄金时代起源于英国,所以这种推理也弥漫着古早的优雅调调,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正因如此,经典推理的气质有时候并非那么讨喜,因为它需要专注于“案件谜题”本身,但谜题有时候并非是“诡计”,完全不能用其他伎俩来糊弄事。

    《利刃出鞘》第一部带着这种经典色彩,虽然故事差强人意,最起码气质对味了。

    但轮到《利刃出鞘2》的时候,似乎只剩下那个徒有其表的玻璃洋葱了,它没有“芯”。

    以下有严重剧透,慎点!慎滑!慎拉!

    故事背景和现实保持了部分一致性,比如疫情对生活的影响。

    但有趣的地方在于,除了侦探,其他角色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受多大的影响。

    我不知这是一种讽刺的表达,还是仅仅是心血来潮想用这种方式让观众从疫情的感受上更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影片开始,一群职业各异的人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隐约能够体会到,这些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在不同领域,政界,娱乐界,网络KOL,科学家,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个神秘盒子是一个谜题,看似B格很高,实则非常弱智。

    同样的我不清楚是不是这种设定的一致性就是为了表达这个活动的发起者其实并非那么智慧或者聪明。

    盒子上的三维立体画出现的那个箭头按下去,我就开启了我的吐槽模式。

    如果真是这种方式开启第一步,我不用看三维画也OK啊,我用手指一寸寸按下去就可以了。如果真是想用这个机关,最起码用四个按钮吧,然后三维立体画可以现实数字的标序,如果再来点高难度,可以用加密的方式标注顺序。总之谜题玩法不至于这么弱智。

    南北指针的设计也很搞笑,如果恰巧摆放的时候就是北呢?直接自动旋转了?是不是这个谜题就是个弱智的拼图而已。

    音乐盒的谜题也是,整这么复杂的赋格,最后就是提一下中间的提手。

    之后的四个谜题并没有明确的给出谜面和答案,从一个顶部截图大概可以猜测。

    第一个关于黄金分割,剧中网红的妈妈说出来了关于斐波那契数列;第二个大概可以看清一个词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

    第三个是张星图,我找了找,没发现特别一致的,大概猜了一下,天龙座,仙王座,武仙座,天鹅座,猎豹座,英仙座那一堆儿。最后一个是银的原子序数。推导不出来谜题的关联性,猜测没有关联性,每个谜题彼此独立,闯关一样的设置。

    但似乎并没有所谓保险措施,疯狂尝试也可以解开,包括之后的女主角也证明了用暴力也可以拆解。

    打开之后是一个机械洋葱,里面是一张邀请函。

    之后我们的大侦探登场了,他因为没有案件可接所以很失落且焦躁(这点肯定是借鉴了福尔摩斯)。恰巧此时有人来拜访。

    之后一个故作神秘的转场,几位刚才介绍过的角色在码头集合了。登船前有位类似管家的人给每人口中喷了喷雾。号称就不用戴口罩了。(看到全片我又想吐槽这里,既然这么牛批还搞什么能源啊,先搞这个啊,赚翻)

    登船后,那位暴力拆解盒子的女士似乎不合群,而且似乎大家都对她颇有忌惮。

    登上富豪岛(暴风雪山庄)富豪约见大侦探,询问如何得到邀请函,因为他并未邀请他。

    每个人的故事也开始缓慢展开。每个人都有隐瞒的、不可告人的故事。

    然后富豪精心策划的剧本杀,被侦探轻易破解之后,不出意外,真正的谋杀发生了。而且那位受人忌惮的女主角也别枪杀了。

    咔嚓,又一个时间蒙太奇,讲述突然跳转到登岛之前,原来,那位暴力女主角是被邀请人的双胞胎妹妹。

    她的姐姐遇害了,就是她委托了侦探来找到杀她姐姐的凶手。

    故事大概就是这样。

    但整个的探案过程只有两个字——莽撞——每一个决定和行动都莽撞。

    而且每个角色的反应都是为了推进剧情而存在,只要女主角想要知道什么信息情报,角色们就会主动告知。而女主角要做的就是——偷听——和靠近他们。

    收集情报是如此,找证据已是如此。

    当女主角趁乱到处翻找证据的时候我的脑子一堆问号,这也太野蛮粗暴莽撞了吧。

    好,如果收集情报这部分可以忍受,接受了这种方式的设定之后想要看看事情的结果。

    结果整个案件还是非常松散,禁不起推敲。

    巴结财富这部分没有问题,因为强弩的瓜不甜,狗急总会跳墙,这种铤而走险受到压迫的气氛可以为之后的故事发展提供张力。

    可惜的是,为了财富背后捅刀子这种决定还是让我没那么容易接受,因为既然富豪可以收买人心,那女主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段,从剧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财富原点的创意是女主想到的,这些朋友是女主靠社交主动接触的。从这些设定来看,女主最起码没那么蠢。但是在被捅刀子和重新发现证据提出制衡和威胁而被谋杀这件事情并没有显示出缜密的思路。

    曲高和寡的人物背景。

    也许全片是用来讽刺某种人,或者某种生活方式。因为玻璃洋葱这种隐喻,即便再精致也是没有芯的。

    但我依旧坚持认为,即便是讽刺,也应该先把类型片的基础做好,先是一个好的推理犯罪故事,再去讽刺。

    为什么曲高和寡?

    因为就算把这些人的背景拿掉,变成一群想榜大款(并非富豪)的一群市井之徒,这个故事也可以成立。因为人,只要有点利益,就一定会有上钩的可能。

    这么设定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想表达,这些人的决定可以决定另外一群人的生活。同样,这是一种讽刺,但这种讽刺我们已经从太多的新闻中获得,不是说它失去了力量,而是被消费的频次太多人们多少都有麻木,所以才会需要艺术上的加工。

    所以人物的设定基本失调。

    再说诡计。

    以下有非常严重的剧透,慎滑!慎点!慎拉!

    按照剧中的设定,富豪是临时起意杀掉网红男。

    因为网红男算是抓到了他杀死女主姐姐的把柄嫌疑。

    这部分我们复盘一下。

    按时间梳理:

    创业成功——新型燃料分歧——合伙人发现证据给所有人发信息——其中一位传真给了富豪——富豪第一个赶到——陷害合伙人——合伙人死亡——网红男赶去合伙人家中路上碰到富豪的车——女主整理遗物收到邀请——女主约见侦探——封锁死亡消息——(一周后)女主假扮姐姐登岛

    之后时间线是顺的。

    邀请函在死亡前或者死亡后发出不重要。因为对于真正的凶手富豪而言,他知道合伙人已死,故意发出邀请可以减轻自己的嫌疑,如果之前发出邀请不撤回也可以解释自己不知情。所这个时间点不重要。

    其中这个双胞胎设定用的草率,因为如果是一块认识的所谓朋友们吧,不知道朋友有一个亲生妹妹有这种概率,有但很低。虽然有人恍然大悟地想起来合伙人曾经提过,但纯粹是编剧封堵bug用的台词,交代的不清不楚。而且假扮本身确实是个鲁莽的事情。

    然后用日记闪回介绍动机。说是富豪曾经帮助过这些人,这也尝试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集体捅刀合伙人。

    但这部分仓促,过于机械。

    我不知道一张纸的分量是否能证明什么(学法律的朋友可以解释下)。

    对于一个“聪明人”对于一个商业“帝国”的背景,在这次商战分裂中表现的如此鲁莽,又是一次人物的叙事失调。

    同时这算是推理片的作弊了,因为影片用“叙述诡计”隐藏了关键信息。

    之后故事开始用女主的视角展开一遍,那些隐藏的信息全部出现了。

    几乎全靠偷听,真是滑稽。

    还有把录音笔草率的丢进别人的包包里,再收回。看到这我都笑了。

    之后侦探开始剥茧抽丝,同时假死的女主利用这段时间成功找到了那张证据。

    按照侦探的说法,这个案件不复杂,全都是临时的愚蠢拼凑。

    我觉得这部影片和这个案件一样,充满巧合,鲁莽,运气和愚蠢的拼凑。

    如果合伙人知道那张纸这么重要,怎么会如此草率呢?如果富豪是个蠢货,他杀掉合伙人是激情决定,那怎么会提前准备好毒药?不留下线索?过于走运?

    拿到那张纸不少掉情有可原,因为之后可以说是自己写的。

    但冷静来说,也许一张纸根本改变不了什么,但杀人罪被追究就一定会改变什么。

    利弊权衡之下,人该如何选择,其实很简单,最起码很难冒险去杀人。

    手机新闻的推送也过于巧合,而且这种称不上是威胁的危险,就促使富豪杀人,说不通。因为怎么解释都行,退几步将,比如,你只看到了我的车,谁也证明不了开车的就是我之类的。

    如果用“只是蠢”去解释所有事情的话,那这部电影又没有黑色幽默的色彩。

    被烧毁证据之后的反转也是奇怪了,如果用这种野蛮的方式去反转,其实不转也行。

    野蛮粗暴几乎是对推理片的侮辱!

    最后说下双胞胎的设定。这本来就是个在推理中慎用的方式,因为它本身就带有欺骗和巧合性。但如果用好了,确实能起到奇妙的作用。

    那么就说下我大胆的改编方式。

    如果真想用双胞胎这招,我会用在开篇就用暧昧的方式混淆其身份,让他们不清楚登船这个人到底是姐姐还是妹妹,让凶手不清楚死的人是姐姐还是妹妹。

    这样做就会激发凶手更强的行凶动机。

    同时修改女主这边的筹码。一张餐巾纸有些太轻了,不足以动摇和激发富豪的凶恶,让其铤而走险。降低打击目标,商业帝国未必要推翻,只要毁掉一个人就可以了。这也让角色可以更加复杂化。

    同时修改富豪对合伙人的谋杀手法,然后把两个案件放在一起,让侦探同时去侦破两个案件,一个是安乐椅式的,一个是现场的。可以设定为全员恶人,甚至是计划反转杀富豪。

    粗浅的想法,想的都挺好,我不行我不上。

    总之,这片子太草率了,太难看了。

    (自己弄了个公号,叫“电影药”,欢迎随手关注)

     7 ) 《利刃出鞘2玻璃洋葱》:马斯克和扎克伯格的另一种下场

    利刃出鞘竟然做成了系列,也是近年来不多的商业片惊喜了,对我这种看漫威会睡着的人来说,总算在影院有个可看的商业片系列。

    我觉得利刃出鞘系列可算是21世纪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探案,把本格推理赋予了现代环境。两部电影都设定在中上流社会中,看不见贩夫走卒,只有女主是中下层社会阶层出身,给人一种外来者的视角,也让观众容易代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成套路易威登行李箱。而带着南方口音的Mr Blanc被扔到这个环境中,一身土气,滑稽可笑,可当他开始办案后,绝妙手法就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本案名叫Glass Onion,玻璃洋葱,采取上一部的成功经验,更加有意地用主题作为讽喻。上一部是利刃讽刺川普政府,这一部的洋葱则是讽刺虚荣浮华的新贵阶层,表面光鲜内中虚空。他们以高科技为噱头,大办创业公司,张口融资闭口纳斯达克,老板必身穿一身看不出牌子的灰不溜秋的T恤。

    为配合片名,本部把环境也设定在一个僻静的希腊小岛上,还建了一个以玻璃洋葱为标志的豪华别墅群,各种马斯克或扎克伯格式的装修设计让观众一饱眼福。片子还超与时俱进地设定在covid大流行期间,民主党政治家口罩包得严严实实,有人却只把口罩戴在嘴上,网红的口罩如同网眼袜,戴了还不如不戴,让观众仿佛回到那段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观点满天飞的日子。

    由于是侦探片,一个嫌疑人的pool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就势必有各人登场的介绍。这一段的剪辑也是新媒体和大流行结合,有我们那时还觉得新鲜的在家视频接受采访竞选的议员,有直播的网红,连我们的大侦探都只能宅在家玩among us游戏。

    片子的主角是爱德华诺顿演的技术新贵Miles,请了他最熟悉的几个朋友来自己的岛上共度假期,结果刚打完官司的前团队核心人物Andy如幽灵一般出现。侦探Mr. Blanc也说自己收到了邀请,结果富豪男主却说自己并未邀请他。这片子只看前半段有点拖沓,在等着死人的观众会觉得节奏太慢,甚至在想编剧是不是放弃本格推理,变成了伦理大剧。好在一半之后,从Andy中枪开始,情节开始峰回路转,更加难得的是,情节设计跳出了一般侦探片的窠臼。

    当然我觉得本片剪辑还可以更好,比如Andy真实身份揭晓时,可以做得更耸动一些,而不是现在这样按部就班地揭晓;另外结尾有些暴力,虽然这暴力是有目的的;但根据大侦探的风格,若能用更聪明精妙的方式解决此案,应该会更好。

    期待下一部。

     短评

    22LFF#6玻璃洋葱,一眼就能看到底,这类迷题说简单也简单,记住相信你相信的,别被新的线索干扰,可惜线索太多,怎么能不被干扰,又怎么知道哪个是第一条线索而深信不疑。轨迹设计的还好,尤其前半部分,大爱,很阿加莎的感觉,后面开始玩起来了新花活。BTW,这部配乐很赞,首首都喜欢的。喜剧效果千禧一代会爆笑,老人可能理解不了一些梗诸如NFT之类。BBTY,片尾字幕才意识到富豪是爱德华诺顿演的,他这么老了吗?我看的时候感觉这个人像马斯克和吴京的结合体7.5-8 今年商业片top5(今年也实在是没看到什么特别精彩的商业片)

    7分钟前
    • 方氏修远甫
    • 推荐

    冤有头债有主蒙娜丽莎心里苦……

    9分钟前
    • 漠米
    • 还行

    剧情不输前作,案中案的小岛剧本杀,感觉这个剧组真是从头到脚的壕啊。丹尼尔·克雷格是怎么做到基里基气但又土了吧唧的,他老公开门的时候我真的哈哈了一下...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烂,难看,前一个小时罗里吧嗦的说什么呢,观众想看的是悬疑电影,导演第一部成功后,就晕了

    15分钟前
    • 乌鸦地
    • 很差

    非常讨厌这个结局,打砸烧,破四旧吗?小孩泄私愤?编剧技穷编不下去了?对谁有意见也不能把钢琴砸了把名画烧了吧?满足底层仇富&仇恨文化心理?这种廉价快感&低幼价值观太可怕了。。。。最后用NKC的《Mona Lisa》监介癌都犯了,烧名画很浪漫吗?编剧脑回路和那些脑残环保主义没有任何区别

    16分钟前
    • DuoDuo🐿️
    • 较差

    相比较第一部,贵剧组真是戏里戏外都有钱到更上一层楼啊。照旧是貌似全员恶人的设定,明线和暗线的杀手很好猜(关注该系列的应该早就知道了),但不耽误观赏过程中的娱乐性。电影节奏把控得很好,步步层叠,非常抓人。结局依然是爽文剧情,而且是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愧是多伦多电影节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值得一看!

    18分钟前
    • Rocrw
    • 推荐

    glass onion肯定不止是玻璃装饰,抽丝剥茧的结构才能对得起这个名字。事实证明做到了!还有希望环保人士不要因此受到启发,毁坏艺术品来抗议。蒙娜丽莎是无辜的!

    19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推荐

    我大概再大的仇恨也不会毁了《蒙娜丽莎》

    20分钟前
    • T猫T
    • 推荐

    已经没有任何的推理成分,就是一个硬设定的所谓悬疑迷局推着观众往前走,没有巧思也没有伏笔更没有什么引人入胜,观众只能干等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才看到姗姗来迟的凶案和随后更加冗长的自我说明过程,所以这部140分钟的电影里真正属于悬疑的时长一共才多少?而在没有证据的大前提下主人公又是以怎样一种方式完成逆转的?本来第一部里克雷格靠着诈口供的办法忽悠美队就够下三路的了,这一部简直是连智商的遮羞布都不要了,还是那句话,奈飞出的片子,这种水平丝毫不让人感到意外

    21分钟前
    • 小旗
    • 较差

    没有金钱的友情的就像一盘沙,不用风吹,氢燃料一下就爆炸了~

    23分钟前
    • 小吕同学
    • 较差

    比第一部还要差劲,已然不能够作为推理电影,只能算作悬疑电影,并非两者之间水平存在高低,而是叙事上彻底放弃了让观众与银幕中的角色们斗智的权利,反而以事前掩盖关键信息事后再用闪回等技法揭示补全的方式,将本片的观影乐趣由本该高度持续沉浸的解密快感变质为转瞬即逝的反转刺激;更加遗憾的是这个灵感明显来自赫伯特·罗斯《勾魂游戏》的文本,案子实在称不上复杂和精彩,同首集一样,完全没有利用好群像来营造障眼迷雾,只顾着往一个个角色身上赋予同破案没有太大关系的自以为幽默的讽刺符号,故事真正的高潮甚至和真相脱钩,当然这个结局十分复合目前好莱坞的基本价值取向,只要队没站错口号喊得足够响,电影好不好看都是其次;最后请不要在此类电影中使用太多廉价CG甚至是软科幻元素,当影像中的世界都被察觉到虚假时,一切都不会让人信服。

    2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较差

    #TIFF2022#制作成本直线上升,然而剧本质量却没有放松,相对第一部的本格推理,这部更加接近某种程度的叙述诡计,而在孤岛上更加考验cast的dynamic.Janelle Monae不仅电影里惊艳,在映后Q&A部分更是steal the show. 另一方面,007之后,Daniel Craig似乎又找到了新的“养老保险”,第三部估计很快就会提上日程。

    26分钟前
    • VicWallflower
    • 推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凶手所犯乃杀人之罪,你能做的也只是打砸抢烧一通,然后在利聚而来利尽而散的小人集团中因势利导,借由新的利益格局 make him pay. 很不幸,这真的,很不幸。

    30分钟前
    • Rhapsodes
    • 还行

    #LFF42 除了好笑之外很难发现亮点。第一部还丝丝存在的阶级问题到了续集里只变成了富人打架。如果说第一部还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风骨,那么这一部充其量就是个名侦探柯南的水平......

    31分钟前
    • 踢迩达
    • 还行

    美国佬,拍完川普撞地球,再拍马斯克烧蒙娜丽莎,不错不错

    35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推荐

    感觉这个反派人设有点浪费爱德华诺顿 还有比起推理 我更倾向于观赏Daniel Craig和Hugh Grant演两小时极品基老伴

    38分钟前
    • 水包酱
    • 还行

    一集的钱,可以拿去拍十三季《大侦探波洛》,季季9分的那种。

    43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前半段有点散漫不紧凑,最后又倒戈得太轻易,没有那种圆满的satisfying的感觉。。。不是很喜欢。但我还挺看好这系列拍下去的,现在认真做原创剧本的太少了

    48分钟前
    • Otocolobus
    • 还行

    “比蒙娜丽莎更美的是烧着的蒙娜丽莎”……这作死的结局 哈哈哈

    53分钟前
    • 月光下的蝎子
    • 推荐

    先标,等下补评,可能是刚看完的缘故,居然觉得比第一部还要好…

    55分钟前
    • 小G好吃么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