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牡丹

    牡丹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14

    主演:李立宏(解说) 

    导演:李侠,陶涛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第2集

      新声一代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5时装秀

     剧照

    牡丹 剧照 NO.1牡丹 剧照 NO.2牡丹 剧照 NO.3牡丹 剧照 NO.4牡丹 剧照 NO.5牡丹 剧照 NO.6牡丹 剧照 NO.16牡丹 剧照 NO.17牡丹 剧照 NO.18牡丹 剧照 NO.19牡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以洛阳牡丹为聚焦 点的国内首部以牡丹为主题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牡丹》

     长篇影评

     1 ) 《牡丹花下》:女性主义古典小品

    胤祥发自戛纳 http://cinephilia.net/57491

    评分:★★(场刊体系,四星满分)

    在戛纳每天各种玩命看片熬夜写稿之余,最大的乐趣大概就剩下了媒体同行观影后的相互吐槽。开赛前普遍被看好的扑街片头号种子选手《牡丹花下》竟然……没有扑。当然可能首先是因为时长比较短,其次是影片非常工整,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影片第三幕陡然一转,竟然把前两幕的嘲讽转成了一个喜剧。而且整体上影片有一个带有女性主义倾向的观视结构,确实还能算有点意思。整体来说比河濑直美的《光》稍好,但好的有限;因为时长较短某些可能更出彩的面向都没有展开,所以评分大概也冲不上去。

    影片与1971年的同名电影均改编自同一本小说,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名受伤的北方士兵被一座弗吉尼亚州的女子学校收留养伤,进而引发了学校内部的一场风波。某种意义上影片可以看做是性转版本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七个小矮人显然是被阉割的男性(因为矮……)——至少他们对白雪公主并没有欲望;但在《牡丹花下》这里,误入女儿国的北方士兵却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明显是长期受到性压抑的两名老师,到Cheerleader式的早熟少女,再到未成年的女孩,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激发出了欲望,大家轮番变着法儿地取悦这名长相帅气的男性,从各自精心打扮到纷纷投怀送抱;但关键问题是这位士兵又特别会聊天,重伤之时扮演楚楚可怜的小白兔,能下地走动了就开始画风突变成撩妹高手,把整个女子学校搞得乌烟瘴气,老师和学生开始彼此争风吃醋,但因为他大概怀有一个韦小宝式的后宫梦想,所以撩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一边约着克里斯滕·邓斯特,一边吊着妮可·基德曼,半夜却摸进了艾丽·范宁的房间……结果因为邓斯特醋意大发,把他推下了楼,使得伤口开裂。妮可·基德曼大约是挟私抱负,当机立断锯掉了他的腿——典型的阉割象征哦,导演还怕观众看不懂,让扮演北军士兵的科林·法瑞尔大声控诉“我现在这样还算个(男)人吗?”最后法瑞尔偷到了基德曼的手枪并各种作威作福,基德曼却心生一计,在最后的晚宴上用毒蘑菇了解了法瑞尔的生命(想起了白雪公主吃过的毒苹果吗……)。

    转头回来看影片的观视结构,法瑞尔在重伤之时基本处于女教师和女学生纵横交错的目光中“被看”的位置;随着他逐渐恢复,他也开始占据了观看者的位置。但总体而言,他在影片的结构中最主要的作用类似一面镜子,女性们取悦他的方式和在镜中欣赏自己的方式十分类似,并且通过一些在镜子前整理妆容的镜头来展现。不过就视点权而言,仍是邓斯特与基德曼两人占据主要的视点位置。这并不因为她们的明星地位,而是在叙事中,这两名教师都是具有自主意志的行动主体。而且更为有趣的是,她们的主体性是通过对男性的接纳到排除而完成的,从被激发母性,到迷失主体身份,再到主体身份的重新确立,观视结构与叙事是严格匹配的。

    当然人物塑造上也因此各有特点,妮可基德曼是握有权力的校长,并且是唯一的手枪的拥有者,本身占据的是一个父亲式的位置,这导致她的行事方式颇有父权意味。但同时她又是各种祈祷活动的主事者,这让她的主体性又具有某种与宗教相关的先验性。所以她的动摇就刻画的非常细腻,相比较而言其清醒过程就有些生硬——她是通过颇为女性的嫉妒心理下,施行的父权式的阉割回归主体地位的,因此在第三幕中的主要矛盾也表现为她与法瑞尔争夺控制权;并且她夺回控制权的方式也颇为女性——毒蘑菇既是食物也是毒药。而邓斯特扮演的女教师则主要问题是因为是对容貌的不自信而导致的极度自我压抑,同时因为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使得她非常容易在法瑞尔的甜言蜜语攻势下放弃其主体地位。她得到了私奔的承诺,并且在法瑞尔失去一条腿后还与他发生了性关系,但她最后的转变则来自于一名女学生微妙的提示“你不喜欢吃蘑菇”而死里逃生,她当然无法与另外所有已然“觉醒”的女性相抗衡。其他女学生的塑造基本比较简单,虽然尚无法取得主体地位,但作为校长的追随者和确实被处于疯狂状态的法瑞尔吓到,她们也选择了排除自己的欲望——因为欲望对象已然不在了。

    影片前两幕的微妙嘲讽在邓斯特将法瑞尔推下楼梯之后就画风突转,第三幕里法瑞尔的癫狂与之前的情圣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导演的处理——直接跳过了锯腿一场戏(第一幕中缝合伤口的一场戏却拍得很写实)——造成了极为突然的喜剧效果,包括此后的最后的晚餐(与之前一次晚餐形成对比)也是颇有喜感。在这里还要赞美一下邓斯特的演技,大概值一个奥斯卡女配提名(尽管她是一番位但女主……恐怕戏份不太够再说还有基德曼),欲望、压抑、隐忍、转变的细节都演出得十分到位。还能大写特写的是本片的画意用光,还原了蜡烛照明的室内场景,并对室外美好的光线有着精细的捕捉,光效、服饰和构图上一定是参考了同时期的油画作品,在大银幕上观看确实是个不错的体验。至于为什么嫌剧作展开得不够呢……因为起承转合都是套路,而这片还是太过中规中矩了,那点女性主义的小尝试完全可以做出突破,结果还是没能把握住而直接走向了一个室内剧式的古典小品。同样类似的设定,阿尔莫多瓦就能拍出《黑暗的习惯》,而且这种设定很容易往恐怖片、色情片之类方向发展……并不是说现在的这种处理不合适,而是说在这个时代,我们呼唤的的还是更有新意和突破的表达。

     2 ) 不要轻视小胖子

    如果说我是谁的脑残粉的话,那索菲亚.科波拉算一个。算不上大师,经常被诟病,从一出道就被冠上“以父之名”。但是如果出身都是错的话,那岂不是最大的不公正?我们看她的电影,不是因为他爸拍过《教父》,而是因为,我们要看她的电影。我为什么喜欢她?现在能想起来的,是《处女之死》里邓斯特早上在操场上醒过来时,小草上的露水。《迷失东京》开头处,斯嘉丽在酒店大床上躺着时,半透明的屁股。《绝代艳后》里,邓斯特与情人相会之后,飞奔回凡尔赛的马车。《在某处》,大哥开车法拉利没玩没了的兜圈子。一句鸡汤:那些美而无用的东西,值得我们浪费生命。

    《牡丹花下》的原版没看过,剧情了解了一些,对于那些戏剧冲突相当期待。新版演员令人惊喜:基德曼领衔,科波拉万年最爱邓斯特,小花elle fanning。唯一的男性角色由科林.法瑞尔担纲。开始觉得选的不好,看完才琢磨出来,那股子糙劲和显而易见的心机,选的还算合适。故事简单:美国南美战争期间,一个误入世外桃源女人国的伤兵,以及由他引发出的种种。各种觉醒,各种撕,各种人性爆发。男的自不必说,从噩梦般的战场落到此等天堂,左顾右盼巧舌如簧,自信心爆棚,永远的大脑管不住下半身,为惨剧奠定基调,埋下理论依据。基德曼巧妙运用权力,在理智和情感,权力和欲望间游走。fanning年少轻狂,以为世间万物都可以用青春和美貌摆平。最纠结的角色是邓斯特,一个寄人篱下,年过最好的古板女人。在一成不变的腐朽生活里,突然蹦出来这么个轻言爱情的糙男,多年的教养和矜持功亏一篑。很多时候,大家包括她自己也明白,这不合理。但是记住,在很多时候,人不是冲着那个结果去的,而是为了改变这个现状。

    很多人诟病这个转折,说一下把美人国摔成了小岛惊魂,转的太硬。我倒觉得符合整部电影的风格:极简。除了对阐述人物有帮助的服饰之外,电影基本上都是自然光拍摄,没有任何渲染。塑造了美国南方与事隔离的世外桃源景象。女人们都是一袭白衣,林间仙子一样,一尘不染。所以给伤兵缝腿,乃至没有呈现出来的锯腿等血腥情节,就会有种张力。全片几乎没有音乐,这在科波拉的电影里简直闻所未闻。科波拉的音乐品味之好,反正我现在听的很多歌都是因为她的电影。之前的《绝代艳后》里用摇滚与巴黎古典宫廷画面做冲撞的豪情壮志在这里荡然无存。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决裂或者成长,带来的是另外一种肃穆之美。

    再说说邓斯特,曾经在《处女之死》里她演的就是如今范宁的这个年纪,搔首弄姿不知深浅,但大家都爱她。如今,过了青春年少,口口声声说爱的男人也爬上了范宁的床。她却依然奋不顾身以身相许。眼看着男人被心机婊们毒死,没有反抗,回归往常。坐在门前,等基德曼发号施令,一脸漠然。虽然我也挺羡慕她曾经的美丽,演员本人的穿衣品味,还有那一串高质量男友清单。但是女人,活到现在的年纪,才算是活了个明白和清晰。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群仙女里,总会有个小胖子,男人永远不会青睐有加。但是别闹,没准儿到了最后,你就会死在她手里。。。。。。

    (本文原载于作者微信订阅号:叨叨小宇宙)

     3 ) 廊柱下,牡丹花开

    这是一个纯然的母性空间,水汽氤氲,林木蓊郁。古希腊式的白色大理石柱,静静矗立,伴着清晨的鸟鸣,夜晚的秋虫,仿佛可以永远存在,抗拒洪荒。

    因为战争,这里与世隔绝。只有两位女老师带着四个女孩,过着平淡如水,甚至乏味的生活。上校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温特擦拭着这个男人的身体,怎能不心起波澜?

    如果上校按照约定走入尼特的房间,或许故事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结局。他无力抵抗更年轻的肉体,那么,楼梯上的跌落,直至后来的被截肢,难道不是他自己造成的恶果?我相信温特老师绝对不是出于报复或嫉妒,那样严重的伤,真的不是她能够治愈的,为了抱住上校的性命,她只能那样做。

    镜头拉开,我们听到上校如困兽般的嘶吼。真是可怕!完全没想到后来的剧情会朝着如此惊悚的方向发展。

    我现在还算是个男人吗?

    尼特真的爱上校,所以她选择献身,用这样的方式安慰这个他深爱的男人。当然,她的身体也是饥渴的,渴望得到男人的触摸。虽然她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泄欲的工具,但是她真的愿意,不能不说是爱给了她勇气。

    平息怒气的上校怎会料到,这座曾经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大宅,居然就是自己的坟墓。这些曾经救过自己的女人,居然就是谋杀自己的凶手。特别是影片一开始哼着民谣走在路上的女孩,正是她发现了受伤的上校,她曾经是上校最好的朋友。最后,竟又是她采摘了有毒的蘑菇,将上校杀死。

    最后一幕,濒死的上校倒地挣扎,通过他的视线,我们注视着昏暗烛光下这些身着优雅衣裙的女人,静谧的恐怖,牢不可破,仿佛地狱巫女,捍卫着自己的生命和家园。

    我说过,这是一个纯然母性的空间,男性是注定失败的,更何况是敌人?温特老师让女孩们缝下细密的针角,洁白的裹尸布算是对上校的送葬。尼特仍旧服从着这些杀害自己爱人的同伴。没有人能带她走。或许,这个她想要逃离的牢笼,正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栖身之所。男人,真的是可靠的吗?真的可以给女人带来幸福?

    镜头拉开。铁栅门后,女人们站在廊柱下,那个被布裹住的男人是如此渺小。你说女人是软弱的,但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家园,正如那些廊柱般,与世无争地,永久统治着世界。

     4 ) 本能的游戏

    牡丹花下这个翻译好。英语名强调诱骗,法语名说是猎物。到底谁是猎物?最后果然牡丹花下死…

    男人狡猾的利用每个女人想要的加以迎合,让她们以为自己是唯一;当发现不是并威胁自身后,女人会稳准狠地抽身自保,并在必要时让“皇上驾崩”。所以女人不要信,男人不要作。

    女人如果没有这种人道善良,牺牲精神,以及坚韧决绝,大概也无法承担人类繁衍的重任吧。

    vs.冷静的说出毒蘑菇的想法,翻书式翻脸地开始采摘(蘑菇果然最初埋的好伏笔),带有浓重个人欲望表达的做爱,平静的联手杀人…

    vs. 游刃有余地游走在百花丛中,以便达到个人目的…

    大概对于男女,皆是本能吧。

     5 )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BesTV】

    不知谁给电影起了这么个含蓄美丽的中文片名,弥漫着死亡气息却又异常撩人,直让人心痒难耐。上一个印象深刻的片名还是“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现在简称:惊情四百年),血腥、恐怖、香艳,隐隐透着股令人震颤的凛然与浪漫。想出这些名字的人,绝对深谙华语看客的心理。

    看简介以及某些短评,原以为是女人间的“宫斗戏”,或是男人利用女人们的好感左右逢源、互相制衡、为己谋利。看完后则不得不感叹西方人到底“头脑简单”,玩不来“人与人斗,其乐无穷”,更别提高深莫测的驭人术。西方女性成长环境也还是宽松,对男人再争风吃醋,也不至于像处于专制皇权和家族男权双重压迫下的古代东方女性那样丧失尊严,相互间只能勾心斗角、机关算尽、你死我活。你看那可怜的甄嬛,千辛万苦力压群芳,想报仇却还得委曲求全、曲意逢迎,苦苦熬到老皇帝动不了的临终一刻。西方女性则简单粗暴多了:我再平淡无奇,你对我虚情假意,那你就该承受我的满腔怒火;我于你有恩、对你示好,你竟不领情,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而且一旦感受到男性威胁,柔情蜜意顷刻烟消云散,大人小孩齐心协力、共同制敌、一招制胜。最痴情的那个也不过就强忍悲痛为你默哀一时。当然,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手握大权的毕竟是个女校长。

    上述观后感肯定也是“简单粗暴”,这大概就是带着典型的东方思维先入为主却未达预期的结果。也或者近年来单位总强调坚守意识形态,导致现在看啥都能看出个中西差异来。注意:是“差异”,不是“差距”哦!😄

    另外,影片据说完全用自然光拍摄,所以画面晦暗模糊,有时甚至连人物表情都难以分辨,虽然观影时有些费眼,倒也很契合旨在反映人性幽微、人心叵测的主题。

     6 ) 与众不同的“宫斗剧”

    “宫斗剧”其实是一个很奇特的类型,美人们为了得到男人垂青明争暗斗互相撕咬,以爱的名义。这些年国内盛行的大型宫斗剧,如美人心计、甄嬛传、步步惊心、芈月传,哪怕是打着女性自强的旗号也难逃窠臼。

    而这部牡丹花下,却让我眼前一亮。

    故事讲的是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一个南方女子寄宿学校收留了北方来的帅哥伤兵McBurney,于是学校里的女老师和女学生展开了营救、争夺、复仇三部曲的故事。观影体验很独特,不是因为情节跌宕,而是故事留给人的感觉、意境和余味。若说悬疑推理剧情反转,很多电影已经做到了极致,但是这部片子不同于一般的快节奏带感的剧情片,其优势在于导演索菲亚·科波拉德的女性视角,其中最突出的在于‘异性关系’和‘同性关系’的两个主题上出现了不同于男性视角的讲述。所以观影后细细回味,总能琢磨出其中的些许深意。

    异性关系中间的紧张是宫斗剧的重要看点,一美男和众美女本身就是令人兴奋的故事。这部剧和很多玫瑰色彩的宫斗故事不同,女子们并不是上来就是无脑爱上男主。故事从年轻女孩Amy救伤员开始,然后开始讲述学校里的女人如何对伤员的无微不至的关照。正因为故事以女人救助弱者的善念开端,一开始想要表达的就是女人对于男人的同情、怜惜和体贴,这是第一部分。剧情转折于妮可·基德曼扮演的校长Ms.Martha一遍遍擦拭McBurney的身体,通过她柔情而又犹豫的动作,冲动而又克制的表情,不难发现湿漉漉的躺在床上的已经不是一个病弱的伤员,而是一个充满男子气概的男人的身体。仿佛就在那一瞬间,故事里异性之间的关系就变了,由救助者对伤员照顾转变成为成熟魅惑的男子对女子的生理吸引,而学校中的女人和女孩儿都难逃他的邪魅。看到女人们轻松被迷倒花式调情,以至于各尽所能投怀送抱,观众对编剧传达的那种幽默心照不宣。这一部分刻画得张弛有度,是影院里笑声最多的一段。然而随着冲突积累到顶峰,这样你退我进的暧昧缠绵戛然而止。男主Ms.Martha偷偷进了Fanning扮演的年轻女学生的房间,被吃醋的Edwina发现而跌落楼梯,在Ms.Martha的带领下,女人们报复性的锯掉了男主的一条腿。戏剧性的反转在于男主本性中的暴躁凶残忽然被激发,与之前的风度翩翩判若两人,而他对女校师生的不断的指责和攻击也把异性之间的关系化为了仇恨。 女子们最终决定联手报复,用下毒的办法最终结束男主的命运,那个看上去还是充满魅力的男人身体轰然倒下结束生命,异性之间的冲突被推向极致。

    而这种异性关系的几次升级,都伴随着女人们同性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同性关系的变化反过来又加深和推进了异性之间的紧张。在一开始那个只有女人们的世界中,唯有各司其职的学生和老师。而当男主进入这个封闭世界,女性们不约而同的变成了救助弱者的天使。男子伤势褪去开始调情,这不仅削弱了女性身上的母性,还极大激发了争抢优质男性资源雌性本能, 在相互争斗中忽然表现出嫉妒和排他。而这种冲突极致过后,女性再一次联合起来,锯掉他的腿,毒掉他的人,面带坚决和冷酷。如果说影片暗含着一种隐隐的黑暗,那是因为每一次性别角色的转换都那么自然,但是贯穿起来却让人不寒而栗。映衬在同性之间的默契包容之下,是看似浪漫实则脆弱的异性相吸。在女性协同之下一气呵成的复仇,更构成了对于男性对于自身魅力迷之自信的嘲讽。因为这一次女人们复仇的目的,绝非再是得到男人的身体和男人的心,而是对于男性生理特征的对抗,以及对生命的裁决与道德审判。这才是通过同性之间的协作所所要对话的传统权力关系。影片最后留给人的那种黑暗与邪恶,似乎不仅仅来自对于‘人性’的反思,更来自对于‘女人性’的一种探讨。

    而影片女性视角的探索,不仅在于权力关系的重构,更在于对于‘女子力’的正反逻辑叙述。在第一部分,女子力是让男主康复的保障,比如缝合伤口,照顾伤病,做饭洗衣,善良好客。而这些女子力一开始就不是孱弱的,小姑娘愿意冒着风险领陌生男人进门,也愿意用瘦弱的身躯背负他沉重的身体,这是女子力甘于奉献的一面。玛莎校长缝合伤口的时候,愿意忍受伤口、血迹带来的生理不适,这是女子力勇敢果断的一面。然而,这一切都和后面的情节形成互文。如此的女子力,即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剧掉他伤腿的也是玛莎,也是同样的一种勇敢和决绝,而最后致死他的在于毒药,一种被看做女性专属的致命武器。面对不均衡的体力对抗,女性依旧能有办法四两拨千斤以卵击石。在这样的互文叙事中,编剧在对女子进行生理特征、身体技能、心性品性的一体两面的解读。

    而多说一句几次出现的蘑菇,很显然是一种隐喻。影片开始小姑娘因为采蘑菇而遇到男主,而最后男主也因为吃了毒蘑菇而丧命。蘑菇在西方的餐桌上是重要的食材,尤其是英国人对蘑菇有着独特的热爱。而同时因为蘑菇雨后容易生长的特性,常被认为是生生不息的象征。影片开始的菜蘑菇,可以看做是对女子生命能量的暗示。而最后女人们诱骗男子吃下毒蘑菇而丧命,这样的制裁无疑是宣告对于男子的阉割。之前男子利用自己男性优势展开诱惑,利用像蘑菇那样生机勃勃的女子的生命力,而最终还是吃下蘑菇自食其果,是其他自己完成了自我阉割的报应。据说毒蘑菇桥段是这一版本编剧自己的发挥,可谓亮点。 

    这就让我想到了片名 The Beguiled的含义。 翻译成“牡丹花下”显然是暗示那句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可是总觉得味道上有些不同,毕竟风流鬼总有那么一丝丝不思改悔的味道。而英文片名The Beguiled其实更含蓄,直译是指受诱惑的,那么在这样的复仇故事里面,受了诱惑的究竟是谁呢?是受了诱惑而最终醒悟的女人?还是最终因为被诱惑而死得不明不白的男人?我更愿意把这里理解成为一种有意的双关,其想要带来的大概是从两性的角度同时的反省。

    说回之前的‘宫斗剧’话题,这类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恐怕爱上男主而争夺男主那么简单。这部影片提供的是另一种可能,有多少蠢蠢欲动的春心荡漾,又有多少对男性权力和地位的垂涎,有多少同性之间的信赖相依,又有多少异性之间的猜忌对抗,这其中有着丰富的张力和紧张的空间。如果你好奇一个女性视角的讲述是怎样,真的可以来看一看这部影片,或许真的能体会到一些我们信以为真的“常识”的反面。

    个山

    2017年8月6日

     7 ) 当你觉得“这是一群无聊的蠢女人”时,危险就开始了

    在剧情形式上,讲述一个异类闯入者引发的故事,整体像是一个微缩版的社会实践,每一个人表现出一些典型的行为和性格特征:

    1.

    强尼的求生欲让他对每个女人都表现出强烈共情 (这说明男人是可以尽可能共情女人的,只是看他觉得需不需要),从战争中逃生,在这所世外桃源般学校里被一群不同年纪的女人们优待爱慕,对他而言只要不走就是天堂般的日子。

    他享受自己用话语和眼神就能引得女人们为他倾诉真心,互相嫉妒。他那时的感受或许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当然前提是不要真的死),但他不知道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奸出人命” 。

    2. 妮可基德曼的角色是一个理性的领导者,女孩们的明争暗斗她全了然于心,但她相信她是是否让强尼走的决定者,所以强尼会来他的房间……

    3. 邓斯特饰演的角色是那种表面虽然普通,但心中认定自己是最特别的那种女人,强尼的夸赞和“我懂你”之类的表述满足了邓斯特的情感诉求,更让邓斯特相信自己是独特的,终于有男人懂我,尽管身边的几个女人对他示好,但自己对于这个男人才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强尼一定会来她的房间……

    4. 但结果,男人果然是男人,他们从来欣赏的都不是理性的女领导者,和顾影自怜的女人,一定是美丽鲜活少女,这次是带着一些狡黠性感的少女——艾丽范宁饰演。实在意料之中。

    5. 还有个女孩小胖,是她提到“艾米采毒蘑菇”的计谋。前面她几乎没有参与这些女孩的明争暗斗,她可以自己不参与,但不能忍受被忽视,微小的不满与恨意,在适当的时候会致命。

    奸出人命的结果你们也知道了,当你心里觉得“这是一群无聊的蠢女人时”,危险就开始了!

     8 ) 白色宫殿

    初识导演是从《迷失东京》开始,一开始索菲亚就没有要好好地讲那种特别戏剧化的故事。一贯的弱叙事反而凸显了人物和环境的紧密关系。无论让她登上领奖台的《迷失东京》,还是风评急剧下滑的《在某处》,受到王家卫风格启发的她一直以细腻的镜头呈现某种沉浸感,例如东京的都市、意大利的酒店、法国的宫廷(绝代艳后)或是比弗利的豪宅(珠光宝气)。

    这一次则是氤氲在雾气之下的弗吉尼亚的庄园,在雪白的建筑里是一所几乎与世隔绝的女校,Martha和女老师 Edwina 带领着一帮学生艰难地在战争中获得安宁的生活,但北方纽约军团的受伤士兵却打破了这片宁静。士兵的到来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好奇,有几分姿色的Corporal McBurney甚至成为庄园里女人们的某种诱惑,Marsha、Edwina和Alicia代表着女性三个阶段的超我、本我和自我对这个男人产生了奇特的需求和寄托。Marsha为士兵疗伤因为多次得以近距离接触他,在擦拭士兵身体时甚至燥热难安,但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即使在微醺后的傍晚仍然觉得应该和他保持距离,她领导着所有人祈祷、她主持庄园的工作,沉着果断、仁慈和禁欲体现出一个女性在超我层面的克制和领袖风范。Edwina作为单身女教师,被士兵轻轻一撩就花枝乱颤,她压抑了自己的欲望又渴望得到爱情的滋润,倾心于甜言蜜语、失心于背叛,她处在欲望压抑和释放的矛盾之中。Alicia就更直接一些了,刚见面嘴就贴上去了,这是裹挟着好奇和性启蒙的吻也是自我真实欲望的展现,她直率而单纯,轻易展现着年轻女性的魅力。故事人物甚至延续到采蘑菇的小姑娘Amy对士兵的友谊,女性不同阶段的两性关系简简单单地在封闭的环境里表现出来。

    再说到这位受伤的士兵McBurney,自始至终以弱者身份存在于庄园,他为了能继续留在这里努力帮忙整理花园试图展现自身价值,但在欲望驱使之下滥情,最终遭遇更惨痛的结局。一开始颇具绅士风范的他受到了所有人的关注、却在摔下楼遭遇截肢后暴露出乖戾一面,一句“难道你们还要阉割我吗?"更是将男性的性恐惧呈现在视野之下。若是将故事中的男女反转,这近乎和女性被强暴的恐惧遥相呼应了。

    但就像索菲亚之前的影片,不强求合情合理也不附加道德审判,不问过去更不问未来,晚餐的毒蘑菇轻而易举发挥了作用,这个主意居然还是最小的女孩提出来的,这一刻所有女人,从小女孩到女主人,她们坐到同一张餐桌前再次祈祷,Edwina虽不知情但仍然同这一桌女人融为一体,她们成为一个整体目送着这位 Beguiled man身亡。唯一的男性角色被缝好的白布裹起来放到了门口,从受伤到截肢到死亡,男性在这场突如其来“战争”中完整落败。

    故事中的庄园从来没有展现出全貌,她被长满藤蔓的古树包围,白色的立柱撑起一座仿若宫殿的建筑,我们会看到小女孩拿着望远镜时常望向远处,这是一座属于女性的白色宫殿。

     短评

    非常想推荐科波拉看一下《甄嬛传》

    6分钟前
    • 💛
    • 还行

    无论怎样故事,到科波拉手上永远是美国女高中生版,然而科林·法瑞尔比东木蠢多少,新版就比老版蠢多少!

    7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采毒菇,宴席上毒死他”,然后就真的采蘑菇,开宴席,死掉...无惊喜无高潮无戏剧张力,人物形象也含糊得很。而所谓自然光,看一个多小时的伦勃朗,也会受不了啊…

    10分钟前
    • Helicopter
    • 较差

    剧情真的是……在影院差点睡着;这男的这么丑何苦呢;小女孩提出he likes mushrooms全场笑出声

    12分钟前
    • 霹雳菠萝包
    • 较差

    空洞和留白、飘忽和细腻还是有本质差别的。所以个人还是觉得只是很平庸的封闭空间喜剧。几位评委对双面情人和好时光的厌女症评价和这个戛纳最佳导演奖项都透露出浓浓的美利坚田园女权气息……

    17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较差

    一上来就瞎喊boring的人基本就是无聊本体,以蠢评片的人几乎就是自认蠢货。一个人说甄嬛就人人跟着论宫斗,看到别人差评看起来高级就换俩字给自己装逼。看电影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人云亦云,这样的短评区有什么可信度……

    19分钟前
    • 鹿不鹿
    • 推荐

    全程自然光摄影,古典主义的美学风格,剧作极简反类型,年代感和生活细节上很强迫症,生活流的方式展示不同年龄段禁欲系女性在遇到男人后的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的群像,最后从人性扭曲的犯罪行为动机上升到女权主义层面上的时代控诉,完成导演的主题诉求。电影拍的好不好,跟电影好不好看,是两回事。

    2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本来就没什么期待结果还真是烂,精华全部快进,无意义一模一样的空镜一大堆在那浪费时间。九十几分钟能做的事很多,索菲亚科波拉选择了无聊放空。甚至让人怀疑她自己真的想拍这部电影吗?还只是为了给演员摄影师服装师一份工?希望电影节不要再以发奖给她展现落入身份政治圈套的愚蠢了。

    28分钟前
    • 米粒
    • 较差

    索菲亚科波拉这回还是很有进步的!砍掉了老版中“不必要”的旁枝侧节,去历史化和阶级化只为更集中关注两性关系和其中渗透出来的人性,同情、爱欲、嫉妒、仇恨悉数亮相,整体感极强。摄影加分,后半段惊悚氛围恰如其分;每个角色性格鲜明,更难得的是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出极强的幽默感。

    30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标准三段式:凤头、猪肚、豹尾。郎一来,芳心乱;争献媚,妒火烧;锯断腿,枉做鬼。

    3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两性间的关系翻转、正邪间的飘忽游移颇耐寻味。一名负伤的男性闯入者,起初是等待被恩赦被分配的猎物。而当他自诩风流,以为能游走花丛尽情狩猎时,却再度落入最初的被动境地。他展示力量与威慑,反倒丧命。讽刺在于,餐桌上的虔敬祈祷是一场谋杀的前奏,而当蓝布系上铁栅门,则化这场谋杀为名正言顺。

    3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蠢也许观众仍旧能从一众明星还算合格的表演中获得某种快感,或从考究的景物摄影中满足视听需求。但既不能还原原著精髓,又无法达到前作高度的新版无疑是令人失望的。

    41分钟前
    • 鸡头井。
    • 很差

    摄影算亮点吧,自然光,几无配乐。但是相比原版,还是弱了不少,男主游走花丛中的自得与反转的讽刺也没太出来。整体很平庸,情节亮点太少,而且进行很快,索菲娅科波拉仍然不太行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动辄发春的人物,前后割裂的剧情,清教徒女性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可是莫名的觉得好笑,越想越好笑,科波拉阿姨以绝经脸的表情讲了一个外国董永遇七仙女的故事,艾玛我要被笑死了~~~~~~~~~~~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戛纳过后这部片子评分低迷,我带着审慎的眼光观影之后,却喜欢的不行,如同喜欢处女之死和迷失东京那样。最会拍少女的导演和最少女的老中青三个年龄层女演员,结合成了这部典雅,含蓄,少女感十足的电影。肖像群画般的构图和古典沉静的用光十分美妙。

    54分钟前
    • 念辞
    • 力荐

    @balmes 三幕时间分配非常不平衡不合理,开场拖沓,结尾仓促,角色之间的张力完全没出来,一切转折的发生都显得动机欠缺。光打得是真漂亮,但摄影全是中远景不怎么懂,不用眼神和特写做文章太浪费这故事的心理惊悚潜质了(想看尘世女王导演拍)。科波拉根本不会调教演员,一个个都是面瘫。

    57分钟前
    • Lycidas
    • 较差

    科波拉之女的片子一贯浅薄路线,除了摄影还不错以外。但是貌似还不止于扑街

    59分钟前
    • 文西
    • 较差

    中国版:内战后期,一名帅气的国军飞行员坠机误入山中密林尼姑庵,众尼姑相继出手相救,甚至隐瞒他的存在被共军知晓,结果引来女性之间的骚乱。新中国成立前夕,一场血雨腥风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Sofia Coppola跪下看《七月与安生》十遍也理解不了东亚人对宫斗戏的理解有多深。不同年龄段女人对男人的态度,单纯的友好,性启蒙层面的引诱,不顾一切以身相许,即便有所动心也在关键时刻理性做决定。我最讨厌这种用角色口播方式交代故事背景的剧本。

    1小时前
    • 小A
    • 还行

    迫不及待YY了中国版:受伤的新疆籍(英挺高壮的)恐怖分子逃窜到成都一家破败的gay吧,菊花丛中,杀“基”四伏,“精”彩绝伦,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