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大陆2013

    主演:方亮 

    导演:王冲霄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第2集

      新声一代

    • 更新HD

      第237号房间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6时装秀

    • 更新HD

      维多利亚的秘密2005时装秀

     剧照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2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3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4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5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6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6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7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8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9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本纪录片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记录下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并经过复杂的工序和手艺焙制称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跟随摄制组的脚步,观众走访了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肯尼亚,领略了千百年来茶叶在亚非各国落地开花,所滋养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底蕴。茶叶何止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联络其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全人类的灵魂与情感。  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它走过漫长的旅途,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长篇影评

     1 )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内容概要

    第一集《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第二集《路的尽头》 第三集《烧水煮茶的事》 第四集《他乡,故乡》 第五集《时间为茶而停下》 第六集《一碗茶汤见人情》

    台本摘录: 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有的人重建了与祖先的联系,而更多的人把茶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茶的馨香,让我们停留下来,或者,奔向远方。 茶是一种人生。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茶与奶,茶与油,茶与药,茶与花 中国人认为,茶如人生,苦尽,甘来。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内容梗概(部分取自网络): 第一集 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布朗族的小茶罐 布朗族人一年四季不熄的火塘边,总是少不了小茶罐的身影。 布朗族人把茶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来保护,将茶作为一种图腾来崇拜,他们视茶为祖先的恩赐,灵魂的盛宴。 意大利人唐云,带您体验最真实的龙井,和茶农一起做茶。 茶是一门功夫——龙行十八式 长嘴铜壶,翻转腾挪,提壶把盏,准确将水注入杯盏中。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式式龙行云动,招招景驰浪奔,令人目不暇接,心动神驰。 濒临失传的绝技——蒙顶黄芽 一种分寸感极强的茶,一道含蓄内敛的茶,制作考究,稍不留神就功亏一篑。 那紧结的茶形,高昂的香气,清甜的滋味,宛如窗外春雨飘洒的气息自心底发起,又仿佛那山野间茶树发枝抽芽的声音,这,正是桐木关的气息… 茶香之路走得最远的,非乌龙茶莫属,武夷岩茶中,说起“岩骨花香”之韵,人们最先想起的总是大红袍,是什么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 人与阳光的合作——白茶 一道茶,便是一种人生,一杯耐得住岁月的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品味茶之香,精彩可期待。请你随着王冲霄总导演的镜头,一起穿越全球,探访茶人茶事。

    ——绿茶: 零发酵茶,清汤绿叶, ——黄茶: 微发酵茶,黄汤黄叶, 成都蒙顶 ——白茶: 不炒不揉 福建福鼎白茶 白毫银针 ——乌龙茶: 半发酵,香气千变万化 武夷岩茶(大红袍) 绿叶镶红边 ——黑茶: 发酵时间最长 游牧民族,甘露之海 老枝叶,耗时长,反复揉捻,溜茶,渥堆发酵 四川雅安毛茶 ——红茶: 全发酵,兼收并蓄 鼻祖——正山小种红茶,福建武夷 销量最大,black tea 第二集 路的尽头 讲述茶在中国如何从产茶的地区向无茶之地传播的过程。讲述一片看似普通的叶子把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不同背景的人群连接一起的故事。 茶,是一段旅程。 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在路的尽头,有安放我们心灵的家园。 昆仑雪菊——以生命为赌注的寻找 前面的陡岩峭壁,有希望,也有万丈深渊,为寻找那朵小黄花,不惜以生命为赌注,无茶之地,路,却因它而生。 广州凉茶——传统也嘻哈 年轻的群体,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着与这座城市及古老传统的关系。 南糯山斗茶——为部落的荣誉而战 斗茶,斗的是人与茶融合的深度,并能以最细腻的方式,将这种理解表达出来的人,才是当之无愧的茶王。 古道背夫——肩膀上的茶路 走一趟需要半个多月。后背是三百多斤的份量,脚下是仅容一人的小路,一不留神就会跌入万丈深渊。这一条茶马古道,不是马蹄踏出来的,而是靠人的肩膀背出来的… 马背上的民族,除了放牧外骑马外,融进他们血液的,还有奶茶。一碗奶茶,见证成长的喜悦,也饱含了亲人的祝福与期望。 茶叶被虫吃掉,经过虫不足两厘米的身体,被虫排出体外。走过这不足两厘米的路程,茶叶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 酥油茶——朝圣路上的生命之饮 偏远的藏北高原是人类生存的极限地带,也是信仰与生命的融合之地。五十岁的卓玛,因为一个简单的愿望,在最寒冷的十二月启程,踏上了朝圣之路。信仰给了她心灵最坚定的力量,而茶则是她一路上必不可少的生命之饮。

    新茶昆仑雪菊 非茶之茶:保健,广东凉茶 斗茶:杀青,揉捻 茶马古道:川藏茶道,茶背子 奶茶:蒙古族,马背上的民族,奶酪 虫茶:以茶叶为食的虫的便便,豹皮樟 西藏酥油茶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故事

    茶走出国门,讲述茶从唐宋以来在东方传播的故事,首先传播到了日本,在日本上升到了美学宗教的日本茶道,讲述的是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和日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演绎的故事。 她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七年前第一次接触到日本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专程去日本,学习感悟茶道的精神,如今已是职业茶道师的她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

    虽然中国人已有几千年的饮茶历史,但茶从饮料上升为道,是从唐代的陆羽开始。陆羽在《茶经》中详细叙述了唐代煎茶的仪式,每一件器物,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细节。唐茶,对当代以推崇茶道的整个东亚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 恩施玉露——唐茶的滋味 蒸青工艺,是唐代制茶的重要工艺,目前中国主要的茶产区,以炒青工艺为主。唯独在湖北的恩施,仍然保留着这项唐代制茶的工艺。 径山寺——日本茶道的祖庭 浙江余杭的径山寺,在日本的名声要远盛于国内。日本人奉径山寺为禅宗的祖庭,日本禅宗流派大部分都起源于径山寺。日本僧人将茶与茶道带回国,径山寺自然也成了茶道的祖庭。但曾经闻名的径山茶宴,却在国内失传,在日本以四头茶会的形式保存下来。 白玉酥油茶——宋代点茶法的痕迹 宋代点茶法在中国几乎已经绝迹,但在偏远的高原,因为某种机缘巧合,点茶法竟然保存在一个藏族部落的习俗中。 茶道里千家——武士与茶人 这是日本最受尊敬的茶道家族,四百年来,这个家族一直以茶道的“和敬清寂”,制衡着习武之人的恐惧与暴力。 合欢树——抚慰灵魂的茶道 一个花园,一个老人,一间茶室。年近九十的宫城美惠子,用茶道安抚着他收养的残障儿童。

    功夫茶

    发轫于明代的潮州工夫茶,是泡茶法的活化石。在这里,可以看到潮州城中洋溢的茶香,看到中国当代泡茶法之美,工夫茶也是功夫茶。

    ——日本茶道:规定严格程序繁琐,茶粉茶汤,形式即内容即态度 ——功夫茶:茶馆茶楼,随性散漫 潮州功夫茶——中国茶艺术的活化石 凤凰单丛——乌龙茶 ——唐茶:茶圣陆羽《茶经》,茶程式的形成 恩施:茶油汤,玉露茶蒸汽杀青 ——日本: 静冈茶:取自中国的茶道——浙江余杭径山寺,点茶,宋朝 茶道与禅宗、剑道、武士精神、 第四集 他乡,故乡 他乡,故乡。他讲述茶种植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传播的故事,探索急剧扩大的茶叶版图对世界的影响。 每个民族对茶的喝法都有独到的见解。东南亚地区的人们习惯喝加冰的奶茶,而在曼谷小哥尼克的手里,奶茶不仅是一道饮品,更是一道魔术。如果想要领略泼水节期间,天使之城曼谷欢乐至上的味道,请不要错过第四集。 美斯乐——金三角的救赎 金三角一直是很多领域充满迷雾和禁忌的话题。金三角里的故事,不是香港枪战片里毒枭那么简单,茶与毒品有怎样的关系,中国人不忍诉说的历史,都讲述在美斯乐的故事里。 茶叶猎人——从中国到印度的茶叶旅程 茶叶贸易在历史上一度为中国人主宰。西方人为了获得茶,尝试了各种办法和手段。 马凯白瑞庄园——印度人的乌托邦 大部分的印度茶园被英国人主宰。而一位印度王子,励志要将自己家族的茶园,打造成这个世上少见的乌托邦。 祁门香——风靡世界一百年的中国红茶 为了对抗印度红茶对中国红茶市场的冲击,一款来自皖南的红茶横空出世,它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在这里可以看到祁门茶人的辛酸与骄傲。 格鲁吉亚刘茶——一个中国人创造的奇迹 一个世纪以前,一个姓刘的中国年轻人,来到黑海地区,他带来了茶种和茶苗,从此以后,高加索大地上风靡了一款刘茶。

    茶——拆字:草木之间的人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关于茶的渊源 ——东南亚 奶茶 拉茶 在泰国美斯乐种茶的中国老兵 东方美人茶 ——印度 殖民时期开始的茶产业 印度大吉岭红茶 ——中国 祁门红茶:世界三大顶级红茶: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锡兰红茶,祁门香 ——苏联 格鲁吉亚 刘茶 第五集 时间为茶而停下 讲述了英国的茶文化

    饮茶皇后——爱与孤独之茶 她是一位皇后,从她嫁到英国后,英国从不知茶为何物成为世界上人均喝茶最多的国家。这位皇后一生寂寞,丈夫情妇无数,陪伴他的,只剩茶而已。 松萝茶——最早风靡欧洲的中国绿茶 虽然英国人最推崇的是红茶,但他们最早尝到的还是绿茶。如今这款茶依然在国外倍受欢迎,最远甚至卖到了非洲。 贝蒂茶屋——因茶而变的摩托骑士 一个茶屋,见证了一段刻骨的爱情。一位摩托骑士为妻子选择平静的生活。如今,斯人已逝,茶让他走出阴霾,端起爱的茶杯。 英式下午茶——时间为茶而停下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到今天,英国已经形成了深入人心的下午茶文化,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英国的下午茶里的茶只是个“前奏”,它奏出的是随之而来的各式点心和一系列有关下午茶的传统。 茶舞会——当淑女遇见绅士 在中国,琴棋书画是茶的知音,而在英国,一场尽兴的下午茶会,怎么能少了舞蹈呢? 川宁——服务皇室一百年 川宁茶引以为傲的,除了最传统的英伦风味,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英国皇室服务了一百年。 泰格斯南——英国惟一的茶叶种植园 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英国不适合种茶。但在泰格斯南,有人几经周折建起了英国唯一的茶园,这些茶,嗅着海风,与古堡为伴。

    英国: 下午茶文化,不種茶卻全民飲茶的國家 下午茶:4點后,茶屋,茶,點心,茶舞會 第六集 一碗茶汤见人情

    讲述各类与茶打交道的人 观音阁——四川老茶馆的最后时光 四川彭镇,老茶馆观音阁是彭镇人久未醒来的一场梦,这场梦里,茶馆的市井味、泥土味和人情味,正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逝去。 茉莉花茶——九窨的芳香 一道好的茉莉花茶,有着极其繁琐的工艺步骤。采花人要在八月的三伏天工作,制茶师傅几乎整个夏天都在熬夜,因为茉莉花不但生长在三伏天,还只在夜间开放。 寻找茶魂——美国摄影师的寻茶之旅 一个美国摄影师,他认为茶叶有自己的意识,这些意识被人所传递,他希望从无数中国茶人身上,寻找茶的灵魂。 百岁茶人张天福——只为一道干净的茶 他是中国茶界的泰山北斗,他历经北洋、抗日和解放,身体在一天天老去,不变的是推动中国茶叶现代化的一颗拳拳之心。 方守龙的有机茶——好人做好茶 有机茶是很多茶人的理想。为了做出一道干净的茶,方守龙在寻找最有机的肥料。 峨眉山茶农——一片茶叶的历练 这是一片茶叶的视角。一片茶叶,从采摘到走上茶桌,它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和历练呢? 丹下明月——治愈战争创伤的茶 她是一个日本人,但她也认中国为自己的祖国。因为身世,她怀着对中国复杂的情感,走在自己心爱的茶道教学的道路上。 李曙韵——茶席是造梦的舞台 她是一个行走的茶人,在她的眼 里,天地万物都可以成为茶席的一部分,她要用这一切打造一个茶人的梦想。

    老茶馆 茶人: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饮茶人 茉莉花茶:茶叶→茉莉花→窨制→篩茶 張天福:茶葉現代化 有機茶: 福建安溪鐵觀音:春、夏、秋三季(一般茶只春一季) 四川峨眉竹叶青

     2 ) 央视又出精品,这高分好片只有我们才拍得出来

    不知从何时起,奶茶成了最受欢迎的饮料,多少打工人靠一天一杯奶茶续命,最后却不知不觉喝出了各种不健康。

    很多年轻人似乎遗忘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最喜爱的饮料——茶。

    茶,最早其实被当作药使用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在英国更被誉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喝茶不仅能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还可以减脂瘦身。

    研究者发现,喝茶10年以上者与不喝茶者相比,男性体脂比例约减少20%,女性可减少30%。

    不仅如此,茶还含有抗氧化的成分,对皮肤有很好保护作用。古人的智慧诚不我欺。

    喝茶不仅好处多,更重要的是:茶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身为中国人不懂茶可就说不过去了,毕竟中国是茶的诞生地。

    在炎热的天气里,给大家推荐一部消暑降温、赏心悦目的纪录片。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导演:王冲霄

    主演:方亮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13-11-18(中国大陆)

    集数:6

    单集片长:50分钟

    这是中国首部全面探寻茶文化的纪录片 。

    摄制组穿越了遍布地球的茶叶国度,深度走访了全世界200余位“茶人”,最终精选了60余位“茶人”的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茶的“百科全书”,央视出品,豆瓣评分8.7。

    这部纪录片的叙事风格十分接近《舌尖上的中国》:温情的娓娓道来配上细腻的影像记录,堪称《茶碗里的中国》。

    全片共6集,每集50分钟,关于茶的一切,都在其中。

    这部纪录片的看点就是内容丰富,地域和文化跨度大,虽然以中国茶为主,但对于外国茶文化也有涉猎,看完妥妥的涨知识。

    开篇当然要介绍中国人喝茶的历史,不过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

    主要是因为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

    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将荼字减一画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虽说中国人喝茶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中国人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创造了点茶的喝法,而明清变成了用茶叶泡水法,沿用至今。

    唐代初期的煮茶,直接把茶树生叶煮成汤,加盐葱、姜、桂等佐料,有些像做菜汤一样。

    所以那个时候茶汤又称之为“茗粥”,。想想有点暗黑料理的意思。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煎茶法,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制成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制成茶沫,然后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即撮泡法。

    将茶叶放在茶壶或盖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到茶盏(瓯、杯)中饮用,今天的泡茶法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日本茶道就是建立在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基础上的,在品茶的环境、打抹茶的技法和饮茶礼仪上都极其繁琐考究,突出了日本“和、清、敬、寂”的茶道精髓。

    从日本茶道也可以窥见宋代茶文化的一丝踪影。

    不过宋代的点茶与日本茶道相比没有那么繁琐的程序和仪式感,突出的是“点”。

    即茶粉倒入茶盏中用茶冼打出白色汤花后,在汤花上面点上精致的图案,简直是咖啡拉花的鼻祖。

    今天,我们喝茶的方式沿袭了明清时期的茶叶泡水法。

    而绿茶更是中国人喝得最多的一种茶。人们喜爱绿茶,清汤绿叶的品相,更看重它的健康功能,尤其是绿茶的抗癌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

    而绿茶中的经典代表莫过于龙井,龙井属于不发酵的绿茶,龙井茶的色泽,绿黄两色浑然天成,恰似中国水墨画的墨迹,浓淡相洇。

    龙井茶的味道香郁若兰,而茶农的说法更加平实,油煎蚕豆瓣香,这是一种品位极高的人间味觉。

    同一片茶叶,经过中国人灵巧的双手,演绎出了无数种口味,形成六大茶类:

    不发酵的绿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茶叶的鲜度;轻微发酵的黄茶,比绿茶更多了一份柔和;不炒不揉的白茶,最多地保留了自然的原味;半发酵的乌龙茶,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气;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

    与其他五大茶类相比,全发酵的红茶,兼收并蓄,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多的茶。

    今天,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茶叶市场属于红茶,红茶传到西方之后,英文称为black tea。

    中国人发明的茶叶在16世纪左右才为欧洲人所知晓,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人才将茶叶带到了英国。

    众所周知,中国曾经两大硬货:丝绸和茶叶。

    而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有1500多年历史,中国茶叶曾是中国对外的第一张名片。

    在古代的时候,欧洲只有贵族才有机会喝到昂贵的中国茶叶,中国茶叶成了当时欧洲人尊贵的象征。

    1839年的时候,英国进口的中国茶叶的价值高达4000多万英镑,直到英国占领了印度和锡兰之后在当地种植茶叶,将这两个国家当作自己的茶叶种植基地,这才实现了茶叶自由。

    而这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全面萎缩。

    不过茶叶大国不是浪得虚名,在安徽祁门,一种新的红茶出现了,再次征服了世界。

    祁门红茶凭借神秘的香气,在世界高端红茶市场为中国重新赢得了一席之地。直到今天,祁门红茶依然是世界高端红茶之一。

    祁门红茶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

    祁门红茶独特的香气征服了西方人,它因此还获得一个专有词组:祁门香(Keemen Sweet Candy Scent)。

    在《安徽省志·农业志》中写道:“祁门红茶是中国功夫茶中的珍品,外形条索紧细,锋苗挺秀,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透明,滋味鲜醇爽口,由以香气高超,独具一格,还有蜜糖香,又似蕴藏苹果香,并非其它红茶所能比。”

    谢永忠是祁门红茶工艺传承人之一,在茶厂里做了大半辈子,每年茶季,他还会为自己做一小批珍贵的手工茶。

    由于祁门红茶十分昂贵,在过去的岁月里,主要用于出口,即便是茶厂里的工人都不允许喝自己做的茶,因为喝不起。

    而如今让无数人上头的奶茶,其实对于中国北方的牧民来说,早就习以为常,最初最正宗的奶茶就是蒙古奶茶。

    草原不缺肉食,但维生素来源稀少,茶是蒙古人摄取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茶来自内地,为了方便运输,压制成茶砖,茶砖厚实到需要用锤子砸,砸下来的碎茶装在网兜里,先放入滚锅中煮。

    整锅汤水呈现褐色的时候,加入鲜奶搅动,蒙古奶茶丝绸的质感,香而不腻的味道,饮用时配以奶酥和奶皮子。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的人对奶茶也是如痴如醉,那就是印度。

    最初,印度产的茶叶几乎全部运到英国,而印度人本身很少喝茶。

    直到某一天,印度茶多到英国人都喝不完,于是英国人鼓励印度人也养成喝茶的习惯,由于印度人喜欢奶和糖,于是印度人最喜欢的饮料就变成了奶茶。

    根据古法,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将“茶”按照汉字的书写方式拆开后可见: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其实只是一片改变了水的味道的树叶。

    世人品茶,品的不过就是草木的味道。纯粹与自然,就是茶的本质。

    我们泡一杯茶,茶叶都浮在面上,然后逐渐沉入杯底,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开始你不成熟的时候,都是浮在面上的,但是随着你的经历增多,随着知识的增加,社会阅历的增加,就沉下去了。

    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

    茶字分解开,是人在草木中。

    茶,经过了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我们相遇。茶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

    慢慢的慢慢的,你发现万法回归内心,生活还是回归平淡最快乐。

    喝茶也是这样的,以前是追求各种的茶,茶香、茶汤、茶的颜色怎么样,慢慢的,现在只要一杯清淡的茶就可以了。

    今天,茶叶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这一切,都源自几千年前,中国人的祖先与茶在森林里的某次相遇。

    仅仅拥有野生茶树,还不能称之为茶的故乡,在自然中选择它,被茶亲和,与茶相谐,将一片苦涩的茶叶,调理出千变万化的甜与香。

    一碗茶汤,几千年的韵味。中国人所念所想,依然是茶的本源——自然。

    *本文作者:RAMA

     3 ) 关于茶

    第一次出关于茶的纪录片,无论情节多么糟糕,思路如何混乱,我都顶了。
    总觉得,只有中国人才有资格出关于茶的纪录片,甚至比美食更有资格,更能丰富。随便点选什么都是精华,都是一贯中国的博大精深。
    本片总体拍的思路稍显乱和仓促,各种穿插有时有些突兀。缺少了些许元素,如煮茶泡茶的器具,泡茶的水等。但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好片。
    拍摄的画面,如此精美宽广,看到茶叶在水中沉浮,看到茉莉花蕊的绽放,看到少数民族的祭祷,看到英国精美的下午茶,看到日本繁复严格的茶道,都生出无限感动。从最粗糙到最精细,那些带给人的震撼都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爱茶的人,对一部关于茶的纪录片生出的无限感动,无限遗憾以及无限希翼。
    希望真正的茶文化,重新兴起。在中国,在内地。

     4 ) 5 时间为茶而停下

    英国,不产茶叶,人均喝茶最多的国家。

    19世纪飞剪船,因茶而生。以快制胜

    鸦片战争、茶叶战争

    福州港

    伦敦格林威治港

    葡萄牙公主

    饮茶王后,凯瑟琳,饮茶流行。查理二世,情妇无数。

    欧洲,绿茶,药品。

    松萝绿茶,安徽休宁

    下午茶,早晚两餐之间。午后4点开始。点心三层,由下往上,由咸到甜。红茶,加牛奶加糖

    拼配师

    泰格斯难,英国唯一的茶园

    川宁家族

     5 )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Tea, A Leaf Story

    l 简介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本纪录片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记录下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并经过复杂的工序和手艺焙制称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跟随摄制组的脚步,观众走访了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肯尼亚,领略了千百年来茶叶在亚非各国落地开花,所滋养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底蕴。茶叶何止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联络其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全人类的灵魂与情感。 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它走过漫长的旅途,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l 笔记

    第一集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茶与人生]

    茶,它经过了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我们相遇。茶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

    [云南 景迈山普洱茶]

    尽管景迈山的茶大多被制作成普洱茶饼,但布朗人自己还是习惯喝存放一年以上的散茶。

    “那么在喝新茶的时候,按照我们的茶文化,要把它制成烤茶。”烤茶的器物都是就地取材,土法烧造。抖动,使茶叶和火炭充分接触,以去除茶叶中的杂质和寒气,并由此调出浓郁的花香。

    (取茶进土法烧纸的陶器茶壶,放进木炭抖动,充分受热。取出木炭,将茶壶放于木炭堆之上,倒开水,茶壶里滋滋的冒着热气涌出来。)

    每年要举行一次茶祖节,如果是小祭,它的高潮在16日。如果是大祭,它的高潮在17日。大家都要上到山顶上祭牛。

    “布朗族每开辟一块新的茶园,种的第一棵树,叫做茶魂树。树桩把它栽起来,就代表它的魂,魂在守护它的茶园。”

    四年一次的茶祖节大祭,整个山上的布朗人,都汇集到怕哎冷寺,用山泉水泡茶,洗浴神像,以自家最好的新茶供奉茶祖。布朗人的茶祖叫帕哎冷,传说一千八百多年前,是他在面对族人大规模遭受瘟疫的危难时刻,发现了茶叶可以治病,从而拯救了自己的族人。

    [茶的发展]

    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茶树,一路向东南延伸,在自然与先民的调养下,逐渐演化为易于采摘和管理的小叶种灌木。正是这些低矮灌木上生长的鲜嫩芽叶,精制成中国的众多名茶。

    [茶亲]

    每年春天的茶季,中国各地的茶农家里,经常会有爱茶人前来借宿,他们希望品尝到最新鲜的好茶,更希望体验一盏好茶背后的甘苦。他们住在茶农家里,与茶农一起劳作生活。

    [杭州 龙井绿茶]

    “龙井”是茶名,是地名,是村名,也是泉名。中国古人认为,这口井与海相同,其中有龙,所以叫龙井。

    “乾隆到这里喝茶,路过了龙井村。他认为这个地方的茶,他也不讲好,也不讲差,时隔三年以后,带着他的侍卫到了这里。他写下了“龙井乾隆御览制”。

    龙井,属于不发酵的绿茶。绿茶是中国人喝的最多的一种茶。人们喜爱绿茶清汤绿叶的品相,更看重它的健康功能,尤其是绿茶抗癌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龙井茶的色泽,绿黄两色浑然天成,恰似中国水墨画的墨迹,浓淡相洇。龙井茶的味道香郁若兰,而茶农的说法更平实——“油煎蚕豆瓣香”。

    [四川 成都 龙行十八式]

    [雅安 蒙顶山黄茶]

    距离成都一百多公里的雅安,有一座蒙顶山。相传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一个叫吴理真的人,在这里种下了七株茶树。后人在吴理真种茶树的地方,建了一个茶园,取名皇茶园。“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成为好水沏好茶的象征。

    “我们今天采的茶是用来做黄芽的,长度要在一点五厘米到两厘米,采的时候要掰,不能去掐。”

    “杀青的温度,一般在一百六十度以上,锅底离手心要在一尺二的距离,要感觉到烫。”

    茶叶要在铁锅内用手翻炒四五分钟,脱水、杀青。

    “第一道杀青主要是要使那个鲜叶去掉青草味,然后让它焕发出芳香味。我们黄芽的发酵,它主要是靠闷黄,让它的发酵程度不超出百分之十。每煮一锅起来,要用草纸包起来,纸是透气的,不会把茶闷坏。如果你用其他布,它可能就对茶有影响了。这个要三十六个小时,才可能转化。”

    蒙顶山的茶园,历史上大多属于寺院。僧人们相信,种茶、做茶、喝茶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茶叶发酵三十六个小时后,再烘焙。如此制作出来的黄茶,黄叶黄汤。同绿茶相比,轻微发酵的黄茶,口感更加温厚平和,对肠胃清寒的人,尤其适宜。黄茶制作考究,稍不留神就功亏一篑。如今,黄茶在中国地四川、湖南、安徽等地都有生产,这是一道含蓄内敛的茶。

    [茶与人生]

    我们泡一杯茶,茶都是浮在面上的,然后逐渐沉入杯底,这就是我们领悟到人就是这样的。开头你不成熟的时候,都是浮在面上的,但是随着你的经历多,你的知识增加,社会阅历增加,你就沉下去了。

    [六大茶类]

    同一片茶叶,经过中国人灵巧的双手,演绎出了无数种口味,形成六大茶类。不发酵的绿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茶叶的鲜度。轻微发酵的黄茶,比绿茶更多了一份柔和。不炒不揉的白茶,最多地保留了自然的原味。半发酵的乌龙茶,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气。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与其他五大茶类相比,全发酵的红茶,兼收并蓄,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多的茶。

    [武夷山 桐木村正山小种]

    三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款红茶,诞生在这个偏僻的山村(桐木村)。

    “明末清初的时候,从江西桐木关来了一支部队,山里人没见过世面,茶叶就不管了。等第二天一看,茶青没办法及时处理,已经发生变化了,就是发酵了。很急,马上放到锅里去炒,炒完了就焙,焙完了颜色黑黑的,泡起来汤红红的,就不像原来的绿茶了。心里想这家伙坏了。但总是茶,总是心血,送到星村。星村当时有很多闽南的商人,交给他们托看看怎么卖掉。闽南商人就找到我们家说你去年那个茶我卖了,是原来茶价格翻了一倍。这个茶出去了,比绿茶好卖,口味欧洲人更适应。”今天,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茶叶市场属于红茶。红茶传到西方之后,英文称为“black tea”。

    [雅安 长沙村 黑茶]

    在藏族文献中,黑茶被称为甘露之海。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青菜水果匮乏。藏民需要分解油腻,补充维生素,而这都离不开茶。不仅西藏,对新疆、内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来说,黑茶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古老的黑茶工艺已存在上千年。每年春天,四川雅安的茶农在采完第一拨嫩芽之后半个月,就开始收集黑茶的原料了。别的茶类弃之不顾的粗枝大叶却是黑茶的主要原料。徒手采茶困难,所以采茶人要带上一把特制的刀子,被称为刀子茶。黑茶,有着各种制茶工艺中耗时最长的流程。要想制成的毛茶结实饱满,就需要对粗老的枝叶反复揉捻成型。但在现代揉捻机出现之前,这是最消耗体力的一项工作。如今,只有雅安长沙村的老师傅,还能用最传统的方式揉捻茶叶。蒸一下,可以使这些原料变软一些。再装进麻袋,防止被枝桠扎到。传统的揉捻技艺,需要一块木板来帮忙。这道工艺至少要重复三次,被称为溜茶。(45°放置的长木板,还有两段的扶手,类似楼梯。将麻袋放在木板上端,两个人踩在圆筒麻袋上缓缓往下走。走到底再将麻袋拿上去,重复。)

    [武夷山 天心村永乐禅寺 大红袍]

    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今天,最顶级的武夷岩茶被称为“大红袍”。这个名字来自于天心永乐禅寺后山峭壁上的六棵古茶树。

    “在武夷山来说,最精品的岩茶叫‘三坑两涧’,落坑落涧的茶,茶的品质都特别好。日照时间短,叶片也比较厚,泡出来的汤水比较醇厚。

    “做茶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的时候,茶才能做到极致。在摇青的时候要很讲究,而且在水分适当的时候,这个茶的边缘开始绿叶红镶边。这个茶标准发酵的过程就出来了。杀青两百多度的锅,只要稍不留意,手肯定被烫起泡。揉捻是用齿状的揉捻筛,就像我们打太极一样,你的手要很巧,左右地摇摆,让青叶卷起来,用的都是内力。这个精品茶要微火慢炖,我们要用炭火去烘焙二十小时。”传统大红袍,做得最极致的可以烘焙九次,这样做出来的茶轻滑有光泽,如同泥鳅鱼一般,故名泥鳅火。“我们讲武夷山的茶,他在品茶的时候一定要品出声音,对茶是一种赞美,(含一口,往里吸两下)它叫啜茶。啜茶的过程是让你整个口腔里面每个部位都要接触茶的汤水,这泡茶所有的好、坏,在你的舌面上全都体现出来。”

    [福鼎 太姥山 白云寺 柏柳村 白茶]

    白茶,是一种古老的制茶工艺,用晒干或阴干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当地人常常把白茶当做消炎杀菌的药品。

    “早上不能太早,早上雾很多,很大,对茶青色泽有影响。晚上要早一点收起来。中午晒的时候,太阳太强,一晒会糊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很难。要眼观其色,我们看它颜色怎么样,或白、或黑;手摸其干,看它的干度怎么样。晒白毫银针,我们要细心地去观察它。等火烟消完了,我们才把银针放下去。温度不要太高,一高等一下就糊了。”顶级的白茶,以清明前壮硕多毫的茶芽精制,入水根根挺立,白毫闪亮,名为白毫银针。

    今天,大受欢迎的白茶,是一百多年前,从附近的太姥山上移植过来的。

    “晒青的时候,要非常细心。如果用手铺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去碰它。如果天气好,像西风的天,就晒的比较多。”这在天无三日晴的太姥山顶并非易事。“

    [茶与人生]

    我们这边到清明都很冷的,晒白茶很不容易,在太姥山上存一点白茶是珍品。喝茶的时候要用这颗心,坐禅的时候也用这颗心,茶味和人生的味道一样,跟禅的味道也一样,因为茶也有生命,它跟人一样,你对它越了解,你做的茶就越好。”

    “慢慢地,你发现万法回归内心,生活还是回归平淡最快乐。喝茶也是这样的,以前是追求种种的茶,茶香,茶汤,茶的颜色怎么样,慢慢地,现在只要有一杯清淡的茶就可以了。”

    第二集路的尽头

    [斗茶]

    比赛的过程很短,选手们只要完成初制的毛茶即可。而手工制作的毛茶,其实最见茶人功力。真正的高手在翻炒时,能感受茶叶最细微的变化。结束杀青的时机,往往就在分秒之间。经过杀青的茶叶,还需要用双手反复揉捻。双手力道要足,才能将茶叶中的汁水揉出。

    [喀喇昆仑山 克里阳乡 昆仑雪菊]

    [广州 凉茶 非茶之茶]

    [西双版纳 南糯山半坡老寨 勐海县]

    [呼伦贝尔 蒙古奶茶]

    茶来自内地,为了方便运输,压制成茶砖,茶砖厚实到需要用锤子砸,砸下来的碎茶装在网兜里,先放入滚锅中煮。整锅汤水呈现褐色的时候,加入鲜奶。

    [贵州 赤水虫茶]

    村民们把采集回来的树叶发酵,这会使叶子散发出清香,从而引来化香夜蛾等昆虫,在茶叶上产卵繁殖,长出的幼虫就以这些茶叶为食。通过这些幼虫食道后的产物,再晒干过筛,稍加炒制,就制成了当地别具一格的饮品,虫茶。

    [西藏 赞丹寺 酥油茶]

    第三集 烧水煮茶的事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仪式,或者是说它的形式,其实是它的内容。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每一个动作它的角度,或者是它的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严格。”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代表,但这种古老的方式中,依旧保留着许多的唐宋遗风。

    [香港 香港公园 唐茶]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烤香以后再研磨,研成茶末。另外它有一个罗盒,它的罗盒旁边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很讲究温度。怕水太开了,把水倒进去将水温降低。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就放进去,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有一点差距。”(举碗齐眉,敬天地。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茶杯。)

    [油茶汤]

    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在贫苦的年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的油汤里。“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茶方式。

    [湖北 恩施 玉露茶 蒸青绿茶]

    (唐代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和鲜美的口感。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日本 静冈绿茶]

    日本的静冈茶同样以蒸青和手揉闻名。每年春天,茶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切磋技艺。

    将针叶状的茶叶摞在一起,摞的越高,说明茶的规格越统一,针形越饱满。

    [浙江 余杭 径山寺]

    [四川 白玉 噶陀寺 河坡酥油茶]

    河坡酥油茶的喝法与其他藏区不同。打茶之前,茶饼要在碾子里反复碾碎成粉末状,然后以水冲泡。在河坡,点茶的工具是藏族的木筒。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仍然没有改变。

    [日本 京都 建仁寺]

    [日本最早茶园 日吉茶园]

    [日本 川崎 千玄室]

    [广东 潮州工夫茶]

    “我们这边说功夫,讲究到火、水、器具、冲泡的技艺。最终的目的是怎么泡好这杯茶汤。其实冲泡有一个顺口溜: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做茶是用心做的。一个茶的好坏,这一喝就知道当时做茶的心态是怎么回事。”

    凤凰单丛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以香型多样闻名。”做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把茶做的顺口,再高级就做出有没有香气。“

    [潮州 凤凰山 凤凰单丛]

    [茶的发展]

    明朝初年,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饼,茶不再被吃下去,人们更乐意通过泡茶,品位茶的原味和香气。

    第四集他乡,故乡

    [曼谷 恰图恰市场 拉茶]

    [泰国 美斯乐 东方美人茶]

    [印度 大吉岭 红茶]

    [印度 马凯白瑞庄园 班纳吉]

    [安徽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西方人欣赏祁门红茶的香气,为它创造一个专有名词”祁门香“。阴雨天对做茶有影响。“当天的叶子必须要当天做完,不能过夜,时间一长茶叶就不新鲜了。”

    鲜叶的萎凋,需要小半天的时间。阴雨天空气湿润,这个过程会更长。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茶青在双手的反复揉搓下破裂。揉好的茶被放在竹篾中。半青半红的茶叶,在几个小时里充分发酵,最后在炭火上烘干,祁门红茶的香气开始凝聚。老谢自己喝茶,一天粗制就够了。但在茶厂,粗制的差还需要一轮精制,精制环节有十七道工序,先将粗老的茶筛出,在布袋中打碎,再通过网径不同的筛子,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茶细分。规格统一的茶叶,冲泡起来能激发更好的口感。

    [格鲁吉亚 第比利斯 刘茶]

    第五集 时间为茶而停下

    [安徽 休宁 屯溪 松萝绿茶]

    [英国 约克郡 贝蒂茶屋]

    [英国 伦敦 川宁茶厂]

    第六集一碗茶汤见人情

    [四川 彭镇 观音阁]

    [福州 茉莉花茶]

    做茉莉花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叶。“通过蹚踩(脚上套布套,把茶放在筛子里跺茶),就是茶取出来梗保留。”做茶的第二步是处理花蕾。看似静止的花蕾,内部的温度却在升高。有经验的制茶师傅讲手伸进花堆,就能知道合适将花再翻动。等到花瓣和花下虎爪充分舒展,茉莉花的香气就开始溢出了。“筛花的时候要着力(用手摇动筛子)差的花要分掉,收跟推两个放在一起。”第三个步骤是窨制,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让干燥的茶叶吸收新鲜茉莉花的香气,茶与花混合的比例和时间是最难掌握的技巧。窨制时需要定时翻动,所以人是不能离开的。整个过程要持续到第二天的早上(茉莉花晚上才开)。

    茶叶吸足了水分和香气,原先水灵的茉莉花已经枯败,用细网格的筛子将茶叶和残花分离开。炭火是昨天晚上已经焖好的,最后的工作就是将茶叶烘干,这算一次窨制。顶级的茉莉花茶最少要九窨以上,一次窨制要三天。

    [福建 安溪 铁观音]

    中国大多数名茶只做春天一季,而铁观音一般可做三季:春茶、夏茶、秋茶各有风味。

    [福建 福鼎 白茶]

    [四川 峨眉山 竹叶青]

    峨眉山最好的茶园,隐藏在海拔八百米到一千二百米的原始森林中。竹叶青最初就是山上的僧人创制的。八万棵芽心仅能制成一斤竹叶青。

    “茶不离手,手不黏锅,若一手擦到锅就要烫到手。杀青重要,理条也重要,辉锅还是重要,这几道哪个不注意味道就不好。”

    如果想成为珍品,还有最后一道关口。“选茶的标准就是要完整,不能太大,不能太小,颜色要均匀,不能有一点瑕疵,像熊猫竹叶那样的才能要。从一千五百克原料里选出三百克茶叶的样子。”

    [茶与人生]

    一片茶叶,历经磨难,一次次死去,一次次重生。水的呼唤,帮助它完成了最后一次涅槃。而这段不平凡的历程,在喝茶人端起茶杯的那一刻,得以圆满。

    l 短评

    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6 ) 古味长存人世间

    古味长存人世间 ——浅析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之《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茶,在与水的相遇之前它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无人会意它内敛的韵味,而当它跟水邂逅之后却迸发出了存留世间于千年的古味。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之《土地和手掌的温度》由王冲霄导演,通过一位位爱茶人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茶的起源和种类。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能悟出茶由古至今沉浸了千年的人间之道。一盏茶,内含几千年的韵味,缓缓端起一盏放在唇边轻轻抿一口,我们能品出蕴藏于茶水中的世间百态之味,这种味道,令我们一生难以忘却。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传承的文化,这是人与国所寄托的根。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悠悠大国自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对茶文化茶之味的探寻。本片开头导演便开门见山地向观者阐述:中国人将茶视为一种沟通天地的生命。可见国人对茶的情结之深喜爱之浓。在片中第一个关于茶的故事是从少数民族——布朗族开始,导演从布朗族对茶的信仰展示了这个民族与茶的故事,他们一生与茶相伴,感恩茶给他们带来的民族精神。从这一点来说,导演就已经成功地吸引了观者的眼球,让这部纪实纪录片显得不那么乏味,而导演接下来选择的视角更是令观者耳目一新,在本片片中导演选取的素材亦不仅仅是区限于中国。一位意大利人为了追寻茶之味来到了中国,这位外国友人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唐云。一如她的名字,唐云代导演亦云了本片所想传递的思想:中国人通过茶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创造一种境界,一种气氛。 犹记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本片则恰到好处的以自然之眼和自然之言来阐述茶所代表茶所代表的精神及信仰。笔者认为这部纪录片最大的亮点不是镜头的运用,而是这部纪录片并不只是单单地“自述”,它是通过一位位爱茶人士的思想来阐明本片的主题,这是导演独具匠心的创作。以不同层段的人侧面道出了茶对人的精神和信仰所带来的做人之道、寻根之味。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风格朴实没敛,与导演所想表达的茶之道相得益彰。观看此片就像是在品尝茶之味体会人之生,由人到茶,片中每一位爱茶人的坚守,是茶之味从古至今能够延续不断的缘由,亦是茶的馈赠。由茶到人,是茶之精神与人之灵魂的交融。同样地,这也是本片带给观众的一次洗涤心灵。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该纪录的节奏从头舒缓到结尾,一如茶之道人之生需细细体会。 茶的味道,从千年起就已经沁入了中国人的肺腑,至今已然芳香馥郁。

     7 ) 《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一个全而不精的茶文化纪录片

    近日看了央视纪录片:《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
    介绍茶文化的记录片实属不易。
    该记录片对茶文化的介绍内容较为全面,介绍了不同茶种,如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乌龙茶;介绍了茶的延伸产品和广义上的茶,如酥油茶、奶茶、昆仑雪菊、广州的凉茶等等;介绍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茶文化,除中国外,还有英国、泰国美斯乐、印度、日本等,可以说内容说比较全面,但是令人可惜的是,内容虽然多,却不够精致,如:各个茶种并没有详细讲清楚、喝茶的茶具也没有提及,实在可惜。
    如果说个人认为比较好看的几集,个人比较喜欢第四集和第五集,第四集讲了泰国的美斯乐、印度、前苏联等地关于茶的故事,第五集讲了英国的茶文化,我觉得条理比较清晰,其他几集有些散乱。
    对于记录片,我看的记录片其实并不多,《互联网时代》和《大国崛起》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就我个人感觉来说,纪录片虽然说是以记录的形式,但是结构一定不能散乱,要讲一件事情一定要讲清楚,不能扯东扯西,就好像我自己也有这个毛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认为这是不好的。
    总之,《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是一个介绍茶文化的纪录片,可以说实属难得,制作者也力求全面,想把这个广义的“茶”里的相关点都讲到,唯一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篇幅的原因很多点没有具体说清楚,我认为是一个适合茶文化入门者观看的纪录片。

     8 ) 关于茶叶的干货

    【第一集】

    [茶与人生]
    茶,它经过了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我们相遇。茶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

    [景迈山普洱茶]
    尽管景迈山的茶大多被制作成普洱茶饼,但布朗人自己还是习惯喝存放一年以上的散茶。
    “那么在喝新茶的时候,按照我们的茶文化,要把它制成烤茶。”烤茶的器物都是就地取材,土法烧造。抖动,使茶叶和火炭充分接触,以去除茶叶中的杂质和寒气,并由此调出浓郁的花香。
    (取茶进土法烧纸的陶器茶壶,放进木炭抖动,充分受热。取出木炭,将茶壶放于木炭堆之上,倒开水,茶壶里滋滋的冒着热气涌出来。)
    每年要举行一次茶祖节,如果是小祭,它的高潮在16日。如果是大祭,它的高潮在17日。大家都要上到山顶上祭牛。
    “布朗族每开辟一块新的茶园,种的第一棵树,叫做茶魂树。树桩把它栽起来,就代表它的魂,魂在守护它的茶园。”
    四年一次的茶祖节大祭,整个山上的布朗人,都汇集到怕哎冷寺,用山泉水泡茶,洗浴神像,以自家最好的新茶供奉茶祖。布朗人的茶祖叫帕哎冷,传说一千八百多年前,是他在面对族人大规模遭受瘟疫的危难时刻,发现了茶叶可以治病,从而拯救了自己的族人。

    [茶的发展]
    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茶树,一路向东南延伸,在自然与先民的调养下,逐渐演化为易于采摘和管理的小叶种灌木。正是这些低矮灌木上生长的鲜嫩芽叶,精制成中国的众多名茶。

    [茶亲]
    每年春天的茶季,中国各地的茶农家里,经常会有爱茶人前来借宿,他们希望品尝到最新鲜的好茶,更希望体验一盏好茶背后的甘苦。他们住在茶农家里,与茶农一起劳作生活。

    [龙井]
    “龙井”是茶名,是地名,是村名,也是泉名。中国古人认为,这口井与海相同,其中有龙,所以叫龙井。
    “乾隆到这里喝茶,路过了龙井村。他认为这个地方的茶,他也不讲好,也不讲差,时隔三年以后,带着他的侍卫到了这里。他写下了“龙井乾隆御览制”。
    龙井,属于不发酵的绿茶。绿茶是中国人喝的最多的一种茶。人们喜爱绿茶清汤绿叶的品相,更看重它的健康功能,尤其是绿茶抗癌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龙井茶的色泽,绿黄两色浑然天成,恰似中国水墨画的墨迹,浓淡相洇。龙井茶的味道香郁若兰,而茶农的说法更平实——“油煎蚕豆瓣香”。

    [蒙顶山黄茶]
    距离成都一百多公里的雅安,有一座蒙顶山。相传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一个叫吴理真的人,在这里种下了七株茶树。后人在吴理真种茶树的地方,建了一个茶园,取名皇茶园。“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成为好水沏好茶的象征。
    “我们今天采的茶是用来做黄芽的,长度要在一点五厘米到两厘米,采的时候要掰,不能去掐。”
    “杀青的温度,一般在一百六十度以上,锅底离手心要在一尺二的距离,要感觉到烫。”
    茶叶要在铁锅内用手翻炒四五分钟,脱水、杀青。
    “第一道杀青主要是要使那个鲜叶去掉青草味,然后让它焕发出芳香味。我们黄芽的发酵,它主要是靠闷黄,让它的发酵程度不超出百分之十。每煮一锅起来,要用草纸包起来,纸是透气的,不会把茶闷坏。如果你用其他布,它可能就对茶有影响了。这个要三十六个小时,才可能转化。”
    蒙顶山的茶园,历史上大多属于寺院。僧人们相信,种茶、做茶、喝茶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茶叶发酵三十六个小时后,再烘焙。如此制作出来的黄茶,黄叶黄汤。同绿茶相比,轻微发酵的黄茶,口感更加温厚平和,对肠胃清寒的人,尤其适宜。黄茶制作考究,稍不留神就功亏一篑。如今,黄茶在中国地四川、湖南、安徽等地都有生产,这是一道含蓄内敛的茶。

    [茶与人生]
    我们泡一杯茶,茶都是浮在面上的,然后逐渐沉入杯底,这就是我们领悟到人就是这样的。开头你不成熟的时候,都是浮在面上的,但是随着你的经历多,你的知识增加,社会阅历增加,你就沉下去了。

    [六大茶类]
    同一片茶叶,经过中国人灵巧的双手,演绎出了无数种口味,形成六大茶类。不发酵的绿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茶叶的鲜度。轻微发酵的黄茶,比绿茶更多了一份柔和。不炒不揉的白茶,最多地保留了自然的原味。半发酵的乌龙茶,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气。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与其他五大茶类相比,全发酵的红茶,兼收并蓄,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多的茶。

    [桐木村正山小种]
    三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款红茶,诞生在这个偏僻的山村(桐木村)。
    “明末清初的时候,从江西桐木关来了一支部队,山里人没见过世面,茶叶就不管了。等第二天一看,茶青没办法及时处理,已经发生变化了,就是发酵了。很急,马上放到锅里去炒,炒完了就焙,焙完了颜色黑黑的,泡起来汤红红的,就不像原来的绿茶了。心里想这家伙坏了。但总是茶,总是心血,送到星村。星村当时有很多闽南的商人,交给他们托看看怎么卖掉。闽南商人就找到我们家说你去年那个查我卖了,是原来茶价格翻了一倍。这个茶出去了,比绿茶好卖,口味欧洲人更适应。”今天,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茶叶市场属于红茶。红茶传到西方之后,英文称为“black tea”。

    [黑茶]
    在藏族文献中,黑茶被称为甘露之海。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青菜水果匮乏。藏民需要分解油腻,补充维生素,而这都离不开茶。不仅西藏,对新疆、内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来说,黑茶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古老的黑茶工艺已存在上千年。每年春天,四川雅安的茶农在采完第一拨嫩芽之后半个月,就开始收集黑茶的原料了。别的茶类弃之不顾的粗枝大叶却是黑茶的主要原料。徒手采茶困难,所以采茶人要带上一把特制的刀子,被称为刀子茶。黑茶,有着各种制茶工艺中耗时最长的流程。要想制成的毛茶结实饱满,就需要对粗老的枝叶反复揉捻成型。但在现代揉捻机出现之前,这是最消耗体力的一项工作。如今,只有雅安长沙村的老师傅,还能用最传统的方式揉捻茶叶。蒸一下,可以使这些原料变软一些。再装进麻袋,防止被枝桠扎到。传统的揉捻技艺,需要一块木板来帮忙。这道工艺至少要重复三次,被称为溜茶。(45°放置的长木板,还有两段的扶手,类似楼梯。将麻袋放在木板上端,两个人踩在圆筒麻袋上缓缓往下走。走到底再将麻袋拿上去,重复。)

    [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今天,最顶级的武夷岩茶被称为“大红袍”。这个名字来自于天心永乐禅寺后山峭壁上的六棵古茶树。
    “在武夷山来说,最精品的岩茶叫’三坑两涧‘,落坑落涧的茶,茶的品质都特别好。日照时间短,叶片也比较厚,泡出来的汤水比较醇厚。
    “做茶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的时候,茶才能做到极致。在摇青的时候要很讲究,而且在水分适当的时候,这个茶的边缘开始绿叶红镶边。这个茶标准发酵的过程就出来了。杀青两百多度的锅,只要稍不留意,手肯定被烫起泡。揉捻是用齿状的揉捻筛,就像我们打太极一样,你的手要很巧,左右地摇摆,让青叶卷起来,用的都是内力。这个精品茶要微火慢炖,我们要用炭火去烘焙二十小时。”传统大红袍,做得最极致的可以烘焙九次,这样做出来的茶轻滑有光泽,如同泥鳅鱼一般,故名泥鳅火。“我们讲武夷山的茶,他在品茶的时候一定要品出声音,对茶是一种赞美,(含一口,往里吸两下)它叫啜茶。啜茶的过程是让你整个口腔里面每个部位都要接触茶的汤水,这泡茶所有的好、坏,在你的舌面上全都体现出来。”

    [白茶]
    白茶,是一种古老的制茶工艺,用晒干或阴干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当地人常常把白茶当做消炎杀菌的药品。
    (福建福鼎柏柳村,每年三月中旬开始)
    “早上不能太早,早上雾很多,很大,对茶青色泽有影响。晚上要早一点收起来。中午晒的时候,太阳太强,一晒会糊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很难。要眼观其色,我们看它颜色怎么样,或白、或黑;手摸其干,看它的干度怎么样。晒白毫银针,我们要细心地去观察它。等火烟消完了,我们才把银针放下去。温度不要太高,一高等一下就糊了。”顶级的白茶,以清明前壮硕多毫的茶芽精制,入水根根挺立,白毫闪亮,名为白毫银针。
    今天,大受欢迎的白茶,是一百多年前,从附近的太姥山上移植过来的。
    “晒青的时候,要非常细心。如果用手铺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去碰它。如果天气好,像西风的天,就晒的比较多。”这在天无三日晴的太姥山顶并非易事。“

    [茶与人生]
    我们这边到清明都很冷的,晒白茶很不容易,在太姥山上存一点白茶是珍品。喝茶的时候要用这颗心,坐禅的时候也用这颗心,茶味和人生的味道一样,跟禅的味道也一样,因为茶也有生命,它跟人一样,你对它越了解,你做的茶就越好。”
    “慢慢地,你发现万法回归内心,生活还是回归平淡最快乐。喝茶也是这样的,以前是追求种种的茶,茶香,茶汤,茶的颜色怎么样,慢慢地,现在只要有一杯清淡的茶就可以了。”

    ————————————

    【第二集】

    [斗茶]
    比赛的过程很短,选手们只要完成初制的毛茶即可。而手工制作的毛茶,其实最见茶人功力。真正的高手在翻炒时,能感受茶叶最细微的变化。结束杀青的时机,往往就在分秒之间。经过杀青的茶叶,还需要用双手反复揉捻。双手力道要足,才能将茶叶中的汁水揉出。

    [蒙古奶茶]
    茶来自内地,为了方便运输,压制成茶砖,茶砖厚实到需要用锤子砸,砸下来的碎茶装在网兜里,先放入滚锅中煮。整锅汤水呈现褐色的时候,加入鲜奶。

    [赤水虫茶]
    村民们把采集回来的树叶发酵,这会使叶子散发出清香,从而引来化香夜蛾等昆虫,在茶叶上产卵繁殖,长出的幼虫就以这些茶叶为食。通过这些幼虫食道后的产物,再晒干过筛,稍加炒制,就制成了当地别具一格的饮品,虫茶。

    ————————————

    【第三集】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仪式,或者是说它的形式,其实是它的内容。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每一个动作它的角度,或者是它的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严格。”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代表,但这种古老的方式中,依旧保留着许多的唐宋遗风。

    [唐茶]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烤香以后再研磨,研成茶末。另外它有一个罗盒,它的罗盒旁边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很讲究温度。怕水太开了,把水倒进去将水温降低。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就放进去,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有一点差距。”(举碗齐眉,敬天地。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茶杯。)

    [油茶汤]
    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在贫苦的年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的油汤里。“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茶方式。

    [恩施玉露茶]
    (唐代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和鲜美的口感。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日本静冈茶]
    日本的静冈茶同样以蒸青和手揉闻名。每年春天,茶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切磋技艺。
    将针叶状的茶叶摞在一起,摞的越高,说明茶的规格越统一,针形越饱满。

    [河坡酥油茶]
    河坡酥油茶的喝法与其他藏区不同。打茶之前,茶饼要在碾子里反复碾碎成粉末状,然后以水冲泡。在河坡,点茶的工具是藏族的木筒。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仍然没有改变。

    [潮州功夫茶]
    “我们这边说功夫,讲究到火、水、器具、冲泡的技艺。最终的目的是怎么泡好这杯茶汤。其实冲泡有一个顺口溜: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做茶是用心做的。一个茶的好坏,这一喝就知道当时做茶的心态是怎么回事。”
    凤凰单丛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以香型多样闻名。”做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把茶做的顺口,再高级就做出有没有香气。“

    [茶的发展]
    明朝初年,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饼,茶不再被吃下去,人们更乐意通过泡茶,品位茶的原味和香气。

    ————————————

    【第四集】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西方人欣赏祁门红茶的香气,为它创造一个专有名词”祁门香“。阴雨天对做茶有影响。“当天的叶子必须要当天做完,不能过夜,时间一长茶叶就不新鲜了。”
    鲜叶的萎凋,需要小半天的时间。阴雨天空气湿润,这个过程会更长。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茶青在双手的反复揉搓下破裂。揉好的茶被放在竹篾中。半青半红的茶叶,在几个小时里充分发酵,最后在炭火上烘干,祁门红茶的香气开始凝聚。老谢自己喝茶,一天粗制就够了。但在茶厂,粗制的差还需要一轮精制,精制环节有十七道工序,先将粗老的茶筛出,在布袋中打碎,再通过网径不同的筛子,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茶细分。规格统一的茶叶,冲泡起来能激发更好的口感。

    ————————————

    【第六集】

    [茉莉花茶]
    做茉莉花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叶。“通过蹚踩(脚上套布套,把茶放在筛子里跺茶),就是茶取出来梗保留。”做茶的第二步是处理花蕾。看似静止的花蕾,内部的温度却在升高。有经验的制茶师傅讲手伸进花堆,就能知道合适将花再翻动。等到花瓣和花下虎爪充分舒展,茉莉花的香气就开始溢出了。“筛花的时候要着力(用手摇动筛子)差的花要分掉,收跟推两个放在一起。”第三个步骤是窨制,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让干燥的茶叶吸收新鲜茉莉花的香气,茶与花混合的比例和时间是最难掌握的技巧。窨制时需要定时翻动,所以人是不能离开的。整个过程要持续到第二天的早上(茉莉花晚上才开)。
    茶叶吸足了水分和香气,原先水灵的茉莉花已经枯败,用细网格的筛子将茶叶和残花分离开。炭火是昨天晚上已经焖好的,最后的工作就是将茶叶烘干,这算一次窨制。顶级的茉莉花茶最少要九窨以上,一次窨制要三天。

    [安溪铁观音]
    中国大多数名茶只做春天一季,而铁观音一般可做三季:春茶、夏茶、秋茶各有风味。

    [峨眉山竹叶青]
    峨眉山最好的茶园,隐藏在海拔八百米到一千二百米的原始森林中。竹叶青最初就是山上的僧人创制的。八万棵芽心仅能制成一斤竹叶青。
    “茶不离手,手不黏锅,若一手擦到锅就要烫到手。杀青重要,理条也重要,辉锅还是重要,这几道哪个不注意味道就不好。”
    如果想成为珍品,还有最后一道关口。“选茶的标准就是要完整,不能太大,不能太小,颜色要均匀,不能有一点瑕疵,像熊猫竹叶那样的才能要。从一千五百克原料里选出三百克茶叶的样子。”

    [茶与人生]
    一片茶叶,历经磨难,一次次死去,一次次重生。水的呼唤,帮助它完成了最后一次涅槃。而这段不平凡的历程,在喝茶人端起茶杯的那一刻,得以圆满。

     短评

    第五集

    4分钟前
    • NickyROி
    • 还行

    CCTV拍的纪录片虽然有点刻意做作但还是不错的,对第一集里做白茶的长净师傅印象深刻,深谙佛法的世外高人。如果说看欧洲纪录片是为了涨知识了解世界,看本土纪录片就是为了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历史悠久就是好啊,有点理解棒子为啥老爱偷别人的文化了~

    5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推荐

    这个语速简直恨不能四倍速……日本老师来华教课不收钱的例子见过好几个了、英国第一个本土茶园Tregothnan现任主人的母系祖先是Earl Grey

    10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一壶正山小种泡到底,一口气看完

    11分钟前
    • thintoy
    • 推荐

    东方树叶。

    16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放大了茶的历史和人生,却欠奉极致的纯度,隐约间,还是上纲上线的老路。

    21分钟前
    • 哗啦啦
    • 推荐

    黄茶讲一点点,红茶讲一点点,还没说完又到绿茶。到头来哪种咱都没弄清楚。

    26分钟前
    • Dr. ChaLove
    • 还行

    央视的纪录片真的越来越赞了

    31分钟前
    • 方鸿渐
    • 力荐

    每天喝,必须看。闭路电视的纪录片越来越有范和人气了。印象最深的非茶之茶应该是“虫茶”了,可以和猫屎咖啡给人的感觉一比。

    34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本以为会只介绍中国天南地北的茶,没想到却是放眼世界,讲述了不同国家的茶和茶文化,包容之心十分可贵。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日本,亦或是英国、印度等,人们都对这一片树叶饱含浓浓的情感,茶承载了我们的生计、文化、历史,人们对生活的那些苦楚和骄傲更是都浓缩在这茶叶里了。

    35分钟前
    • Vulpecula.h
    • 力荐

    过年的时候 每天都看 CCTV9记录片频道真的不错

    40分钟前
    • 练习中的K
    • 力荐

    开了眼界 长了知识 英国的精致 印度的市井 日本的禅意

    41分钟前
    • 哥斯拉的星星
    • 推荐

    草木与人。一种草木做出那么多名堂,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43分钟前
    • 冰仔
    • 推荐

    以物为主角免不了放大对象突出其美而缩小并模糊了其他事物的存在。日常生活的茶大概没那么多美与感悟,更多的可能只是习惯。烧开水泡一杯搁在手边,平凡到没有太多存在感,只是不知不觉这习惯就断不掉了。。

    48分钟前
    • 风满蜃气楼
    • 推荐

    1、正山小种(世界红茶之祖,桂圆、烟熏);2、贵州赤水虫茶(就是虫屎茶,东方美人茶是虫咬出的茶叶,猫屎咖啡、湖南牛屎酒);6、李曙韵的剧场茶会(李曙韵实践创制融合茶道、音乐、建筑、文学等各种跨界艺术)

    52分钟前
    • 独孤奴
    • 推荐

    茶是中国的千年文化,然而越看越伤心,中国对环境的污染,使中国不再是适合种茶的国家

    54分钟前
    • LTyler
    • 力荐

    茶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更多的是人文的情怀

    57分钟前
    • 美女菜kun
    • 力荐

    秀的成分多了,但是结构、画面、节奏、主题绝对规矩工整,就差那么点感染力。

    59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画面真的美哭了好吗?有很多人的故事都非常动人......当然我必须说下还是有些地方过于煽情了,没必要说得那么高上大,就以简单纯朴的感情打动人即可。点到为止,过了就显得画蛇添足。不过总的来说文案还是不错的,过分文艺的段落比较少。

    60分钟前
    • MISS_Fishy
    • 力荐

    各集水平参差不齐

    1小时前
    • AP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