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最大的小小农场

    最大的小小农场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18

    主演:约翰·切斯特,茉莉·切斯特,博登·切斯特,Todd,Alan York,Flavio Vidales,Raul Rios,Maria Takacs,Caya,Rosie,Joshua Nelson,Emma,Greasy,Lydia Marie Hicks,Matthew Pilachowski 

    导演:约翰·切斯特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剧照

    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1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2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3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4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5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6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16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17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18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19最大的小小农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只为了坚持对爱狗的承诺,约翰与茉莉这对疯狂夫妻索性来去乡下开农场!本片历时十年追踪,跟着这两位疯狂的梦想家和他们的爱狗,远赴乡间打造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物种多样的开心农场。他们种植了上万棵果树,两百种作物,并畜养各种动物好朋友,包括一只令人难忘的猪妈妈艾玛,和她的公鸡男友油头。当农场的生态系统被重新唤醒时,他们心目中的完美世界,开始出现一连串令人难以预料的疯狂转变!

     长篇影评

     1 ) 现实中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有多难?

    打开短视频平台,萌宠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有的撒娇卖萌最好命,有的身怀绝技惹人怜,宠物与主人,就像家人好友般亲密无间。

    可是如果碰到不那么乖巧、难以驯服的狗狗,你又会怎么做呢?

    哈士奇托德的主人约翰和莫莉给出了最暖心的答案,不离不弃,照顾终老。

    为了遵守他们对托德“我们的家会是他最后的家”的承诺,他们在房东的“逐客”令下不得不屡次搬家,最后甚至买下了一座1200亩的农场,来迁就托德顽劣的性格。

    最大的小小农场 The Biggest Little Farm

    导演: 约翰·切斯特

    在成为农场主后,约翰和莫莉与自然、家禽、动植物朝夕相处,这让他们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世界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农牧生活让他们的心变得安静、单纯、澄澈,不再困扰于世俗的牵绊,这或许就是他们在结婚时就承诺给彼此的“共同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托德在他们生命中的意义,正如约翰在托德去世时所说,“是谁拯救了谁这个问题已毫无疑问。”

    1.

    约翰·切斯特是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他镜头中的动物野性凶猛却不乏温情可爱。

    莫莉是一位十分擅长烹饪的私家厨师和美食博主,她对食物的热爱可以感染任何一个出现在她身边的人。

    理性乐观如莫莉,也一直有一个童话般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家农场,里面有花园、果园和数不清的小动物。可却苦于没有机会痛下决心,搬离这个过于追求速度与繁华的城市。

    终于,因为托德独自在家时总是狂吠,约翰和莫莉遭到房东一次次驱逐。在尝试过专家训导、犬吠喷雾项圈、安抚衣等各种方法都毫无成效后,约翰意识到,也许“莫莉的梦想也许可以解决这一切。”

    于是他们阅读关于农场的书籍、拜访老农场主、制定商业计划书、约见投资人...

    最后,在资本的支持下,他们买下了距离洛杉矶北一小时车程的农场,占地1200亩,广阔无垠却奄奄一息,前面几任农场主都因为经营惨淡入不敷出而不得不转让土地。

    初来乍到,约翰和莫莉对农场充满了希望与幻想。但对于经营农场来说,他们都是门外汉,于是他们找到了传统农业顾问——艾伦·约克。

    艾伦是一个乐观、自信有远见卓识的农业专家。

    他的建议就是做一个完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场。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让多样化物种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态系统。

    在艾伦的指导建议下,他们利用地下水灌溉牧场;修复旧池塘;修正超过8公里浇地。把一开始不该种的东西扔掉;砍掉300多亩之前种的树;搭建先进的高温堆肥设备,提升土壤肥力。

    艾伦说:植物造就农场。

    但是,第一年的预算在6个月内用完,他们连一颗作物还没有种。

    2.

    箭在弦上,根本停不下来。

    为了达成生物多样性目标,他们不断向农场引进新的覆盖作物、植物果树、家畜家禽,甚至还有微生物。

    在约翰、莫莉还有农场员工和农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农场物种逐渐完善:赛马场改成花园,池塘里投放鲶鱼苗,搭建鸡舍、鸭舍,养殖牛羊,以及一名唤做爱玛的猪,约翰还贴心为托德找来了小伙伴——两只大白熊犬,尽管起初它不是很愿意。

    第二年下来,农场就有了超两百种动植物,其中光果树品种就有75种,数量达上万棵之多。罕见独特的多样性,让他们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畜养的家禽也开始下蛋,由于纯天然无污染,五十盒鸡蛋在一小时内抢购一空。

    农场生活让约翰感叹道,每一天既让人不安又精彩到难以预测。比如会不时看到牛打架,他不得不上前拉开两个“牛脾气”,莫莉偶尔也会“中奖”,敲开一个蛋中蛋。

    约翰还亲自为爱玛接生,猪崽接连降生,原以为是5只,10只,12只,结果最后艾玛总共生了17只小猪崽。约翰看起来有些崩溃,莫莉却在一边大喊“太好玩了,我爱这生活”。

    随着农场养殖种植规模的扩大,一群野生动物纷纷前来投奔,将这里当作他们的栖息地。

    众人欢喜,以为他们心心念念的生态自循环系统终于达成时,灾难来了。

    果树硕果累累,引来了果蝇、昆虫、鸟类疯狂地享食果实,收获时节损失了近7成;蜗牛大量繁殖,蚕食柑橘类果树叶子,导致结果率降低;野狼不时袭击鸭舍和鸡舍,最多一次咬死了200多只鸡,约翰不得不将之毙杀,导致向来信仰自然调节能力的他信念崩塌。

    但,这还是结局。

    干旱季节,没有新鲜雨水注入池塘,鸭子的粪便滋养了水中无益的藻类、生物,导致池塘中的鱼一一死亡。

    让人更为焦虑的是,艾玛得了乳腺炎高烧不止...

    一连串的问题袭来,约翰不知所措。

    因为他们的专业顾问艾伦在这一年不幸因癌症过世了。

    约翰感到他们最初的梦想幻灭了。他意识到,光有梦想,保护不了他们。

    于是他更加务实,退而查找书籍,观察变化,逐渐掌握了自然的规律。

    他利用鸭子吃蜗牛,一个雨季消灭了9万只蜗牛;牛羊粪便导致苍蝇幼虫肆意繁殖,他让鸡去解决这个问题;而这些家禽消化产生的粪便又反过来滋养了土地,一石三鸟。

    这才是真正的农业生态循环。

    幸运的是,爱玛也在约翰的医治下重新恢复了食欲,后来还交了一个叫“油头”的公鸡男朋友,爱玛二次生产时,“油头”比谁都着急。

    约翰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不再惧怕蚜虫、地鼠泛滥,野狼偷食,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天敌和作用,只要适当引入,就能相互克制,发挥各自的本领。

    比如地鼠可以为土壤疏通空气,猫头鹰、蛇、野狼捕食地鼠防止其过剩;蚜虫摧毁覆盖作物,瓢虫克制蚜虫...

    艾伦在农场经营之初就定下的多样化策略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这让他们在后来的日子里免受了不少灾难。比如第五年时,暴雨连绵,隔壁农场的表层土壤都被冲到了海里,而约翰的杏花巷农场却因为丰富的覆盖作物、各种植物果树植被而幸免于难,还顺便储存了一亿加仑的地下水。

    农场终于体验到了生物多样化的绝对优势。

    第七年的时候,农场卖出了五十万镑的食物,为他们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

    约翰说,我们不仅是在务农,而是进入了一个重生再造的阶段。

    3.

    我们都听过美国总统罗斯福“杀狼护鹿”的故事。

    总统认为鹿少的原因是狼多所致,于是下令捕杀狼群。随着天敌减少,鹿的数量剧增至十万峰值,但健康问题也逐渐显现。同时,鹿以青草、树皮、嫩枝和幼树苗为食,直接导致了森林草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而随着食物减少,鹿群数量也不断锐减...

    同样,因为偷食谷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也曾大量捕杀过麻雀,导致害虫失去了天敌,大肆繁殖,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

    由此可见,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减少一个物种,都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酿成灾难性后果。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存在与环境(主要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也包括其他生物)时刻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绿色植物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营养元素合成有机物质建造自身,同时也为草食动物提供食物。草食动物又成为肉食动物的食物来源。这些动植物的残体和排泄物又可以使土壤微生物得到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生态系统拥有复杂的运行机制,它总是趋于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约翰的农场就是一个地区性农业生态系统,当他清除了原有的物种,重新种植新的作物、树木,养殖各种鸡鸭牛羊时,其实就是推翻了原有的生态系统,那个不是那么健康和完善,但已然趋于平衡状态的系统。

    而约翰重建的生态系统,势必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的平衡状态,好在生态系统的稳态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实现的。但是,考虑到现实问题,约翰不可能等待生态系统的自持,他需要通过人为手段来加速这种平衡的达成,比如引进猫头鹰、蛇等动物来对付泛滥的地鼠。就好像当年澳大利亚引进中国屎壳郎处理牛羊的粪便一样。

    但是即便有人为的干涉,物种的数量还是要在长期的对峙中达成合理。

    就像农业专家艾伦预测的那样,农场到了第七年,约翰他们就不再孤军作战了,因为他已经学会了驾驭自然的力量,让多样化的物种去平衡彼此之间的关系。

    影片结尾,杏花巷农场成了知名旅游景点,爱玛老矣,成了真宠物猪,日常是娱乐下游客;农场特别设立了一个叫做“艾伦·约克瞭望点”的景点来纪念这位深谋远虑的农业专家。

    约翰和莫莉也有了自己的宝宝,他们的人生有了新的目标和意义,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托德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最大的小小农场》这部纪录片,约翰前后拍摄了10年。

    他说“大多数自然类纪录片都是基于恐惧的,人类是贪婪的,受害者永远是地球,观众看完只会感到沮丧和绝望。但我想要展现却是一段治愈的经历,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爱的东西死去。”

    约翰做到了,他重建农场秩序,让每一种生物都自得其所。同时,他用自己的日常拯救了我们的悲观与空虚。

    陈奕迅有一句歌词,“烦恼会解决烦恼”。

    自然或许也可以治愈自然。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意破坏,因为那样的自愈需要漫长岁月,而人类等不起。

     2 ) 构建一个能自持的生态系统有多难?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一座占地一万两千平方米的完全封闭的建筑物内,进行了一次试图构建一个微型且能自持的生态系统的实验,这栋建筑被称为“生物圈二号”,与生物圈一号——地球相区分。我是在教科书中第一次读到了解到这次实验,不知道现在的课本上还有没有。

    生物圈二号外景

    生物圈二号在设计上与外界隔绝了一切物质交换,气体、液体和土壤都与外界严格隔绝。能量上接受光能(太阳光照射)和维持建筑运作人员生活的电能,本质上就是一个超大号的生态球。从世界各地挑选了三千多种动植物和一千多种微生物,被分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沙漠、沼泽、农田、人类居住区七部分。

    建设这栋从底到顶全部完全封死的建筑物花了八年时间,耗资1.5亿美金(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购买力)。原定目标是形成一个能自持的系统,让在其中展开研究的八名生物学家能自给自足,最好能维持到世界末日都不用出来。最后的结果是不到两年:氧气含量到不适宜人类生活;没有微生物分解粪便和动植物遗骸,没有足够的昆虫授粉,植物纷纷灭绝。虽然收集了大量宝贵的数据,但原定的长期居住计划失败了,人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我们无法在脱离地球生物圈的情况下生存并延续下去。

    生物圈二号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封闭人工系统实验,那这部纪录片里的农场就是一次开放式人工生态系统的实验。相比生物圈二号严格隔绝内外物质交换的苛刻实验条件,杏花巷农场Apricot Lane Farm的“实验条件”则宽松很多。因为杏花巷农场原本也没有设计成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态系统,农场经营者们会主动引入农作物和覆盖植物,引入动物,引入昆虫。除了经营者主动引入的生物,野生生物也会来光顾。同时农场还要产出农作物、奶制品、鸡蛋。除了这些这些动植物流入流出,还有空气流动、降雨蒸发这些不直观的物质交换。

    生物圈二号和杏花巷农场的目标显然都是“平衡、和谐、自然、自持”,生物圈二号的生态系统不到两年的就崩溃了,而杏花巷农场则是面对着螺旋升级的矛盾,农场的每次丰收结果都在带来更多的问题,正如经营者兼旁白所说“蔬菜长的好,蚜虫就非常多;水果丰收时,鸟就特别多”;鸡鸭兴旺时,郊狼就来吃自助餐;最后秉承着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男主人开枪打死了那只跑进围栏内惊慌逃窜的郊狼,他说:“我觉得自己的一部分也跟着这只郊狼一起死了”。

    为什么呢?为什么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这么难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如果我们用自然不自然作为评价标准,人类的农场本身就是不自然的。在自然界里你见不到株距两米像士兵一样排好队的果树群,在自然界里你也见不到在一片区域内集中生长的蔬菜、粮食作物,在自然界你更见不到种群数量如此密集鸡鸭鹅羊猪。

    人类的农业系统,本身就是“不自然”的系统。人类的农业历史,本身就是“不自然”的历史。人类的农业是驯化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从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人类发现野小麦可使用后,收集野小麦种子刀耕火种开始,人类就开始了“不自然”的农业。选择更优质的果实作为种子,选择更健硕的动物繁衍后代,选择那些拥有符合自己所需性状的动植物,在这个代替了自然选择的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被选择的动植物的基因频率乃至基因本身都发生了改变。

    几千年前的野小麦麦粒又少又小,几千年前的西瓜瓜皮比瓜瓤还大。都不用把时间跨度设置为几千年,一百年前的瓜果蔬菜比起今时今日的瓜果蔬菜在质量上也有很大差距。正是数千年来人工选择育种才有了我们今天吃到的现代农业产品,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人类的农业就是驯化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在存粹的自然环境下,杏花巷农场遇到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蜗牛大量繁殖把菜叶和果树叶都给吃了?自然界哪有这么多这么密集的果蔬作物?郊狼流进围栏把鸡鸭咬死了?野生郊狼想吃饱饭都不容易又哪来这么鸡鸭给它吃呢?片中的郊狼甚至杀鸡不吃肉只喝水,堪称另类炫富。

    人类在如此小的面积内生产了如此多的农作物,对于以这些农作物为食的野生动物来说简直就是摆满了食物露天自助餐,是酒池肉林。杏花巷农场对比其他个体户农场并不算小,但自然界一个郊狼群的领地面积就有几十平方公里,一只老虎的领地面积为一百平方公里,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加起来也比这个数少八平方公里。

    杏花巷遭遇到的就是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农民们的问题,当人类把农作物如此集中生产时,等于是在一个小区域内给“害虫害鸟害兽”无限量的供应食物。缺乏天敌,无限供应食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有人能猜到。“害虫害鸟害兽”会无限繁殖,种群数量指数上升。如果不施加人为干涉,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动物们会吃光所有作物后大量饿死,最后剩下残留下来的少量动物和少量农作物,双方的数量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地球这个生态系统千万年来进化出的平衡方式。

    就像小学教材里的那篇《狼与鹿的故事》,为了保护鹿,人类杀光了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里的狼。结果失去天敌的鹿群规模暴增吃光了一切植被最后大批饿死,数量锐减到八千只,比猎狼命令前的规模还小。“害虫害鸟害兽”也只是遵循自己的本能,是自然界在试图平衡人类农场这一“不平衡”的生态系统。

    但它们的本能行为对于人类农民而言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破坏,因为正是人类农场的”失衡“为人类社会供应了所需的一切农产品,如果遵循自然界原始的平衡那我们现在还在挂在树干上吃水果树叶,人类农业要的就是这种不平衡。所以古代的农民们猎杀狼群害鸟,今天的农民们喷农药灭杀害虫。我不会指责任何农业工作者使用农药化肥是在破坏环境,使用有害的农药(如DDT)是错误,但是使用农药防治害虫本身没有任何错误,这个行为和古代牧民猎杀狼群性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和杏花巷农场竖起围栏防止郊狼等害兽进入性质上也没有任何区别。现代防治手段让人不舒服是因为科技发展让人类防止杀伤力上升到了以前难以想象的程度,一千年前的牧民杀不光觊觎他的羊的狼群,今天的狼群如果没有法律保护会被轻松杀到灭绝。

    这也是杏花巷农场的困境:人类的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不自然不平衡的生态系统,但他们想要这个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杏花巷农场的经营者夫妇把现代农业视为一切问题的根源,请来了一位“传统农业”专家,所以他们不使用农药,不适用化肥,不主动猎杀偷鸡的郊狼,不主动猎杀咬断果树根的地鼠,不主动猎杀吃果子的鸟类。我钦佩他们的努力,他们让一片荒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世外桃源。

    但他们并没有跳出那个最初的悖论,人类的农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不平衡的生态系统,千百年来人类农民们都在为这套人工生态系统抵抗来自大自然的平衡力,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在这一点上目标一致。传统就是好的、现代就是坏的是一种看似非常合理的谬论。因为实际上在杏花巷中使用的“鸭子吃蜗牛”等解决方案本身就是今天倡导生物防治技术,例如使用真菌和细菌消灭害虫,前几天大热的”牧鸡治蝗“等等。

    而这种利用一个生物制衡另一种生物的手段有一个难以根除的问题,在化学合成中,无论施加何种条件反应进度永远无法达到100%,总会在最后形成化学平衡。用一个生物制衡另一种生物也不会把另一种生物彻底解决,例如牧鸡治蝗也不会把蝗虫全部消灭干净,只是把蝗虫数量控制在不会成灾的水平。男主人自己也在旁白中说(这种方式)”帮我们把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来举个例子,片中农场鸟害最终被解决是因为有一对鹰来农场附近安家。但鹰是不会吃光鸟的,就像狼不会吃光鹿,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会达到平衡。而农场主也不给老鹰一家发薪水,它们不会二十四小时看守果树。这种片中所谓的“大自然的解决方案”效果存疑,最理想的状态也只是能抑制鸟类活动,而绝对做不到杜绝鸟类采食水果。瓢虫也不会吃光蚜虫,瓢虫和蚜虫的数量也会维持平衡,达到男主人所说的“把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这就是不使用现代技术的困境,也是为什么这种模式无法广泛推广的原因。这种防治模式无法根除危害,对于普通农户而言是无法承担的损失。而杏花巷农场能够接受这种程度的损失是因为这是一家标榜有机产品的农场,它们的定价比普通农产品高昂,使得他们有足够的利润对冲这种损失。而且杏花巷农场从全世界范围内招募长期志愿者,这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而杏花巷农场在出售农产品外另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是旅游业,杏花巷农场同时也运营着“农家乐”。

    现代农业本质上不是农业,而是工业,它用工业化的方式大规模生产着粮食、蔬菜、肉类、蛋类,它在某些部分不可持续(例如美州农业公司抽取不可恢复的原生地下水层浇灌玉米作为饲料生产肉类)。但我们无法拒绝它,因为这套系统用最低的价格供应了最多的农产品,切实提高了全人类的生活水平,满足了大部分人类的口腹之欲,让一个普通人的物质生活也能充裕到两百年前的皇帝也不敢想象的程度。人类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如果不使用这套体系,要如何喂饱七十六亿以及未来比这个数量还多的嘴?

    就像农场遭遇的那场山火,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生物圈二号实验已经证明了,虽然杏花巷农场这种大生态系统下的小生态系统可以建设得如同天堂,但完全独立的生态系统无法独自生存。山火频发是温室效应副产物不是杏花巷农场的错,但当整个大生态系统都在熊熊燃烧时,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小生态系统又如何独存呢?

    最后多说一句,我希望杏花巷农场这种案例越多越好,但我反对原教旨环保主义,即为了环保而环保。人类保护环境的出发点应当是保护人类自己,而为了保护环境而损害人类的利益那就是邪教。

    我对杏花巷农场完全不使用现代技术也并不持支持态度,现代技术中也有许多并不破坏环境的新东西,例如鸟类啄食水果有一个案例是曾经看过的节目中养殖场总有麻雀啄食饲料,最后使用了声波驱鸟(类似的系统也用在机场中)。杏花巷农场有些为了自然而自然,为了传统而传统的原教旨味道,这一点我并不支持。只要有用,就吃掉。借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的一句话: “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

    BTW 我高中时觉得鲁迅是个喷子。大学时发现他最后价值的杂文没有收入教材几篇。现在再回头看,虽然都是讲烂的道理,但他的很多观点对于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有价值。

     3 ) 《最大的小小的农场》:守住一个承诺,也完成了一份梦想

    涉及一些纪录片的内容~

    看过无数朋友的梦想清单,也问过无数朋友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们说:“想要有一家自己的小店。”这个店可能是:

    • 温馨十足、潮流单品繁多的服装店
    • 简约拍照网红款的饮品店
    • 装饰复杂而神秘的旅行淘金店

    而无论是什么店都只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愿望,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

    可为什么会没有实现?其实大家心里都非常明白,因为自己心中藏有恐惧,这份恐惧而阻碍了自己的行动。

    我却知道有一对夫妇,因为坚持对爱狗的承诺,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无限自我循环的生态农场—— 他们就是约翰与莫莉,《最大的小小的农场》的主人公。

    01 梦想是在行动中不断坚持小事情而完成

    这是一部温馨而有强大的纪录片。

    它叙说着约翰与莫莉坚守对狗狗的承诺,以历时10年追踪,跟着这两位疯狂的梦想家和他们的爱犬“托德”,远赴乡间打造出与自然和谐共存,物种多样的开心农场。

    他们种植了上万颗果树,两百种作物,并且畜养各种动物好朋友,包括一只令人难忘的猪妈妈艾玛,和它的公鸡男友格瑞斯。

    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可实际上现实从来就比想象中还要困难重重。当你以为一切都在稳步上升时,却不知道灾害或者危机是会突然出现,而这时的你准备好了吗?

    我想莫莉和约翰他们,应该是在行动中把一切阻碍,勇敢的面对它并且解决了。

    比如,约翰在某次工作中,去到了一个“动物世界”——其实是一所房子里住满了200多只狗狗,而这些狗狗将会被送往其他地方,可能还会被安乐死。可就在约翰拍摄时,他看到了一位眼睛里充满可怜兮兮,叙说着求你带我回家吧的小狗托德。

    约翰心里一动,因此托德成为了他们家的新成员。可这位新成员却给他们制造出了“大麻烦”——就是托德只要约翰他们不在家,8小时里都会狂犬不止,惹的周围邻居投诉不止,最终被房东下达驱逐令。

    这时约翰面临着两头难的情况,他们承诺了托德,这将是你最后的家。可又要面对房东的“驱逐”,即使搬去了下一个地方,托德还是会只要他们不在一直吠叫不停,这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就在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他们灵光一闪发现莫莉的梦想可以把这一切完美的解决了。莫莉的梦想是想开一家如童话般的农场,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养殖了非常多的动物。

    可是要实现这个梦想,我们缺乏资金。这时约翰他们就开始行动起来,看了许多关于农场养殖的书籍,拟定了一份“以原始的耕作方式将会成为农业的未来”的商业计划书。

    拟定完毕后,他们就邀请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分享了出去。虽然得到了大家的一番嘲笑,可他们还是成功了,亲朋好友的口口传播,有许多投资人都非常看好了这份计划,因此莫莉和约翰获得了天使投资资金。

    从这个纪录片情节中,我看到了我们常常会被困难所困扰,看不清解决的方法,很容易就走进“鬼打墙”的模式。

    而约翰和莫莉他们深陷问题不会一直停留在里面,而是会跳出来去思考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就还比没有资金,就无法启动这个农场梦。通常的做法是存钱,存到足够的数量,可这个方法不好的地方,是等你真的存够了钱,会有两种情况:

    ① 有可能你就不想实现这个梦想;

    ② 市场的风向变了,通货膨胀了,你存的钱不够了,你的梦想还是无法实现。

    约翰他们却是在行动中完成梦想,分为两个步骤——阅读与分享。他们从书中学习到农场经营的知识,写出一份可行性有商机的商业计划,并且开始向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以此来获得梦想资金。

    所以,完成梦想也没有那么难,就看你有没有行动起来,有没有勇敢的去面对这些阻碍。也不要老说我还没有准备好,等我准备好了,我就去完成梦想。

    要知道你在变,我在变,全世界都在变,我们既然身处一个变化的世界中,为何不试试以行动的方式去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

    李欣频曾说过:“永远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但当事情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准备好。”

    02 农场的变化:从毫无生机的土地变成自我循环的土地

    莫莉宏伟愿景驱动了他们来到了一片200多英亩的贫瘠土地,对于托德来说是非常完美的,巨大的空间可以随意奔跑,可对于莫莉和约翰这是建立农场的第一大关——恢复土地的生机。

    幸运的是,莫莉给艾伦·约克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可以来农场,给他们一点建议。艾伦来了,而且他说话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使他的话听起来真实可信,他边给约翰他们建议,边指导他们怎么恢复土地的生机。

    可艾伦他的目标是给约翰莫莉建造一个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如何运作,通过生物多样性进行自我调节,因此不会有虫害和疾病传染。 可这个目标非常之宏大,实现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而且现在还处于干旱阶段。

    在艾伦的建议与帮助下,约翰他们把农场的老树都坎除掉,还有修复了旧池塘,修了五英里的长的灌溉管道,还建造了最先进的蚯蚓堆肥设施,就这短短六个月花完了第一年的预算,甚至连一个赚钱的农作物都没种下。

    从中学会了第一个道理: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但永远有足够的时间把事情再做一遍。还有如果没有植物,就永远不会有肥沃的土壤。不着急,一步一步去完成,你想要的终将会来临。

    一切都以他们想象中的农场而前行,有了鸭子、羊、牛等等畜牧,还把种植清单上的植物一一划掉后,又增条了十几个品种在后面,真的就如童话书中的农场方向而行走。

    让一个毫无生机的土地,正走向了再生阶段,一步步的在实现艾伦的目标。可危机也因此出现了,只有把这个问题能好好解决,一个庞大的生物自我循环圈将会生成。

    这个危机有:

    • 野狼开始攻击饲养的动物,比如鸡、鸭,造成农场很大的损失
    • 艾伦隐瞒了他正在与癌症斗争的事情,他无法在亲临农场,约翰他们少了一个支柱
    • 猪妈妈艾玛正面临一场强大的疾病战役,生与死掌握在它自己手里
    • 一大群一大群的琼鸟正袭击他们的果园,损失了近70%的水果
    • 繁衍能力强大的蜗牛正在袭击柑橘树的叶子,从而直接影响了柑橘树的生产
    • 大自然的考验,如干旱、过量的雨水、火山的活跃等等

    因为这些种种不好的事件,约翰他们就感觉曾经炽热的梦想正一步步慢慢幻灭,促使他们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解决好。

    可这其中有一位成员却另辟蹊径,那就是托德。约翰觉得托德一直在凝视这些微乎其微的细节,就像在破译周围的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所以,约翰也开始这样凝视这个环境,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鸭子仅仅一季度就吃了9万只蜗牛,而且它们把蜗牛变成了树的肥料。

    从中学会了第二个道理:每当新的问题出现时,都会先退后一步进行观察。观察与创造力逐渐成为我们最有力的助手。

    写在最后的话

    纪录片的最后,约翰和莫莉真的建造了一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利用自然的力量,像飞轮一样,创建了生物多样性,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生态平衡,因此也唤醒了沉睡数十亿年的生态系统。

    结束时,约翰他们在结尾也说了:“如果说我们学到了什么,那就是前进的动力和希望。”

    而我在这部纪录片中,学会了两个关键词:观察力与坚持。这两个词有点老生常谈,可我还是有新的吸收。

    这个新的吸收是以前我总是一根筋的看未来看现在,总感觉看过去不是明智之举,可现在看完这个纪录片,发现观察不仅仅观察正在发生的事物,还包括以退而求其次的方式观察过去发现的事物,找出造成危机出现的问题是在什么地方。

    还有坚持不是坚持大事件,而是坚持把大件事化小事件,保持每天有动力完成小事件。

    这就好比减肥,最健康的减肥是在开始的时候,不采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而是以递进式的方式,从短时间强度低的运动培养人的运动习惯,在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与时间。

     4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叙述了简单平凡的农场建立到稳定运行的过程,从一片荒芜不可孕育作物的土壤到一片有着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的土地他们真的做到了,他们用蚯蚓改善土壤,在面对蜗牛,蚜虫,蜜蜂,老鼠,郊狼等侵害的时候,他们第一想法没有用化学武器去杀掉他们,而是利用了大自然的食物链关系去维持生态平衡,真正的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共生,最后为油头和托德的离去表示遗憾。 首先这部纪录片给那些想要过田园生活的人的幻想现实化,其次当我们要去满足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的时候不要破坏自然和生态系统,最后希望我们都能爱护环境,不奢求你去做些什么,但请不要破坏。

    最初
    最后

     5 ) 多彩纷呈的大自然舞步

    The biggest little farm(最大的小小农场)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它带来的力量和思考绝对超过了通常的故事片。我愿把这部片子强烈地推荐给热爱自然、珍视环境的朋友们。

    这个真实的故事始于一只被救助的狗狗。崇尚有机食品的美食博主茉莉和野生动物摄影师约翰在一次机缘巧合下领养了一只长着美丽眼眸的黑色狗狗陶德。他们拯救了陶德的生命,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陶德也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聪慧贴心的陶德赢得了夫妻两的心,而这份欢乐里也夹杂着一丝苦涩。陶德有严重的分离焦虑。一离开主人就会狂吠不止。他们试过各种办法均未奏效。最后房东下了逐客令。

    一纸逐客令反而点醒了一直向往田园生活的茉莉,为何不找个农庄开始传统式的耕作呢?这样狗狗可以尽情撒欢,茉莉可以实现栽种不同的果蔬的梦想。他们开始制定计划,通过朋友们的口口相传,竟找到了和他们一样希望重拾旧式耕作理念的投资人。

    他们找到了1200英亩的杏子巷农场。这是陶德的理想去处,牠可以尽情撒欢。但这个以往只种植两种果树的农场已经令土壤不断地付出却没有获得补给,有些土块已经变得硬如石头。

    还有救吗?如何让这大片的土壤起死回生?他们找来了艾伦,一位精通传统耕作方式的专家。他的目标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使生物间可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多样化自我调节。艾伦大刀阔斧地把农场原有的单一果树全部砍伐掉,修建了大型的灌溉系统,引入蚯蚓来疏松土壤,建设了池塘和鸡舍。他们通过互联网从全世界找来了有志于传统耕种的年轻人。他们开始养殖牛、羊、鸡、鸭,这些动物的粪便和植物一起,可以为农场的土壤引入大量微生物,而这就是令土壤起死回生的秘密。艾伦还惊人地在果园里种植了75种不同的果树,他坚持多样化才是传统耕种该有的样子。

    艾伦说这样多样化构成最终会走向简单化的养殖,整个农场的生态系统将会自我持续和调节。农场就是一个生命的循环圈,微生物、野生植物、作物、牲口将同心协力改善土壤和环境,这样农场就会成为一个生物大和谐的乐园。到那时,农场的劳作就会由繁入简,因为自然会自动启动它美妙的循环。

    在第二年,农场的巨星登场了!一头已经怀了孕的母猪被约翰和茉莉购入农场,并改名成艾玛。艾玛一到农场就开始乱翻土地、掀翻水盆,霸道的牠就这样趴在肮脏的水洼里怡然自得。她找到了真正的家。生育的时间到了,艾玛生了一个、两个...九个、十个、十一个...,英雄母亲艾玛居然生了十七个猪宝宝!两年过去了,这个农场里一共有养育着近200种动植物,农场进入再生阶段。各类生物自得其所,一时间一片祥和。

    但祥和并不是永久的,艾玛产后得了乳腺炎,高烧不止。约翰穷尽一切办法来救治牠,趴着一动不动的艾玛令大家愁眉不展。就在大家感到绝望的时候,艾玛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开始进食和喂奶了。真的没有什么能比见证这样的生命奇迹更加美好的了。

    第三年果园开始硕果累累。这时却传来了艾伦患癌的消息,农场无法再依赖艾伦。可新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鸟类开始啄食果物,果园里七成的果物被糟蹋掉了。而果园里共生的蜗牛开始大批繁殖,吃掉浆果类植物和桔树的叶子。看起来每当农场里有了每一步的进展,就会有下一波的问题接踵而来。就在最急需艾伦帮助的时候,他去世了。雪上加霜的是,那一年农场遭遇了干旱的打击。由于缺乏新鲜雨水,池塘的生态环境被鸭子们的粪便所破坏,生出了大量毒性藻类。这一切该怎么办?

    约翰注意到了陶德。他感到陶德一直在观察着农场里的细节变化。约翰开始学着坐下来观察。终于他注意到一个细节,找到了一种双赢的办法。他把鸭子放入果园,过度繁殖的蜗牛成了鸭子们可口的食物。鸭子们不必频繁地涌入池塘寻觅食物了,而果园的蜗牛灾害得到了解决。不但如此,蜗牛的残渣也进一步成为滋养土壤的肥料。约翰从中学会了遇到问题先停下来观察,而这是陶德教会他的。这时百年不遇的旱期已过,天降大雨。其他的农场水土大量流失,而约翰和茉莉的农场里那丰厚的植被像海绵一样尽情吸收雨水。一场大雨过后,杏子巷农场得以储藏近亿加仑的水分。

    艾伦曾说过,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强求不来的,它更像是那微妙而缓慢的舞步。农场里因被鸡群排斥而饱受侵犯的公鸡格瑞希被放到艾玛的猪窝,正好可以陪伴因猪宝宝长大后被送出农场而处于空巢期的艾玛。一只公鸡和一只母猪的和谐共处正恰似美妙乐章下的曼妙舞步。另一边,在约翰为母羊的逝去而黯然神伤之时,孤儿小羊在羊群中胆怯地探索,居然得以喝上其他母羊的奶水。还有,草原狼不仅伤害鸡鸭,令约翰他们头痛。但他们也有帮助农场除去地鼠的有益一面。约翰用猎狗来保护鸡群,可猎狗卡亚却把母猪艾玛的男朋友公鸡格瑞希咬死了。自然界神秘的运转方式仍然是人们无法全面参透的。生命循环中的那些哀伤和惊喜常令人们应接不暇。

    到了农场运营的第七年,一切都按照艾伦预见的那样,农场里的大自然开始打开生命之网,生物的多样化实现了自我调节、循环和平衡。约翰和茉莉们不再需要过度费力了。猫头鹰开始前来捕捉啄食果实的鸟群,草原狼前来捕食地鼠。而鸡群和鸭群由不以鸡鸭为敌的猎狗守卫。农场实现了丰收。艾玛不再生育,开始颐养天年。而陶德却老了,去世了。

    这时约翰和茉莉的孩子出生了,抹去失去陶德的泪水,新的希望在生命的消长中重新萌生。我们无法理解植物的生长,无法明白动物的消亡,无法参透生命的奥秘。我们看不尽银河浩瀚,数不清岁月轮回,理不清事物纷繁。因此,我们需要停下来,退一步,观察与领悟。因此,我们需要尊重自然的规律,让多样化的生命在平衡与和谐中实现自己的生活和价值。

     6 ) 从导演转行农民,他用十年时间拍下种庄稼的过程!

    以前影视圈里总流行这么一句话:不想当导演的编剧不是好剪辑。

    这个有点拗口饶舌的句子本来是调侃导演职业的特殊性,即每个涉及影视制作的工种,导演们似乎都要懂一点,这样才能配得上那个身份。

    但是今天,DOCO君向大家推荐的这部名为《最大的小小农场》(The Biggest Little Farm)的纪录片却极有可能推翻这一论断,或许上面那句话就要因此而改成:不想当农民的导演不是好老公。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部纪录片的制作者约翰·切斯特(John Chester)本是获得过艾美奖的影视导演,但由于他太想给自己的家人和爱犬一个亲近自然的家,随即带着他们去往加州的乡下开荒拓地,创办农场。

    在近十年的时间中,他不仅和妻子莫莉成功经营起一家占地面积超过200英亩的农场,而且还将自己种植作物、饲养动物、大搞有机农业的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之后便制作成了这部纪录片。

    也就是说,约翰·切斯特是在彻底转变行业、成为一个地道的农场主后顺便做了一次导演。

    而这部历时十年的作品,也在去年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中成功拿下观众选择奖的第二名,后来更是在北美多地区上映,一举收获了490万美元的票房!

    本片台湾版海报

    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约翰·切斯特一家之所以去经营农场,其起因只是由于他们收养的一只狗叫声太吵,房东把他们赶出了公寓。

    但对于约翰·切斯特来说,他并不想因此遗弃爱犬,而且他的妻子莫莉也是一个十分喜欢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女人,基于共同的志向,他们便决定买下一座农场,并在那里开发出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以此来守护他们心目中的家园。

    不过,万事开头难,当约翰·切斯特一家刚开始来到农场的所在地穆尔帕克(Moorpark)时,其实当地的环境并不是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相反,那里的土壤干燥而又贫瘠,动物近乎绝迹,好几任农场主都因为经营不善而离开此地。

    为此,约翰·切斯特在网上撒出大网,终于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农业学家艾伦·约克(Alan York),由他全权充当顾问,对农场的未来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规划。

    艾伦·约克

    按照艾伦·约克的意见,他们先将农场原来的所有杂草去除,而后又利用大型机械进行堆肥,以此增加土壤的肥力,接着再在不同的区域种上各种各样的作物,包括桃树、杏树、柑橘树、草莓等。

    同时,他们又购买了各种动物的幼崽,包括鸡、鸭、牛、羊、鱼等,甚至连能松土的蚯蚓和种猪也被引入。

    在艾伦·约克的指导下,他们将这些动物的粪便收集进堆肥中,而后又让蠕动的蚯蚓在里面注入各种微生物

    当堆肥发酵完毕,每当浇水时,这些肥料就会被添加到灌溉系统中,然后把它们喷洒到整个农场。

    除此之外,在农场终于草长莺飞、万象更新后,当面对外来生物的不断侵袭时,他们又用雪鸮对付地鼠,用鸭子对付蜗牛,用牧羊犬对付郊狼,以此维持农场生态系统的平衡感和多样性

    经过几年的耕耘,约翰·切斯特和莫莉在这里种植了上万棵果树,近200种作物,并饲养了850多种动物,而农场特殊的经营模式也吸引了60多名员工的加入。每当农场收获之时,当地的农贸市场中都会出现他们生产的农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就当此地的其他农场因为雨水和风暴产生土壤流失时,约翰·切斯特所管理的农场却因为科学的设计排布而未受损失。

    其实,就在约翰·切斯特开办这个农场时,他并没有想过要把这个过程拍摄成一部纪录片。因为当时的他对从事农业完全没有经验,更不知农场的未来会是怎样。

    然而,当他意识到“一大批观众可能会对农场中的动物感兴趣”时,这位老电影人才决定将镜头对准自己的这所农场。他说:“我花了8年的时间来思考如何讲述这个故事,如何将动物拟人化,同时又不破坏这个伟大的生物学实验。”

    多年的拍摄经验让他知道如何调动自己的摄影技能。

    在此片中,为了拍到蜜蜂和蛇的画面,他借用了拇指大小的Innovision微距镜头,为了拍摄雪鸮等夜间捕食者,他还使用了红外摄影机,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力图全面地还原农场的生物百态。

    这部纪录片在特柳赖德电影节和多伦多电影节放映时均收获了不俗的反响,而且引发了迪士尼、索尼经典、国家地理频道、奈飞等多家影视公司的竞购。它在北美市场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关于这部纪录片所要反映的主题,切斯特的说法也显得非常独特:“大多数自然类纪录片都是基于恐惧的,人类是贪婪的,受害者永远是地球,观众看完只会感到沮丧和绝望。但我想要展现却是一段治愈的经历,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爱的东西死去。”

    正如片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切斯特的农场就犹如一个鸟语花香的伊甸园,经过人们的努力,土壤得以改良,大地重新焕发出生机,所有人都能在这个家园中自得其乐,人与自然可谓达到了高度和谐的境界。

    而此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大自然的给予与索取巧妙地示于观众,约翰·切斯特也通过影像将自己的梦想传递给每一个人,这种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正是目前纪录片中最缺乏的。


    就像片尾曲《sun ,flood,or drought》的歌词一样,“我们身在比所知还要大的世界里,我们的能力比我们做到的还要大,害怕只不过是另一个会解决的问题,我们还会播种自己的花园。”

     短评

    最美好的小小愿望。人只要不作恶,科学和自然的力量能让这个地球成为绝美乐园的。

    9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力荐

    特别特别好奇他的招商计划书是不是被影业投资人接受,1200亩地而且头半年那么大规模的改造应该需要很多费用吧,另外接下来的7年也出现各种损失,动物饲养护栏人力应该也需要很多费用把,有时候觉得前期成本和后期收入也许是平常老百姓在最初要考虑的,否则虽然看的很震撼体系内良性循环,如果入不敷出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持续下去。突然觉得人体就跟这个良性循环一样 好的规则制度会让身体体系以一种健康的方式运行。还有这个农场里为什么没有谷物类茄子黄瓜这类蔬菜类种植呢

    10分钟前
    • pepper 安
    • 力荐

    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为一只猪和一只鸡的爱情落泪。

    14分钟前
    • 康报虹
    • 力荐

    真的很羡慕和钦佩这种理想主义的践行者!

    16分钟前
    • _在云端_
    • 力荐

    我是做生态农业的,通过种植多样性绿肥还田来培养土壤腐殖质,不用任何化学制剂,会使用深耕犁等现代化保护性土壤的机械设备,会有牛等动物,核心以土壤的健康为中心,种出的农产品质优秀,尤其在灾害时期优点更是突出,如同电影里的洪水冲走了隔壁农场表层沃土,而杏花巷没问题,就因为覆盖作物(即绿肥)的根系建立起厚厚的腐殖层像海绵一样吸收了大量的水份。这就是生态农场的意义,抵御灾害的能力。尤其今年江南连续近两个月的大雨,我们实践的地唯一有产出的,其余均被淹没,只有真正去实践了,才了解,看懂这部影片,可持续的农业对于我们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20分钟前
    • 斯唐
    • 力荐

    一部种庄稼的纪录片居然感动哭我了!终于人不再只是利用自然,而是尊重自然,让农场自己形成一个多样性的生态循环,说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实验也不为过,它让人看到了后现代农业的希望。场主们对各种生物满满都是爱啊~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非常赞同IMDb上的那条热评。虽然观看本片是一趟极为赏心悦目的体验,但它也本该对那些最重要的问题作出回答:这个农场的投资人是谁?他们期待的是一个怎样的盈利模式?其中多少靠农产品,多少靠旅游,多少靠这支纪录片?即便这种运作模式是不可借鉴、不可复制的也没关系,甚至即便这支纪录片自身就是盈利最多的产品都没关系。因为无论如何,这个过程就已经足够美妙且充满愉悦感了。当然,假使能在美妙和愉悦之外,再加上坦诚的话就更好不过了。

    34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夫妻俩为了狗子搬家到农场,结果狗子没多久死了。从零开始指导他们的专家朋友也死了。女主梦想是有机食物自给自足的美食家,结果一直在养动物,卖鸡蛋,再也没提做饭的事。看到一直偷吃鸡的狼自己死了,男主却很难过,还有猪猪的男盆友小公鸡🐓命运也很惨…写出来全是小确丧的事,拍出来却充满了自然的活力,大自然就是这样日夜交替,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从生到死,没有事物一尘不变,包括思想和感情。我们感受彼此,感受生命。

    38分钟前
    • 怕怕怕怕怕了
    • 推荐

    take a step back and observe

    39分钟前
    • Moiren
    • 力荐

    开始是让人羡慕到死的田园生活,想起了小时候读的陶渊明的诗。200多亩的土地,如此繁琐的运营,耗费巨大的人力精力,实操起来已是非常人所能,接踵而至的各灾难性事件更是让人灰心丧气。想来必是那自然至上和环保的情怀支撑,这已是常人难得,一以贯之的多样性主义、平衡生态、综合治理,就是如此不计代价热情经营,也真叫人美好积极。8.8

    4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农场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个很违背自然定律的存在,因为人类就是贪心爱囤积的动物,或者说为了以物易物难免需要让某些自然资源富集到打破平衡的程度。无法回到采集狩猎模式的我们只好创造出更加人工的解决方法来与自然的平衡力对抗,也同时产生更多的问题。能像影片里这样生存下来的大概只是少数不可复制的幸运个例吧。

    48分钟前
    • 鼠斩车田万齐
    • 力荐

    同样作为创业者,对里面接连不断的困难、麻烦、推倒重来感同身受。但看着生命在里面循环往复,蓬勃生长,又替主人公们觉得这一切都多么值得,更别说那一片片如画的风景,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和自然和谐共处,是多么宝贵的经历。看得我好想回农村住上一段时间。

    50分钟前
    • 梁尘起
    • 推荐

    年度最可爱纪录片,摄影赞,叙事节奏特别舒服,更重要的是还有情怀。两人能朝着同一个疯狂的梦想奋斗,是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55分钟前
    • 小羊不亦乐乎
    • 力荐

    好随性的夫妇两个,实际上是非常坚定有韧性。Our good intent towards nature won't shield us from facing her impermanence. 我们对自然的善意并不会让我们免于遭受自然的无常。If we've learned anything, forward momentum and hope. 如果说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不竭的动力和希望。 That's what nurtures luck. 孕育了运气。美国农民跟大自然抗争,到了中国我们这里就是《活着》,是个农民主要抗争对象除了大自然更是同类的人。

    5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吃树叶,鸭子吃🐌。地鼠吃树根,狼吃鸡,汪星人负责管理鸡舍,狼、猫头鹰、蛇吃地鼠。苍蝇在牛粪中产卵,鸡吃这些幼虫。群鸟吃果实,猫头鹰吃小鸟。蚜虫吃树芽,瓢虫吃蚜虫。奇怪的是一只鸡和猪生活在一起🤦‍♀️化繁为简,完美生态,神仙农场,生生不息。阿库那么塔塔!

    1小时前
    • 无人应答
    • 力荐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买下这片荒废的农地,到它达到理想中的生态平衡,莫莉和约翰花费了整整八年工夫。几乎谁都会说自己喜欢大自然,但敢于离开都市的人毕竟是少数。是多么相爱的两个人,才愿意这样投入金钱和生命来一同做一件如此“脏”、累,并且困难重重的事业;又是多么懂得分享的艺术家,才像约翰这样一点一滴纪录下生命中的辛苦与美好,将无与伦比的礼物奉献给世人。

    1小时前
    • 遠濤
    • 力荐

    美国年轻版的《人生果实》,万物顺应规律发展,四季交迭“无为而治”,交由时间检验。万千星河可以在宇宙共存,更何况挤居渺小地球的些许生物。已经想不起多久没看过这样温暖又充满希望的同类型纪录片了,所以非常想打高分。这对夫妇为了一只狗的许诺和生物多样性的愿景,动手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计划。必须承认重度zoophobia的我都因为“鸡猪CP”、“Ugly Betty”甚至是有些恐怖的土狼等种种出镜的动物感受到喜怒哀乐和自然的美妙。动手改变的时间永远也不会晚,只需要一份从容和自信,它会回馈给我们最动人的果实。

    1小时前
    • 基瑞尔
    • 力荐

    非常高兴有会拍电影的农场主拍了这部片子,向大家呈现了一个可再生有机农场八年的历程,我自己打理过农场,知道这一切有多么的不容易。画面非常美,我相信实际过程比这艰难的多。导演呈现的大多都是农场里美好的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份事业。对这些能够坚持的自然农人表示钦佩,这夫妻俩有着共同愿景每天生活在这么美的农场里一定非常幸福。

    1小时前
    • Chutzpah
    • 力荐

    除了伟大,找不出任何可以描述的词汇

    1小时前
    • 辣手修猫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