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悬疑片 网络谜踪

    网络谜踪

    评分:
    0.0很差

    分类:悬疑片美国,俄罗斯2018

    主演:约翰·赵,米切尔·拉,黛博拉·梅辛,约瑟夫·李,萨拉·米博·孙,亚历克丝·杰恩·高,刘玥辰,刘卡雅,多米尼克·霍夫曼,西尔维亚·米纳西安,梅丽莎·迪斯尼,康纳·麦克雷斯,科林·伍德尔,约瑟夫·约翰·谢尔勒,阿什丽·艾德纳,考特尼·劳伦·卡明斯,托马斯·巴布萨卡,朱莉·内桑森,罗伊·阿布拉姆森,盖奇·比尔托福,肖恩·奥布赖恩,瑞克·萨拉比亚,布拉德·阿布瑞尔,加布里埃尔·D·安吉尔 

    导演:阿尼什·查甘蒂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酿魂

    • HD

      花翎飞盗

    • HD中字

      完美受害人

    • HD

      蒙娜丽莎与血月亮

    • 恶行

    • HD

      甜蜜的家2023

    • 更新HD人工中字

      世界奇妙物语2024夏季特别篇

    • HD

      天地正气2024

     剧照

    网络谜踪 剧照 NO.1网络谜踪 剧照 NO.2网络谜踪 剧照 NO.3网络谜踪 剧照 NO.4网络谜踪 剧照 NO.5网络谜踪 剧照 NO.6网络谜踪 剧照 NO.16网络谜踪 剧照 NO.17网络谜踪 剧照 NO.18网络谜踪 剧照 NO.19网络谜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工程师大卫·金(约翰·赵 饰)一直引以为傲的16岁乖女玛戈特突然失踪。前来调查此案的警探怀疑女儿离家出走。不满这一结论的父亲为了寻找真相,独自展开调查。他打开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用社交软件开始寻找破案线索。大卫必须在女儿消失之前,沿着她在虚拟世界的足迹找到她…

     长篇影评

     1 ) 《网络谜踪》有哪些讽刺网络社会的亮点?

    1、女主没确定失踪前,同学都说自己跟女主不熟,确定失踪后,又纷纷在网上表示祝福、关心,声称自己是女主的好朋友……真是假惺惺,只为蹭热点罢了,让我想到现在谁谁谁去世了就有很多营销号或名人纷纷写文发图表示悼念,其实只是蹭阅读量和宣传一波自己罢了。

    2、我觉得我就像女主,最大众的社交账号上经常联系的人往往都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想觉得真孤独;但网络上又往往会有一个无人角落用来放下真实的自己。

    3、网上人人可以评论调侃,他们以为不用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殊不知这些话会刺伤当事人的心,他们是不知道换位思考么……

     2 ) 话不多说,吃安利吧

    太好看了,很久没看到这种反转不落俗套,逻辑又这么合理的悬疑电影了。

    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和隔阂处理得也很好,没有喧兵夺主,但也和主线剧情相辅相成。

    全程屏幕拍摄的电影也有,之前小制作恐怖片《解除好友》,还有摩登家庭里的一集,但都因为摄屏这种模式的局限,导致情景单调,剧情也相应难以扩展。

    这部片子算是在小格局下已经把故事做到最充分。契合时代的pc和mac系统切换,加上社交网络网站,youtube和直播介入,最大程度上弥补了摄屏的单调模式,甚至是增加了一些故事的可看性。

    另外故事细节真的很丰富,人物都很饱满,节奏也好,观看的时候完全被故事的节奏带着走。就算有一些逻辑上的小瑕疵,也根本来不及细想就被新的发展吸引住。

    除此之外,本片还触碰了一下社交网络对社会热点事件发展的影响,虽然没有深层展现,但是从几个片段里能看出来创作团队是有意识引导观众往这方面的思考的。

    我感觉在这个情节和模式的基础上,没办法做到比这部片子更好。值得五星。

    另外希望大家不要看剧透,不然有些辜负团队的苦心设计。

     3 ) 席卷进信息时代的屏幕生活,人与媒介互为延伸

    近期最热门的片,应该就是这部由“韩国周杰伦”约翰·赵主演的“伪纪录桌面电影”——《网络迷踪(Searching)》。

    豆瓣上几万人评至8.8分,烂番茄保持住 93% 新鲜度,全球飙高的票房成绩与讨论热度,都无一例外的指向:它不仅是目前最好的“伪纪录桌面电影”,还很有可能就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之一。

    “Searching”这一行为显然在不断地组构成整部电影。电影以每个人都熟悉至极的开机、拨号连接上网作为开篇。我们虽然不知道开场的这系列操作由谁控制,但却能够迅速地被这个敏捷的“Searching蒙太奇”段落所吸引,在几分钟内亲自目睹了大卫·金的家族构成和生活的全部范围。

    一切过往复杂的情感和事件,都被有效地罗列、打包、丢出。

    接着,女儿失踪了。

    在意识到女儿真的失踪了之后,大卫·金在报警之时也迅速地搜索警察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发起他自己的调查。

    他进入了女儿的笔记本电脑,从Gmail到Facebook、Instagram和YouCast,开始搜寻她的秘密。

    同时,在Twitter上,案件慢慢变成了病毒式的传播,#FindMargot和#DadDidIt的话题页面下聚集了网上的“吸血虫”们。

    在层层递进的浏览器窗口和凌乱的桌面之间,故事开启了不断的翻转。

    其实,单论《网络迷踪》的故事本身,虽然写的环环相扣,却也并不能产出多大的能量。毕竟,它依旧是一个在框架内靠不断反转而写就的类型片故事,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高中生女儿突然离奇失踪,爸爸靠网络抽丝剥茧地发现女儿的秘密,并最终拯救了她。

    换言之,这是个《消失的爱人》的“社交网络”版,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拥有丰富的戏剧张力,再在内核中放置入家庭情感、网络社交关系、舆论暴力等,主题上也就是陈词滥调地呈现一下这个信息时代隐秘的暴力与宣泄的途径。

    所以,纠结剧情的bug与否,其实是一种无谓。让这部电影受到巨大关注的可谈之处,更在于整部片子都是通过电子屏幕来进行呈现。

    这个形式,在结合故事之后展现出了导演与剪辑出人意料的、堪称神奇的才华,最终获得了炸裂的效果。当然,这一形式并非生来就能被运用地如此纯熟,它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期。

    随着信息技术渗透进当代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时代生来便以一种快速率计算的方式而存在。以往耸人听闻的事件,现在不过是偶尔划过的某个下一秒便会忘怀的手机页面;人类情感与心理的表达,也越来越依赖于社交平台上的电子信息。

    许多导演目前都在试图尝试将这一影响融入进电影的叙事中,比如哈内克的《快乐结局》、徐冰的《蜻蜓之眼》等,但他们都缺少掌握网络运行逻辑的基础知识,也缺乏相应的剪辑组织能力,甚至连屏幕界面本身看起来更可信都做不到。

    而《弹窗惊魂》、《解除好友》、《解除好友2:暗网》等“伪纪录桌面电影”的出生,则将这个创想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它们将画面确定在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从而尝试渗透进入观众“现实生活”。“搜索”这一人物行为,将故事与形式更好地融为一体,在噱头中保有了一定的叙事基本标准和连贯力。这类新媒体介入下的前沿数字惊悚片,每一部都自带话题。

    同类之一/《解除好友2:暗网》

    但同时,这类电影也一直无法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似乎一直囿于“伪纪录片”所创造出的“伪劣真实感”而止步不前——毕竟,现在的观众早已不再是上个世纪看《女巫布莱尔》时期会误以为真的观众,更不是在电影之初看到《火车进站》就会吓地满电影院乱跑的人。

    观看模式的迅速转变,已经让人们对“虚拟-真实”与“真实-虚拟”的临界点了如指掌,对这些影片的形式,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

    倘若麦克卢汉地下有知,估计会扩写《理解媒介》:曾经,媒介技术不仅延伸人体,赋予人体力量,也瘫痪被延伸的肢体,增益变成截除、中枢神经阻塞感知。而如今,人体走上了开始逐步成为媒介延伸的道路,冷、热媒介已经彻底变成无数纷飞的碎片,在交融共生中得以整合。

    人与媒介进行交互的这一行为,已经迈入崭新的纪元。

    那么,在一个已经没人会在下载完一部“伪纪录片”后,还能将自我投入进“伪劣真实”的情境中去的时代,一部电影要如何完成把观众拐带进它的“超链接”之中的使命,并将“信息生活”的命题进行包装呢?

    《网络迷踪》无疑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文章最开头提到的,电影开篇那个不知道是谁的手控制出的“Searching蒙太奇”段落

    之后,电影还提供了一些男主角的行为细节,诸如在得知女儿不上钢琴课的时候去翻找聊天记录、在报案的时候去查失踪人口的比例和警察的信息……这些恐怕都不是编剧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而作,因为这些都不会是人物在那个情境下在第一时间应该做出的反应(连基本的迟疑、呆滞都没有),倒像是更需要观众得知的信息。

    随着剧情发展,电影在后半段还不断地将第三人称新闻片段进行介入。真凶范围的逐步确定,视角不断地进行轮转,以上种种这些都将《网络迷踪》影片的构成逻辑显得更为确切——

    它绝不是要将屏幕这一媒介单纯作为呈现的形式,以朴素的方式提供所谓的“廉价真实感”来让观众做出“相信”的反应。它不期待大家在这一层面上的投入。

    它的选择是进行彻底地类型化,把观众编织进“类似游戏”的抽丝剥茧式情节节奏里,让观众在虚拟世界的“下载与观看”这一行为中,继续被庞杂的信息所暗中影响,从而驱动自己“编织快感”。而这恰就是最后一层,由观众亲自完成的“searching”。

    这部电影比之前的“伪纪录桌面电影”都要有所突破的地方,也就在于这此。

    在某几个时刻,《网络迷踪》在影像调度、时空线处理和视角转变等处理上,是天才的

    比如,电影的结尾,女儿在等待考试结果前,选择了上网搜索父亲当时拯救自己的一系列新闻,这不仅是对父爱的一次“searching”,同时也把之前的第三人称新闻镜头的切入,引作成这个时刻发生的事。全片的叙事线索在片尾处,突然被分裂成了两个时空,混淆了之前所有时空关系

    同时,时空线索的处理也不需要人物出镜进行说明。每次电脑桌面的转变、系统(windows或苹果)等瞬间发生的界面变化,观众都能迅速地体察到。观众只要通过自己观察每次鼠标的挪动、网页的切换,就能在心中重构出人物的表情、心理等属性。

    这在以往任何的类型片里,都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做复杂的镜头段落设计。传统意义上,类型片的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分别拍摄的许多镜头按照这一构思组接起来,配合剪辑来完成建、解构。

    但在《网络迷踪》中的某几个时刻,传统的机制被不断地打破,创造出一种姑且可以被称作“searching”的方式,将角色的潜意识和观众的潜意识不断地换位,从而产生一种变相的错觉。

    此外,之前绝大部分“伪纪录片”无法摆脱的问题,就是只能给如今经验丰富的观众提供“虚伪真实”,缺乏创造“高级真实”的能力。在镜头处理上,“伪纪录”形式,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叙事限制——观众对镜头的信任看似必须达到高度信任,获取信息的空间又仅限于镜头之内,从而使得对叙事进行质疑的维度被彻底消灭。

    但实际上,在《网络迷踪》中,观众根本不需要信任里面的任何一个镜头。因为这部电影选择以复杂的快感来取代伪劣的真实,在抛弃“同步”之后,它达成了影像在另一个维度上的真实重塑与形式创新,不再继续困在“伪纪录片”的桎梏里来施舍观众“现实”。

    正如前面所言,人体开始成为媒介的延伸,我们的四肢、大脑的主体性已经逐渐地被媒介进行偷换。

    曾经,这一创想在电影界中只存在于影片的文本内容上(如《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黑镜》、《解除好友:暗网》等),而《网络迷踪》则选择书写隐喻于影片构成形式的外壳之中。

    可以说,这是一种最新态的“伪纪录片”,因为它让观众产生“共感”的方式,不再是通过朴素的“同步(real time)”,而是从一种变相的错觉里生出来。观众在大部分时间都被电影打破并重组了这种感受,而电影也由此摆脱了施舍的行径,选择以一种“随人物摇摆”的方式示人。

    这,也许就是未来此类影片在“电影感”上的一个重要走向。

     4 ) 母亲最后的供述的另一种解读

    十分怀疑母亲最后说的一段话的真伪性。我觉得这是电影故意留个大家的一个悬念。

    一个十分宠爱自己儿子,甚至不惜为他犯罪,杀害那个吸毒大叔来掩盖真相的母亲,在面对审讯的时候,会真实完整的交代儿子的犯罪真相?我是不相信的,一定有一定程度的美化。通过在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的改编优化,从而减轻儿子的罪行。

    这个揽下全责(take full responsibility),值得回味。

    第一个疑点,margot开始的时候告诉爸爸说自己晚上不回家。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margot这一晚上是有明确的目的地,而且她知道要很晚,可能没法回家。而在叔叔家吸大麻并不需要占据整完时间,所以也就是说她在吸完大麻之后,应该另有安排。而这个情节电影并没有讲她要去哪。

    不过有一个相关的证据是,警官说儿子是跟踪。如果确实是跟踪,那就很难解释margot为什么要深夜去湖边?原因很有可能是Robert(警官儿子)约了margot。

    警官说margot在车里吸嗨了。而根据叔叔所说,他们平常在家里面吸毒聊天。就算当晚是单纯的去湖边吸毒,肯定也不会彻夜不归,因为这是一个常规事件,margot不会突然说彻夜不归而引起父亲的怀疑。

    所以一定是有人约了她。而且警官说的margot吸毒这个事情,全程父亲都没有告诉她。所以应该是Robert本身就知道margot吸毒,告诉的母亲。

    第二个疑点,车上的2500美元信封。如果儿子真的想还钱,想告诉margot真相,大可直接网上转账,为什么要当面换现金?当面承认错误比在网络上应该是更困难的。

    Robert在youcast上说自己因为要支付母亲的住院费,所以需要借钱。这一点也很值得怀疑。Robert究竟是为了编造相同的际遇来骗取同情,还是说确实也想骗到钱?我倾向于后者,如果单纯的想借相同背景来增加共同话题,大可不必透露出自己没钱。而是应该更多的聊母亲生病的感受。所以我认为Robert是真实的需要钱。

    结合警官讲的那个儿子以前筹钱的故事:找每个邻居借25元钱。很显然儿子有骗钱的前科。因此我更觉得车上的那个信封里的现金,是母亲准备为儿子洗白所卖下的伏笔。

    第三个疑点,儿子一直借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猜测和吸毒可能有关联。

    一个警官为什么会与前科犯人共建解毒所?这个应该是戒毒所需要做的事情吧?

    另外图中警官左边的大叔,也就是后面承认自己杀害了margot的人,是因为吸毒和性侵被抓起来的。他最后愿意承认是自己杀了margot,应该是和警官达成了某种py交易?PS:警官也是单身

    这种py交易是第一次吗?还是说以前在建戒毒所的时候就有过py交易,为的是保护儿子?让儿子在自己的眼皮下解毒

    第四点,爸爸第一次登上女儿facebook的时候,信息流里面,Robert还在12小时前发了动态。可见他毫无悔改。

    第五点:那个哀悼会的网站。在父亲提交完个人信息以后,给出的提交成功页面。这个服务员!看的毛骨悚然,为啥又是她,这个网站是谁做的??

    从这个图片来看我觉得是Robert。因为如果是一个正规的网站的一定是会正式的请一个模特。而恰巧也是这个女生的概率太低了!从个人的习惯来讲,当你使用了这个女生的形象之后,一下次还是有很大的概率再使用的!

    所以我觉得是Robert建了这个站,来骗取margot的照片和视频。最终他也拿到了这个数据。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现场和最后的哀悼会视频直播页面,根本没有任何地方用到了提交在这个网站的数据!!

    最后结论:Robert是一个被溺爱过度的孩子,他有吸毒的习惯,在案发那天是他约了margot,想要性侵她。挣扎中,margot掉下了悬崖。或者是被推下了悬崖。。。

     5 ) 累死剪辑和后期的一部电影

    #Searching

    感谢Kate姐的赠票😄

    这是今年在影院里看到的最惊喜的电影!从剧本到影片节奏都足够扎实和惊艳。这才只是这位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导演也是usc的^_^)

    影片从头到尾呈现的都是屏幕(电脑手机等)的影像。拍了十三天(真的)后期十三年(并不。。)

    就这么几个屏幕被导演玩的在剧情上不停的合理反转 各种地方都在埋线 到最后真相出来的时候惊艳之余也觉合情合理 前期埋的各类笑点也相当有趣

    询问了导演 这个片有做中文版 觉得国内会爆😄

    对john cho在映后的一句话很有感触 他觉得电影对他来说是面镜子 一直以来他觉得自己是个吸血鬼一样在镜子上找不到自己的投影 所幸他在这部电影上看到了自己(亚裔)的故事。

    强推!

    8/24 limited release

    8/31 正式上映

     6 ) 以爱之名(剧透预警!!!!!)

    男主角David和大多数父亲一样,对女儿Margot爱的深切却又笨拙的不知如何表达;对女儿的生活严加约束却又时有愧疚;明明对女儿的生活无比好奇却又不好意思主动开口询问。自从母亲Pam罹患癌症去世之后,父女两人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父亲认为Pam的死是两人心中永远的痛,所以试图通过绝口不提此事并清理掉所有Pam留下的痕迹让女儿逐渐忘掉母亲。而女儿却把对母亲的回忆当做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希望父亲可以和自己一起重拾和从前一样美好的生活,但懂事的她见父亲的态度又不好意思主动提起母亲。两人都在用自以为最好的方式保护对方,却别扭的在Pam去世的伤痛中独自挣扎并渐行渐远。

    直到女儿失踪,父亲通过社交网络才层层深入地了解女儿的内心。这段剧情设计的非常巧妙,把对女儿性格刻画的层层深入和案件解密结合的丝丝入扣。首先父亲发现女儿并不如他想象的这么受欢迎,反而在学校十分的孤僻。紧接着他发现女儿可能还涉及金钱和毒品交易,完全打破了他对女儿乖乖女的印象。一个因寂寞误入歧途的青春期少女形象跃然纸上。最后,剧情斗转,原来女儿偷偷退掉钢琴课只是为了把学费攒下来给同样母亲患病的陌生网友,她还是那个单纯善良的小天使。当女儿经历九死一生重新开始新生活之后,父亲终于意识到父女两人的心结所在。犹豫的打出:”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女儿开心的回了笑脸,父女二人终于得以坦诚面对过去的伤痛并勇敢迎接新生活,影片也在这里结束,皆大欢喜。从这对父女的经历,我们可以学到的不仅是沟通的重要性,而且包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伤痛。是试图掩盖和遗忘还是勇敢面对并将这痛苦内化成生命中的一部分并带着它前行。父女俩的矛盾所在就在于都以爱之名为对方选择了处理痛苦的方式,殊不知这反而让两人都经受了更大的折磨。

    影片中另一对亲子是女警官Vick和她的儿子。儿子单纯地爱慕着Margot,偷偷注册了账号看Margot的网络直播。为了唤起Margot的同情撒谎说自己的母亲和Margot的母亲一样身患重病,自己为了付母亲的的医药费不得不拼命打工最终还面临退学。而他万万没想到善良的Margot真的会打钱给他。他纠结许久还是决定把钱还给Margot并当面坦白。然而却在解释的过程中不小心把Margot推下悬崖。慌乱之中他打电话向母亲求救。巧合的是他的母亲偏偏又是一个警官,而她清楚的知道这个罪名对儿子意味着什么。于是,她决定用自己的职业技巧为儿子脱罪,将整个事件策划成了一起完美的谋杀案,甚至不惜为儿子找一个替罪羊。若不是Margot的父亲执着到底而且智商逆天,Margot可能真的从被误伤变成被谋杀了。同样的,Vick警官以爱之名保护儿子,甚至不惜以身犯法为儿子脱罪。若是她在案件一开始就配合调查,Margot就不用在受伤缺水的情况下在悬崖下挨过五天了。更不用说,若是Margot的父亲没有坚持调查,Margot因为他们母子命丧悬崖,儿子亲手杀了喜欢的姑娘,他心里会怎么想?Vick警官一直到最后一刻都坚持整个事件是自己一手策划,跟儿子毫无关系。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保护儿子,我们该歌颂她的伟大吗?可她是试图谋害别人女儿的杀人犯啊!母爱让人变得勇敢,也让人失去理智。人性的复杂在这里显露无疑。一个单纯暗恋别人的小男生,一个爱子心切专业过硬的女警官,他们都是以爱之名做着自以为对的事,却成为本片最终的凶手,不得不让人唏嘘。而这也正是本片的精华所在:动机善良并不代表行为的正当性。

    其他有意思的地方,比如新闻发出之后群众的反应。Margot的同学本来对Margot的失踪都持事不关己的态度,新闻热度上来了之后又都纷纷开始跟Margot攀关系,甚至直接谎称"Margot在我这里"。这里对人性的刻画十分微妙。借同学失踪蹭热度并不会给他们带来荣誉和名气,但他们还是蹭了。这是用理智很难理解的现象,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又如此切实可见,把人们那一点隐秘的虚荣心和博关注的心理暴露无遗,哪怕那些关注并不是对于自己的。除此之外,影片采用大量操作界面的展示方式,把包括如何破解各种密码和如何搜索和整理信息的细节都一一展现,并且通过鼠标在不同选项上停留的时间来展现主人公的急切和犹豫(鼠标自己都可以成一个演员了)。再加上John Cho表现力超强的一张脸,全程iphone自拍模式下的无死角的表情变化,让人叹为观止。毫无疑问今年最惊喜的影片之一。

     7 ) 变成数据或动物,你选哪一个?

    《解除好友2:暗网》《网络谜踪》:两部都是用屏幕表达的电影。就这一形式,我个人觉得算不上新颖,只能说有趣。这种形式缺点很明显,放弃了电影镜头之美,表面上是求创新——完全用电脑屏幕作为电影屏幕,但其实是由立体转变为平面,转变为纯信息。不过这么多人喜欢,肯定是有其表达优势的,也很明显,这种“窥屏”式的表达,极大拉近了导演和观众的距离。两点,伪记录片形式和伪监控镜头,以及电脑及社交屏幕是现代人熟悉,且密不可分的东西。至于故事本身,我们看过的还不够多吗?

    如果有很多这类电影陆续出现,你会不会失去新鲜感了?

    电影里面有一点提到了,个人面对周围生活和网络(公众媒体)的分裂性,如果电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是非常精彩的。没有网络之前,一个人,大概可以分成内心和现实,现在可以分成内心、现实和网络(公众媒体)。有个典型,想必大家都知道或者遇到过——键盘侠。

    网络极大地方便信息传播以后,也带来了一个新的一面,极大同化和统一了信息,独立意识将越来越少,绝大部分人只会沦为社会发展的工具,而失去了人性。我并不是说,人都不是人了,只是作为生产力的人将不是人,这一点又和资本主义有点相似了,终究只是少部分富裕起来。

    有没有感觉到一点,好像越来越不要思考了,媒体总会告诉你。正过来说,反过来说,或者两者都用。想想这一年来,各种炮轰、洗白的事件。绝大部分总是跟着这股浪潮,喧嚣来,喧嚣去,平息,然后又被新的浪潮左右,如此循环,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了。偶尔有点人生的美好时刻,仿佛也是媒体告诉你的,比如“你应该怎么怎么样才是最幸福的”,“人生少不了什么的什么的”,“你一生真必须做的什么什么”。就不区分性别了,我是推崇平等的,如果区别性别肯定会有人吵起来。你们想想那种公众号吧。

    不知不觉中,一生就被媒体左右了。连停下来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不努力都没法好好活了。

    还有,本是平等,本应同心的男性和女性,何时站在了对立面?

    透过现象看本质,难道不是资本在作祟吗?你的努力和奋斗被别人偷走了,得到一点点多余的,反而变成了那部分人的仁慈和恩赐?你越努力越奋斗,被偷走的就越多。然后你没有钱消费了,他们就越鼓吹消费,分化你们这一部分人,始终给极少一部分人甜头,把所有的一切归结于你的无能,而不是他们的虚伪、贪婪、肮脏、卑鄙的看不见的大手。

    剩余劳动价值,你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这个词了?

    科技不断发展下去,人总有一天变成了信息,生活在机器中。那么,如果有那一天的到来,我宁愿做个动物活在大自然中。

     短评

    9.6/10 不带脑子这片子可能会让你震到。仅仅是几台屏幕,外景也没多少;硬是被导演玩的反转再反转,从节奏掌握到剧情漏洞都不漏全部给弄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张帅脸享眼福,还要纠结啥深度呢? PS:影片真火了绝对又有人又要说自己早就猜到Boss,显聪明打低分鸡蛋里挑骨头的。

    10分钟前
    • Seok97
    • 力荐

    确实是重新解读电影语言,节奏快且充满代入感,我们每一天不就是这样过吗。给剪辑师加鸡腿!故事本身讲得也好,情感和悬疑结合完美,铺垫好家庭背景之后所有发展都顺理成章又出人意料,换一个老爸能火眼金睛至此可能会显刻意。题外话:John真是英俊啊我从进剧院第一眼看到他开始就不会呼吸了妈呀

    14分钟前
    • roobs
    • 力荐

    从头到尾都是电子屏幕这个设定太酷了!导演在形式主义上做到了完美。一个父亲在女儿失踪后抽丝剥茧的寻找真相,各种峰回路转都暗藏铺垫、合情合理,还有亲情的对比反思。是不是今年最好的悬疑片不好说,但绝对够原创、够新颖~~~感谢互联网救命之恩!!!

    1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Bieber concert (confirmed)

    17分钟前
    • R
    • 推荐

    为什么两个尖脸生出一位饼脸。

    22分钟前
    • 六十六个猴
    • 推荐

    看到结尾回想起一个细节,妈妈电脑里保存的班级电话簿,上面有真凶的联系方式来着,备注写着:家长在警局工作,离异家庭,喜欢玛格。

    27分钟前
    • 马什么梅?
    • 力荐

    看似牢不可破的密码,跳转几次邮箱就可破译;看似无比相熟的女儿,连吸食大麻都未曾知。本来代表身份的头像,竟是无需版权的图库模特;本来孤立寡言的女孩,却在直播软件里袒露心扉。最亲近的女儿却比密码还难破译,最沉默的女孩却比模特还健谈。面前提供海量信息的屏幕,当你在凝视它,它也在吞食你。

    29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不要随随便便就死掉,不然马上会有人变成你最好的朋友。

    33分钟前
    • 曾良君
    • 推荐

    Amazing! 剧本写得太好了,千回百转。几乎没有实景拍摄,但节奏感超强。这种拍摄方式真的太省成本了。

    38分钟前
    • 香槟塔
    • 力荐

    为杰伦疯狂打call!

    43分钟前
    • 惨绿
    • 推荐

    男主要感谢谷歌,要是他用的是某度,不但找不到女儿,还会被广告骗2万块。

    4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其实抛去形式的话,故事本身还是比较狗血的,反转说服力也欠缺。但因为坚持把所有的镜头都用各种电子荧屏展示,除了电脑页面还有电视新闻、监控录像等等,有种奇异的满足窥探欲的感觉。整部电影就好像在网上找到一个都市传说之后拼命谷歌了两小时看遍各大论坛各种留言的感觉。作为新导演的第一部长篇,把形式拿捏的还是得当,甚至有些太老练了。不过这部电影和亚洲首富连看会令人思考,一部是疯狂拿自己的肤色洗脑,一部是完全隐去亚裔背景,完全两个极端啊

    5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形式绝赞!媒体狂欢和换女号两段最惊悚带劲,网络时代的可怖之处由此表露无遗,但故事整体落后当下的网络文化非常多,想想《黑镜》都拍到哪了,这才哪到哪。

    5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非常新颖的表现形式,整个故事都在电脑屏幕上完成,节奏感把握得极好,多处反转出人意料,想起前面的铺垫又觉得顺理成章,悬疑的氛围持续到结束。影片中各式social media玩得极溜,导演说想要通过影片表达网络有时候也不全是negative的。五个主创拍片十三天却在电脑前剪了两年!

    58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推荐

    这个剧本和这个表演实在是太精彩了!真正要亚裔在好莱坞获得尊重应该是靠searching这种硬实力,而不是crazy rich asian的stereotypes.

    1小时前
    • Sammy
    • 推荐

    不用说最亲近的父母了,随便让最好的朋友随便看一下我在豆瓣上发的东西,他们都会what's the fuck!

    1小时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评价名不符实…《暗网》先入为主,这部就一点也不惊艳了。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还是得瘦,从前置摄像头里看,才会好看。

    1小时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全程通过一个桌面,把案件的悬疑性带到那么强的地步,佩服!有个细节很赞:当爸爸首次听说汤不热,搜索的是Tumbler,谷歌推荐的是Tumblr。嗯,细致的推理逻辑可见一斑(请点赞)~

    1小时前
    • 科林
    • 力荐

    三星半。感谢google,感谢facebook,感谢twitter,感谢gmail,感谢youtube,感谢youcast,而我一个都上不了

    1小时前
    • 朱熠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