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阿里郎2011

    阿里郎2011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韩国2011

    主演:金基德 

    导演:金基德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阿里郎2011 剧照 NO.1阿里郎2011 剧照 NO.2阿里郎2011 剧照 NO.3阿里郎2011 剧照 NO.4阿里郎2011 剧照 NO.5阿里郎2011 剧照 NO.6阿里郎2011 剧照 NO.16阿里郎2011 剧照 NO.17阿里郎2011 剧照 NO.18阿里郎2011 剧照 NO.19阿里郎20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由于女演员在片场发生了危机性命的意外,亦由于一直教导的学生投靠了他人的麾下,导演金基德长久以来对于电影的执念发生了动摇,年逾五十的他发现原本高产的自己竟然再也没有了拍电影的热情与冲动。于是,失意的导演选择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在物质条件极为简陋的高山之上开始了自我质疑和质问的心灵旅程,他用摄像机拍下了这一段困顿生活中的自问自答,经过剪辑,于是有了这部电影。  拍电影究竟是为了什么?将那些饱受争议的画面和意向放置在电影里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即使是金基德,也给不出标准的答案。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已将电影融入了生命,情到深处人孤独,在《阿里郎》的歌声里,除了电影本身之外,一切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

     长篇影评

     1 ) 储雪为水

    山里郎,吃柿子不剥皮。
    “一个导演因为被背叛(合作者追求更好的机会离开了他)之后变成了一个废人”,因为拍电影时某个女演员上吊?
    死亡就是一座悬崖。
    金基德曾经当过电子厂工人、路边摊作画者。
    “缩短我的人生的话,貌似只有孤独和寂寞。没有自己的人生,只是观察别人的生活。”
    “不管是颓废的生活,还是积极的生活,都只是惯性。从天上、盒子外面看来,都是自娱自乐而已。我们只是追求胜负的奴隶”
    “我的电影不是为了国家而拍,但得了奖国家会有奖励,仿佛我是为国家工作的,但其实电影里有很多有损国家形象的”
    不只是电影,很多形式可以表达主题、感情。
    他认为人生就是害我,害他,被害。
    “人类比赛成功、政治成功等获得的幸福,其实就是一种过家家。”
    鱼头灯,自制咖啡机,自制佛牌手枪。
    “人通过吃牛、猪、鱼的死来维持生存,这是作为人类不可避免的。”
    在电影这种形式里“杀死”自己想要杀死的人,也算是一种发泄。
    储雪为水,说实在,他的画作很一般。
    年轻时像周杰伦、中年像崔子恩。
    “阿里郎啊,你若抛弃了我,走没十里就会生病”,好怨恨啊。
    你隐约中可以看见坠落中的他的坚强。
    说实在,我对金导有点担心,快些拍点正片吧。

     2 ) 影像日记

    打动我的细节很多,比如木屋中一整排的奖杯,除了有名的狮子和熊,还有一堆不知名电影节颁发的牛鬼蛇神,让金基德拍个没完没了~

    一个典型的导演/演员对待奖杯的故事是这样的:我不知道它们被扔在哪儿了,或者它们是我的孩子的玩具,之类。表现了艺术家淡泊名利,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情操

    相反,在一个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的小木屋,金导还不忘把他的奖杯带过去摆着,其实挺矫情的

    这让我想起《野生金基德》里的一件小事,如果以后有人拍他的传记片,这件小事最适合放在开头:话说小金娃带着十块钱去小卖部,买小浣熊干脆面。一路上他都很焦虑,因为干脆面只有一块五,这意味着人家必须给他找钱,买袋面都要麻烦人家,让人家付出找钱的劳动,小金娃觉得很不好意思……

    不可思议是吧?无法理解是吧?这件事就跟卡波特花钱让别人表扬自己一样,定义了金基德这个人:极度自卑,又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也就不奇怪他为何要在小屋木摆满奖杯,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否则他真会自杀的~

    一个让别人找钱都觉得愧疚的人,差一点在拍戏的时候害死女演员,他的痛苦会有多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也许之前有人觉得金导是那种愤世嫉俗又很酷的人,他一点都不酷,他最脆弱了

    在电影之外,[阿里郎]更有趣,因为它回归了摄影机的本质,就是个记录活动影像的东西,一开始就是这么用的,后来搞出蒙太奇,视觉奇观什么的,只是另一种用法而已

    所以,[阿里郎]不但是部好电影,还是可以推广的应用,如果你愿意的话,大可以把要说的东西录下来,有个摄像头就够了。做成影像日记,发在脸书上——这才叫真的脸书呢,以前都看不到脸的~

    现在我们更习惯用文字,文字跟活动影像比哪个更合适,这可以发展为无休止的讨论

    有电影梦的人呢,拍完之后,再去IMDB添加个条目,就算是圆梦了

     3 ) 金基德:没人像他那么勇敢地拆穿自己。

    看完这位国际大导演一个人DIY出的纪录片,我服他!

    前些时开始按导演扫片。第一位『大扫除』对象是韩国的洪尚秀。一口气看完他电影生涯中的全部24部长片。(参阅:干掉洪尚秀。)

    当时也想到了金基德。但以我观看他的有限经验,这种重口味导演,我还是希望先缓缓。

    没想到突然他就死了。

    如果以最快速的方式切入一位导演的内心世界,莫过于看他拍的剖析自己的纪录片。因此昨夜,先看了金基德2011年一个人独力完成的纪录电影《阿里郎》,然后意犹未尽,又看了他崛起国际影坛的里程碑之作《撒玛利亚女孩》。

    看《阿里郎》既振奋也尴尬。

    一个勤奋又有想法、拍过15部长片并且蜚声国际影坛的韩国著名导演,2008年突然沉寂,跑到山里隐居去了。说是得了抑郁症,严重地怀疑自己,甚至都不知道怎么继续拍电影了。2011年,隐居三年之际,推出这部《阿里郎》,还上戛纳电影节上放映了。

    振奋的是,作为一位专业且权威的电影人,这部片子金基德采取了完全一个人作业的方式,用一部买来的5D2单反相机,自导,自演,自己摄像,当然,也自己后期剪辑。这片可称作一位大导演的业余玩票作品。对于我这样对电影这个高深行业有好奇感的人来说,有许多『看点』。

    尴尬的是,这部片中,金基德完全是在自毁形象啊,有不少看着让我替他感到尴尬的情节。比如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对着镜头自说自话,展示出深刻的自我怀疑,甚至怀疑自己现在不知道怎么拍电影了,一会哭一会笑,用很勉强的歌喉对着镜头声嘶力竭地一遍遍高唱着《阿里郎》,并且老泪纵横,整个影片中两三度哭得稀里哗啦的。

    金基德作为一个喜欢拍虐待题材的导演,这回着实把自己虐得不轻。

    我觉得他完全放弃了作为一个体面人的『面子』和『尊严』。将自己的缺点在镜头里展露无遗。看这样的片子其实让人有点难受。整个观感就像是一个曾经风光过、现在彻底迷茫的LOSER,在自说自话中完成自我拆穿。

    这完全是一种自我放弃、通过电影自杀的节奏。事实上,片子的结尾处,他也确实自己制作了一把手枪(他年轻时当过工人,懂机械操作),将子弹对准了自己……在电影中,他完成了自杀。当然,那只是电影蒙太奇表现手法。他并没有真的死。他通过这种影像自娱自乐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象征性的自杀。

    虽然观看体验里有强烈的尴尬之感,但这尴尬也是一种振奋。因为你看到一个举世公认的电影大牛人,公然地无比尴尬地拆穿自己,将内心的秘密诉诸于众,不害怕展示一副LOSER的形象,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敢。

    这种勇气不亚于卢梭的《忏悔录》。

    整个电影界,或者扩大些,整个当今艺术界,你看过几人敢于这样去拆穿自己。

    中国的张艺谋会吗?陈凯歌会吗?虽然这两位上世纪的电影巨头,到了新世纪,基本上处在自己生涯的抛物线末端,但你见过他们说自己不行、表达过自我怀疑吗?

    作为『名人』,背着名声的负重,再不济也是静悄悄地隐退,淡出曾经的名利场,不自知者,还会继续卖弄『当年勇』,拿一点老资本换新的福利,不断吃下去,直到再无可吃为止。

    敢于自我否定,打破外界对自己的神秘感和尊崇感,这样的人,太少太少。

    而金基德竟然是这样一个勇敢者。

    勇敢到不顾体面,敲碎自己,勇敢到完全以一个中年迷茫的LOSER形象示人。

    有人怀疑,他在镜头前哭得稀里哗啦,是不是一种表演和卖弄。虽然架好镜头,然后对着镜头表现自己,有一种人为的痕迹,但我只见过卖弄才华和展示『美好』的,没见过这样自轻自贱的。我觉得,金基德如此,最大的私心是他需要一次宣泄,打破自己然后重建,重新开始。

    事实上,2011年后,这位导演又重整河山,拍出好几部新作,包括拿到欧洲大奖的《圣殇》。虽然有人说他的电影生涯的后期滑坡得厉害,不复当年,但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说金基德的电影生涯后期呈现出明显的抛物线向下趋势的话,那么这也说明了一个客观规律——人的才华,总有衰竭和用尽的一天。就像我们总有不适应形势发展而成为『沙滩前浪』的时候,就像我们总有衰老和死亡的一天。

    2008年之后,金基德显然发自内心地感觉到了这一点。他恐惧,他迷茫,他对电影生涯前期的许多东西进行了根本性的审视和否定——有些东西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他的根本所在。

    说到底,他首先自己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黄金时代已然结束。因此才有了三年退隐,以及《阿里郞》里的自我怀疑、情绪宣泄、痛哭流涕。

    所以这个片子也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悲凉,和生活的无情——一个人,你曾经再牛逼,再有才华,你也没办法拥有世界,作为一个人,终究是脆弱的,终归有失落的一天。你曾经光芒万丈,并不能保证你现在不落魄得像个普通的街头大叔。

    就算你是个情圣,也不能保证你不落魄到有一天躲在厕所里自己撸的境地。

    这才是人生的大真实,才是生活的残酷和冰冷。

    金基德,勇敢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个人生命里的真实残酷冰冷。而不是掩饰自己,装作继续光辉和强大的样子。

    他竟然直白地在片中告诉我们,拍了15部电影、成为一个国际大导演后,他现在突然不知道怎么当导演了。

    并且直白地告诉我们,他要用完全由一个人DIY的方式,去拍一部关于自己的电影,以确认,他还可以继续拍电影。

    这是何等的大天真。所谓保持初心,也就是指这个吧。

    用最笨拙的方式,去探寻自己的内心。去试图获得重建自我的可能。

    这也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吧。

    片尾他用自制的手枪对准了自己,其实也是宣告着自己的向死而生。

    艺术的本质是真实。你是不是敢于真实,是不是有眼光看到这世界的真实,直接决定着你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是一个冒牌的。

    金基德的职业生涯也好,个人生活也好,可能有许多缺陷和瑕疵,然而就冲这一点,就冲他勇敢地用这部片子来揭示自我的真实,他就堪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至少在看到自己由『胜』转『败』后,金基德还在努力地向死而生。就像一只鲜血即将流尽的野兽,还在用最后一丝力气,求得生存下去的可能。

    在离自己60岁生日不到10天的时候,他竟然因为新冠疫情,客死他乡。我相信他还有大把的梦想没有实现。

    他的个人命运,整个也是一部电影。揭示了生命的荒诞。

    在荒诞中努力求取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我们生活下去的根本动力。

     4 ) 翻山越岭,路途遥远

    我并不喜欢金基德之前的三部作品(《时间》、《呼吸》和《悲梦》),在我看来,金基德已经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无从解脱。然而,我没想到,金基德居然就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比北野武遭遇的创作焦虑要严重上许多。这会,两位亚洲大神刚刚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竞赛单元,其中,金基德便是通过这部《阿里郎》完成了自我疗伤。    《阿里郎》是金基德自导自拍自演的纪录片,他继续尝试“一个人的电影”,剑走偏锋,比日本的冢本晋也走得还要远,来得更绝更狠。他在片中分饰三四个角色,吃喝拉撒、自我对话、狂飙脏字,他制作了咖啡机、灯罩、手枪等一堆东西,然后尝试杀死过去的自己。他一边自怜自艾,数落着昔日风光,攀爬三大节的巅峰,一览众山小,泪流满面;一边又深刻反省,剖析自己的自卑、狂妄和功利主义,纠结难耐,濒临精神崩溃。观众会惊讶于一个知名导演的窘迫处境,同时也会思考着,为什么他沦落至此……好说歹说,他也一度风骚,享有好评。    在金基德看来,电影的灵魂就在那首高亢且不太中听的《阿里郎》里(库斯图里卡曾听得皱起了眉头),直抒胸臆。那是大韩民族的精神疾苦,也是金基德的内心写照。是甜是苦,是黑是白,那都要自己的苦役人生去尝试摸索。上山下山又上山、下山上山又下山,人生起起落落,配上《春夏秋冬又一春》的电影片段,居然看得叫人一阵翻滚。这个在本土得不到认同和赞许的电影导演,他该是有多么绝望——以至于要在一部近似精神分裂的纪录片里寻找脆弱的存在感。在粗糙简陋的镜头面前,《阿里郎》注定是一部会让多数人感到不舒服的电影,同时它也缺乏金基德作品的精巧构图和简洁场景。它的混乱和丑恶,恰恰是金基德狂掏心肺的一种表现。如果你喜欢金基德,想进一步读懂金基德,那么忽略《阿里郎》是绝对不允许的。【名牌】

     5 ) 感谢你的问题让我敞开心扉 影子

    “如果我在国外得奖,我就使国家增光,人们会想,是什么增加了国家的威望呢。但如果你仔细看我的电影,会发现有些层面是在让国家难堪。”
    “不论什么电影,我都会想:是事实吗”
    “···有人叫它纪录片,但我觉得是剧情片”
    “我经常思考如何令影片更戏剧化,也许我哭了就会把情感戏剧化,或者胡闹一下”
    “···这是事实吗,这样演出,还是电影吗”
    “···你(金基德)让那些人演黑社会,你就那么想拍坏人?你想干这个社会吗,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用电影自慰。畜生 坏角色,那是最简单的,最简单的!蠢货,懒家伙!你知道拍坏人更简单是吧?你只知道发泄心中的怨恨!···我错了吗,你现在就是个混蛋的作为。别替你的恶人们辩解了,这只能证明你的邪恶。···举枪乱射,这谁都能干。蠢货!”
    “我明白了,爱、恨、轻蔑、失去和理解,这些都是人类情感需要经历的。即使这样,短期内还是不断忘记这些,我们需要时间去处理痛苦和仇恨。”
    “幸福?比如赢得跑赛或中大奖,获得高的职位,或者荣誉奖项,这些都是孩子的游戏。”
    “感谢你的问题让我敞开心扉,金基德的影子,感谢你给金基德提的这些问题。”
    “我想拍部电影,如果他们说无聊,我不会在乎,我也不在乎他们说谁变样了。”
    ——金基德

     6 ) 金基德的vlog

    真的谈不上喜欢,但金基德确实是艺术家。看之前我预设的观感是《十三邀》里许知远对谈贾科长那种感性的观感收获。看完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居然是"技术"上的学习,这私影像是多少现在vlog博主的"碎碎念"式个人情绪化表达的雏形,直到画面里出现金基德似笑非笑的坐在电脑桌前,看着电脑里已经拍摄好的自我诉说的视频素材,我才明白这片也是个"秀"和其他大部分导演选择躲在屏幕后面找一堆傍人来演那些虚构半虚构的故事才能时不时露出一点自己的"尾巴",金基德的这部绝对自我掌控的影片里选择直面镜头但他还是会用"手枪"、"不知何人好几次响起的敲门声"、自我痛哭后画面又切到《春夏秋冬又一次》里自己光着上半身用绳子绑着佛像拖行在雪地里最后艰难的登顶了山峰,这些过于直白的"设计"。这就让我不太喜欢了我可以接受解构自己的痛苦呈现出的"相对的真实",但我不能接受不真诚不诚恳,都不用对别人对自己就行,但要说这片子里最勇敢的地方就是金基德的"自恋"甚至让人有点心疼。

     7 ) 《阿里郎》--金基德的“藏尸日记”

    万达五角场6月21晚上20点45
    电影本身:8分
    放映情况:良好
    字幕跟进情况:很一般

     

    自己称不上一位金基德的粉丝,但也看过他15部作品的12部,这次上海国际电影节没能去到影城的见面会场次深表遗憾。

     

    《阿里郎》在戛纳的出现很是意外,当人们翘首以盼《悲梦》之后金基德如何创造一个新的人性寓言时候,他却带来了这部以自己为主角的纪录片。当然如他所说,这部作品在他眼中并非是纪录片而是剧情片。这是因为《阿里郎》是一部金基德私人的“藏尸日记”。当然这里说的不是尸体的意思,而是金基德在08年后销声匿迹3年里,他把原先的那个金基德藏在了深山里,这部作品就是他用照相机拍下的藏匿日记。

     

    金导演一反纪录片常态,由自己亲自担纲拍摄,提问以及出镜。于是作品的前一半在展现了金导演落魄的朴素生活之后把大段时间给了金基德和自己分身的对话上,他声泪俱下的控诉了助理导演的背叛,吐槽了自己从未歌颂韩国却被韩国政府嘉奖,以及详述了自己为何在电影路走到了瓶颈的过程。这段对话非常精彩,金基德犀利的言语如锋利的匕首刺进观众心里,让每个人都很痛心的看着金导演如何迷失在自己的电影道路上。片名《阿里郎》也是从这段内容开始不断出现,这是一首韩国民谣,金导演将曲中提到的山民上山下山比作自己人生及电影生涯的历程,上上下下,情到深处时,他从潸然泪下变成了泪如雨下,最终变成嚎啕大哭。他说自己曾经有过死的念头,觉得自己在生活里还不如自己创造的角色那般果断。其实,我想每个导演在遭遇挫折和创作瓶颈时候都会有类似的感悟,或许因为他本人就如同他镜头里的角色一样,少言寡语但内心思想丰富,使他渐渐变成了一个消沉、压抑并不知所措的人。

     

    后半段里出现的《春去春又来》是个人最喜欢的金氏作品,金导演也是在重温自己这部作品时再次泪腺崩堤。他应当是从那个由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小徒弟身上看到了自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少友无伴,在拖石板上山和整个人生的过程中,坚持信仰但起伏不定的生活。对于一位创作型导演,不管接下来他的作品是否可以回到05年之前的水准,人们都不会遗忘这部“藏尸日记”。祝福金导演,祝他可以早点走出那个“尸体”的状态,重新带来别样的韩式浪漫。金基德在结尾处高喊"准备,开拍“是个很好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金导演找回了电影的意义和人价值。

     

    最后啰嗦两句字幕,由于全篇金基德自言自语的时间不短,因而中间大段字幕的漏翻让人还是颇为不满,不过在提供字幕的片段,可以看出翻译挺认真的,很有效的将意思传达了出来。

     8 ) 人生原本就是这样

    生存是通过死亡不断实现的。
    猪的死,鸡的死,牛的死,羊的死,各种死换来了人的生。好像必须得如此。
    金基德08年之后没有再出过新电影,阿里郎是他对自己的拷问,对人生对世界对电影的思考。他说韩国这个国家是个糟糕的国家,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的电影从不被他的国人看好,他在本土得不到认可。他也不明白为什么韩国的电影很少能像日本或者欧美国家那样拿世界性的大奖。他也会去问自己,人生到底是什么东西?一次次的背叛一次次的伤痛,其实这就是人生,每个人都会遭遇。而电影是把人生作系统性的呈现。
    当他看到那个僧人拖着石盘,胸前抱着佛像往他所信仰的山巅攀登时,镜头里的他忍不住嚎啕大哭,是想到了他自己吗?
    他信仰电影,信仰艺术,却时常迷失不知艺术为何物,如何拍电影。一直想拍的电影因为制作环境的关系迟迟无法拍摄,他想为电影事业倾尽自己的一生,无奈总感觉身上绑着个沉重的石盘,让他的探索之路变得分外的崎岖。

     短评

    金基德比他的电影还要更纯情。是的,他并不太好,不强大,且永不恰当,湖中的庙宇也从未被抵达。但他嚎叫时我哀鸣,他放声哭时我不止流泪,他拿起枪,我也有凛然的决意。孤独的人永远孤独,又疯又丑,内心软弱。

    3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金基德的电影看多了,以为导演是个闷蛋极度失语。看了《阿里郎》发现其实是个话唠,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躲在荒凉的地方,胼手胝足苦行僧一样怀疑人生,把自己分解成ABC几个角色,一边叨逼叨一边聆听,一边困惑一边解释;对着摄像机自说自话也是导演的自我修养,希望下山后的新片铅华洗净有惊喜。

    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对三大节的参赛经历如数家珍,金基德果然已经到了杀死自己的地步(如同北野武)。以前把电影人物封闭在容器里,这回轮到他自己了。不管怎么说,即便连续骂了三部片子,看到他老泪纵横地唱着《阿里郎》,依然觉得心酸,韩国电影圈里的野生动物。

    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金哥又出山了

    12分钟前
    • MOMO
    • 还行

    一位真正的电影艺术家,我2007年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他。深深地认同他的纯粹、自恋、纠结、单纯、真诚、文艺·····

    13分钟前
    • 边城浪子
    • 力荐

    自省不忘自拍,自虐实为自恋。一些人的掌声和另一些人的眼泪以及豆瓣的分数都可以作证,你秀得很成功。

    15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我们也时常手足无措,时常觉得无用武之地,时常觉得小宇宙无法爆发,可我们没有勇气去山上住三年,去过不洗澡、不洗衣服,露天拉屎,用雪煮面的生活。曾经的辉煌在意外和背叛面前如此脆弱,他只是想拍一部电影而已。他说电影最重要的是真实,神马灯光音效都是小浮云。这是一部心魔的自白书。

    16分钟前
    • 推荐

    人在审视人生时,是个全知的导演;而在活出此人生时,却是个入戏太深的演员。其实,那个看着《春夏秋冬又一春》的画面而痛哭的,才是一个完全敞开、不受欺惑的金基德,可惜他自己偏偏不知道。

    17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还行

    SIFF第四部:私影像+行动电影。自恋、自辩、自嘲、自残。以及略带自愈系的结局,非常符合各种独立影展气质。

    18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可以理解他的困苦和困惑,但不赞赏这种傲娇的态度,让我觉得一年后的金狮奖像是一场预谋,作为艺术家还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比较好。

    21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SIFF# 6. 粗砺、勇敢、直面自我的电影。

    23分钟前
    • btr
    • 力荐

    剪辑一级棒。金基德就是这么狠,创意永远一流(这次是私电影/一个人的电影/(伪)纪录片/多人物身体(multi-body character)等等),但是往往用力过猛。本片不是创作焦虑,而是抑郁症的自我治疗,但是就这还不忘自恋。什么时候金基德有点节制就好了!

    2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阿里郎》放映结束后,面对足足有十分钟的掌声,这位得过几乎所有电影节奖的韩国人像个孩子一样手足无措。几年不见的金基德,再出现的时候突然变成了一个老人,他拍了一个最絮叨的电影,告诉人他为什么不拍电影,他在一个小木屋避世三年,他着向自己提问,他想杀了自己。电影和他都让人担心

    28分钟前
    • 猪头小队长
    • 推荐

    那年夏天,還不知電影到底為何物的我看了《空房間》,對於這部幾乎沒有對白的電影,我竟然無比喜歡。然後,我看了《漂流慾室》,感動得不能再感動,我迫不及待地把這部電影推薦給了一個朋友,她說覺得好變態。於是,我便知道並非所有人都與你有著同樣的想法。這是我認識自己的第一步。謝謝你,金基德。

    32分钟前
    • l.m.
    • 力荐

    黑与白是同一个颜色

    34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金基德的【碎碎念】…… PS:看来金基德的车工【做枪】也很在行啊……

    39分钟前
    • 沙漠中的西蒙
    • 还行

    倒垃圾。拖拉机。

    42分钟前
    • 杨维米尔。
    • 推荐

    4.5,小丑表演的经久不衰是有理由的。金基德当然只是个庸才,他所有的作品都坚决地假定观众不具备最基本的知识分子自觉性,全身心在他的低级趣味中被愚弄,因此常说他的作品是真正意义的文盲电影。指望从一部他记录个人的作品中得到自省,只能说对这位导演还缺乏认识。但这部电影的魅力就在于,观看一个愚人如何自作聪明的实现”恍若真诚“的伪饰,从而在一层表象虚假的外部体现出一种更广阔的,真正属于这位文盲导演的真实,供观众充分地将他把玩。就此意义,金基德不自觉地完成了一部优秀作品的创作,以一场自我愚弄实现了创作的升华。这也是电影的伟大之处(猴子——打字机——普鲁斯特·,我们永远不能期望文学出现误打误撞((截至目前能够实现对创作全然自觉的韩国导演应该仍然只有一位。

    47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推荐

    人生就是施虐、受虐和自虐,目测还是自虐更美一些。

    4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这是一个心理疾病患者自我疗伤影像实录。自问自答,自恋,自怨自艾以及自我吐槽。中间很多人退场,剩下的观众都坚持到了最后。很小众的片,起码要对金基德这几年的事有个了解,包括与张勋的事。否则看起来会很迷糊。除非对他非常感兴趣的人,否则意义不大。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