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悬疑片 暴雪将至

    暴雪将至

    评分:
    0.0很差

    分类:悬疑片内地2017

    主演:段奕宏,江一燕,杜源,郑伟,郑楚一, 

    导演:董越,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酿魂

    • HD

      花翎飞盗

    • HD中字

      完美受害人

    • HD

      蒙娜丽莎与血月亮

    • 恶行

    • HD

      甜蜜的家2023

    • 更新HD人工中字

      世界奇妙物语2024夏季特别篇

    • HD

      天地正气2024

     剧照

    暴雪将至 剧照 NO.1暴雪将至 剧照 NO.2暴雪将至 剧照 NO.3暴雪将至 剧照 NO.4暴雪将至 剧照 NO.5暴雪将至 剧照 NO.6暴雪将至 剧照 NO.16暴雪将至 剧照 NO.17暴雪将至 剧照 NO.18暴雪将至 剧照 NO.19暴雪将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该片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某个小城,天气预报中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雪即将侵袭此地,人心惶惶时骤然发生了一起残忍的连环杀人案。一心想进入体制内的保卫科干事余国伟渴望借此机会,一展自己颇为得意的“神探”技能,并破格进入体制内成为真正的警察及模范。面对“探案”欲望与燕子的感情,余神探越陷越深,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然而宿命因果,万事皆有定数…

     长篇影评

     1 ) 《暴雪将至》 的可能性

    《暴雪将至》是最近看过的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看片尾字幕留意到出品人是曹保平,情节上这部悬疑电影有曹保平的影子,但美学上或者整体气氛,和以前曹保平的《追凶者也》《烈日灼心》非常不同,而且段奕宏的精湛演技在这部电影里真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我没见过这代男演员演技超过他的。

    段奕宏的几场戏足以奠定影帝地位,上台领奖,发表获奖感言,那小小的得意,小人物的虚荣,十年后出狱去申请新的身份证,那种美梦破灭的胆怯,十年牢狱生涯的压迫,全写在脸上了,仅这几处表情足见表演功力之深厚,其它时间,他像在《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里一样,在不停的点烟,抽烟,沉默着,思考者,段奕宏并不帅气,甚至他的声音条件也不算好,但他真有种非常独特的气质,赋予一个电影人物鲜活的生命。

    影片一开始已经奠定了余国伟注定一事无成的命运:

    叫什么名字?

    余国伟,余下的余。

    姓什么?

    多余的余。

    他努力的想是自己是余下的,但在时代的洪流中,他是个多余人。

    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国营工厂里的保卫科主任余国伟,一个怀揣着梦想,又有点破案天分的小人物,燕子,颇有姿色,过去不为人知的异乡女孩儿,没人知道她为什么在这里,她的名字注定了她将继续飞走,漂泊。张队,老警官,他们三个的共通之处大概就是边缘性,燕子手腕的三道伤痕(可能是自杀未遂)表达了对安排的反抗(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余国伟在国企这个大酱缸坚持原则,其实他的手下早就里应外合贼赃共分了,其实老警官张队,仔细想想也是个边缘人,他在警队马上都要退休了也还只是个队长,每个案件都要亲自到现场勘查,而且还要背负破不了案的压力。并不是个『成功』的警探,我有时想,他冷口冷面的对待余国伟,未必是不想给他上升机会,更可能是他看出余国伟有刑侦天分,但不想他走自己的老路,这样伶仃一世,有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想象,他带着怎样的遗憾中风病到住进了疗养院。推断凶手被撞死,凶手并无亲人好友认尸,尸体也烧了好多年了--多么像一个为完成破案率指标而编造的结果?

    最后,伤心绝望之下,燕子的生命终结在这里,余国伟的青春和梦想终结于这个小城,张队颐养天年的愿望在退休前落空,中风住进了疗养院。最后,一声钝响,余国伟远远的看着,曾经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旧工厂在定向爆破中轰然倒塌,缓缓变成了烟尘。

    这部电影讲了在历史大趋势下,一个个微小个体的徒劳挣扎,集体对个人的无情,无视,但用了非常诗意的镜头,冷酷暗哑的白平衡贯穿全片,从头到尾都在下雨,没有一个晴日,没有太阳,甚至灯光都是冷漠的。这种色调和取景,甚至对白和公共场景的安排,都非常独特,升华了整个影片,令它跳出中国国企改制的历史大背景,变成普通人普适的命运。那些晚上在广场跳交谊舞(同时进行色情交易)的人,没有语言,甚至连一个表情的近景都没有,你看不到他们的快乐,也不觉得他们忧伤,他们像丧尸一样在这部电影里晃来晃去;那个三厂交汇的小小商业区“小香港”,尽管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一点也谈不上热闹,雨声,雨水,面无表情的行人,感觉更像鬼市,甚至余国伟跟踪一个“嫌疑人”到他家的五金店铺,他的妈妈在柜台前看一部香港电影,余国伟问了一句:你儿子呢?

    老太太漠然的回头看了一眼,继续专心的嗑瓜子看电影了,连一句话都没说。

    这种电影就是那种看完让你回味的好片,看完后我想,这电影要让张艺谋拍会怎样?张导肯定会选择一些亲切的人,几个工人鱼贯而入工厂的镜头(朝阳打在工帽上),一家人吃晚饭的镜头(墙上糊的报纸会告诉你时代的声音),总之,色调是温暖的,但几个镜头就能把你拉回那个过期大厦将倾的时代,给你上演一出小人物在大时代下的挣扎和无奈,贾樟柯呢?一定是热热闹闹的“小香港”,放着港台流行曲(艾敬:我的一九九七),公共场合的声音很足,拖拉机突突突的声音,人们聊天的方言,摩托车喇叭声。同样会迅速把你拉回暴雪将至的1997年。但董越没有做这些,看背景他出身广告导演,在色调和审美上,他选择了抽离,尽量抹去时代背景--或者尽量不直接表达。他为什么这么做呢?我觉得他意思是,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这种艺术的选择,我非常欣赏,比起年轻新锐导演的所谓文艺和才气,这种成熟的技术,从容的运镜和剪辑,更令人钦佩,拍了多年广告的董越更让人相信,梦想它早晚会实现。

     2 ) 如果你也生长在那个年代

    如果你了解过那个年代,你不会说这部电影看不懂。 如果你生长在那个年代,你不会说这部电影不好看。 昨天把手机送去换电池,师傅说要等四个小时后来拿,我跟A君百无聊赖地吃完午饭,临时起意去看电影,在1点到4点之间的片子翻了翻,突然看到了段奕宏的暴雪将至,当即决定就是他了。 四点多从电影院出来,心中有太多压抑,上豆瓣寻找共鸣,令我惊讶的是除了少数几篇长评让我感同身受以外,其他的要么只是点到即止,要么就是表示对这部电影的不理解,说它是中国版的杀人回忆,说剧情拖沓冗长剧情崩坏,说其实一切都是余的一场梦等等等等。我突然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那个年代,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不是所有人都真正看懂了这部电影。 本来想昨天写一篇长评,但看到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模仿杀人回忆,段模仿宋康昊,于是回家后找了资源(我之前只看过经典场景图解分析),看完后我甚至怀疑我跟他们是不是看的同样两部影片。因为在我看来,这是完全不同的两部电影,是的,完全不同。我承认情节上都是连环凶杀案经过一段追寻最终不知凶手确切身份,但精神内核是完全不同的,而我想说说我从暴雪中看到的是什么。 影片一开始,准确地说是回忆一起开始,也就是余国伟骑着边三轮出现时走过的场景,我就眼睛一亮,这场景太熟悉了,我悄悄跟A君说(大家轻喷,当时我们坐在前排角落,前后左右没有人,说话也几乎是用气流声,应该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的观影体验),“这像不像我老家那个地方”,一向不怎么认可我的异想天开的A君看了十来秒,也悄声跟我说“这就是在你家那边拍的吧”。直到湘D的牌照出来,我跟A君说,这居然是在衡阳拍的,有可能是在锡矿山,你看连房子都很像,后来当场景逐渐增多,我跟A君更正到,哦不对,锡矿山是娄底的,这是衡阳的水口山(因为我们有个公司在衡阳,但一直服务水口山,所以我一直以为水口山是衡阳的,其实是永州的……如果有小伙伴对这两个地名相当熟悉,那我们是同行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从小是大型国企厂矿子弟,你也跟我一样住过电影里出现的筒子楼,走过类似的三厂汇聚的街道,儿时也在追击凶犯时的钢铁架和停满着火车车厢的轨道玩耍,你也会跟我一样从电影中看到很多熟悉熟悉的人,想起很多往事,看到最后完全忘记了电影外面套着的犯罪悬疑片的外壳,因为你知道,这部片子讲述的根本就不是连环凶杀案,他真正要写的是那个时代和那些人。 预警,下面肯定有剧透。 开头设疑,说实话我心里一直更好奇的是余国伟为什么会犯罪被判十一年,而不是连环凶案本身,其实影片一开始对于凶杀案就已经作了弱化处理,除了余国伟有意无意地套张队的信息和自己取得的进展以外,没有更多的案件信息,故事的中心是余国伟这个人以及他身边的环境,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述,没有任何多余情节(《杀人回忆》则是完全围绕案件本身展开,也没有多余的情节,如果仅仅是因为案件相似就把《暴雪将至》往《杀人回忆》上套,那你就会看到冗长拖沓甚至觉得有很多可有可无和莫名其妙的情节。) 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是跟电影设置的环境几乎说是一模一样,这种国有大型企业都是一个具备完整功能的小社会,一般依托某一大型矿产而建,离真正的城市有一定距离,医院学校百货大楼一应俱全,水电都是自己处理,大致分为采矿区、生产区、生活区三部分,生产区里好几个大厂,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生产链,和水电这种保障生产的工厂。 我小时候住在生产区的职工宿舍里,学校在生活区,每天去读书都是跟着年纪大的孩子甚至独自一人跨越两个区域回家(住采矿区的更远),一般都不走绕远的大路,而是穿梭在不同的厂之间,超最近的路走。我们会经过电影中一直出现的泥泞道路,区域之间还有跟电影里一样的杂草丛生的荒地或田地,会在停满火车厢的铁轨追逐嬉戏,而铁轨旁就是震耳欲聋热火朝天的几个有两三百高的冶炼高炉,对,跟电影里几乎一模一样的高炉,它们象征着上个世纪50-80年代的辉煌。 我父母那一辈大多是抵职进入厂区的,很多都是像我爹那样,十五六岁就开始了工人生活,他们习惯了国家负责一切的生活,生老病死都由国家和厂子兜着。他们习惯了这种“安定”的人生,直到改制的到来。我记不清具体是几几年了,我们那个地方应该比电影时间更靠后一点才改制,父母那一辈人都笼罩在下岗、内退、提前退休、买断、两不找的改制阴影里,离婚潮开始爆发,也有过规模不小的DL,甚至还有群体一级一级地SF,但最终,在时代的大潮面前,谁都无法挽回局面,所有人的铁饭碗被打摔得稀巴烂。 这就是余国伟所处的时代背景,而我父母跟余国伟是同一年出生的人,我作为一个非直接当事人在懵懵懂懂的年纪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恐慌,脱离了集体的统筹安排,所有人都不知道明天该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大家都很茫然,每个人都陷入极度的不安当中,没有什么再就业安排,没有什么有力政策保障生活,整个矿区的小社会结构崩塌,犯罪丛生,XD人员剧增。 也有思维活泛的少数人率先冲出去抓到机会从此开始新的美好人生,接着就是茫然不知所措的人随大流南下或者东去打零工,然后就是游手好闲者靠着父母微薄的退休工资和自己偷鸡摸狗勉强过活,还有一些人不愿从体制内的梦里醒来,想要重新进入体制内的人,比如余国伟。 他是渴望进警队的,他的皮夹克和边三轮是当时派出所标配(小时候是边三轮的常客,倒不是我小时候犯什么事,因为有个很喜欢我的亲戚在派出所),他一开始跟警队说话时我还以为他们就是同事,他从张队那里学一些破案技巧,拍现场、做推理、引嫌犯,带着警察的正义和清廉。 余国伟是聪明的,厂里逢贼必抓,堪比神探,他的能力不是浪得虚名,他有准确的判断力,他具备一定的犯罪学心理知识,他并不是漫无目的装模作样的碰运气,也能通过几句话和动作就能识别出这个人是传闲话还是真的凶犯,他做的事也都在一步步推动剧情的发展,事实也证明,他的推理和引诱办法很快就找到了真凶,只是说阴错阳差也好,命运的安排也好,他没有抓到凶犯,他甚至都不知道其实就在那一天他就终结了这个连环凶杀案。 余国伟是单纯的,他不与工厂里的人同流合污,他努力上进,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他在讲台上的发言在现代人看来会觉得是套话是假大空,我却不这么认为,我相信他是发自内心的想为工厂做出贡献,想干好他的工作得到上级的肯定,特别珍惜他的那一纸荣誉。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他单纯的认为只要他抓到凶手就可以像隔壁厂老马一样进入体制,有更稳定的工作,就可以在动荡惶恐不安的大环境中重新找到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余国伟是自私的,他真的只是想破案为受害者讨回公道吗?并不是,他是想通过抓到真凶立功后调到体制内。所以他只是自己琢磨案情,自己带着徒弟抓凶手,单方面的套警方关于案情的信息,而并没有把他掌握的线索告诉警方,甚至在他跟凶手打斗中脱下了对方的一只鞋这种宝贵破案线索,他也没有告诉张队。 事实证明他的自私也害了他,如果他不是一意孤行地要自己抓凶立功进体制,而是把鞋子和线索都告诉张队,那么他当天就会从警方那儿得知,被他抓的那个人在他翻越小坡的时候,正好被两辆车连撞给撞死了,还上了报纸,只要一起等着DNA结果就知道到底是不是凶手,说不定凭着他手上那只鞋还可证明是他先一步找出了犯人,在警队捞个协警职位都有可能,不会有后续的一切,他还可以看一眼凶手的长相。 余国伟是矛盾的,他看着照片上清纯的燕子就想到利用她想引出真凶,但他应该又是喜欢燕子的,所以他更觉得对不起燕子,他内心在挣扎,他不碰燕子我觉得可能怕碰了燕子就不更忍心拿她做诱饵。他说他愿望实现了第一个告诉燕子,是想没有任何包袱地跟燕子在一起吧?他内心应该还背负着对徒弟的巨大愧疚,虽然影片没有明确表现出来,但徒弟的死促使他进一步走上一定要抓凶立功的疯狂之中,在他看来,他这个被组织被时代抛弃的人,要想重新找到人生的意义,要想没有包袱的跟心上人在一起,要想弥补对徒弟的愧疚,只有一个解决方法,那就是在警方之前亲手抓到真凶,立功后进入体制内。 如果没有那场车祸,第二天余国伟去工厂门口盯着一个个出厂的人员,说不定他还真会找出头天跟他打斗过的那个人,前面提到过他站工厂门口看一眼下班的人群就知道谁在厂里干了坏事,后面这个情节呼应,只是真凶已经死了,他是不可能找到的。 他在那个时代中已经丢失了自己的存在意义,师徒之情也好,爱情也好,随着那个时代的潮流一同离开了。 关于大家争论地很多的保卫科劳模的事情,我特意致电我爹,得到如下信息: 我爹厂里虽然没有保卫科,但有护厂队(跟电影里保卫科其实性质一样),护厂队人员的工作其实有点像对社会“闲散人员”或老弱病残照顾性的安置,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加上“可能”也做过跟电影中一样监守自盗的事,在厂里甚至在整个矿区这个小社会里都是被轻视的一类人,也就解了我心头一大疑惑,就也许就是为什么余国伟明明有能力还低三下气跟警方打交道但警方仍然很看不起他的原因。 至于评劳模,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劳模都是一线优秀工人(比如我爹这种,哈哈),甚至厂里的机关人员和领导们都不能评劳模的。但如果为厂里做出了突出贡献,有可能会评一个先进个人什么的(虽然我爹他们也没评过护厂队)。不在体制内的人可能不太清楚,劳模、先进生产者(或集体或班组,下同)、先进个人、安全先进个人、优秀D员(或集体或组织)都是不同的荣誉,而且荣誉分量是有区别的,虽然当时表彰时可能奖金或物资不多,但可能涉及到年底奖金、工资调整数额的差别。按照余国伟的经历来看,有可能破格评选个先进(尤其可能是安全先进,比如我们单位年年安全先进都有司机)。 影片中有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就是燕子打开余国伟的笔记本的时候,首页写的不是奖给劳动模范,而是写的奖给先进个人,这个荣誉名称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弄混的。我不知道是导演无意中混淆了上述几个荣誉名称,还是故意埋下了这个伏笔解答最后看厂老人似真非真的话语。 但毕竟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你只要有理有据,随你如何解读余国伟与守厂老人的对话都可以。我个人更倾向于都是真的,余国伟在上台之前也说,跟以前不一样,这次好像不是真的(还是说像做梦一样,原话我记不清了),他也知道劳模不可能颁给保卫科,所以最后的对话我认为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余国伟其实只是评选了个先进,但他幻想或记错了他被选为了劳模(劳模是工人所有荣誉中的最高荣誉),但他领奖发言还有舞台设施故障是真的,如果整个上台领奖讲话都是幻想,导演应该不会还特意给镜头给台下工友以及台上领导和秘书的反应和故障解释(如果是幻象,那这些镜头非常多余)。 第二种可能是我根据两人的对话推测的,老人说1997年没有评劳模,在余国伟的反驳下,老人又说当年谁还有心思评劳模。可能因为当年改制大潮带来的迷惘和恐慌占据了人们的内心,大家都不记得当年是否评了劳模,只记得下岗失业了。或者你说没人认真工作也好、说没心思评劳模所以选出来的劳模不被承认也好,老人的话本身就有多种解释的可能,而且当年余国伟在厂里抓贼厉害连警队都知道他的名声,如果这个老人真如他自己所说是这个厂里的老职工,怎么会不认识他,所以老头说的话本来就有点似真似假的意思。 第三种可能就是余国伟跟老头说话时提到了一句,自己一开始在保卫科后来调到了车间,去了车间就是一线工人,评劳模不是不可能的,至于一起喝酒嘛,也没说喝酒的人都是保卫科的呀,科科。 但另我印象更深刻的是,无论是真是假,余国伟引以为傲的荣誉除了他自己根本没人在意也没人记得,他听完老人的话,瞬间泪目,他曾告诉他徒弟,人喜欢回到自己得意的地方,他回到了他曾获得工人最高荣誉的地方,想从过去找到一点信心好重新开始,结果又被守厂老头击个粉碎。 我认为这部电影里是没有多余镜头的,甚至为了紧靠中心,还特意删去或弱化一些情节,比如余国伟神勇抓贼(徒弟一句话概括),与燕子如何相识(两句话交待),为什么这么能抓贼(余在车上一句话隐约透露),徒弟的后事处理,燕子死后余在什么心情下如何抓的宋勇,甚至连环凶杀案的作案手法、被害人具体信息、案情进展、警方发现DNA并且比对了车祸受害人这种一般犯罪悬疑片的关键情节都用两三句带过了。 但是这部电影有很多其他的镜头,比如筒子楼杀人事件,比如反复出现的街道和工厂,比如表情冷漠迷茫的工人群像,比如审讯盗贼,比如电视里一直播报的是工厂生产效益、工厂改制、工厂拆除的新闻(我记忆中新闻没一个跟凶案有关,我当时还期待电视新闻披露出更多案件进展情节),用三四分钟的时间来拍一群人面无表情地沉默地看着旧工厂被爆破拆除。 所以很多人说剧情冗长拖拉,说一些场景和人物出现得莫名其妙,那是因为你的聚焦点在连环杀人案上,而电影真正要表达的主题——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小人物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人生的意义、价值、精彩,最终是一场空,他被时代的暴雪给彻底淹没了。 余国伟到底疯没疯?并没有,他只是被现实彻底击垮了。他其实也知道宋勇不是凶手,虽然他一直在找证据希望他就是(但他真的不是像杀人回忆里朴警官一样只会暴力逼迫嫌犯认罪,我觉如果硬要说像的话余国伟更像徐警官那样的人),他把希望都压在宋身上,燕子死后,他彻底认清了这个现实,他用尽了一切办法,都没有再找出那个凶手,他对徒弟和燕子的死的愧疚,对自己的失败,对未来失去希望,对时代抛弃他的不甘与愤怒,这一切的一切让他绝望,他一下一下捶下去,也是对命运大门一下一下的叩击,可怜的是,命运始终没有对他敞开新世界的大门。 有其他长评的小伙伴提出了张队的三问,问时代,问人心,问未来,每一个都没有答案。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每一个人都不知道答案。 十一年后余国伟出狱,说过退休后就回北方老家的张队一直留在养老院等着告诉他真相,在患病前还不忘留下信,这是时代留给余国伟的最后一点温情。交待连环凶杀案凶手的结局,是对这部影片犯罪悬疑外壳一个完整性的处理,余国伟一直在追求的那个答案原来早在追凶的那天定格,同时也暗示着他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而真凶到底是谁,长什么样子,作案动机已经不重要了,电影根本就不是在讲那个案子。 文中最后以白字交待了08年的雪灾的湖南灾情,然后故事结束。很多人觉得导演故意卖弄,我一开始也觉得不解,晚上睡前突然想到,这是不是就预示着余国伟最后的结局,余国伟的信念和希望葬送在上一场暴雪将至时,在这下一场暴雪将至时他的肉身也将随之被毁灭,他再无生的希望,也许就这么冻死在了08年的冰灾中,成为受灾人数中那个冰冷数字分之一。 (插一段:从我自身的角度过度解读一下最后的场景,90年代是国企改革是第一场雪,是余国伟和我父辈那一代人的暴雪,08年ZY下发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推进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是第二场暴雪将至。十年前大家还想着从破碎的国企铁饭碗跳到事业编这个稳固的铁饭碗,没想到十年后,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也要被打破了,我父母一心一意让我挤进他们眼中代表着稳定事业体制内,结果没想到我又遇到了跟他们当年同样的境地,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这部电影如此感同身受的原因,因为大家都认为电影只是描述二十年前,但事实上如今还有人在面临同余国伟一样的境地,是不是很悲哀?暴雪到底象征着什么呢?它只是余国伟一个人的暴雪吗?它只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吗?不同人看感受真的不同。不过托某省改制失败(非官方宣布)的福,现在我省很谨慎对待改革,我这场暴雪还没下下来。) 这个故事从头到脚都是灰暗的,即使有徒弟对师傅信服和跟随甚至死前忏悔,即使有燕子对余国伟的爱,即使有张队为了告诉他真相的等待,仍然无法冲破浓厚得令人窒息的压抑而给人带来一丝温暖。时代造就的悲剧通过余国伟和他身边有着同样面孔的底层人物的命运摆在你面前,加上观影者自身的经历,现实残酷得根本难以接受。 我觉得里面唯一有个bug就是,凶犯穿着工人同样的衣服鞋子在下雨天出现在下班时的冶炼厂门口,逃跑时又对冶炼厂的高铁架很熟悉,那他应该就是这个厂里的人,厂里的人都是相互认识的,有人失踪应该很快就知道了,查一下工人档案至少会跟宋勇一样有一张带相片的简历表,车祸都上报纸了按理说不太可能谁都不知道他是谁。如果要过度解读,可能是那个时期,人人惶恐不可终日,自己的明天都不知道在哪里,已经没人去关心与在意谁失踪谁车祸谁死了。 影片中有三个挺有意思的呼应,分别是余国伟的边三轮坏了,余国伟坐的警局的车陷泥里动不了,余国伟坐上的大巴车坏了,我个人解读成,时代的车轮始终都没有打算带他往前走,他被余下了,剩余的余,余下的余。 《暴雪降至》影评完。 另起一行,啰嗦的话: 不知道为什么,影片越看到后面,我眼前闪过的不再是段奕宏那张强烈存在感的面孔,而是我身边一个个亲人的面孔,特别是想起我爹,那个十六岁就参加工作三十多岁被买断工龄的人,曾经也在厂里意气风发,年纪轻轻当上了车间主任,他也曾坚信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在工厂里一步一步往上走,他有着可以决定工资表上某些数字的权力,却在其他车间主任都在做手脚捞油水的时候选择两袖清风,他后来当过“守厂老头”,卖过废品,当过协警,当过保安,当过搬运工,当过送货的,当过私人矿山的炼制员,他也曾努力与时代抗衡,努力为他不公待遇讨一个说法,努力在被放逐的社会里找寻自己的位置,但仍然找不到一条出路,兜兜转转将近二十年过去,最终也只争得个有可能在55岁同意他办理退休的政策。 好在他不是孤身一人,我母亲提前退休做起了小买卖,我也逐渐长大成人自给自足顺便还能贴补点家用,他自己也通过打零工勉强度过了那一个灰暗的时期,而跟他一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都比余国伟幸运,但时代的命轮同样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余国伟站在礼堂里跟老头对话后眼泪在眼睛里打转的那一幕,让我想起另外几件事。 我不记得具体是零几年了,放假回家听到那些生产区的厂子要拆掉的消息;再后来有一年暑假回家,回到生产区时,那里已经是残垣断壁围着的大片大片的空地,荒草丛生,曾经的辉煌好像梦一场,让人分不清究竟是否真实存在过;再再后来,我参加工作了,有一年夏天同小伙伴逛街无意中路过一个很小的私人美术馆,在其中一个展厅里,全是当年老厂区的素描(其实也就十来张),我看到象征着厂区最辉煌的最高冶炼高炉,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喉头在哽咽,我努力克制自己,让眼泪只在眼眶里打转,在那副最大的素描前愣了片刻,然后转身快速走出展厅,去找小伙伴汇合,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 余国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集中了那个时代很多人的悲剧特性,他有着那个背景下普通人身上所具备的品质,善良、单纯、弱小、自私、迷茫,并不是没能力,但却是没有方向的努力。从身上身上看到了我爹的影子,看到了我叔舅姑姨的影子,看到了我儿时在车间穿梭时那些叔伯阿姨的影子,我甚至能看到我自己的影子。 观影回来我一路上絮絮叨叨跟A君说了很多,我跟他解读这这个电影里大大小小的场景,每个伏笔的体现,每个人的意义,我说这部影片拍得太深刻了,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前后很多呼应都能对上。它把我直接拉回了那个年代,让我又想起年少时那些灰暗的场景,却让我又联想到现在的社会。我说我实在不懂为什么豆瓣上还有那么多人觉得这部片子不好,我们出电影院的时候还有7.3,现在只有7.2了,真是气死我了。 然而,A君认真地望着我,说:“我不像你一样出生和成长在那样一种环境,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熟悉到起鸡皮疙瘩,我看不太懂,有些情节没有你的解析我甚至都觉得莫名其妙,像我这样还知道你老家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对那个时代没什么了解的人呢?这部片子如果真如你所说,能过审应该是剔除了很多明面上的东西了” 我想了想确实是这个理,于是我打算来豆瓣上写这篇影评,不为别的,只想告诉一些人,请你们相信国际A类电影节评委的眼光,他们不是普通人群更不是傻子,也不是一两个人根据个人喜好就能决定谁获奖谁不获奖,也请相信只靠段奕宏一个人的演技是无法成就他这个国际影帝的荣誉的。 任何影片都有它的直接受众群体,不在直接受众群体里的人初看一部影片如果看不懂很正常,但对于这样一部有着国际大奖的影片,如果存有怀疑的态度,咱们可以在评论区或讨论区通过友好的提问大家一起来探讨,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去否认在另一部分人眼里十分优秀的电影。 最后我奢求这部电影的分数再往上涨涨,虽然7分也不算太低,但我总觉得这部电影真的不应该只有这个分数。 不知道如果带我爹去看这部电影,他会有什么感受。说不定跟评论里某个小伙伴说带他妈妈去看的反应一样,只有一句评论:这部电影实在是瞎扯,哪有保卫科能评劳模的。 可能最后的最后,感动也只有我们自己。

     3 ) 《暴雪将至》片名有何寓意?

    老余一心想要抓住犯人,想得成魔,想到间接害死了徒弟和燕子。却没想到,真凶早已死于非命。自己一直在找的,本就是只有他自己期待着的宏图大志。甚至那个成为劳模的景象,都好像不是真实的,自己神探的身份,被重视的感觉,都是不真实的。

    他错在,梦做的太久。

    燕子问,香港会不会成为一个想去就去的地方?而后,以为遇到爱情,接受了那个山寨的小香港,她的梦景破灭,将自己抛下的时候,已经是1997年,很快,香港就会变成想去就去的地方。

    她错在,梦醒的太早。

    杀了妻子的丈夫,骗自己说,我不是故意的。

    他错在,给自己套了一个梦。

    一心想要离开这个小镇的老警察,最后只能老死在这里。

    他错在,动身的太晚,只能永远的活在梦里。

    最后一个镜头,获得了自由,知道了真相,拿到了身份证的老余,终于要离开这个梦。车子却卡住了。这个地方所有人好像都被卡住了,卡在一段时间里,始终没能前行。那些前行了的时间迎来了香港回归,房地产发展,奥运会。这些被卡住的人迎来了一场大雪,覆盖覆盖,湮灭湮灭,忘记忘记。

    每个人,都和那个杀人犯一样,无人认领,无人认识,看不清脸孔的死去。

     4 ) 不仅仅是犯罪悬疑片,更是九零年代普通人的时代诗歌。

    大时代的小人物,总有太多辛酸。97年的国企改制,如同时代长河的一支分流。人如浪花浮沉,后浪推动前浪。青春也随着一浪又一浪,给了这个国家。而那些普通工人的前途,最后却支离破碎。《暴雪将至》就是这么一个关于变革年代的犯罪题材小城故事,同样是连环杀人案,同样是犯罪人身份未知。堪称大陆版的《杀人回忆》。

    优秀国产犯罪片,近年来叫好也卖座,捧出了数位影帝。《烈日灼心》警长段奕宏与协警邓超。相爱相杀,基情无限。高楼戏那段,为此片加分不少。他们的对手戏,是本片的重要看点。《解救吾先生》故事节奏快,情节环环相扣,叙事清晰。王千源这个反派举手投足都有戏,充满着邪恶的个人魅力。《白日焰火》文艺片的外表下,藏着国产剧的心,还有几分模仿《白夜行》的痕迹,外形粗犷,却气质出众的廖凡,精湛演技撑起了整部戏。而《暴雪将至》段奕宏在本片饰演余国伟,在工厂里是神探,破获了很多盗窃案。在工厂外,却什么都不是,被人所轻视。段奕宏的演技颇为老辣,深沉而压抑,普通人的辛酸,喷薄而出。

    这个故事,有种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工厂保卫科干事余国伟表面说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实则一门心思,想着通过破案,能够进入体制内,成为一名警察。余国伟与刑警队长老张的关系亦师亦友。这个细节符合时代背景,在80,90年代,我们那边的工厂保卫科基本上是警方去教他们,有很多工厂保卫都是拜警察为师。余国伟穿个皮衣,骑着挎斗摩托车到处跑。风里来,雨里去。他一生的荣光,就是在1997年获得了工厂颁发的劳模称号。可在2008年,工厂将要被爆破之前。余国伟重游旧地时,在厂里呆了20多年的看门老大爷,却声称1997年工厂没有办过表彰大会,也没见余国伟得过劳模。那么是老大爷胡说八道,还是余国伟记错了?

    我觉得是余国伟记忆错乱了,他根本没有得过劳模这个颁奖。原因有四:

    ①余国伟在片中,也是属于下岗工人。不被保留,而被清退,说明他是属于边缘人员,并不是厂里的核心员工。对于一个边缘人员,厂里怎么可能给他颁发劳模这个重要荣誉?

    ②在调查连环杀人案的过程中,老余经常不去工厂上班。这并不符合他劳模的身份,有哪个重要员工,可以长时间不在岗位上的?唯一解释,就是他知道自己可能会被下岗了,所以在积极谋划新的出路。

    ③徒弟小刘意外死了,心爱女人燕子跳桥了。保卫科干事老余下岗了。几个打击,让老余彻底精神错乱了,所以才会对疑似犯罪,实则无辜的嫌疑人大打出手。一个曾经精神错乱者的获奖记忆,并不可信。

    ④老余回忆自己得奖的场景,正在台上发言的时候,工厂机器出故障,棉花从天而降,就像下了一场大雪,台下的工人对着台上的领导和老余起哄。这个情节,很是魔幻,让人觉得这个时刻,很不真实。

    雪是贯穿全片的一条重要线索,雨雪连绵的湖南冬季,没有暖气,阴冷到骨子里。电影在我老家湖南衡阳拍摄,有着太多时代感和共鸣。开局在暴雪来临之前的97年,下岗工人的压抑之情,连环杀人案的紧张感。结尾的时间,则放在了2008年中国南方特大雪灾,印象特别深刻,温度太低,水管爆裂,电线杆倒塌,停水停电。公路封路,高铁停运,飞机停飞。片中人物的命运,随着雪而变幻,雪是代表人物命运的一个符号。导演董悦的院线电影处女作完成度很高,《暴雪将至》得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艺术贡献奖,段奕宏则获东京影帝。国际A类电影节的认可,可谓实至名归。

    余国伟和燕子的情感线,则是另外一条线索。歌厅小姐燕子原本梦想去香港开理发店,却因为老余,留了下来,一起在大街上经营理发店,想组织一个甜蜜的家庭。余国伟是一个正常男人,和广场站街女,有着露水情缘。而老余一边深爱着燕子,却不和她啪啪啪。想着利用她去引出连环杀手,完成自己进体制的梦想。燕子曾对老余寄予厚望:“赚点钱,我们就一起离开这个地方”。最后梦想和感情双双破灭,小人物的结局,让人揪心。

    破败的工厂区,雨雪连绵的冬季,没有暖气的室内。《暴雪将至》的阴冷氛围,让人感同身受。这不仅仅是一部犯罪悬疑片,更是属于九零年代的回忆,属于老余燕子这样的普通人的时代诗歌。身为湖南人,代入感太强,这部电影还原了你我成长的童年时代。

    我自己配音,制作的视频

    ———————————————————

    微信订阅:cmf2015 ,可能是全网福利最多的电影话剧号。

     5 ) 《暴雪将至》的野心和矫情

    误触警报引发疑犯狂奔这个细节做得很好,自然而又突然:

    剧照

    疑犯遭遇车祸,越想越有味道:小人物舍生忘死的追击,沉默的大多数的无私奉献,都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总体而言,导演的才华配不上他的野心。

    不知道导演看了多少遍《杀人回忆》(2003),想讲的东西太多,个体被时代遗忘的悲催,小人物于事无补的挣扎……

    片尾还致敬贾科长《任逍遥》(2002)难以发动的摩托车:时间飞逝、时代大潮滚滚向前,公交车打不燃火,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艰难:

    剧照

    对。太对了。如果奥斯卡有论文奖,《暴雪将至》的导演阐述极有可能入选。但,你先得把故事讲好啊。

    任何伟大的象征,都必须依附于故事及其坚实的细节。光有象征、隐喻,缺少细节的支撑,好比建立在沙滩上的宫殿。泡沫而已。否则,样板戏反抗暴政的主题光芒万丈,足以碾压荷马史诗、红楼梦。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电影殿堂那么多经典,致敬这个致敬那个,唯独忘了艺术的魂魄:自然、真切。

    什么时候,让人物说人话,做人行事符合逻辑情理,对我们的编导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雨夜饮酒一场戏,摄影很有质感:

    剧照

    老警察感叹:“我有时候想啊,等退休之后,能够忘记以前经历的那些案子,无忧无虑的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

    剧照

    矫情、太矫情了。

    认识一些老战士,也认识一些老警察。怕吗,恐惧吗?当然怕,当然恐惧。枪林弹雨、出生入死,谁不怕谁不恐惧?刺刀深入敌人身体反射回来的肌肉的痉挛,战友绝望的呻吟,惨不忍睹的凶案现场……

    但他们不可能这样矫情,所有的血和恐惧都依附着他们此生最大的骄傲、荣耀,他们更不会当着晚辈这样矫情,要忘掉什么,哪怕做噩梦、发梦癫,一觉醒来,该恐惧恐惧,该笑笑,该上还是要上。日子就是这么过的。哪有那么多矫情。忘掉这个,忘掉那个,忘得掉吗?都忘掉了,你的人生,你的青春还剩下什么?

    小刑警怼段奕宏:“以后,你记着啊,别没大没小的,要记着自己是谁。”

    剧照

    导演想表现体制内外的差别和小人物的卑微,但实在是太过火了,比老警察的感叹还尴尬。

    警察办案,尤其是办这个案子,很多地方都需要保卫科的协助、配合,大家关系应该很融洽,以后打交道的时候多的是。而且,单位里待过的都知道,尽量不无谓地招惹是非,收发室大爷可能都是某领导的亲戚。人家保卫科招你惹你了,至于吗?会说人话不?

    要表现刑警鄙视保卫科干事,方式多如牛毛,因为他们受过的训练就不一样,但导演选择了最不近情理最让人恶心的那一种。

    燕子自杀直接导致余国伟行为失常,前者对自己被利用来破案,肯定会有些想法,甚至失望,但这就能严重到让其自杀的程度?温室里的花朵、皇家公主恐怕都没这么脆弱,简直不可理喻。

    段奕宏、杜源实力雄厚,他们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剧本再讲究一些……可惜了!

     6 ) 看完影片的时候懵了,看了些知乎+自己细细深思发现这部片子真的是佳作

    1.一个细思极恐的地方:徒弟开始和余国伟抓鱼的时候,他在电鱼,余说这样有点缺德呀,然后徒弟在下雨天像鱼一样被电着摔下来了。因果轮回呐!

    2.犯人在余国伟追的那天就被车撞了,只是余国伟不愿自己一直执着的愿望落空,加上徒弟的死等原因,精神有些不正常,最后把江一燕当做诱饵,又将一切发泄在“嫌疑人”身上,嫌疑人说“41码的鞋谁都穿的上”指的是余把罪名按在谁身上都像,这都是余的臆想。

    3.开始觉得跳舞地方那个女人一直笑好奇怪,余国伟只是询问照片里的人是不是那个偷偷躲在角落里的那个人,女人却一直笑不停,或许是因为那是以余国伟的回忆展开,在现实里余国伟做的一切在别人看来都很傻。

    4.大爷说不记得有余这个人,也不记得劳模,我觉得是因为劳模这件事虽然在余心里很重要,像他对徒弟说的“人总是会到最得意的地方回去看看”。这是他荣耀的地方,但是那时候的人都沉浸在97年下岗的恐惧里,加上屋顶棉花下来,人们的注意力都不在他身上,就像人在台上,总觉得无数双眼睛听着他,加上激动,其实人们根本不记得他。加上他那段时间执着于断案,根本没有在意下岗这个事件,后来突然下岗,对他的打击也是极大的。

    5.穿插进一个老公杀死老婆的事,我想是因为老警官说:“家本是抱团取暖的地方”,就像余和燕子,本可以在一起抱团取暖,但是余却伤害了燕子,造成了无法改变的悲剧。

     短评

    案发地点一年365天都下雨,可能凶手是萧敬腾吧。

    8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段奕宏那个角色只能解读为深柜了吧!虽然不想每次都用那么情欲的视角来看段奕宏主演的电影,可是看完以后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也就那句“跪下,撅着”了!

    12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余国伟 钓鱼的鱼 多余的余 暴雪将至的时候 每个人的命运都跟余国伟那条不断拉扯的夹克一样尴尬

    13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电影真的很像《杀人回忆》但像就像吧,起码前半部分节奏氛围都很棒,可是从江一燕角色正式上线之后就变了。偷看日记产生误会,能解释不解释直接跳轨自杀,这么疼痛这么矫情,然后这就成了主角施暴的导火索了?我想看的是小人物为进编制,破案到癫,直至入狱的过程啊!

    17分钟前
    • 永恒星鲈鱼
    • 较差

    20171029 TIFF 全球首映。不差,作为处女作来说,厂房和筒子楼的全景空镜还有工厂追逐戏真的蛮惊艳的。只是故事还是有些卖弄,导演QA的时候也显得有些迷,估计自己也没琢磨透。雨雪作为意象,操作得有些过。段奕宏超级棒!!!段奕宏本人超级帅!!!!给段奕宏投五票!!!!!(想了一下还是加一星

    20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推荐

    段奕宏影帝努力地扮演了一次宋康昊。40分钟以后全面崩坏。江一燕在我心里还是隐藏极深的万年烂片王。

    21分钟前
    • 你虎哥
    • 还行

    如果老段要利用我查案我愿意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嫌犯上钩被抓继而帮助他成功破案评上先进转正上调实现梦想。他喜不喜欢我,是不是深柜我都无所谓。

    24分钟前
    • 中也
    • 推荐

    3.5 创作思路上有《白日焰火》的影子,全片都在营造暴风骤雨及被下岗潮裹挟的低压氛围,个体记忆被无情碾碎,并将凶手直指整个失意压抑的时代。后半段剪辑有点崩,尤其是燕子的最后几场戏,导致高潮部分剧情走向缺乏力度。无法幻想的日子里,我们都成了多余的人。

    2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厂里那段追赶戏拍的绝了,工业水平全程在线,故事太温吞看到中间有点嫌长。另外一个还算严肃的电影在世界首映这场的Q&A,全是一些小粉丝儿在争相表白偶像,求祝生日快乐的上台自拍的还有要translate by myself的,感觉真丢面儿

    29分钟前
    • Cindy
    • 推荐

    女人的死亡方式,被男人拖到另一个地方,缓慢,残忍,一刀刀杀死。男人的死亡方式,当他发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在多余的国度,做多余的伟大梦想,余国伟。

    3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

    3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导演把握社会现实和类型片的能力都相当可以了啊~很像曹保平风格,支持这种走向的国产电影~

    37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力荐

    多余的余。一个被无情抛弃的年代。全片视觉风格是统一的,恶魔自有天收的想法执行,变成了下个不停的大雨和上帝视角。但江一燕从头到尾都不在状态,令人难堪。后面一直想通过不断往下掉的戏去补救,却已来不及了。飞车粗暴,爆破造作。想玩点回忆似真似假的喂狗老人,也有点闪烁其词,故作聪明。

    3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这个片子看完很憋屈,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呐,别太把自己当专家,越有人夸你,你就可能越成笑话,别总想着过去的荣耀,你以为的那些光荣搞不好最后都不存在,即便存在也是喂了狗。

    41分钟前
    • 小川叔
    • 推荐

    他想在集体里留下自我,却被时代率先抛弃,他想从正义里偷份荣誉,自己却成了作恶凶徒,疯狂的追凶路上他毁掉三条人命,暴雨连阴,其实正义早已生效,暴雪将至,可惜他的人生已经失效。犯罪是壳,时代是肉,人心是核,一个癫狂小人物的1997,黑色又荒诞。

    42分钟前
    • 24city
    • 推荐

    @东京电影节 低配版《白日焰火》。想讲太多导致故事浮得厉害,导演处女作值得鼓励

    43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还行

    从头下暴雨下到尾这一点就值回票价……

    48分钟前
    • 吃吃
    • 推荐

    前面给出的所有线索,到后面都是无用的,然后导演说:“算了要不我们还是谈谈时代吧。”……镜头质感不错。

    49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

    这电影看得我欲哭无泪。走出电影院,失魂落魄。看电影时,我一会儿代入男主,一会儿代入女主。内心戏多得要死。我像男主一样失去了十年,然后又失去了十年。也许我早就像女主那样被轰鸣而过的时代列车撞死了,但我自己还不知道呢。一个人如何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是一个问题。

    50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批判前 先把故事讲好;起手势很高 越讲越平庸

    54分钟前
    • st.moto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